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輔導書的內容自然選取文人們最熟悉的四書五經。

整理編寫輔導書的過程, 也是池雲亭和沈淳兩個對書籍“溫故而知新”的體驗。

當然,四書五經的知識點不少,他們不可能全部寫上去,除此之外, 池雲亭還在計劃書上列了不少需要借的資料, 如上元縣歷年的縣試考題,池雲亭準備把那些題整合出來。

縣衙門口, 沈淳腦海有些發懵, 不自覺的咽了咽口水道:“雲亭,別告訴我, 你要去縣衙借資料……”

雖然他們站在縣衙門口已經說明問題。

“當然, 整個上元縣再沒有比縣衙資料更全的地方了。”池雲亭道。

“雲亭你心裏就不怕嗎?要知道這裏可是縣衙啊!”沈淳恨不得抓住池雲亭的肩膀把池雲亭‘晃醒’。

他早該想到的,從池雲亭說編寫輔導書的時候,就不該小看池雲亭的動作。

“池案首,沈童生, 你們兩個前來縣衙可是有事?”見到池雲亭和沈淳在縣衙外站半天,認識他們的縣衙上前道。

現在池雲亭和沈淳兩個還是童生,沒有正式功名,倒也用不着太過恭敬,不過他們可是知道, 這兩位就算是去參加院試,也是有很大可能過的, 思及以後, 衙役對池雲亭和沈淳兩個态度很溫和。

“還請勞煩通傳一下縣令大人,就說池雲亭和沈淳求見。”池雲亭道。

一旁的沈淳已經驚呆, 身體發麻, 只亦步亦趨的跟在池雲亭身後。

他們趕得巧, 剛巧縣令大人有空閑的時間,親自接見他們。

聽見池雲亭和沈淳兩個是來縣衙借多年縣試考題,楊縣令不由眉梢微挑,問他們作何用。

畢竟以池雲亭和沈淳兩人的水平,縣試考題對他們來說基本沒難度,幫助也不大。

池雲亭沒有隐瞞,把他們兩個要編寫輔導書的事告訴楊縣令。

Advertisement

楊縣令聽了不由微咳,也有些驚訝,但轉念一想,池雲亭和沈淳兩個年紀雖然不大,可是他們的水平的确在上元縣位于中等。

教導下面一些沒有過縣試,或者沒府試的童生們,的确綽綽有餘。

“好,這件事本縣允了,不過鑒于你們年紀還小,輔導書編寫好後要拿與本縣過目,待本縣同意,你們再拿去印刷坊印可好?”楊縣令态度溫和道。

“是,多謝縣令大人為之斧正。”池雲亭和沈淳兩個喜道。

有楊縣令幫他們把關,他們的輔導書只會更加完善,自然沒什麽不願意的。

而楊縣令卻在得知池雲亭和沈淳兩個背後用意時不禁心裏一嘆。

其實在池雲亭和沈淳等府試考中的考生們回來上元縣後,縣衙已經按例給每個中考的考生送去二兩銀子。

只是二兩銀子放在尋常人家也許夠用,可對走科舉一途的池雲亭和沈淳卻遠遠不夠。

希望他們出輔導書順利,幫助他們解決生計上的難題。

直到從縣衙帶着東西出來,沈淳都還有些恍惚,“這麽輕易嗎?”

縣令大人不僅同意他們抄錄歷年縣試考題,還等他們輔導書寫好後為之斧正,其态度更是溫和的像親近的鄰裏長輩,這讓沈淳心裏原本對楊縣令不熟而産生的敬畏感都少了不少。

“因為我們是拿這些東西做正事,就像你平時有學問上的難題去請教夫子,夫子非但不怪罪,反而還很高興一樣。”而楊縣令身為上元縣的父母官,在雙方沒有利益沖突的情況下,自然是想他們這些考生好的。

“說是這麽說,可那是縣令大人啊……”沈淳道,有時候他挺佩服池雲亭的膽子的,明明年紀比他小,面對大人物的時候卻比他還要鎮定。

想到自己比池雲亭還大兩歲,沈淳不由咳嗽一聲,挺直腰板,讓自己撐起來,他比池雲亭還大,不能表現的比池雲亭這個弟弟還沒底氣。

取得縣令大人的許可後,之後池雲亭和沈淳兩個就輪流前往縣衙抄往年縣試考題。

至于之前暫住在縣衙,向楊縣令請教的白承耀則已經回了府學。

對于輔導書怎麽編寫,全在池雲亭那份計劃書上,重點提取縣試考題的重點,給他們列出優秀考卷做參考。

別的不說,池雲亭和沈淳兩個都是從考生過來的,多少都知道考生路上遇到的障礙。

當然以他們兩人的水平,遇到的障礙可能沒那麽多,這點則需要借助沈淳的那些同窗們。

沈淳的同窗人數比池雲亭的同窗人數多的多,水平也不一,縣試、府試水平皆有,遇到的問題也五花八門,沈淳就把問題都收集起來,然後再和池雲亭挑出其中重點來解答。

收集問題的過程很是順利,一聽是池雲亭也參與進來,雖然還有一些文人心裏別扭,卻也不願放過這次難得的機會。

當然也有一些文人得知以後,覺得池雲亭和沈淳兩個未免太異想天開,畢竟他們才多大,居然大言不慚的想著書,他們夠那水平嗎!

