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藿香涼拌鲫魚

将草魚丢進魚護,李君閣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将“入魂”用軟布擦拭幹淨,接着兩個人開始檢查竿子。

“入魂”還是那麽挺拔,經歷過強悍的拉力後,依舊是渾然一體的筆直,沒有出現彎曲,崩口,爆漆一類的現象。

在陽光下,“入魂”好像一位驕傲的劍客,桀骜卓立,外表平靜,內裏卻充滿力量,似乎随時準備長劍出鞘,釋放出驚心動魄的一擊。

李君閣望着篾匠叔道:“太強悍了,我們不用再測試了吧?已經超出我們想象太多了。”

篾匠叔說道:“哎嘛吓死我了,我後背都濕透了。”

李君閣心有戚戚的說:“是啊,我的兩條腿現在都有些發軟,我都想着斷子線算了,沒想到這竿子這麽護線,1.0的子線愣是沒讓十幾斤的大魚拉斷。”

篾匠叔說道:“那我們還要繼續不?”

李君閣道:“不用了,我們給了一百分的考題,‘入魂’給了我們120分的答案,太完美了!哎嘛手機還沒關,我趕緊關了去。”

兩人開始收拾東西,清點魚獲。

篾匠那邊有六七斤鲫魚,李君閣這邊魚獲接近三十斤。

李君閣不禁贊嘆道:“這葫蘆溪都快成魚窩子了。”

兩人上了小船,李君閣将魚獲放進魚艙裏面養着,開始返航。

篾匠叔說道:“是啊,我們李家溝世世代代只用網跟釣,大家都知道抓大留小。五溪河我們愛惜着呢。你看看外面現在,毒魚的,炸魚的,電魚的,啥喪良心的活兒都往河裏使。”

李君閣說道:“是啊,河溝電過一次後,小魚小蝦,包括魚卵都要死絕,那真是斷子絕孫的勾當。”

篾匠叔說道:“對呀,其它地方咱們也管不着,如果外村人敢來我們這裏使壞,鄉親們不揍死他!主要是要防着鄉上的人,那幫龜孫,你看都把盤鳌溪糟蹋成啥樣了!”

當年的盤鳌溪物産豐美,兩岸都是紅砂地,尤其盛産野生甲魚,這也是盤鳌溪和盤鳌鄉地名的由來,不過後來由于保護不利,不但野生甲魚消失,連小魚小蝦都難得一見了,每年漲水聚攏一批,很快又會被當地人清理幹淨。

Advertisement

兩人說着聊着回到李家溝,李君閣對篾匠叔說道:“篾匠叔,要不一起回我家去呗,我給你做你最愛吃的涼拌鲫魚。”

篾匠叔也沒有客氣,說道:“哎嘛皮娃還記着我好這口呢,我可是好久沒吃過這個了。”

鲫魚李家溝人一般做幹燒,豆瓣魚,魚湯,很少涼拌,這道菜還是李君閣在渝州學的,所以他不會來,篾匠叔吃不到。

兩人往村裏回,路過李二毛家的茶鋪,大家看到兩人拎着釣具,提着大魚,都知道是野生河鮮,便過來問賣不。李君閣對篾匠叔說:“這大草魚我們一家人加上你也吃不了,鲫魚也有些多,要不我們賣一些吧。”

篾匠叔說:“大多數都是你釣的,你說了算,留幾條鲫魚下酒就行。”

李君閣就開始在那裏賣魚,篾匠叔便說幹脆趁這功夫回去一趟把自家的東西放好,李君閣點點頭讓他去了。

将大草魚跟鯉魚賣了,鲫魚當做添頭送掉一些賣掉一些,只留了最大的四條,也有三斤多,留着給篾匠叔過瘾。鄉裏鄉親的也沒講什麽價,但畢竟都是野生的河魚,居然也賣了小三百塊。

這時篾匠叔拿着一個長布包回來了,李君閣把錢分成兩份,将一百多塊遞給他。

篾匠叔趕緊擺手說不要,說道:“都是你釣上來的,這錢我怎麽好意思要,還是你留下吧。”

李君閣好說歹說才讓他收下,但是也沒敢多給,照足合夥打魚的規矩,兩個人平分。

回到家裏正好在剛開始做午飯,奶奶見到兩人說道:“今天怎麽回來得這麽早?以往不是都要弄到半夜嘛?”

篾匠趕緊給奶奶問安,然後從長布袋裏抽出一根竹杖遞給奶奶說道:“嗨,我們兩個就是去試了試新竿子,都不是奔着魚去的,所以才回來得這麽早。嬸子,我篾匠也拿不出啥好玩意兒,這就是個意思,您別嫌棄。”

奶奶結果來說道:“哎呀篾匠你咋這麽客氣啊,手藝倒是越來越精到了,啧啧,看這漆水兒美的!”

李君閣接過來一看,說道:“篾匠叔你這可不是小東西啊,這是大禮啊,哈哈哈。”

篾匠不好意思說道:“這就是做竿子時用廢的材料,我覺得怪可惜的,就給嬸嬸做了這根杖子。”

李君閣仔細打量了手杖,杖頭是老柏木瘤子做成,,瘤子上的木紋就像一個個漩渦堆疊,又像是虎皮的紋理,被打磨得非常合手,沒有上漆,只用桐油養過一次,然後用皮料摩挲出光澤,顯得古樸厚重。

杖頭通過一個白銅環連接着杖身,杖身用的是制竿的材料跟漆工,金黃金黃的,具有流動的蜂蜜那種通透的感覺。底下是一個三寸長的白銅杖釘。

竹杖雖然只有拇指粗細,李君閣試了試,強度卻一點問題都沒有。

奶奶試了試手感,高興壞了,說道:“好久沒有去趕集了,就是嫌走路不方便,現在有了它,可得勁兒了,就是漂亮得慌,有點舍不得當杖子使啊。”

篾匠叔笑道:“您老喜歡就好,可勁兒使,使壞了我再給你做一根!”

