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十三回

寶釵慣會笑臉迎人。

跟黛玉妙玉英蓮等幾個官家,甚至是士紳家的小姐結交相處,那可是她平生第一回碰壁。

她頭回體會到什麽叫官商有別:因為大家沾親帶故,黛玉待自己親近也客氣,但在周圍姐妹們看來,對她不客氣她又有什麽法子?

這更堅定了寶釵出人頭地之心。

有朝一日,她能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中高高端坐,诰命夫人們齊齊垂頭拜倒在她的腳下,方不負平生志向。

寶釵存了心事,也不耽誤應付寶玉。

寶玉也覺得這個姐姐十分可親,笑容比他跟黛玉妹妹說話時也多了太多。

薛姨媽瞧着表姐弟一對兒璧人言笑晏晏,臉上的笑容也跟着柔和起來,“他們兩個倒是投緣。”

王夫人亦笑,“寶玉跟誰都說得來。”想起小姑子一家過來的時候,她跟寶玉都受了回氣,臉色便淡了些。

王夫人當着親妹妹比較随意,這臉色變化可不就讓薛姨媽瞧了出來,“這是怎麽了?”

話一出口又有點後悔,姐姐跟她小姑子向來合不來,林大人一家子回京已經有些時日,姐姐為何不快那還用多說嗎……

王夫人微微搖了搖頭,“不過是天氣變得勤了,有些不自在。”她自己也知道,因何氣悶究竟說不出口,哪怕是面對一母同胞的親妹子。

薛姨媽就着姐姐這話道:“請大夫好生調養一番。珠哥兒高中,眼見着前程似錦,姐姐好日子近在眼前。”回京便是老爺捐官有望,我們寶釵眼見着也要做貴人……這般一琢磨,她底氣也足了幾分。

若不是為了珠哥兒,她何必忍氣吞聲?

王夫人定了定神,終于忍不住笑道,“哪就是定準的事兒?”

珠哥兒自小便有主意,她這當娘的也不能左右,這一點上真不如寶玉貼心……可她的依仗卻是珠哥兒。王夫人于是輕嘆道:“他過些日子又要南下求學,勸也勸不住。”

Advertisement

薛姨媽笑道:“珠哥兒上進還不好?我倒是想蟠哥兒也上進……終究這事兒還是落在了他父親身上。”

王夫人不由心念一動:大兒媳是個賢惠的,卻不好拿捏。寶玉的媳婦兒她可要挑個省心又貼心的,這麽一思量,目光便落在了滿面笑容的寶釵身上。

妹妹妹夫打算讓這丫頭入宮……王夫人怎麽瞧不明白?可一連三朝,宮中都無得寵的商家女,讓妹妹妹夫碰壁也好,到時候才更好拿捏不是?

思及此處,王夫人笑容更深了些。

寶釵精明,姨母一次兩次目光往自己身上落……姨母的心思她自然也猜到了幾分。平心而論,榮府大不如前,卻也是正經的勳貴之家。

卻說薛姨媽帶着女兒前來探望,賈母見了一面,寒暄幾句便露了疲态,讓王夫人薛姨媽姐妹兩個自去說話。

此刻,賈母歪在引枕上,也想着心事:她有心讓兩個玉兒親上加親。無奈不管是女兒還是二兒媳都不樂意。

二兒媳倒也罷了,但女兒素來有主意,女婿又對她言聽計從,她不願意,這婚事也就難了。再想起女兒那番“讓寶玉讀書上進”的話:不愛讀書專愛在內帷厮混,名聲傳出去,不光寶玉說親艱難,連珠哥兒的前程也要受些影響。

禦史們眼睛最尖,筆下也更不容情。

賈母雖然當時聽着不大舒坦,卻也明白自家終究不是國公爺還在的那會兒了。

國公爺一去,長子續弦,琏哥兒娶妻,都沒讨到名門出身正經的官家小姐——長子身上可有一品爵位。

女兒當時說得極狠:這些年結親都不順暢,原因便是京裏像樣些的人家,都覺得榮府的爵位未必傳得下去。

她立時心驚肉跳,勉強道,“你二哥這不是送了元春入宮。”

女兒又道:“那能保得幾日風光?天下又有幾個家族能靠着女人長盛不衰。”

賈母終是讓女兒說動了。女兒婆家長輩都去了,自能更盡心幫襯娘家。

賈母想讓寶玉上進,便打算讓寶玉也跟着珠哥兒南下求學——她都舍得孫子與她分離,沒道理兒子兒媳還不同意。

傍晚,等薛姨媽母女告辭,賈母找了次子過來說話。

賈政聽了母親的主意,也不好直接拒絕,只是道,“寶玉年紀還小,不過是啓蒙,終究簡單,在京中讀書也盡夠了。”

兩個兒子全送到妹夫身邊教導,名聲不好:若是旁人說他連兒子都養不起,他顏面何存?須知……人言可畏!

