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真正厲害人家的女孩兒,在大挑之前便已然定好了前程。

因此像寶釵這種讓宮裏的娘娘們瞧上一眼,便替兒子取中的姑娘……在一衆待選的姑娘們之間連個水花都激不起來:七品官之女,并非聖上指婚,入了王府得從無品級的侍妾混起,連落選的姑娘都不會嫉妒這樣的。

但不管怎麽樣,總歸是有了前程。

賢妃六皇子母子又向來低調……寶釵對人家幾乎是一無所知,總之她恍惚着邁着步子回到待選姑娘們所居住的宮室——正好她這個“出路”也沒誰會來恭賀,适合她好生思量一回。

于是寶釵獨坐了半個下午,忽然來了個面生宮女打斷了她:有姐姐要見姑娘。

寶釵還沒理清頭緒,卻連忙起身跟着小宮女往外走,還不忘塞給這引路的小宮女一個荷包。

小宮女接過荷包,笑得由衷了幾分:這份賞錢不用孝敬上面姑姑。

寶釵垂了眼:若不是父親謀得了官身,她也要向這小宮女一樣在宮中過活吧。

二人到了禦花園,目之所及,有侍衛更有往來不斷的內侍宮女,寶釵驀地松了口氣,轉念一想又頗覺好笑:誰會算計她呢。

寶釵這一走神,眼前多了個人都沒立即覺察到。直到這人主動出聲,她才回過神,擡起頭來:這人就是剛剛站在德妃身後的女官。

來人笑意盈盈,“不認得我啦?寶釵表妹。”姐妹倆上次見面還在數年之前,認不出來也不奇怪。

寶釵果然驚喜道:“表姐!”微紅着眼圈兒連忙跟表姐見禮,之後瞄了眼四周,“咱們姐妹好久沒見,正該……”

元春插口道:“人來人往才好說話。”說着,又拿了個荷包遞給引路的小宮女。

小宮女樂得酒窩更深,行了禮就退開,兢兢業業地望起風來。

元春自然地拉了寶釵的一只手,找了個朝陽但背風的地方開口道,“家裏原本怎麽打算的?”

不該是久未見面的姐妹問候彼此家人再敘舊嗎?怎麽這頭一個問題就沒法兒回答:家裏不想順了舅舅的主意,但又沒法子不聽從。

Advertisement

寶釵只得搖了搖頭。

元春擡起頭,陽光照在她臉上,她微微眯起眼睛。

若非寶釵全神貫注,表姐的下句話幾乎就聽不清楚:“原本舅舅和父親也想讓我去伺候那一位。”

寶釵聞言不由瞪大了眼:也就是說,連着兩回要送女入東宮……結果全都沒能如願!

元春把表妹的驚容看在眼裏,繼續道,“那一位不缺人伺候,說句不怕得罪你的話,表妹你生得再好,到了那裏也不見得如何。”

她為何如此篤定?因為東宮比表妹寶釵更絕~色~的女子不是沒有,太子還不是……用過便丢在了腦後?孫家每年都給太子送上一二美人,太子又怎麽會是長情之人?他只是對太子妃敬重些罷了。

宮中有意“上進”的女孩子如今對東宮可都避之不及。

元春自是無比感激救她于水火之中姑父姑媽。前兩天又得到哥哥的口信兒,知道姑媽做主給她選了門好婚事……有了盼頭,元春行事也越發公道大方,因此還得了德妃幾次贊賞。

這次元春想私下裏見一見寶釵,德妃聽說便特地吩咐了掌管一衆待選女子的大總管和女官,元春跟寶釵說話都是“過了明路”,她哪裏還肯避着人?

寶釵不明所以,卻也依稀明白表姐至少極得德妃看重,因此她的話七八成可信!

逃開東宮這火坑可喜可賀,但入了六皇子的王府也未必是好事兒,跟太子比起來這位殿下簡直就是另一個極端:潔身自好得有點不像皇家人。

卻說六皇子除了正妃,就只有兩個侍妾,還是當年伺候過他的宮女。這二位讓六皇子直接從宮中帶到了王府,做了侍妾,又全都無所出,所以沒有品級,今年還沒了一個……

六皇子妃嫁過來足足六年,膝下也只有一個兒子,身子骨聽說也不大好。

為此真是愁壞了六皇子的母親賢妃娘娘。本來兒子已然成親,她不願再插手兒子內宅之事,可忍了又忍,足足憋了六年,才在兒媳婦隔三差五地進宮拜見時開口,讓兒媳婦給兒子再選幾個人好生伺候。

六皇子妃聽了萬分委屈,“母妃明鑒,媳婦兒也給王爺準備了幾回,王爺不要……我有什麽法子。”

情急之下,連“我”都喊出來了。

賢妃想起兒子那冷淡的脾氣,自己也不是一樣沒轍!

