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章

? 雍正二年七月

民間俗稱七月為“鬼月”,七月十五更是百鬼夜行的中元日,佛家稱盂蘭盆節。

皇帝祭祀祖先,後宮裏上到各宮妃嫔、下到宮女太監紛紛在圓明園裏放河燈。宮女太監識字的極少,玉墨這一日不當值,就為求字的宮人寫上親人的名字。從晌午到傍晚,她的“落音軒”裏熙熙攘攘,連個擡頭的機會都沒有。

掌燈,檀心當值歸來,提來飯盒,“姐姐且歇歇吧,這不當值的比當值的還累”,扭頭對着求字的太監忿忿道:“你們景仁宮的慣會看人下菜碟兒,怎麽,今兒也求到我們這兒了”。

搬到圓明園,除去皇後,妃嫔皆住“天地一家春”,只是宮人彼此稱呼仍沿用紫禁城內的東西六宮,景仁宮的主子就是貴妃年氏。

“瞧姐姐說的”,小太監不過十二三,在貴妃那裏只當個粗使宮人,“宮裏哪個不知女官最是和善,小的才求到這兒”,說着又拿出個河燈,“再求女官替小的同鄉寫幾個字,他在當班,實不敢偷跑出來”。

“他叫什麽?”玉墨偷空揉揉脖子。

“雙福”。

夜色漸濃,玉墨拿着自己的河燈出“落音軒”。此地在“雙鶴齋”東南角,出去不遠便是皇帝住的“萬方安和”,宮裏稱為“萬字房”。漢白玉基座建在水上,基座之上是三十三間曲折相連的殿宇。

三十三間殿宇室室相同,一不留神就會迷路。玉墨平日不敢随意走動。

萬字房西路有一戲臺,唱戲的在西北殿,而皇帝坐在正西的殿內觀戲,中間用水相隔,構思巧妙絕倫。只是,雍正皇帝勤政,看戲的次數少之又少,這戲臺也成了擺設,卻成全了玉墨,正愁找不到一個練功的好地方。

放走河燈,玉墨走上戲臺,跑起圓場。

殊不知,對岸漆黑一片的西殿裏,有人一直注視着她,胤禛。

皇帝一個手勢,自有侍衛下去撈起河燈,借着月色,胤禛看河燈上的兩個字:懿菲。像是個人名。

《爾雅》裏寫:懿,美也。既可稱婦女的容貌,也指女子德行兼備。他的養母佟佳氏薨逝後的谥號就用了“懿”字。

胤禛手持河燈,望着對岸的玉墨,她在練水袖,足有三尺之長。白色的綢布在她手上,如行雲流水一般,可謂眼花缭亂。玉墨唱戲總有幾分雍容,今夜的水袖也抖得大放自如,當真是個大青衣。

Advertisement

滿人中好戲曲者甚多,昆腔、弋陽強、柳腔,往日他在民間辦差時也聽過不少,可如眼前女子這般精妙的卻罕見了。她的阿瑪佟克禮是個離經叛道的,或許只有這樣的人家,才會有這樣的女兒。

佟家…胤禛想到方才呈上來的折子:一等公領侍衛內大臣舜安顏,卒。佟家的頂梁柱,又塌了一根。

舜安顏是孝懿仁皇後的親侄子,又娶了胤禛唯一的同母妹和碩溫憲公主,算下來,既是胤禛的表弟,也是妹夫。溫憲公主去世時不過二十歲,與額驸稱不上情深。本朝元年,胤禛追封妹妹為“固倫溫憲公主”,又将舜安顏晉為領侍衛內大臣,顧念的不過是佟家的勢力。

如今,“佟半朝”的聲勢早已不在,佟家的另一根頂梁柱,隆科多,看似如日中天,實則……

對岸的玉墨展袖飛舞,神韻和一、似水如波、婉轉清美,揮灑間,如出水芙蓉一般飄逸。

懿菲,懿妃??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