賈政回房後,又拉着王夫人嘀咕,“母親想讓寶玉也南下讀書去,你且打聽打聽,這話是誰勸的。”

為了小姑子幾句話,足足氣悶了好多天的王夫人一個按捺不住,脫口而出,“還能是誰?!”

話一出口,又有些後悔,只是她嘴拙,一時又不知如何圓回來,便幹脆不言語了。

賈政沉吟片刻,才道,“妹妹也是好心。”

她能安什麽好心?王夫人終究沒把這話說出口。

賈政想起這些年跟妹夫也不如以前投機,長嘆一聲道,“咱們歇吧。”

賈敏自是不知昨夜娘家的這場“小風波”,若是知道只怕也會啼笑皆非。

她在京裏的這些日子都沒能得閑:這一日上午剛從旁人家裏回來,下午又迎來了薛家一家人,只除了薛蟠。

話說薛桓仔細打聽了好幾回:若是使錢,他都能買到三品的通議大夫,但這種有錢就行的散官能有什麽用?!他要的是捐出個實缺,哪怕品級稍低,也是個官身,關鍵是能給女兒些助力。

對不少貴人而言,縱是納妾,也不僅要讨個顏色好,更得要娘家管點用的:光有好容貌卻沒家世的,在貴人的後宅裏多得是這樣的丫頭通房……

卻說薛桓自知捐官的目的瞞不住人,尤其是林海這樣的能人,還不如大方說了,好歹也算坦蕩不是?

林海聽了薛桓這番話果然感慨道,“這可不容易。想知道哪裏出缺還是要盯着吏部。”他想了想,還是給薛桓引薦了個舊識,寫了張條子交到薛桓手上,“這位大人在吏部做主事。”

話說薛桓大喜,從林家告辭後,沒用多久便跟那位吏部主事搭上線,只是此時林海也接到了吏部文書,準備啓程到杭州做他的道臺去了。

陸路水路兼程,數日的功夫一家子便抵達杭州。

到任之後,林海忙着與前任交接,拜見上峰,面見同僚……他的下屬亦是要分批地前來參見他這位上峰。

與此相對應,賈敏也忙着在自宅裏招待這群官員,以及他們的親眷。

與姑父姑媽一家子一起來到杭州的賈珠很是貼心,外事上主動幫了不少;至于內宅庶務,賈敏處置時都要叫上女兒黛玉。

全家一起忙活了足足一個月,才算安頓妥當。這日天氣極好,陽光明媚不說,更是清風拂面,不複前幾日的悶熱不已。

難得得閑,賈珠卻沒跟同窗們讀書吃酒,而是帶着表妹黛玉出門撒散心。逛了一圈兒回來後……他把妹妹送回來,還故意在姑媽這兒“戀棧不去”,顯是有話要說。

賈敏打發女兒去換衣裳,又吩咐丫頭給賈珠上茶,才道,“你這是……跟姑媽還賣關子?”

賈珠放下茶盞,老實道,“我的文章給姑父看過,明年下場,中是能中,但名次不會好,至多是二甲靠後。”

珠哥兒才二十出頭,無需心急。三十多歲中進士亦算青年才俊。賈敏便問,“你有何打算?”

卻說林海回府,正碰上賈珠從二門往外走。

賈珠行禮後,二人還略說了幾句。等林海踏進房門,他便問,“這是無事不登三寶殿?”

賈敏笑道:“老爺猜得準。不過你可猜到他求我什麽?”

林海道:“下一科我勸他不要去。”難不成還來求情了?這孩子可向來是個明白人啊。

賈敏點頭道:“珠哥兒對老爺說的話,可比我二哥說的更上心。他是想到韓大人那邊瞧一瞧。”

林海恍然,“原來如此。”

賈珠是打算到縣令身邊學習如何治理一縣之地,畢竟除了一甲進士,大多數人都是從縣令起步。而姑父已經是道臺,跟在他身邊學習……未免有些好高骛遠。

林海由衷贊了一句,“這孩子卻是難得。”

賈敏十分贊同,“我娘家所有的靈氣全在他身上。”

林海望着賈敏,認真道,“這話我可不認。”言畢,那眼中的溫柔都要淌出來了。

賈敏任由老爺攬着,隔了一會兒才側頭道,“嗯,老爺說得對。”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