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裴清殊現在發現,要想當一個有錢的皇帝,就不能怕得罪人。
像太上皇那樣,既怕得罪官員,又怕得罪士紳,還怕得罪老百姓,然後對稅收這種原則性問題輕輕放過,其實只能讓天下臣民高興一時。
一旦國家遇到什麽問題,需要提升賦稅了,太上皇就會像前年那樣挨罵。這和鬥米恩,升米仇的道理是類似的。
而且這種不嚴查賦稅的做法,不僅僅沒有“藏富于民”,恰恰相反,還給了貪官污吏許多可乘之機。
說白了,是“藏富于貪”還差不多。
老百姓可并沒有因為朝廷收稅不嚴格,便就此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短暫的思索過後,裴清殊開口說道:“即日起,這類的折子內閣一定要嚴查。若是地方确實爆發了天災,可以酌情減免賦稅。但只是單純哭窮的,一律不準。”
內閣的幾名大臣紛紛點頭記下。
“除此之外,朕認為地方先扣下後一年的財政預算,再将剩餘的稅收上繳朝廷,這種制度是不大合理的。朕想以前地方哭窮的時候,父皇無奈批準,也有這其中的原因。銀子都扣在地方的手裏了,父皇就是不想答應又能如何呢?依朕看,還是應該讓地方把每年的稅收直接上繳朝廷,然後再由戶部根據各地的財政預算情況撥下銀兩。朕認為這并不是多此一舉,反而能讓朝廷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你們以為呢?”
裴清殊做皇子的時候,曾經在戶部做過大半年。戶部尚書龍啓章自認對裴清殊是有一定了解的。
當時裴清殊在戶部負責的是戶籍司,去了戶部之後不久,裴清殊就提出了以工代赈、重建慈幼局等方式安置流民。
龍啓章知道裴清殊有能力,但沒想到他竟然這麽大膽。剛登基不久,就敢對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提出質疑。
不過龍啓章雖然驚訝,但他很清楚,雖說老祖宗的規矩不能輕易更改,但裴清殊是皇帝,還是親政的皇帝,如果他硬要更改成規的話,還是可以改的,只是多多少少可能會遇到一些來自于老頑固們的阻礙。
不管誰跑去阻礙裴清殊,反正龍啓章是肯定不會做這個阻礙的。
他是太上皇的伴讀之一,算是太上皇的心腹。裴清殊登基之後沒有撤掉他,龍啓章就已經很感激了。現在還跑過去反對裴清殊的政見,這不是找死麽?
所以他不僅沒有勸阻裴清殊,反而第一個站出來表态:“皇上所言甚是!這些年來,因為地方官員可以自行決定留下多少賦稅作為財政支出,以至于貪污、浪費等現象十分嚴重,臣早就覺得不妥當了!雖說将賦稅統一收到中央之後,戶部可能要多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用于核算地方的財務情況,但臣願意為皇上效勞!”
龍啓章說完,還看了一旁的戶部侍郎賈昂一眼。賈昂也趕緊跟着他站了出來,倆人一起躬身施禮,向裴清殊表忠心。
裴清殊滿意地笑道:“既然戶部都表态了,你們以為如何?”
魏青松忙道:“臣附議!”
“臣附議!”
“……”
很好,起碼裴清殊的自己人裏,沒有表示反對的。
剩下的,就看明天的大朝會上群臣怎麽說了。
不過說真的,他們說什麽,裴清殊也不怎麽在乎。
雖然裴清殊看起來是個性格溫和之人,但裴清殊很确定,改革勢在必行,不管誰阻攔他都沒有用。
他能接受的,只是更多有關改革的好建議而已。至于那些說什麽祖宗留下來的規矩不可變的老頑固,裴清殊打算讓他們提早回家頤養天年。
和群臣議事完畢之後,裴清殊懶得再出去,就讓小悅子傳來了宜嫔伴駕。
宜嫔是個性格活潑的小姑娘,打小家裏頭就沒什麽食不言寝不語的規矩。陪裴清殊用晚膳的時候,她還是叽叽喳喳地說個不停。
但是和僖嫔不同的是,她并不讓人覺得聒噪。主要是因為宜嫔說話的內容,都是比較積極有趣的。
“今天妾身去娴妃娘娘那裏的時候,聽到二殿下開口叫‘母妃‘啦。聽娴妃娘娘說,這還是他頭一回叫母妃呢。”
