第46章

卻說趙家這邊,迎親前一日就開始忙和起來。先是尋了村裏的大輩兒當管事兒,周氏又帶了新出鍋的饅頭一家家走着去打招呼。這種娶親的大喜事兒,只讓趙二石出面通知,只怕會引了別人家的笑話。

這不,還沒到當天呢,趙家院子外頭可就支上了兩口大鍋,竈房裏也緊緊恰恰的放滿了新買的米面跟豬肉。村裏的楊大娘跟梅嫂子幫襯着張羅了新房的布置,就連着安床都尋了全福嬸子弄好了。

大夥兒看着趙二石流水兒似得購置物件,絲毫不見心疼,說起新媳婦來也是憨厚的笑的滿意,其中不少人就有些眼熱了。其中就包括之前跟趙二石說過親,卻沒成的趙昌方兩口子。

說起來也是早些時候的話了,趙昌方家有三兒子一個閨女,大兒子跟老二都成了家也有了娃,倒是不用他們惦記。可老三腳上有點毛病,所以一直沒尋到合适的。而他們那個閨女行為有些不檢點眼界又高,看不起村裏的大小夥子們,自個尋了個賣貨郎明裏暗裏的勾搭着。可後來成親沒多久,就被人發現不安分的紅杏出牆了,賣貨郎也不是什麽好人物,打了一頓就把人休了。

後來趙昌方兩口子就琢磨着要說給趙二石,左右一個村的,他們也不嫌棄趙家窮還帶了孩子。掐碰上趙大石被劫匪要了命,趙家大媳婦也成了寡/婦,所以他們又生了換親的年頭。就是把閨女嫁給趙二石,讓自家兒子娶了趙家大媳婦。

誰知道親沒說成,把趙家大媳婦驚的早産了,還差點把周氏氣昏過去。就那麽着趙二石可是直接提着趙昌方給丢出了門,接着兩家就結了仇。

要不這麽些年,兩家別說是來往了,見了面都恨不得往對方臉上吐兩口唾沫呢。而趙昌方兩口子心裏也不是什麽坦蕩的,對着誰說都是要看着趙家鬧笑話,看趙二石怎麽着孤寡一輩子臨老都沒個人給他養老。

前些日子聽說趙家定了崔家閨女,差點沒把他們怄死。嘴上說的話,可也就不再積德了。而趙昌方家的閨女趙秀榮那心裏也開始不是滋味了,尤其是聽說趙二石下的聘禮聘金,又看到他的布置之後,愈發的怨恨爹娘當初沒說成那門親事。

趙家的小兒子也不是個成性的,打小因為腳傷有毛病就不幹活兒,好吃懶做脾性還大。長大了以後又因為大哥二哥娶了媳婦成了家,心裏更加不平衡,動不動就在家裏鬧騰一番。

後來去鎮上當學徒,又學會了嫖賭,還偷過鎮上人家的物件去賣。如今也是實在沒法子了,趙昌方兩口子才又養起了這個不争氣的兒子。

也好在他們兩口子還能幹,只讓老三跟着他們吃住。私底下也會給另外倆兒子拿些吃的,所以老大老二兩家倒也沒有過多的怨言。

趙昌方家媳婦每次從趙家門前過,都能聞到一股子肉香味,所以幾次也想厚着臉皮去打着幫忙的旗子尋摸點好東西。可架不住有些眼尖心明的人知道兩家的那點事兒,尤其是跟楊大娘一塊管着竈房的劉大菊,每次見了她都不冷不熱的盯着。

反正幫忙可以,刷鍋洗碗燒火,可要是想借機拿點東西出門,那是門都沒有的。

劉大菊的性格本來就爽利,因着大小在後娘手底下讨生活,所以又帶了些潑辣勁兒。當初之所以嫁到趙家村,也算是被後娘半說親半騙的賣過來的。好在婆婆楊氏是個心善熱切的,一直對她不錯,哪怕是兒子沒了以後也沒趕她回娘家。