“可是,那個池雲亭是府案首诶……”有考生猶豫道。

反觀他們,沒一個過府試的。

暗中嘲諷池雲亭和沈淳兩個的文人臉色不由一紅,嘴硬道:“可是別忘了他們兩個才多大,俗話說‘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反正我是信不過他們。”

對于池雲亭和沈淳的文化水平他們嘲諷不了,能切入的也就只有池雲亭和沈淳兩人的年齡。

“怎麽,你們該不會真覺得那兩個半大點的孩子能弄出什麽名堂吧?他們要是都能,那我們豈不是更能出書。”

池雲亭不知道那些暗湧,其實古代的出書資格遠沒有後世來的嚴格,後世書籍想要出版還得被審核三觀、色.情等,至于古代,諸多十八.禁小說都在書局明晃晃的擺着賣,屬于完全合法的存在。

唯一的底線可能就是別宣揚造反,要不然才有可能被請去吃牢飯。

除此之外,就是原稿完整,再加上錢,就可以去找印刷坊印書。

這時候的書籍也沒什麽版權費,只有書籍印出來以後的分成,書賣的少就掙得少,書賣的多就掙得多。

所以事關自己的收入,池雲亭和沈淳兩個對輔導書一事很上心。

在此期間他們不止一次的翻閱早已滾瓜爛熟的四書五經,無形中學問越發精進。

所以就算他們出的書,賣的不是很火,他們也絕對不虧。

終于,歷時一月,池雲亭和沈淳兩個把手上的原稿整理出來,直在桌面堆積有一沓厚。

“雲亭,我已經幫你打聽好印刷坊,咱們上元縣有兩個印刷坊,分別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雕版印刷價錢比活字印刷高一些……”

雕版印刷需要把文字都雕刻出來,是一個天然整體,活字印刷則不同,是一個個靈活的活字,池雲亭比較青睐活字印刷術。

“咱們的書籍又不是像《三字經》那樣經典的啓蒙讀物,用雕版印刷未免有些浪費,就用活字印刷如何?”池雲亭道。

而且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更省時間。

“好。”沈淳沒有意見,因為印書的錢都是由池雲亭出,他則只出了力,這讓沈淳心裏很是羞愧。

等寫完,原稿先送去縣衙經過縣令大人的過目,等過了縣令大人那關,原稿才給印刷坊送去。

池雲亭最先只印了一百本書籍,并聯系了上元縣幾家書局,先看看市場反響。

活字印刷加上排版,一百本的數量只需要三天時間,并且他們還會幫忙跑腿,把已經印好的書籍熟練的送往各書局,并不需要池雲亭再多操心。

當然如此效率之下,印書的價格也很可觀,畢竟光是一百本書的紙張就是一筆不小的花費。

好在池雲亭身上還剩了點錢,竹筆生意也還在細水長流的為池雲亭創造財富。

幾天後,池雲亭和沈淳兩人編寫的《科舉輔導書》就出現在幾個書局。

時常逛書局的文人們很快就發現那本書,更不用說書局掌櫃的還積極向他們推銷,道:“這可是池案首親自出的書,絕對值得諸位一看。”

“池案首,可是去柳江府得了府案首那位池雲亭池案首?”有文人聽了眼睛不禁一亮道。

“終于出書了,我倒要看看他們能把書寫出什麽花樣來。”不等那些想買的文人出聲詢問更多,旁邊就傳來一陣冷嘲熱諷道。

那些對池雲亭和沈淳沒有偏見的文人們聽了心裏不滿,“難道別人逼着你們買書了?你們愛買不買,何必如此折辱人。”

“怎麽,他們敢寫,難道還怕人評價?倒是你們,都多大的人了,居然會折服兩個毛頭小子。”那些人口.中啧啧道,看着那些服氣池雲亭和沈淳的文人們分外不屑。

這樣的态度,就是泥人也得有三分火氣,當即就有文人冷了眼,道:“掌櫃的,我是沈淳的同窗,先給我來兩本輔導書,既然閣下如此不屑,想必不會纡尊降貴的買輔導書吧?”

“我……哼,我買不買書關你們什麽事,我要是不買書,怎麽才能更好的批判他們?”那些文人只是不服池雲亭和沈淳兩個年紀比他們小,文化水平卻比他們高,但他們又不傻。

池雲亭和沈淳兩個年紀雖幼,實力卻是實打實的,要是他們出的書不名副其實,對不起他們過府試的實力,他們自然更有說的。

沈淳同窗不想他們還真會買書,一時心中怒火止住,全都化作古怪,有些哭笑不得。

算了,看在他們買書,給沈淳創收的份上,懶得跟他們計較了。

書局內的一場風波化為無形,當然很多不服氣池雲亭和沈淳人的自然也看不起他們聯手寫出來的書,決定買的人并不多。

對輔導書書籍感興趣的,大都是科舉考生以及對池雲亭和沈淳沒有偏見的人。

“這就是池案首和沈童生寫的書嗎,聽說他們兩個有院試的水平,寫出來的書想必也不簡單……”書局裏的書可供翻閱,大部分考生并沒有第一時間就決定買。

但是等他們在書局随手翻閱過後,很快就把書合上下定決心,帶着書去掌櫃處付錢。

“……對,池案首的書第一批只印了一百本,分到每個書局的并不多。”剛走近他們就聽書局掌櫃的跟人道。

文人們心裏一緊,趕忙付了錢,科舉輔導書,比池雲亭和文人們想象中的更暢銷。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