裴清殊聽了這個好消息,也不禁感到高興:“是嗎?下回朕也去聽聽。”
不知是不是因為鐘娴妃在搬進襄樂宮之前,曾經和宜嫔一起住了一段時間的原因,兩人的關系看起來不錯。
偶爾裴清殊去娴妃那裏的時候,也會遇見宜嫔。
不過自打娴妃從永寧宮搬出去之後,裴清殊還沒有去過宜嫔的寝宮,所以不知道娴妃還有沒有再回去看過宜嫔。
一般來說,皇帝只會去位份在妃以上的後妃寝宮,以示對她們的尊重。
而且她們那裏的地方會比較寬敞,居住條件也更好,就算留宿也不會委屈了皇帝。
至于位份在貴嫔以下的後妃,裴清殊一般都是傳她們來乾元殿伴駕,以節省自己在路上的時間。
“皇上,二皇子長得實在是太好看啦。每回我一看見他,都忍不住想抱他,親他,摸他……”
“噗。”宜嫔說得太直白,裴清殊忍不住被她給逗笑了,“這麽喜歡孩子,等過兩年你也生一個。”
宜嫔到底年紀還小,又是進宮不久的。聽了這話,不由慢慢地紅了臉頰:“妾身容貌不及娴妃娘娘萬一,若是有幸懷上龍裔,一定要像皇上才好。”
其實宜嫔這麽說完全是過謙了。孟家原本是商戶出身,幾十年前,孟家曾經出過一位傾國傾城的大美人。據說當時的延祚皇帝和敬宗為了争奪這位美人,鬧得天翻地覆。
後來敬宗贏得美人歸之後,對孟氏極為寵愛。不僅封她為正妻,還封孟家的家主為永昌伯。孟氏死後,還被追封為孝宸嘉皇後。
身為孝嘉皇後的後代,宜嫔的美貌是毋庸置疑的。雖說不及娴妃令人驚豔,但也是标準的嬌俏美人兒。
“怎樣都好。”裴清殊看着宜嫔害羞的小模樣,怎麽都想不到她會像僖嫔說的那樣,無緣無故地跑出去罵人。
想到這件事情,裴清殊随口問道:“對了,朕聽說你前幾日和僖嫔起了争執?”
宜嫔一愣,沒想到裴清殊連這個都知道。不過很快,她就明白過來了:“是僖嫔和您說的吧?她的原話,恐怕并不是這樣?”
裴清殊這個皇帝,在後宮妃嫔們的眼裏就跟唐僧肉一樣。每日他在哪裏用了膳、去了誰的寝宮、召了誰侍寝,後妃們簡直比記錄裴清殊起居的官員還要清楚。所以宜嫔一想就想起來,僖嫔前天侍寝了。
裴清殊不答反問:“有沒有這回事呢?”
宜嫔大方地承認了:“有啊。前幾天我看天氣不錯,就去禦花園裏逛了逛,結果碰見她和嘉貴嫔在那裏說左三姑娘和娴妃娘娘的壞話。”
裴清殊眉梢微挑:“她們說什麽了?”
“無外乎是那些沒趣兒的話呗。什麽左三姑娘這麽多年不嫁人,都是在癡等着陛下啦。說她在外頭抛頭露面,不要臉之類的話。”
裴清殊眉頭微皺:“還有呢?”
“她們還笑話娴妃娘娘和左三姑娘的姐妹情太假了,說她們兩個表面上是好姐妹,實際上一個惦記着另一個的男人,一個防着另一個,不讓她進宮來争寵。”
裴清殊現在明白,為什麽僖嫔不敢直接告訴他,她究竟說了什麽,才會惹得宜嫔過去罵她了。這些話,僖嫔根本就不敢在裴清殊面前說起。
“她們為什麽會覺得,是娴妃不讓左三姑娘入宮呢?”裴清殊好笑又無奈地說過:“娴妃可從來都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我說也是呀!但她們覺得,娴妃娘娘占了襄樂宮,就是在向左三姑娘示威。我也不知道她們這道理是怎麽來的。”
裴清殊默了默,又問:“嘉貴嫔也和僖嫔一起說了?”
嘉貴嫔出身于陳郡謝氏,是名門望族之女,看起來十分端莊賢淑。裴清殊想象不到,她竟然也會和僖嫔一起在背地裏說人家的不是。
宜嫔想了想,搖搖頭道:“這道沒有。妾身去的只有,只有僖嫔一直說個不停,嘉貴嫔什麽都沒說。”
裴清殊聽了,這才覺得心裏頭舒服了一點。
同時,他也覺得宜嫔這姑娘年紀雖小,但還是很懂事的。起碼她沒像僖嫔那樣,為了這種瑣事來找裴清殊告狀。
不過宜嫔的年紀現在還是太小,才十五歲,裴清殊不想叫她這麽早就冒着風險生育。因此他叫宜嫔伴駕的時候,大多數只是和她說說話,聊聊天而已。
反正他現在已經有了兩個兒子,子嗣的問題已經不着急了,可以慢慢來。
不過叫裴清殊沒有想到的是,原本體質不易受孕的皇後,竟然又被診出有了身孕,可以說是意外之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