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謎底

第031章:謎底(下)

狀元樓。

炤寧坐在雅間內,等待晉王妃到來的期間,琢磨着太子與太子妃這對夫妻。

太子師庭逍,皇室嫡長子,幼年獲立儲君。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性情沉穩內斂。年少時與師庭逸在江府進進出出期間,在她眼裏,如同溫和親切的兄長。她從不記得太子曾對她流露過含有恨意的神色。

她輾轉到江南之後,因身邊人手已成氣候,索性恣意縱情地與舊友團聚,結交新友。沒多久,太子聞訊,命親信給她送去五萬兩銀子,又與當地官員打過招呼,所作所為,都是讓她過得更舒心。

予莫官職的事,太子當時極力推薦,事後并不居功,且與江府一直保持着以往不遠不近的關系。

太子這邊,毫無破綻疑點可尋。

太子妃出自榮國公佟府,閨名念嬈。榮國公府本是太後母族,眼下又出了一位太子妃,門第自是顯赫榮耀。與文武并重的江家不同,佟家歷代從文,近百年來出過三位名滿天下的大學士,兩位入閣拜相的朝廷重臣。

五年前,太後病入膏肓。皇帝重孝道,命太子與剛及笄的太子妃從速大婚,意在讓母後走得心安。

太子妃滿腹經綸,制藝做得尤其好,諸多才子都要望塵莫及,又有着明豔照人的樣貌,一度是名動京城的人物。

家族是皇室姻親,太子妃與太子自然是青梅竹馬的一對佳偶,成婚這幾年伉俪情深,實屬世人意料之中。情深是一回事,日子不完滿是另一回事——成婚這麽久,兩人一直不曾為皇室開枝散葉。子嗣對于儲君來說,是大事。

太子妃在成婚那年有過喜脈,後來不知為何小産了,此後一直沒傳出喜訊。

即便如此,太子從不曾有過立側妃的意思,皇後張羅過,他親口婉言拒絕。皇後從來就是心意盡到不問結果的性子,兩次之後便不再管這檔子事。皇帝也曾為此事着急上火,可是太子不為所動,擺明了就是迎娶側妃也不會碰一下的意思。能怎樣呢,只得指望太子妃的身體快些将養過來,生兒育女。

炤寧與太子妃自然是在諸多場合有過交集的。她對太子妃的印象是聰慧流轉,不參與無趣或無聊的話題。大抵是因太子、師庭逸的緣故,太子妃對她的态度柔和親切。遲早要母儀天下的人,當然有城府,遇大是大非時果決強硬。

江府與太子府、佟府從無糾葛,正如炤寧與太子、太子妃一般。

而這正是炤寧百思不得其解的——恨不得要她死的人,總得有個拿得出手的理由吧?不恨一個人,緣何布局謀害?

這幾乎讓她懷疑自己判斷錯誤。

但若不是他們,還能是誰呢?往他們下方看,沒有人能利用晉王、陸府為難江府衆人,不夠分量,且無利可圖;往他們上方看,唯有皇帝,皇帝若要她死,她早已死了幾百次。

皇帝……他應該早就察覺到太子府一些蹊跷之事了,不然為何要命人跟随她在外游走,又為何說出那句有人要拆散她和師庭逸的話?心疼幺兒不假,但無必要做到這個地步。

很明顯,皇帝認為是太子妃布局索她性命——怎麽樣的帝王,都不會縱容一母同胞的兩個兒子為了一個女子發生沖突,甚至于自相殘殺。與女子相關的事情,在帝王眼裏便是好說好商量的事。

炤寧倒是也希望皇帝的猜測無誤,這樣的話,事情相對于來講要簡單些。

怕只怕,人家是夫妻同心,或是另有世人所不知的隐情。

炤寧在心裏嘆息一聲,轉去裏間,坐到桌前,自行博弈。

紅蓠進門來,“您下午交代的事情,都已有了結果。”

“說來聽聽。”炤寧想要知道,常與江佩儀來往的周靜珊,是否也是人手裏的一枚棋子。最初從顧鴻飛口中得知婚訊,她留意到周靜珊這個人的時候,便有一瞬間懷疑這一點,只是念頭一閃而逝,到今日才清晰起來。

**

晉王妃步入狀元樓,一路冷着臉。

她與炤寧一般年紀,同一年及笄,同一年的運道卻大相徑庭,她嫁入了皇室,炤寧則失了家族的庇護。三年來,生了一個女兒,眼下最着急的是莫過于生個兒子,如此,對誰都有個交代。

