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太後挂念着失去聯絡的孫子景王,一面親去寺廟替他祈福,一面将她的體己拿出來,用以赈災。
太後帶頭,京中權貴紛紛效仿,一時之間,捐贈者衆。
讓人意外的是,東宮竟然獻上了大批糧草。衆人皆知,太子殿下是世外谪仙,皇帝格外愛惜他,不舍得讓他插手朝政。這許多年來,他也的确一副仙人模樣,諸事不理。
這糧草從何而來?而且這數量,連暗地裏拉攏南方商界巨擘的英王都暗暗咂舌。
莫非太子大哥真人不露相?
不獨英王,皇帝也起了疑心。他自認為對長子還算了解,他不相信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姬央能籌來這些糧草。
皇帝春秋鼎盛,他的臣子也不敢明目張膽站隊。即使是有的,他也盡數知曉。在他的印象中,太子與大臣素無往來。與他走的近的不是翰林院的酸腐書生,就是不問世事的世外高人。
無妻族母族支持,毫無人脈,難不成這糧食是他變出來的?
皇帝承認,他需要這些糧食,災民也需要。但是身為帝王,他有責任知道其來歷。
太子從容自若,只說是夜間發夢,夢中仙人所贈。醒來後,這糧食便遍布東宮。
老實說,這說法皇帝是不相信的。如果真有仙人托夢,那也應該是托夢給皇帝,而不是姬央!他才是真龍天子!
皇帝沉着臉問:“那仙人長什麽模樣,都說了什麽?”
太子躬身回答,說那是一位仙女,容貌端麗,非常人所能比,見百姓有難,特來相助。末了補充一句,仙人自稱姓白。
姓白麽?
皇帝第一反應就是太。祖皇帝的原配妻子,皇後白氏。只是這越發無稽了!莫說白皇後已經仙逝一百多年,從來就沒聽說過托夢庇佑後代的事情。即使是她真的魂魄猶存,也不該指點姬央啊!
皇帝還活着,而且比起好端端待在東宮的姬央,失去聯絡下落不明的景王姬然不是更值得白皇後憐惜嗎?況且,景王出生時天有異象,他自己又是帝王之才,不是更重要嗎?
Advertisement
若真是白皇後,那她也太沒眼光了!
可是,這糧食的确是一夜之間遍布東宮的。東宮的守衛大多是皇帝的人,知曉太子動向。太子不可能在他眼皮子底下,運來這些糧食。除了是神仙相助,皇帝想不出別的理由。
但是,為什麽呢?為什麽是他呢?
皇帝想不明白,他略一沉吟,當場命人呈上筆墨紙硯,要太子畫下那女子容貌。
太子也不推辭,提筆就畫。
皇帝見他并不驚慌,莫名有些不快。白皇後的畫像,如今在民間仍有流傳。皇帝年少時有幸曾見過太。祖皇帝親手所繪的版本,與民間流傳的并不相似。只是太。祖皇帝的手書,密不外傳。
皇帝可以肯定姬央沒有見過白皇後真正的畫像。
畫像呈上來時,皇帝愣了愣,仿佛看到了那泛黃的畫像。他很驚訝,沉默了一會兒,才道:“你可知她是誰?”
“兒臣猜測,是放不下子孫後代的武烈皇後。”
皇帝閉了閉眼,命人将畫像撤下,許久揮手道:“你先下去吧!”
他也是聽白氏的事情長大的,他身上也流着白氏的血。他知道姬家不凡,這不凡裏面就有一半是因為白氏的血統。
皇帝是相信鬼神,相信命運的。他年少時還好些,認為鬼神之說終不可信。但是随着年歲漸長,他越來越信命。
姬然出生時的不凡,對皇貴妃的虧欠,都讓他堅定不移地想以景王為繼。至于姬央,皇帝想了想,他不是能通鬼神麽,那他倒是去問一下,姬然怎麽樣了啊。
皇帝按了按眉心,真是頭疼。當初答應了費氏,有生之年,絕不廢黜太子,他算是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
有時候真他恨極了自己的言出必行,這麽多年委屈了皇貴妃母子。
有了充足的糧食,來源也算能講清楚。皇帝不想讓太子在民間樹立威望,幹脆重新派了使臣,帶着糧食出京赈災。同時,加派人手,尋找景王姬然。
皇帝不相信景王會出事,景王出生時的異象,他至今不能忘記。他确信兒子肯定能平安歸來。歷來做大事者,哪能不經歷一番風浪?
