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驚天冤案浮水面

中秋佳節,太子妃回了一趟娘家。

柳大人半喜半憂地看着自己的孫女,一時間哽咽得有些說不出話。怎的成親才一個月,欣怡整個人就瘦了一圈呢?柳大人看着孫女消瘦的臉,心疼萬分,太子妃這個位子,怕是不好坐吧!

爺孫兩人好久沒見面,現在書房說話,下人們也不敢去打擾。

柳大人端坐與正中,欣怡陪坐在一旁,“陛下壽辰将至,不知太子準備得如何了?”

欣怡微微一笑,道:“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柳大人點點頭,心中已然明了。此時的蕭景琰已經不同往日,相比行事更加周全謹慎。更何況有蘇先生的籌謀,更是萬無一失。

得麒麟才子者,可得天下。

此話,在蕭景琰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證。只是,柳澄大人深知,蕭景琰得到今天的一切,不單單只靠梅長蘇,更卻少不了他自身的努力。梅長蘇此人,也必然不只是一個謀士這麽簡單。

那麽,欣怡呢,你的未來真的可以一片光明嗎?

柳大人表示,對于這個孫女,他還是頗為擔憂的。

“爺爺,奶娘現在身在何處?”欣怡一臉正色,問道。

柳大人捋了捋自己的胡須,安撫道;“你放心,我将她關在房中,每日派人守着,等到翻案之時,便将她交于刑部。”

欣怡會心一笑,恭敬地說:“讓爺爺費心了。”

自從冊封太子妃的升職下來,欣怡便發現奶娘行為異常。她擔憂此事對蕭景琰有影響,便派了人悄悄監視奶娘。這一查不要緊,結果讓她發現奶娘和罪臣夏江似有牽扯。她怕打草驚蛇,便繼續派人打探。沒想到,有一日,梅長蘇竟然悄悄命人送了一封信來。

欣怡這才知曉,自己的奶娘,竟然真的是往日璇姬公主身邊的親信。

蘇先生說,奶娘既然是她的人,便讓她自己處理。

每個人都有一段讓人不想知道的過往,奶娘也是如此。滑族自滅國後,奶娘一直跟随璇姬公主,對于她與夏江的事情自然一清二楚。璇姬公主死後,她甚至複國無望,便想着隐姓埋名,安度餘生。

要不是夏江以她兒子的命要挾,她必然不會再卷入這場争鬥之中。

她自小就失去雙親,都是奶娘一直照顧她。誰又知道,自己身邊這樣親密的人,會潛藏着這麽多秘密。

還好,沒有對靖王造成影響,不然,欣怡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原諒自己的。

東窗事發,奶娘跪在自己前面,将過去之事一一述來,只求得到寬恕。她已在大梁成親生子,是真的想平平淡淡過完這一生。

欣怡也是在那一天才知道,十三年前祁王舊案,是一件多麽血淋淋的冤案。她很想寬恕奶娘,可是想到無數将士冤死他鄉,心中便一片冰涼。

依照靖王的性格,定會未故人平凡。

奶娘作為證人,在舊案重申之日,一定會起到作用的。

而她猜的一點也沒有錯,八月三十,陛下壽辰之日,他便要将此事,重申與朝堂之上。

“欣怡,你擔心嗎?”柳大人心裏是擔心的。

欣怡搖了搖頭,“我相信殿下。”她的眼神真切,讓人也跟着篤定起來。“爺爺,你會支持太子殿下,是嗎?”

柳澄大人點頭,“自然如此。”

欣怡在柳府一直待到傍晚。她回府的時候,蕭景琰還未歸來。

陛下禦賜的酒菜和月餅還安靜地躺在房間裏,欣怡看着滿桌的菜肴,卻不見那人歸來。

蕭景琰早上與她一同去宮裏請安,回來的時候說是要去蘇宅,怎的到現在還未回來呢?欣怡心中,有些隐隐地擔憂。

“小姐,今日是中秋佳節,殿下一定會早點回來陪你的。”珍兒見她悶悶不樂,便安慰道。

欣怡瞅了瞅屋外,已經漆黑一片。長信殿已經點上了燭臺,迎着跳動的火光,她感覺有些微微的失落。

他會早點回來嗎?可是現在已經很晚了啊!

“把東西撤了吧。”欣怡起身,準備回房。

“可是,小姐,你還一點沒吃呢?”珍兒望着滿桌的菜,吞了吞口水。

欣怡刮了刮珍兒的鼻子,笑道:“你呀。”想到今天是團圓的日子,便說:“今日就不要你伺候了,去找你表哥聚聚吧!”

珍兒得令喜笑顏開,樂呵呵地去找表哥了。

欣怡望着她離去的背影,不由得也心生歡喜。珍兒和她一樣,雙親早逝,在金陵城除了一個表哥,也沒有別的親人。

真好,她最親的人,也同樣将她放在心上。

欣怡回到芷蘭殿的時候,赫然發現蕭景琰已經在這裏等着她了。

“殿下,你什麽時候回來的?”欣怡有些驚喜。

蕭景琰道:“剛回來。”

欣怡見他風塵仆仆的樣子,似乎一回府就過來了,連衣服都沒有換。

“殿下,可曾吃過晚飯?”欣怡已命人打水到房間,擰了毛巾遞與他。

“還不曾吃。”蕭景琰接過毛巾洗了個臉又擦了擦手,看着她說:“一起吃吧?”

“好。”欣怡笑了笑。

今晚的月色正好,兩人在涼亭裏相對而坐。一盤月餅,兩盤水果,三碟小菜,一壺濁酒,清風微拂,月色撩人。

“今年內廷司送來月餅到是不一樣了。”蕭景琰拿起一塊月餅,水晶外皮,帶着桂花的清香,咬一口,真是入口即化。

欣怡聞言,微微一笑,不動聲色地指正道:“這月餅是臣妾自己做的。”

蕭景琰像是早就料到了一般,誇贊道:“做的不錯,獎勵你一樣東西。”

欣怡好奇的看向他,只見他從袖子裏拿出個帕子,打開一看,竟是一只白玉簪子。

蕭景琰拿起簪子,小心的插到欣怡的發髻中。

好看,這白玉簪子,正配她。還是小殊有主意,這個禮物送的真是好。也不枉他為了尋這玉簪,在外奔走了一天。

君贈我白玉發簪,我為君挽起長發,三千青絲為君而生,只盼來日漫漫,與君舉案齊眉,相伴到老。

作者有話要說: 靖王夫婦的感情有沒有一種漸入佳境的味道?原諒我文筆太渣,各位請将就着看看吧!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