她早些年妒忌炤寧的容貌、家世,後來便是憎惡了,因為炤寧得了她夫君的青睐——晉王時不時就把她和炤寧放在一起比較,她自然會顯得一無是處。晉王這輩子的頭等憾事,便是沒能在炤寧落魄時将她迎進王府做側妃。

沒錯,她希望那個傾國傾城的妖孽死掉。未能如願,是她此生頭等憾事。

她并未控制情緒,進到雅間門裏,仍是神色冰冷。她一點兒也不希望見到炤寧,除了憎惡,還因為心虛——三年前,有人将一幅寓意頗佳的水墨畫交給她臨摹,告訴她這是江四小姐将面世的新畫作,她若抓緊臨摹出來示人,便能讓江四小姐吃個啞巴虧。

她自然樂得為之,借此有了小小的才名。美中不足的是,還有幾名閨秀亦如此,到如今還有閑人争論到底誰是畫作原主。

炤寧上前行禮,不卑不亢。

晉王妃落座,“倒是沒想到,你這愛財之人也會請別人用飯。”

炤寧失笑。

晉王妃命人喚來夥計,點了幾道價錢高昂的招牌菜,又要了一壺價格最貴的西湖善釀。

炤寧則是依着喜好點了尋常的兩葷兩素、一壺梨花白。她無需讨好遷就晉王妃,樂得各吃各的。

酒菜上桌前,兩女子均是緘默不語。

晉王妃逐一品嘗了菜色,喝完兩杯酒之後,問道:“因何請我來此處?”頓了頓,又嘲諷地笑着補充一句,“或者我應該問燕王為何請我們來此處。”

“算是為着賠禮吧。”炤寧言簡意赅地将周靜珊之事訴說一遍,“雖說周二小姐有錯,可太夫人訓斥她在先,燕王殿下教誨顧指揮使在後,到底是有些過分了。”

“有這等事?”晉王妃難掩驚訝。不應該的,她應該及時獲悉才是。

炤寧歉意地一笑,這歉意是為着別的事:“是為此事,燕王殿下才下帖子宴請你們。”她沒對晉王妃用尊稱,完全不需要。

幾句話分明是別有深意,晉王妃不由狐疑地看住炤寧,腦筋迅速轉動着,結果卻是愈發惶惑,“燕王的帖子是午後送到的,他如何能事先知情,難不成是你……”難道流傳的那些閑話屬實?

炤寧語聲徐徐:“我若是善類,怎麽會引得你們三年前設毒局意欲殺之;我若是善類,怎麽能在三年之後好端端地回京。這種未蔔先知的事,不知你是否曉得,指使你的人也做過——你畫藝一般,三年前卻因一幅水墨畫博得了小小的名氣,難道不曾感覺到詭異?你看,有這種本事的人不少呢。”

最心虛的就是這件事,猛然被人提及,晉王妃不由惱羞成怒,“什麽指使我,誰指使我?還有畫的事,你是胡說八道,分明是血口噴人!”

炤寧拈起小小的酒盅,喝了一口梨花白,眉宇淺含笑意,不勝惬意。

晉王妃凝眸看着明燭光影裏的炤寧。這女子過分的美麗,白日如仙,夜間似妖,橫豎不像真人。再品一品那一番話,她真有了幾分恐懼。

炤寧打蛇随棍上,“不少人說我能掐會算,怒極時行詛咒之術,我從沒承認,可也沒否認。你要不要試試傳言到底是真是假?”說完,意味深長地笑了。眼前人在整件事裏,沒起過多大的作用,她并不惱恨,眼下只是存着幾分捉弄之意。

對方越是意态閑散,越讓晉王妃提心吊膽。三年來,她心裏何嘗不是萦繞着重重迷霧,太多的事情,都叫人覺得詭異。而種種詭異之事的根源就是面前的女子。

白薇悄無聲息地推門而入,帶進一股冷風,使得案上燭光搖曳不定。

晉王妃一時竟因此心驚肉跳,面色愈發蒼白。

到了這地步,便是什麽都沒說,亦等于承認一切。炤寧心想,這人也是可憐,自己明明是個人,她偏把自己當成妖孽,一旦相對而坐,可不就破綻百出了。要是換個人來,還真不行。

做妖孽原來也有好處。炤寧笑意更濃,見白薇指一指裏間,用口型說有要事禀明,便微不可見地點了點頭,繼而對晉王妃道:“想來你也沒了胃口,不妨先走。記得去東宮說一聲,我早已知曉一切。”