只是姬央,委實多餘啊。
……
太子有白皇後托夢相助的事情,很快在京城傳開。尋常百姓給這位素有谪仙之稱的太子殿下,新增加了一層仙人光環,倒也不覺得吃驚,只覺得大約仙人都是不凡的。
而朝中大臣,卻另多了一層思量。皇家哪有真正的閑雲野鶴?就說東宮表面溫潤,私底下肯定有動作。
太子選在景王出事之際出手,焉知景王出事背後,沒有他的推動?純善之人不會出自皇家……
外面傳得沸沸揚揚,顧嘉夢在深閨中也聽說了。對于外面的說法,她表示理解。這糧草本就是白皇後留下的,說是白皇後所贈,倒也不假。不過,她有點擔心太子殿下。這樣,對他而言,真的好嗎?
小七教她不用擔心,說殿下自有計較,要她對殿下有信心。
顧嘉夢瞧着小七,心說,她的擔心有那麽顯而易見嗎?連小七姑娘都知道了?
大哥這些日子來的次數越發少了,府裏都說大少爺近來忙得很。
顧嘉夢笑笑,或許吧。
顧彥琛的确很忙,除了每日必須辦的差事,他還得多去陪伴顧九九。景王出事,京中人盡皆知。顧九九在九裏巷也聽說了。
最開始,顧彥琛是瞞着她的。九九曾與景王有過婚約,兩人大概也有情意。他原本打算安排他們兩人相見的,只可惜時機不巧,景王奉旨出京赈災。他本想着,等景王回來,再幫他們見面也好。
但他沒想到景王會出事,生死未蔔。他不敢讓九九知道,九九吃的苦已經太多。他不願再讓她再多一重傷痛。
然而,紙裏包不住火,九九還是知道了。她是從孫二口中得知的。顧彥琛聽說後,真想把孫二狠狠揍一頓。但是事已至此,他只能盡力安慰九九了。
九九怔怔的,面無表情,眼淚如珍珠般往下掉,喃聲說:“他不會有事,他不會有事……”他怎麽會有事呢?那個氣度無雙的男子,她未來的夫婿。他們定下了婚約,他還不知道她仍在人世……
太平山……太平山……
顧九九腦海裏靈光一閃,仿佛記起了什麽。何亦遠……強盜……太平山……
一幅幅畫面在她腦海裏閃現,一點點線索連在一起。
去年的十一月,在寺廟裏,何亦遠劫持了她與景王對峙的畫面又一次浮現在她腦海……
不會的,不會的……
她也不知道她為什麽會想起這些,太平山多強人,未必就是何亦遠。而且匪哪裏鬥得過官兵?
可她仍然不安。
顧九九身子隐隐發抖,牙齒打顫,她捉住哥哥的衣袖,淚水漣漣:“哥哥,他不會有事,他不會有事的……”
顧彥琛見不得她流淚,連忙柔聲安慰:“景王吉人自有天相,自然不會有事。你不用擔心。皇上已經派了人去找,很快就會有消息的。”
“不是的,哥哥,不是的……”
顧彥琛嘆了口氣,将她輕擁入懷,低聲安慰了好一通,再三保證,景王不會出事,顧九九才漸漸平靜下來。
時候不早了,顧彥琛向羅員外夫婦提出告辭,囑托他們好好照顧九九。看他們應下,他才松了口氣,離開九裏巷。
顧彥琛覺得很疲憊,以前他不是這樣的。現在,卻累得很。接九九回家的事情還沒着落,景王就又失去了聯絡。
他之前見過景王,知道景王身邊高手如雲,景王自己也深藏不露。按道理來說,景王不會出事。他也希望景王平安歸來。如果景王與九九相認,看在景王的面子上,九九以後會容易許多。
所以,哪怕是為了九九,他也希望景王可以平安歸來。
回到家裏,他被父親喚去問話。
顧尚書以為兒子總去九裏巷,是因為那裏住着景王的女人。反正顧家與景王的婚事已經取消,景王在外面養女人,與顧尚書沒什麽關系。顧尚書意外的是,兒子竟然和景王走的這麽近。
聯系到朝中的傳言,顧尚書又教育兒子一番,不要站隊,不要與皇子走得過近,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顧彥琛應了,告退後出了父親的書房,習慣性地走向妹妹的院子。
院子的門已經闩上,遠遠地能看見點點燈光。他猶豫了一下,還是離開了。他有點不知道該怎麽面對妹妹。
景王失蹤,生死不定,可是聽下人說,妹妹這幾日竟毫無擔憂反常之态。
他真是越來越不懂自己這個妹妹了。明明他們以前很親近的。
……
燈光下,顧嘉夢擡起頭來,看向忽然出現的小七:“怎麽了?”
小七重重地嘆了口氣:“唉……”
“到底怎麽了?可是出什麽事了?”
“我還是覺得你跟你大哥不和睦。”她親眼看見顧彥琛在顧小姐的院子外面徘徊,黯然離去。
顧嘉夢笑了笑:“沒有,我們很親近。”
只是,那時他們都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