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未雨綢缪

過了幾日,康熙聖駕回宮,玉齡這裏才熱鬧起來。

現在宮裏第三代的男孩就只有弘皙一個,弘晖出生,自然是得到了不少人的矚目。尤其是已經成婚的太子,大阿哥和三阿哥。但不管心裏怎麽想,他們都必須歡歡喜喜的送禮過來。

大福晉和三福晉相攜着過來看望玉齡。因為玉齡生出來的是孩子,大福晉和三福晉的态度都有了十分微妙的變化。畢竟有時候孩子也是很重要的,皇上在考慮繼承人的時候,也會将之列入參考。要不然,大阿哥也不至于會那麽卯足了勁兒非要生個兒子了。

再說,對于這時候的女人來說,生個孩子為夫家傳宗接代,還是非常重要的指标。畢竟七出之中就有無子一條,雖然皇家不會休掉兒媳婦,但是把她架空了扔在後院養着還是沒問題的。

哪怕是之前因為玉齡的提示而态度緩和的大福晉,說話也帶上了不少酸氣。

這樣一來,玉齡也就沒什麽興致跟她們說話了,有那個時間,她還不如多看看自己的孩子。這時候皇室講究規矩,孩子出生之後,是不會養在生母身邊的,通常都是配幾個嬷嬷,幾個奶娘,幾個宮女太監,自己住一個院子。

玉齡還是跟胤禛争取了好久,才讓他答應把孩子留在這邊,但就算這樣,晚上也不能睡在她的屋裏。這樣一來,相處的時間少了,玉齡也就格外珍惜。

之後太子妃也來過,不過她跟玉齡并不熟悉,只是留下了禮物,又泛泛的說了幾句話就走了。不過态度落落大方,比之大福晉和三福晉,那是超過太多了。

玉齡又忍不住替她嘆息,這樣一個出色的人,原本也應該有光輝璀璨的未來,卻偏偏所托非人,最後落得個那樣的下場。

玉齡心裏忍不住冒出來一個念頭。

要不要……将歷史改動得更大一點呢?

如果最後登上那個位置的是太子,歷史又會變成什麽樣子?如果胤禛不當皇帝,他們的生活又會有什麽樣的變化?

這個念頭玉齡其實已經有了很久了,只是一直不成系統,也沒有什麽實施的契機,這才一直拖着,不過現在見到太子妃,玉齡倒是覺得,如果從她這裏下手,未必不能成。

現在胤禛還算是□□,玉齡有機會跟太子妃接觸,而且現在有了太子妃,她可以去毓慶宮走動,接觸到太子的幾乎也不是沒有。更何況如今的太子也沒有長歪,只要不讓他長歪了,以康熙對他的偏心寵愛,誰也動搖不了他的位置。

而她自己這邊,胤禛如果不當皇帝的話,自然沒有人關心他的私生活,玉齡想要讓胤禛不納妾,就容易了許多。而且,她自己也不喜歡那些勾心鬥角,若是能輕松些活着,也沒什麽不好。

但是只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就替胤禛做決定,未免太過草率,何況就算只是□□,也不是完全沒有紛争,而胤禛究竟是怎麽想的,玉齡也不知道。

她不能提胤禛做決定,尤其是打着這種“我是為你好”的旗號。

畢竟胤禛在歷史上是登基了的,而且做得算是很好,兢兢業業。他有這樣的野心,也有這樣的能力,如果因為自己自私的想法就改變他的命運,玉齡也有些下不去手。

所以這個念頭,也就只能想想。玉齡很快就将之抛在了腦後。

這時候她又忍不住嘆氣,胤禛為何不是個渣男呢?如果她太渣的話,玉齡倒是不介意下手,讓他永遠也接觸不到那個位置。讓他知道,渣男不是那麽好當的。可是現在的胤禛很争氣,對自己也算是不錯,目前來說玉齡還是滿意的。

唔,不如就這樣決定好了,如果胤禛一直這樣的話就幫着他,如果哪天他變了,到時候也就不用客氣了。玉齡在心裏愉快的決定。

畢竟,她現在連兒子都生了,再想跑路的話,難度提高了不是一個檔次。——如果要走,玉齡肯定是連自己的兒子也一起帶走的,但是帶走一個皇孫,談何容易?

把這一番念頭理清楚之後,玉齡就将這個想法抛在了腦後,希望永遠都不要有機會再去想起來才好。

胤禛還不知道自家福晉心裏正轉着如果他變心了就把他的羽翼全部折掉,讓她只能當個沒實權的王爺,老老實實留在自己身邊受折磨的可怕念頭,正在朝中忙着出征前的準備。

大概是受到了這種氣氛的影響,整個冬天宮裏都顯得十分的肅穆,就算是過年的時候,也顯得沒有那麽熱鬧來了。

康熙三十五年二月,才過完年沒多久,聖駕便正式出征西北。

臨走的前一天,胤禛的表現也跟平時沒什麽不同,下了朝之後,便回來逗兒子玩。弘晖現在已經快五個月了,靠着墊子的話,已經可以坐起來了,同時也表現出了對一切事物的好奇心,看到什麽東西都想放進嘴裏嘗一嘗,以至于玉齡和身邊伺候的人,都不敢戴複雜的釵環,就怕被他抓住。

胤禛将腰間系着的玉佩解下來放在兒子的眼前晃來晃去,引得弘晖一直伸手想要抓住玉佩下面的流蘇,可惜總也夠不到,于是他就墊着身子往上夠,一個不小心重心沒把握好,就直接一頭栽倒在了軟榻上,一直滾到胤禛腿邊,惹得胤禛哈哈大笑。

玉齡在一旁看得一臉黑線,想笑又想給自己的兒子留幾分面子,最後只能轉移話題,“爺……東西我都收拾好了,讓蘇培盛去看看,有沒有落下的。”

胤禛點了點頭,轉過來看着她,“福晉辛苦了。爺離京之後,京裏的事情,還有兒子就都交給你了。放心,等爺回來,大概就能出宮開府了。”

“我知道。”玉齡說,“我在京城裏,沒什麽不好的,就算遇到了事情,也能找人商量。倒是爺在外面,要多加小心。”

雖然知道康熙不可能讓自己的兒子去做太危險的事情,至少不會直接上前線殺敵,但是畢竟是去陌生的地方,戰場上的事情瞬息萬變,萬一有什麽變故呢?玉齡自然也會擔心。

“這些爺都知道,再說爺身邊那麽多人,不可能出事。”胤禛不甚在意的道。

玉齡抽了抽嘴角,四爺你知道自己剛剛已經立了個flag嗎?這種時候說不會有事,往往就一定會出事啊喂!

越想越覺得不對勁,最後玉齡決定,還是應該要做點準備,未雨綢缪。

所以等胤禛睡過去之後,玉齡翻開自己的日記,斟酌了小半個晚上,才終于落了筆。戰場上的情形她根本不清楚,也做不出什麽絕對性的預測,最多只能順應歷史寫“此戰清軍大獲全勝”這樣的內容。但是對胤禛來說,這是不夠的。

第二天胤禛起床時,玉齡鄭重其事的交給他一個錦囊,讓他一定要戴在身上。

胤禛出了門就直接打開,裏面放着的是一張畫,胤禛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來畫的是什麽。落款的地方四平八穩的寫着兩個字:東南。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