晉王妃不由驚懼交加地睜大眼睛。之前便是再害怕,總會存着三分希冀,願意相信炤寧故弄玄虛,怎麽也沒料到會有這點破真相的一句,還是用那麽輕描淡寫的語氣說出。

“保重。”炤寧一笑,轉去裏間。

白薇先交給炤寧幾張藥方,“您看看,是楊太醫私存着的,他是太子妃最信任的太醫。韓指揮使命親信交給奴婢的,此刻韓指揮使在對面的面館吃面。”

炤寧逐張看完,不由訝然,“都是女子小産之後溫補的方子,她這可是第二次了。”

白薇點頭,“是啊,怪不得外人都不知道。這次要是傳到宮裏,皇帝皇後如何都要給太子物色側妃人選了,子嗣艱難對于尋常官員都是大事,何況太子之尊。”随後又禀道,“他們争吵不休,是因太子妃認定小産是遭了陸家人的算計,苦于沒有證據。太子說便是有證據,也要等時機,何況空口無憑——這是打探到的消息之一。”

“還有別的說法?”

“是。”白薇道,“另一種說法,是太子與太子妃近來相敬如冰,見面至多是三言兩語。太子處理完政務之後,經常在書房沉思,不容任何人打擾。眼下可以确信無疑的事,是太子妃小産之事。”

炤寧蹙眉深思,神色越來越凝重。

太子幾個月以來對陸家隐忍不發,肯定有問題——太子怎麽可能不把子嗣的事放在第一位?別說與太子妃情分深厚,便只是奉旨成婚,他也會為之大動肝火。

可他沒有。

原因是不是想要故布疑陣、借刀殺人?——陸家已經利用完了,随時有背叛的可能,這世間只有死人能讓人全然放心。但他是儲君之尊,一定不願意背負翻臉無情屠戮親人的罪名,借江府、韓越霖甚至是師庭逸之手除掉陸家豈不更佳,況且眼下這三方擺明了都有這意思。

再有,被追殺的日子裏,皇帝的親信親眼見過那些人的身手,不止一次說過不輸錦衣衛,當然,那時他的用意是為了誇獎她身邊的護衛、丫鬟實在出色。

培養出那樣的人手,絕不是太子妃可做到的。太子妃若要動用東宮的人手,一兩次興許可能,數次便不可能不為太子知曉。太子若是無心取她性命,早已阻止。

太子妃呢?在整件事裏,她也有參與。炤寧想到了那些被人臨摹的畫,想到了被迫關張的鋪子,想到了江素馨、江和儀被懲戒的消息同時傳到市井的事——男人是不會做這種事情的,便是惡作劇,也不會用這種手段。

太子妃一直都在幫襯太子,這情形正是她最不願看到的夫妻兩個同心協力。至于近日的矛盾,定是另有隐情起了分歧。

毋庸置疑,隐藏于幕後的元兇,是太子。

他為何要到三年前才出手?因為以往那些年他沒有機會,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要折磨她。

心如刀割的日子,她已品嘗太久。孤單、病痛、被放棄、流離于世間,那樣的時日中,她不是沒想過一死了之。是,就是生不如死,是她想要讓元兇承受的滋味。

父親在世的時候,江府如同鑄建了銅牆鐵壁,太子沒有機會。雙親先後離世之後的三年多,她一直足不出戶。揚名那年,也只是在皇帝、皇後所設的宴請中露面,平日還是留在府邸,等着師庭逸、韓越霖、程雅端等人找上門。太子總不能派死士入江府取她性命,一旦落下蛛絲馬跡,他的地位都會動搖。

直到出事那年,她心緒好轉許多,有閑情見見外人,府裏有宴請的時候,時不時去湊趣消磨時間,偶爾會出門去找雅端或是到別院散心。

一步一步,她給了人可乘之機,給了人折磨得她生不如死的機會。

炤寧踱步至窗前,推開窗子,看着夜色中的長街。

街上處處閃爍着燈籠、風燈的光火,行人神色惬意閑散,一派盛世安穩的景象。

世道安穩,她卻不得安穩。

風襲來,帶給她徹骨的冷,帶給她初離京時那種孤單、無助。

竟是太子。

怎麽會是他?

與他争鬥的結果是什麽?

她無所謂,多少次死裏逃生,她早就當自己這條命是撿回來的,可是,別人呢?

她要讓他們陪着自己踏上這條兇險之路麽?一旦失敗,便會痛失一切,甚至死無葬身之處。

并且,失敗的機會是十之八|九。一旦他成為新皇,所有人的性命都握在他手裏。

最重要的是,緣何而起?

炤寧絞盡腦汁都想不通。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