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試探口風
這并非第一次見姚青鸾咄咄逼人了,但不知怎麽的,肖廣暮心中真生出了那麽一絲絲的恐懼,這丫頭的性格若是倔強起來,恐怕肖廣暮之前的努力都要白費,帶着這樣的擔心,他越發緊張起來。
空氣仿佛凝固了,圍繞着桌案的兩旁,肖廣暮和姚青鸾就那麽僵直的站在原地,姚青鸾死死盯着肖廣暮,肖廣暮也目光柔和的看過去。整個屋子,落針可聞。
肖廣暮突然一笑,仿佛凝結了千年的冰霜突然被烤化了,右半邊臉的酒窩深極了,映照着整個笑臉,是那麽的讓人信服,“青鸾,你想聽真話嗎?”
稱呼的改變,加之肖廣暮恬淡釋然的笑容,讓姚青鸾繃緊的神經有一瞬的松弛,“看來,你是真的有所隐瞞了。”
“不管你怎麽想的,對事情是怎麽看的,我只想跟你說一句話——我不會害你,更不會害落兒,不管我跟五皇子是什麽關系,我們之間有什麽協議,我幫他,跟我照顧你們姐妹沒有直接幹系,更多的話我現在還不能對你說,或許明年,或許後年,到時機成熟,我保證會對你和盤托出,可不是現在。”
姚青鸾突然放開了肖廣暮的手,整個人重重坐在位子上,“果然……”
就說了這兩個字,姚青鸾再沒問別的,一個問題都沒有問出口,送肖廣暮出門的時候也是如此,仿佛兩人根本沒有在屋中經歷過适才那尴尬的時刻,仿佛姚青鸾根本沒有追問過肖廣暮那些問題,所有剛剛發生的一切就這麽被姚青鸾快速埋葬了。
經過對姚青鸾前世的理解,肖廣暮知道,這丫頭是個心裏頭很能藏住事兒的人,這一次過去,估計根基就會深深埋下了。
雖然有些擔心她會不顧一切的去調查,但另一方面肖廣暮也是放心的,至少知道張氏身後錯綜複雜的關系後,姚青鸾不會如最初那樣魯莽行事了。
到院子裏,肖廣暮又給關挺和姚一落講了一些習武的要則,看了看姚一落的傷口,囑咐幾句後方才離開。
姚青鸾出了院子,則徑自前往了溢香園。
一路上,碧桐小碎步跟在身後,心中忐忑不已,她家小姐從竹閑居出來,表情就很不對,碧桐直覺發生了什麽,可是她也知道,問是問不出什麽結果的。
“碧桐……”正走着,姚青鸾突然腳步一頓,不動作了,“你我都是普通人,對吧?”
碧桐一愣,不明白自家小姐問出這問題是想做什麽,“當然是普通人,只不過小姐身份高貴,更有着比之碧桐更離奇的經歷罷了。”
“僅僅如此嗎?我怎麽覺得發生在我身上,和我身邊的事情都這麽不同尋常呢……仿佛背後有一只手在操控着在這一切,包括娘親的死,包括我的改變……”
“小姐,這裏人多口雜,您……”
嘆息了一聲,姚青鸾神情複雜,“究竟是為什麽呢?”
溢香園裏,張氏正卧床,見姚青鸾進來,喜出望外,“今兒怎麽這個時候過來了?”
“閑來沒事兒,擔心母親的身子,所以過來了。”走到床邊,姚青鸾徑自坐下,臉上的微笑不改。
張氏伸出手,下意識朝姚青鸾的臉抹去。
姚青鸾正想着事兒,感覺到張氏的手靠近,不自覺地往後退了退,這一動作出乎了張氏的意料。
近些日子以來,雖然姚青鸾每日不斷的過來溢香園,可母女連心,張氏始終感覺自己的女兒在變化。最初認為女兒到了及笄的年紀,該成熟穩重些了,比起曾經跑跑跳跳調皮的模樣,現在這樣沉穩的性子才招人喜歡。大家閨秀的樣子嘛。
經過了那次雨夜的昏迷,更有了姚兒的刺傷,幾番過後,姚青鸾的性情全然大變,這是所有人都看在眼裏的。
但張氏并不認為有什麽不妥,直到這一刻,當姚青鸾下意識要躲避她的撫摸時,身為母親,張氏的心頭多了一絲裂縫。
她們母女曾經可是無話不談的,近來雖然說話密切,卻很少有悄悄話和秘密話了。心中一絲不舒服的感覺油然而生,張氏卻在極力掩飾着。
“鸾兒,你這是怎麽了?”
姚青鸾輕笑,作勢将頭埋在了張氏的懷裏,“母親,鸾兒适才路上看到了條小蛇,有些驚着了,您伸手過來,我就感覺是那個小蛇頭伸過來了,女兒唐突了。”
“原來是小蛇啊,你從小就怕那些個東西,這是自然的了。都是母親的錯,久病在床,不能好好照顧你。”
“母親,生下我便是您最大的恩德了,女兒只想看母親康健無恙,別無他求,您若再說這些喪氣話,就是在斥責女兒的不孝了。”
“你這丫頭,從前也沒有這麽敏感,現在懂事兒了,倒更像個大姑娘,罷了罷了,就當母親什麽都沒說,好吧?”
姚青鸾在心底松了口氣,拉住張氏的手開始試探,“母親,皇後娘娘前些日子賞賜的布料和首飾,女兒都收到庫房了,眼看着要近深秋,很快就要入冬了,女兒想着用那些新的布料為母親趕制冬衣。母親以為如何?”
“皇後娘娘賞賜的料子自然是好的,這麽多年每每這個時候,宮裏有供奉的新料,娘娘都不會忘了咱們府。這是多大的恩德了,若不是重病在床,算算日子,母親也該入宮給皇後娘娘請安了。”
“是呢,母親每年都要入宮幾回,像娘娘和母親這樣從小長到大的好姐妹,真是少見了。大多分崩離析,走到最後的還真是少呢。”
張氏的話匣子如姚青鸾所願,被打開了,“你外祖父多年跟在鎮國大将軍的手下征戰沙場,我跟皇後娘娘也是自小認識,若不是我跟你父親少時便情投意合,皇後娘娘勢必要将母親我指給某位親王的!哪兒還有你父親的份兒?”
“嗯,百姓們都将母親和皇後娘娘之間的姐妹情誼穿作佳話呢!女兒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