這是老爸也從廚房鑽了出來,說道:“哎喲這杖子可真漂亮!篾匠你太有心了!”

李君閣說道:“老爸你來了正好,你跟篾匠叔先聊着,我去給他弄涼拌鲫魚去!”

老爸說:“快去快去,佐料味道擺大些,你篾匠叔喜歡厚味的。”

李君閣到屋後将鲫魚剖洗幹淨,然後在每條魚身上拉了幾刀,切了些姜蒜絲,倒入料酒跟鹽一起倒盆子裏碼上味。

拿個竹筲箕蓋住盆子,李君閣又去地裏采了些綠色的二荊條辣椒,一些小米辣辣椒,一大把藿香嫩葉,又抽了幾根香蔥。

回來翻出一塊姜,幾瓣大蒜,丢石臼裏,加點水搗成姜蒜泥水。

拿出一個小碗,倒了一碗蒸魚豉油。

将二荊條辣椒跟小米辣椒一起剁碎。

再将藿香也切碎,都拌上少許鹽。

半個小時後魚碼入味了,這時老媽把別的菜都做好了,将鍋騰出來給他。

李君閣在大鍋裏加入開水,将鲫魚放進去開始蒸,同時也将醬油碗放進去一起蒸。

七八分鐘後,一盤鲫魚剛好熟了,李君閣将鲫魚端出來放一邊晾涼,又放入另一盤,三斤魚分兩盤蒸,以免上面的熟了底下還是生的。

兩盤魚蒸好後,開始調制涼拌汁。

将蒸過的醬油倒入一個小盆中,将蒸魚盤子裏的魚湯也泌出來倒進去,加入姜蒜水,糖,醋,香油,二荊條小米辣碎末,藿香碎葉,拌勻後澆到兩盤魚身上,佐料用量非常大,幾乎蓋住了下面全部的鲫魚。

然後分別灑上一把花椒,兩勺幹辣椒面,燒開了一瓢滾油澆上去。

只聽見“刺啦”一聲,一股麻辣鮮香直沖鼻端。

再撒上兩把蔥花,涼拌藿香鲫魚就大功告成了。

李君閣将兩盤魚端到堂屋,大家都已經開始動筷,老爸跟篾匠叔已經喝上了。

篾匠叔看到涼拌藿香鲫魚,連連說道:“這個好,這個好。”

李君閣坐下跟篾匠叔走了一個,然後也開始動筷,從厚厚的佐料下挑出一塊鲫魚放入嘴裏。

由于是涼拌,完全沒有其它做法的油膩感,醬油也經過蒸魚湯的稀釋,味道不再濃郁,只在酸甜麻辣裏,透出厚厚的青辣椒跟藿香特殊的清香味道,伴着野生鲫魚的鮮甜,十分可口。

篾匠叔吃得停不下來,連連誇好,說自己怎麽都弄不出這個味道,還是得數李君閣做得好吃。

奶奶嫌鲫魚刺小只挑了一點嘗嘗味道,只笑眯眯的看着篾匠叔吃得歡實,說道:“篾匠,這麽些年都還是一個人過,就沒有看上哪家合适的?”

篾匠說道:“嗨,哪家女人看得起我一個臭篾匠,可不還是那樣過呗!”

奶奶嘆氣道:“唉,還是當年老篾匠給你留的家底不豐厚把你耽誤了,不然早該說個媳婦了哇。”

篾匠叔說:“我幹爸就是光棍了一輩子,到我這裏繼續光着也沒啥。”

篾匠叔是村裏老篾匠收養的,也不知道他當年是從是哪裏流浪來的,就跟着老篾匠姓了黃,大名黃正亮。

老篾匠到死都是個光棍,篾匠叔現在都三十六七了,家裏就一片竹林子,沒幾分地,自家也就有點老篾匠傳下的竹編手藝,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收入實在不豐。說了幾戶人家,都嫌他窮,最後也沒談成,慢慢的篾匠叔也就歇了這個心了。

老媽也說道:“篾匠你有門手藝傍身,俗話說‘荒年都餓不死手藝人’,就是不太注意收拾了,其實五官倒是還周正的,換身衣服捯饬捯饬,我就不信沒人看得上。”

李君閣道:“媽,你有合适的就給篾匠叔物色着呗,我跟你說篾匠叔這是厚積薄發,絕對的潛力股,哪家閨女能把他看上,以後絕對享福呢!”

一家人都笑了,覺得李君閣這話有點過,實在是不能相信。

不過老媽還是說道:“那行,那我就跟篾匠看望着,有合适的人家就跟着說說,不過篾匠啊,你都這麽大了,不一定還非得黃花大閨女吧?”

篾匠叔面紅耳赤的說道:“嗨,就我這條件我這歲數,還能有啥挑揀啊,差不多的就成呗。”

老媽笑道:“那行,這樣就比較好辦了,我給你打聽着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