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楔子
《資治通鑒》記,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十二月,功德使上言:“法門寺真身寶塔,內有釋迦牟尼佛舍利一節,三十年一開,則歲豐人安,豐年應開,請迎之。”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憲宗诏令太監杜英奇帶領僧人赴法門寺迎奉佛骨。杜英奇傳旨從鳳翔至長安沿途各州縣務必隆重迎奉佛骨,沿途要廣搭彩棚,紅氈鋪地,黃袱裹樹,以示舉國敬佛。
自法門寺至長安城二百多裏道路上,無論州縣府衙、村鎮寺院,處處高臺香剎,張燈結彩,數十萬人跪而拜迎,場面極為壯觀!
迎佛隊伍進入長安城,街市上的巨商富豪争相舉行盛大的迎奉儀式。到處結彩為樓,水銀灌地,金玉紮樹,流金溢彩。自開元門至安福樓,被數人恭擡的盛裝佛舍利的黃金寶塔幾乎是從人群的頭頂上踏過去的。
為了向佛表示虔誠,砍肢割臂者不計其數,獻兒獻女、傾家蕩産、極盡耗費者數以千萬計。在一貞潔牌坊前,有一老妪竟将一壺水銀強行灌入女兒口內,女兒當場斃命,以此敬佛!
憲宗在大明宮築道場,在萬民歡呼、聲震天地的禮佛聲中五體投地,叩頭拜佛。接着是後、宮嫔妃、文武百官跪地拜佛,整個道場一片沸騰。随後,憲宗将佛骨留于皇室。第二天,憲宗宣布夜裏看到了佛指舍利大放光明,滿朝百官伏地叩賀。憲宗于是日日素衣齋食,焚香點燭,幾廢朝政。
王公士庶,奔走施舍,惟恐在後。百姓有廢業破産,燒頂灼臂而求供養者……面對皇帝、百官、百姓如此瘋狂癡迷、愚蠢的禮佛之舉,刑部侍郎韓愈忍無可忍,奮筆疾書,一氣呵成《論佛骨表》,準備對這種狂熱的佞佛潮流堅決抵制。
…………
…………
時值初春之際,春雪未融,巍巍秦嶺橫恒于前,蘭關雪封,老馬裹足不前。
一身着灰白色儒袍,頭戴棉帽的中年儒生坐在馬鞍之上,舉目眺望着巍峨的秦嶺,眉間滿是憂愁之色。
忽然間,但見大雪覆蓋的山頂上,一名全身素白長袍的青年腰懸長劍,跨步而來。那青年來得好快,步伐看似悠悠邁出,但每步一出,都有數十丈之遠,雪地之上卻是一個腳印也不曾留下。
那青年來得近了,模樣看得清晰,白淨的臉龐上略顯青秀,一頭長發随意一束,飄飄披散身後,袍角迎風招展,給人一種風流儒雅的感覺。
“叔父。”那青年率先開口叫道。
“哦,原來是湘兒,最近仙術似乎又提升了。怎麽雲游到這裏?”那中年儒生一笑。
那青年搖了搖頭,“不是,聽聞您被貶的事,所以特來這裏相候的。”
原來,這中年儒生正是唐末儒家大學者韓愈,他因上書反對迎佛骨一事觸怒了唐憲宗,逆拂龍顏,差點遭到殺身之禍,後得宰相裴度等人求情才免一死,被貶為潮州刺史。而那青年叫韓湘,年輕時便去修仙尋道,後和呂洞賓、何仙姑等人共渡大海,修成正果,道號韓湘子,正是中國古代八仙之一。
韓愈神色黯然,聽得韓湘又道:“叔父您剛正不阿,冒死上書,欲為聖皇除弊,但卻慘遭貶谪,可見這個朝庭已病入膏肓,叔父何不和我一起尋仙問道,求得長生?”