打發兒媳婦回去,賢妃便來尋德妃說話了。這一天恰好是元春當值,她站在德妃身邊從頭到尾聽了個全套。

當年德妃和賢妃兩個人還不是一宮主位的時候,都跟着貴妃娘娘住,也經常往來說話,這份交情也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賢妃寒暄過幾句,便奔了主題,“我這也是沒法子了。姐姐知道老六的性子,這回說什麽也不能再縱着他!”

德妃如今領着貴妃的份例,而貴妃則是皇貴妃待遇,因此後~宮~之中除了貴妃,所有妃嫔都稱呼德妃為“姐姐”。

賢妃又道:“我也不叫姐姐為難,讨個宜生養,小門小戶出身的就好。”

賢妃果然說到做到,可不就挑中了寶釵。

元春回憶至此,再端詳了一番寶釵,還是暗道:怎麽也比去東宮強太多了。

寶釵也暗自思量:不僅父親不願她伺候太子,連在宮中多年的表姐也這樣說……以後舅母或是姨媽打發人來質問,她也有說辭。

寶釵躲過一劫,對表姐如何入得德妃法眼,也有點好奇,“表姐當時又是何等情形?”

元春瞄了表妹一眼,鄭重道,“六皇子妃心思多在小皇孫身上,”她輕輕拍了拍表妹的手,“咱們親戚之間以後興許還要靠你照拂。短些什麽,或是有事,”她望了眼不遠處樹下站着的小宮女,“就托人給我消息。”

說完又道,“我今兒也當值,不好再多說。在宮裏小心為上,不過你也是前程已定,凡事兒別往上沖便再平安不過了。”

寶釵連忙應是。

姐妹倆就此分別,小宮女把寶釵送回去,元春等來小宮女的回禀,才放心地回到德妃身邊。

德妃處置完宮務,這才招元春到跟前說話。

若說德妃原先收下元春,只是礙于人情,三年下來也真地處出了情分:榮國府兩房太太在京裏口碑都不怎麽樣,她怕這家子二太太教養出來的女兒也拎不清……卻沒想到這姑娘年紀小,卻很穩重,初來便一心陪十公主讀書,言行謹慎且愛揣摩旁人言行。

過了一年,德妃幹脆把人調到自己身邊。這姑娘手中有了權力,卻又不媚上不欺下,德妃真正起了愛才之心。

元春将要滿二十,她姑父又經過德妃娘家嫂子遞來口信兒:請德妃恩典,替元春保媒。聽說了林海夫妻倆給元春挑選的夫婿,德妃也覺得是門好親,自是慨然允諾。

主仆兩個自此更是親厚了幾分。

元春行禮後起身,德妃便笑問,“如何?姐妹積年相見,怎麽這麽快就回來了。”

這個兩姨表妹……有點一言難盡。

元春便含糊道:“瞧着她挺好,多年沒見反倒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其實寶釵若是甫一見面便向她求助,她固然沒辦法扭轉寶釵的結局,但卻能把她所知道的傾囊相告。

偏偏寶釵一副底氣十足,端莊大方的模樣,又問起她當初待選時如何言行,元春忽然就如鲠在喉,什麽也不想多說了。

元春覺得她這個表妹還是在考慮如何向舅舅舅母交代,而不是趕緊打聽消息,為自己在六皇子王府的将來用心。

這可不就是本末倒置?

元春轉念一想,表妹還沒及笄,六皇子要納她,也得等她再過一回生辰……跟表妹計較也沒意思。

這還罷了,表妹那副端莊的氣度,也讓元春不好評價:不知道姨夫姨媽怎麽教養的……據說姨夫早就有心思讓表妹嫁入高門,照拂娘家的。

可既然是高嫁,憑表妹的出身,也只能做個側室……側室哪能像正房太太一樣端莊賢惠?!

元春真正覺得表妹若不學乖,在王府只怕不大好過。但此時提點她,不僅人家不以為然,還得憑白做個惡人……這又是何苦吃力不讨好?

