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章
?作者有話要說: 平安夜,願大家都平安……
胤禛策馬一路狂奔,進得坤寧宮,只留下一句“朕與那拉氏,決絕!”,抱起玉墨便揚長而去
烏拉那拉氏此刻追悔莫及,踉踉跄跄追出殿外,扯住胤禛左腿,苦苦哀求,“嫡妃那拉氏,祥鐘華胄,秀毓名門,溫惠秉心,柔嘉表度,六行悉備,久昭淑德。于宮中四教弘宣,允合母儀于天下。這是當年立臣妾為後的冊文,皇上可還記得?”四十三個字,字字都是她一滴血一滴淚換來的。
胤禛低頭輕吻玉墨發間的木蘭玉簪,再擡頭,眼底盡是冰涼,“朕自然記得!朕念大阿哥早逝,這些年對皇後可謂優待有加,本朝五年,千秋節,朕命百官朝賀,古往今來可曾有過!如此恩寵,皇後猶嫌不足!”
“臣妾品行,天下皆知,皇上為了區區三品代诏女官就要廢了臣妾,臣妾不服!”
“你以為朕不知,當年若曦有孕,如何會在禦花園遇到老八家的郭落羅氏?後宮皆知朕護着若曦,除了皇後,哪個還敢放郭落羅氏進宮?玉墨這些年,幾經生死,若不是被你殘害,如何肯喝下那歹毒的湯藥,此生不能生養?她是正三品代诏女官,待遇比肩皇嫔,你竟然狠得下心毒殺代诏,這等罪行駭人聽聞!朝服、朝冠、朝珠、冊封的金冊金印朕都命人放在東暖閣,可玉墨竟然求朕不冊不封、不進宗譜、不入玉牒,她的忍讓仍換不來皇後的寬容。那拉氏,朕娶錯了人!”
“錯了?”皇後一聲冷笑,“臣妾入府盼的是夫妻恩愛,有兒有女承歡膝下,都道四爺寡恩薄情,可對着馬爾泰·若曦竟是柔情似水,如何讓臣妾不恨!本以為馬爾泰氏死了,就可天下太平,哪知又來一個姓佟的,憑什麽她就能得萬歲爺百般呵護?臣妾得不到皇上的疼惜,也不要其她女人成為皇上此生唯一!”
“那拉氏,你瘋了!”
“瘋?臣妾是先帝親賜的四阿哥嫡福晉,是本朝唯一的皇後,母儀天下,是萬千女子傾羨之人!何來瘋癫?”皇後的哭喊凄厲無比。
胤禛一臉決絕,“玉墨不求榮華、不求利祿,她待朕是四爺,不是高高在上的君王。朕傷心時,她陪朕一同承擔;朕欣喜時,她真心替朕高興。六年,朕病重,是玉墨日日守在塌前,把朕從陰曹地府拉回陽間。十三與若曦都先朕去了,可玉墨,朕此生絕不負她!朕要與她白頭偕老!”
“臣妾不服!”皇後呼天搶地,“臣妾才是皇上唯一的發妻,與皇上白頭偕老的只能是臣妾,大清皇帝如何能做得負心之人!”
“冊封玉墨的金冊是朕親筆寫的,封號“懿妃”也是朕定的,孝懿仁皇後生前得不到的朕現在就給她,只因朕心裏,視她為正妻。你說朕寡恩薄情,卻是不假,此時此刻,朕才明白,除了玉墨,朕誰也不要!”胤禛眼眶微紅,低頭看着昏睡中的玉墨,眼神何其溫暖。
那份柔情,讓皇後嫉妒得恨不得将玉墨千刀萬剮,“她佟佳氏仗着出了兩位皇後一位貴妃,就橫行朝堂,佟玉墨,不過是沾了佟家的光,我烏拉那拉氏何嘗不是為了大清立下汗馬功勞!皇上不公不允,午夜夢回,就不怕先帝責難!”
“玉墨只要肯點頭,便是皇貴妃朕也即刻下旨,皇後是明明白白知道的,這等胡言亂語,你竟然說得出口!十年了,她只想憑一己之力過安穩的日子,是皇後你,一再痛下殺手,也罷,朕還要多謝皇後,若不是你千方百計害她,朕怎會知道自己視她為此生唯一!”此話一出,皇後失聲痛哭,她萬沒想到,自己心狠手辣竟促成眼前二人一段姻緣,早知如此,就應該早早給姓佟的指婚,轟出紫禁城。
不知何時,天空飄起了雪花,胤禛命高無庸解下他身上貂皮鬥篷,蓋在玉墨身上,皇帝卻不肯回頭再看一眼地上的皇後,高聲道:“烏拉那拉氏,你要的不過是皇後的尊榮,朕就成全你。高無庸,到坤寧宮取回立後诏書并金冊金寶,曉谕六宮,烏拉那拉氏懷執怨怼、數違教令,事上禦下、淑善難期,豈可仰承宗廟之重,恭承明祀?宮闱之內,若見鷹鷣。念其入宮侍奉已久,特念舊恩,別居于景仁宮,非朕旨意不得出。本朝不會廢後,但朕與那拉氏,不複相見!”
皇後呆坐在地上,望着皇帝的背影,絕然,自始至終,他再未回過頭,眼前仿佛又回到當年,她與四阿哥雍貝勒大婚,紅蓋頭掀起,她才見到此生唯一的夫君,那人雖不茍言笑,卻教她寫下“相濡以沫”,歪歪扭扭的一幅字一直挂在她房中,如今想來,竟如此諷刺,不複相見莫……
Advertisement
玉墨昏睡了一日一夜,胤禛也在她身邊守了十二個時辰,一遍一遍說着往日不敢說的情話,黛煙将便條呈上,說到姑姑親手戴上木蘭玉簪時,胤禛伏到她耳畔,低聲道“既心甘情願戴上四爺的簪子,此生,就是四爺的人了,不準後悔”,說着,一陣輕笑。
下面的黛煙看着心酸,低頭就見一塊帕子遞到眼前,帕上繡梅蘭竹三君子,正是身後弘歷平日最喜歡的随身之物。
出了暖閣,四阿哥長嘆一聲,頻頻搖頭,“皇阿瑪這份苦,弘歷此生不願經歷!”黛煙聞聽,想起往日玉墨曾說過的話“四阿哥多情,卻也無情,這樣的人才注定生在帝王家!”手帕上的三君子,繡得精巧,可是嫡福晉為他一針一線繡的?
胤禛命那拉氏遷居別處,皇後卻不肯離開坤寧宮,雖形同廢後,宮人仍不敢造次。三日後,那拉氏薨,死時仍坐在寶座上,眼睜睜望着南邊的交泰殿,可謂死不瞑目。消息傳出,掌管後宮諸事的熹貴妃面聖,詢問喪葬事宜,正在批閱奏折的胤禛只略挑眉頭,手未停歇,下口谕,比照皇後喪儀辦理,因西北仍在用兵,國庫吃緊,酌情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