韓愈搖了搖頭,說道:“大丈夫當世,安可為一已之私而置天下百姓于不顧?人各有志,你也不用勸我了。我之所以被貶,只是聖上為一時之氣所蒙蔽罷了。倒是那佛骨終是害人之物,侄孫你學了仙術,若可以的話就請你潛進皇宮裏将這佛骨燒了吧。”
韓湘正要再勸,卻見韓愈對他擺擺手,雙眼呆望着大雪封頂的秦嶺出神,心裏知道個叔父就是這崛脾氣,再勸也是徒勞,只好閉口不再說話。
韓愈回憶着過去種種:安史之亂所造成的破壞還沒有恢複過來,但統治階層卻置民衆百姓于不顧,大費錢財去迎接佛骨,王公貴族,富商財主瞻奉舍施,很多民衆也争相效仿。朝綱廢理,商市凋零,農民不事農活,卻祈求佛祖保佑食足人豐,端實愚昧之至。自己一紙上書,痛斥佛骨之禍端,卻拂怒龍顏,慘遭貶谪,愛女更是病逝路中……
一時之間,心頭酸楚,眼角淚花閃現,看着韓湘,口中不由喃喃呤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敢将衰朽惜殘年?……”
停了一下,目光轉向巍峨秦嶺之上烏雲,接道:“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蘭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吟畢,雙手掩面,痛哭出聲。
韓湘臉上悲戚,看着韓愈略有蒼老的背影,良久良久後,終而嘆息一聲,衣袖一揮,道路之上積雪紛紛散開,搖了搖頭,折北而去。
後來韓愈到了貶地,興修水利,鼓勵耕種;大興學府,教化民衆;體察民情,為民除害,深得民衆愛戴。後世有人為其建立祠堂,記錄着他在潮州的文治武功,也表達了對其深切的懷念。當然,這也是後話。
是夜,長安城皇宮之中,韓湘站在一座小型的黃金寶塔前,看着塔上那顆寸許來長,晶瑩剔透的佛指骨舍利,嘆息道:“佛有大慈大悲之心,講求救世濟人,但現在民衆對你的崇拜已到了‘焚頂燒指,百十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的地步了,這還是你想看到的嗎?叔父讓我将你焚化了,但念在你是得道之人的遺骸,我還是将你送走吧。你若有靈,就自願擇地而栖好了。”
韓湘說着,雙手畫了幾個複雜的光印打在那佛骨之上。光印一落,那晶瑩的佛骨立時散發出一股莊重雄偉而又聖潔的氣息,一道道佛光從佛骨上照射出來,梵音渺渺,佛誦陣陣。整個宮殿沐浴在佛光之中,成了一個神聖的佛堂。
韓湘一呆,自己打出的符篆只是将其随意送走,但佛骨這麽大反應卻是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一時間也變得手足無措,呆呆望着升騰而起的佛骨。
佛骨緩緩升入夜空,聖光萬道灑散開來。皇宮中的皇子嫔妃,太監宮女見到這一異象,無不頂禮膜拜,口中不停的道:“佛祖顯靈,佛祖顯靈……”
佛骨越升越高,佛光初時僅照在皇宮之中,後來整個長安城也沐浴在佛光之下。城裏城外百姓盡皆伏倒,叩頭朝拜。許久之後,佛骨一閃,終而沒入虛空而去,佛光也漸漸消失不見。
後有野史記載:“當夜,長安城中,佛光大盛,憲宗領群臣頂禮膜拜,城裏城外,百姓倒伏,叩頭祈求,終夜不絕……
…………
…………
星空彼岸一個不知名的星球上……
大地之上,遍地間盡是屍體,一具具橫七豎八的倒在地上,仿如遠古的殺戮場。到處散發着一股股焦臭味,很多地方有大火燒過的痕跡,明顯,這裏曾經歷過一場大戰。
一匹匹眼冒綠光的野狼不住的撕咬着屍體,除了“吱喳吱喳”的骨頭碎裂聲外,整個地方靜得可怕,散發着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息。
忽然間,一道“啊呀啊呀”的嬰兒啼笑聲打破了戰場的沉寂,群狼聽得笑聲,盡都向着戰場正中央處走去。
群屍之間,只見一條如藕般胖嘟嘟的小手輕輕揮動着,跟着便是一張粉嫩細白的小臉現于群狼眼前。那嬰孩遮身在襁褓之中,似乎剛出生不久的樣子。一張白裏透紅的臉蛋甚是可愛,一只小手随意揮動,而另一只手卻伸在嘴裏,小小的嘴巴吮吸着大拇指頭,不時發出“啊呀啊呀”的啼笑聲,無邪的眼神看着群狼幽綠的眼睛,絲毫不知自己正處在危險當中。
領頭全身金黃的狼王眼裏閃現一縷兇光,嘴巴大張,露出兩只長長的犬牙。喇哈子沿着長嘴流下,一滴滴的滴在嬰孩胖胖的手臂上。
那嬰孩不懼,臉上笑得更歡,嘴中呀呀有語,胖嘟嘟的雙手舉起,便要向着狼王抱去。
突然之間,天空裂開一道口子,一顆寸許長的晶瑩物體散發着聖潔的光輝緩緩從開口處落下。光輝中充滿着仁和慈愛的氣息,仿如初升的太陽般溫暖宜人。
地面狼群兇狠的目光在聖光的照射下慢慢收斂起來,綠光消失,一種慈愛的眼神閃現出來。
佛骨在天空中停了許久,這才慢慢下落,最後緩緩落在戰場中那嬰孩的胸口處,佛光消失,整個戰場回複一片平靜。
那狼王慈愛的看着胖嘟嘟的嬰兒,仿如一個慈母看着自己的孩子一般,輕輕低下了頭,嘴裏發出嗚嗚的輕鳴聲,似是柔和的兒歌,長舌在嬰兒的水嫩嫩的臉蛋上舔了一口,立時引得那嬰兒“啊呀啊呀”的笑個不停。
狼王轉頭朝着群狼低呼一聲,張嘴咬住嬰孩衣袍,叨着便往密林中走去,狼群一匹匹跟在狼王身後,漸漸的沒入了森林的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