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蔣南晨此人(一)
蔣南晨乃是蔣家宗主的小兒子,就像大家說的那樣,幺子幺子,最小的孩子總是備受疼愛,蔣南晨作為蔣家宗主最小的兒子可以說受盡了家人的疼寵。
再加上蔣南晨從小顯露出來的出色天賦更是讓家族分外重視,重點培養,這樣的情況下,蔣南晨即使是再被寵溺,也被嚴格要求着每日刻苦修煉,只是每個人對他都更加重視。
被寵壞的小小蔣南晨曾經撒嬌耍賴全部使上了,可是原本疼愛自己,有求必應的父母都沒有任何妥協,漸漸的,小小的蔣南晨明白了在修煉上沒有任何人會讓自己懈怠。
久而久之,蔣南晨也習慣了揮汗如雨的訓練,煅筋淬骨的痛苦,日複一日的練劍,小小的手上全是厚厚的繭子,稚嫩的腿腳上全是練劍留下的傷口。
然而除了修煉,蔣家人幾乎給了蔣南晨所要求的一切。蔣南晨也一直是作為着家族的驕傲長大起來。
這一切直到蔣南晨十歲的時候才改變。在他十歲那一年,青玄閣派來的人在考察過他的天賦後滿意的點了點頭,将他收為青玄閣的一員,至此,蔣南晨的修煉才真正的開始。
能被青玄閣收為弟子是多麽榮耀的一件事,蔣家絕沒有拒絕的可能,更何況,憑借蔣南晨的天賦極有可能被收為親傳弟子,在蔣家的期待盼望中,蔣南晨進入青鳴閣成了板上釘釘子的一件事。
臨行這一天,作為家主總為威嚴而板着臉的父親也紅了眼圈,更不要說一向慈愛溫柔的母親,更是哭成了淚人,蔣南晨不記得當是自己的心情,只記得擦幹了母親的淚水,認真地對母親說道:“父親大人,母親請放心,我一定不會懈怠修煉,一定會出人頭地給家族增光的。”
訴完衷腸,蔣南晨在父親驕傲的目光,母親含淚的不舍中,随着青玄閣的侍從離開了自己生活了十年的家族。
第一次上青玄閣給蔣南晨留下的深刻印象,青玄閣位于旗岳鎮未名峰上,沒有飛行法器,不會禦劍飛行的弟子只能一步一步的爬上山峰。
這就是新進的弟子必須經過的考驗,以此來磨練自己的心智。屆時,長老們會在通天鏡中察看,那些一步一步得邁上未名峰的弟子哪個才是自己想要的,蔣南晨望了望高聳入雲的山脈,甚至連輪廓都看不見的青玄閣,臉上滿是堅毅。
那前來迎接他的內門弟子只留下了足夠的幹糧就留下了蔣南晨獨自一人離去了。
蔣南晨将幹糧背在自己的背上,邁起自己的小短腿一步一步向上走去,一步,兩步,三步......
不知道自己究竟已經跨了幾個,幾十個,幾百個臺階...也不知道距離到頂還有多少個臺階,置身于臺階上,蔣南晨只覺得自己就像茫茫天地間的一顆微塵。
只有這種時刻,人才會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從而想要生而偉大。一路上只有一階重複一階的枯燥風景,置身于此,時間好似都不再重要。
蔣南晨到底年齡還小,日曬雨淋的侵襲,白日曝曬的陽光,高強度的運動量令他疲勞不堪。他很停下來,甚至想要倒下來。
Advertisement
然而身體卻機械般一步步得攀登起臺階,他不能倒下來,他是他們家族的希望,是他們家族的驕傲,自己一定可以拜在青玄閣門下。
蔣南晨從小鍛煉起來的驚人意志在此刻發揮出了作用,他不僅沒有倒下,雙腳間還爆發出了驚人的力量,攀登的速度又重新變快起來。
經過這一回,蔣南晨的心裏才真正湧起想要變強的欲望,不想做天地間的一只蝼蟻,想要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想要攀登上峰頂,淩駕于他人之上。
不知道過了多久,直到邁過最後一層臺階,小小的蔣南晨才昏了過去,幹裂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
待到他醒來,已經身處一處室內,身下是柔軟的床鋪,他一個鯉魚打滾爬起來,從床上躍下,打量着陌生的環境。
此處雖然只是卧室,卻是雕梁畫棟,正中央擺有一頂香爐,此刻正散發出袅袅的香氣,熏的整個房間彌漫着一股古樸沉靜的香氣。
蔣南晨謹慎地細細看着周圍,确定沒有沒有危險後才逐漸放開了擔心害怕。即使确認了沒有危險,蔣南晨也不敢亂走,只耐心的在此處等待着,他想他應該是完成了入門的試煉了,應該會有人來找他的吧。
正如他猜測的那樣,前來喧他觐見的弟子沒有讓他等太久,只過了晌午就如他意料一般喚他前去大廳。
蔣南晨恭敬地跟着弟子前到威嚴的大殿,并不知道在這青玄閣他會遇見了這一世躲不掉的煩惱,一個米分雕玉琢的小女孩。
蔣南晨一進門就看見大廳上首坐着的六名男子,正中央的男子表情嚴肅氣勢威嚴,負手于座,此刻正看着蔣南晨,“你就是那蔣家的子弟?”
蔣南晨低下頭恭敬得回答道:“弟子名為蔣南晨,正是那蔣家弟子。”
首座上的人互相對視一眼,對蔣南晨的沉靜的表現還算滿意,宗主發話說:“既然他已經通過了入門試煉,那你們誰将他收入門下?”
五位長老對視一眼,丹峰的長老最先開口放棄了選擇權,這娃娃是個劍修,老道我就不和你們搶了。
二長老卻是越看蔣南晨越喜歡,想到他極佳的天賦更是滿意,臉上不露聲色,卻向大家示意道,這個弟子他要了。
想到二長老已經卡在元嬰中期許久,平時也不問世事,今日難得開口要一個弟子,大家這個面子還是會給的,也不再猶豫,紛紛點頭。
二長老滿意地摸了把胡子,開口道“蔣南晨,今後我就是你的師傅了,賜你道號藏劍。你可有異議。”
蔣南晨怎麽敢有異議,明白二長老只是象征性的詢問,蔣南晨恭敬地跪下來,磕了三個響頭,“弟子拜謝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