思及此處,元春繼續道,“總歸年紀還小,路……也長着呢。”

德妃聞言就笑,“你年紀就大了?這番話說得老氣橫秋不提,竟還打起了機鋒?”忽然話鋒一轉,“過幾日,寧王妃該入宮了。”

元春的臉騰地紅了。

德妃又道:“寧王府上倒是熱鬧,不過你們自己過日子就好。”

寧王妃是繼母,更不是什麽善茬兒,元春嫁過去的确得好生讓這個婆婆立立規矩,可反過來說,寧王的二兒子對着繼母的心思也是心知肚明,至少在對付寧王妃這一條上,小夫妻倆必能心齊,如此一來相處不難,情分自然也差不了。

以元春的出身而言,這可是高嫁,但有強力的姑父姑媽在,她能做正室,還能做得穩穩當當的。

元春暗暗下了決心:将來力所能及,一定要報答姑父姑媽,還有費心教導她的德妃娘娘。

卻說德妃要給自己的心腹女官保媒,這口風早就透了出去。

寧王若還有雄心壯志,也不會整日裏悶在府中享樂,這等人物自然不會得罪聖上的寵妃。若能送出個兒子,換得寵妃一份人情,他求之不得,再說,那兒子還是原先總勸他上進的老婆給他生的,已經礙眼好些年了!

因此這門婚事寧王早早便答應下來。

寧王妃知道将來的二兒媳婦出身不顯,也是暗自滿意,又是女方有意在先,她就更有施展手段的餘地了。

至于這媳婦背後有德妃看顧——德妃可忙着呢,哪有天天盯着已經嫁人的女官的道理?

只要她做得不過分不就是了?

至于寧王原配所出的兩個兒子,也就是寧王嫡長子和次子,這哥倆在書房裏為這婚事聊了足足半個時辰。

寧王次子尹澤再出門時臉上終于帶上了幾分笑:須知原本聽說這門親事,這位寧王府二公子陰沉得……好像随時都能抽出腰間寶劍砍人似的。

因為他哥說得好:榮國公去後榮國府雖然不值得一提,但這姑娘的親姑父姓林名海,官任浙江布政使,正經的封疆大吏,而這門婚事也是林海出面謀來的。

這姑娘深得德妃看重,自有過人之處,而且她的親哥哥一直讓林大人帶在身邊教導,除了讀書更沒少學習為人以及為官之道。

因此這門親事也許面子上不那麽好看,但很是實惠。退一步說,這婚事再差,也比讓他們的親爹和後娘挑選的強!

大哥的話,尹澤全都聽進去了不說,還深以為然。

總之,各懷心思的一大波人就這樣詭異地“殊途同歸”,對這門親事樂見其成。

消息傳回杭州,賈敏也不由贊上自家老爺一句:這消息……真是走漏得十分好十分妙!原本賈敏還想先隐秘行事,談談口風再說呢。

“老爺真是官大一級,手段更威武啊……真不愧是父子。”

肚裏的小祖宗們快要出來了,因此出腳越發“威武”,賈敏的贊美說到一半兒,語氣忽然變得有些硬邦邦。

只見媳婦兒肚皮一鼓,林海眉頭一跳,連忙笑道,“舉手之勞,何必繞彎子?寧王府正頹勢,如何有膽量得罪德妃?”

賈敏撫着肚子關心道:“咱們這算是結~交~內~官後妃了?”

“這些小事,德妃不會瞞着聖上。”林海道,“給自家親戚挑個好親事,人之常情罷了。”

賈敏颔首道:“在老爺這兒好像就沒有大事。”

以後六皇子登基,不知道你會不會為這門婚事再驚喜一回?賈敏越想臉上便越發柔和。

林海忽然輕嘆一聲,“這可未必。”他也不賣關子,“老賬房們查了幾日,好不容易找出個人物,結果找上門去,這人居然自盡了……”

賈敏眉毛一挑,“此人若真是關鍵,找不到人不就是了,非得弄出個自盡的模樣,這是向老爺你~示~威呢。”

林海笑道:“誰說不是?他孫家既然如此膽大,我也只好禀明聖上了。”

孫家一定是以為林海自視甚高,見此局面必會硬撐,想要靠自己的本事繼續深挖下去……賈敏亦笑道,“只是萬沒想到老爺如此能屈能伸。”

“什麽能屈能伸,”林海也生出幾分感慨,“證據确鑿與否都不重要,我只要讓聖上知道孫家已經何等嚣張就是。”

他并不執著于親手鏟除孫家,出一口惡氣。

賈敏聞言便問,“這回院試……也是老爺和周大人聯手的吧?”

通過院試便是秀才,這種程度的考試都要花錢找孫家買門路來通過……這種人若是得中,将來依舊靠着銀錢鋪路,為官一任,只怕禍害深重!

她立即想到此事亦能積攢功德,于是也來了精神,“老爺,不如……”忽然腹中劇痛,她情急之下也沒什麽輕重,一把掐住……林海的大腿……根兒,“我要生了。”

他媳婦兒按在他身上的這只胳膊可正吃着勁兒,林海摟住媳婦兒就再不敢動彈,而是扯着嗓子高呼,“來人!”

賈敏眉頭緊鎖,卻還能嘀咕,“老爺,你真夠吵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