有了這麽個能說能幹的人看管着,趙昌方家媳婦再怎麽臉皮厚,也有些禁不住了。沒去逛蕩兩天,可就再沒見過蹤影了。當然,背地裏咒罵也是少不了的。

村裏人家過喜事兒,一般村裏各家各戶都會抽人來幫忙的。恰好這時候也不是農忙時節,所以大夥兒連帶着搭手又混着說些打屁玩鬧的話,就把酒席的事兒張羅起來了。

而崔家這邊,不少人家的婦人也都會或真心或只是為了面上好看的來崔家歇會兒了。有些親近的人家,也會拿了家裏蒸的幹糧或者饅頭去湊個喜慶。

等晚上時候,李氏讓虎子帶了三妮回屋,自個則扯了崔玉進了廂房。本來還以為又要說嫁妝跟銀錢事兒的崔玉,剛坐穩就被李氏那句男女炕上的事兒唬的一愣。

李氏見狀以為自家閨女聽不懂,直接低聲細細說起來。許也是覺得有些羞人,她索性就直接說,趕明兒晚上你脫了衣裳就別動了,忍一忍就過去了。

崔玉這會兒臉色可是好看的緊,打死她都沒想到李氏說了近半個時辰夫妻間那回事兒。這要是畫在紙上,只怕就是活春宮了吧。

也不知道是因為要成親了有些緊張,還是因為李氏說的那話讓她的心裏生了漣漪。反正等晚上歇下以後,崔玉是翻來覆去的睡不着,腦子裏一會兒是趙二石那張臉,一會兒是他身上硬邦邦的肌肉,還有就是不知道自家能不能當好人家媳婦。

還沒等她心思平穩下來呢,就聽見外面公雞打鳴的聲音了。接着就是李氏在門外敲門,催她起身的呼叫聲。

不管哪家嫁閨女,也不會是直接讓閨女蓋個紅蓋頭就出門。多多少少的都有些講究的,比如燒水洗澡、上頭開臉,然後再有長輩說幾句到了別人家去怎麽做媳婦的禮節跟叮囑的話。

陳嬸子有兒有女,算是有福的全福嬸子,這會兒自然是踩着點的來幫崔玉絞面,也就是開臉。

開臉,也就是開面。其實就是用刀剃掉或用兩根紅色的線互相絞合,以絞幹淨臉面上跟脖子上的汗毛,然後再修齊鬓角。

等崔玉看着銅鏡裏的自己梳起了發髻,帶上紅花跟銀簪之後,才恍惚感覺到自己要嫁人了。

家裏并沒有梳妝臺,就連銅鏡都是後來李氏購置的。所以這會兒崔玉是盤坐在炕桌錢,面對銅鏡坐着的。見自家閨女上好了妝,打扮的漂漂亮亮了,李氏才點上紅燭,然後遞給她一杯茶示意她抿兩口。這個講究是說“閉口茶”,意思是日後做了人家的媳婦,就不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了,不能多嘴多舌的惹麻煩。

“玉娘,等一下要是你覺得嘞的疼了一定要忍一忍。”接下來就是最後的上頭了,說是上頭,其實就是讓全福嬸子用疊成雙層的紅紗帶,從前額緊緊箍到腦後,便是嘞的疼了緊了都不能開口說,是以教誨閨女學會耐住性子有忍力。

最後大紅的蓋頭蓋在了崔玉頭上,朦胧中,她瞧見銅鏡裏那個模糊的自己當真是嬌美豔麗。

邊上的李氏見閨女蓋上了蓋頭,有些高興又有些不舍的抹起了眼淚。孩子都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過了今兒就成了別人家的了,這怎麽讓她能不傷感?

聽見李氏的抽泣聲,崔玉也忍不住紅了眼眶。她歷來都不是個感情容易外露的人,可這些日子相處下來,她是的的确确把這裏當成自己的家,把李氏當成自己的長輩了。

想她穿越而來,人生地不熟,就算面上不顯心裏也會有些惶恐的。害怕被人發現不妥,害怕被人抓住,更害怕這裏的人過于愚昧會賣閨女等等。

可日子久了,她就發現大家心底裏其實都是善良的。就算有些貪圖物件多嘴嚼舌的,卻也算不得大奸大惡。而李氏更是慈母,并不會像別的小說裏有兒子就輕視閨女的婦人那樣,光想着壓榨孩子。

想到自己折騰着種菜燒炭的時候,李氏雖然不贊成,可還是會幫着她半宿裏起來添水加火。後來更是變着法的讓她多吃東西,多休息會兒。崔玉就覺得鼻頭發酸,心裏滿滿的都是感激。

這個時候已經天兒已經明了,開面飯也被虎子送了過來。吃過開面飯,就等着來擡妝的隊伍了。

來擡妝的隊伍是趙家村跟趙二石年紀差不多的四個後生,還有一個是臨街放炮吆喝的。在這裏擡妝是一件大事兒,一旦出了門,從本村到趙家村,那可是會有無數人圍着看熱鬧的呢。

看熱鬧的人出了說道這門親事,更多的是掰着手指數嫁妝箱子,跟箱子上捆綁着的陪嫁被子。所謂有被能當家,一般女方陪嫁的被子越多,日後到了婆家就會越被看重。

說到底還是日子過得窮,被子這種取暖的東西少,人們嫁閨女就算再疼愛也很少真的賣了幾十斤棉花去做被子。一斤棉花幾十文,加上被面被裏,算下來可是不小的數目呢。

等外面的吆喝聲停了,日頭也徹底生起來了。沒過一會兒,外面再次傳來了吹打聲跟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來幫忙的嬸子跟媳婦們,但凡沒有妨礙的,都守在門口等着看新媳婦上轎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