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诏令即下,廣德帝便親臨涿郡行宮,并诏令天下兵卒,無論遠近,都在涿郡集中,又征發江淮以南水手一萬人、弩手三萬人,嶺南排镩手三萬人。
“皇上這是憋了一口氣啊!”鄭老太爺手裏摸索着一個鯉魚躍龍門的手把件忖度道:“先帝在位時被高句麗大敗,直至薨逝一直念念不忘。今上登基以來一直休養生息,這兩年,我大周的強盛已即至頂點了。瞧着如今大肆的征繳,皇上是要一舉将先帝的面子給掙回來。”
大老爺鄭佑誠已回了雍州,只二老爺和三老爺跟父親在書房說話,三老爺便道:“嗐,反正不關咱們的事!皇上征調的都是十八路府兵,這幾年糧倉存糧又極其充足,咱們這些世家,只嘴上跟着喊喊話就行了,其他幾家不定怎麽冷眼瞧着這次戰事呢。”
二老爺鄭佑禮道:“自今上登基,北邊有毅郡王壓着,突厥兩次大舉犯邊都被擊潰,如今正不成氣候;關中及南面有府兵,也是太平,皇上沿襲了先帝開科舉,通士庶的想法,俨然是個一片豐榮的景象,如今乍一說要起兵事,聽說朝中也有反對之聲。”
“皇上不是一時之想了”老太爺續道:“你們瞧瞧這架勢,怕是自登大位起便一直有這打算。”
三老爺咧了咧嘴:“這仗無論輸贏,損耗都是巨大,明年怕要漲稅喽。”
二老爺笑了笑,原想說士大夫是免征稅的,再漲與他們關系不大,但話到嘴邊驀地想到興許是三老爺在外面有些另外的産業,遂只沒言語。
正小厮在外頭報:“老太爺,二少爺和四少爺來了。”
“讓他們進來”,老太爺招手。
鄭澤昭和鄭澤瑞明日一早要跟着鄧環娘等人往雍州去探望鄭佑誠,又因着鄭澤昭已通過了吏部考核,如今被派往翰林院任七品編修,雍州與長安離得近,看望完鄭佑誠自雍州取路便直接往長安去了,遂走之前特來給老太爺請安。
二老爺瞅着他們兄弟就笑道:“翰林院是個出人才的地方,昭哥兒出息,往後咱們慕哥兒也得以你做榜樣。”
鄭澤昭道:“慕哥兒實在比我要勤勉,日後定會勝于我的。”
他們兩個來了,老太爺便對鄭佑禮和鄭佑智道:“你們且先回去吧,涿郡與燕州離得甚近,平日裏言談間談及戰事慎重些才好,莫要落了旁人口舌。”
二老爺和三老爺連忙稱是,等他二人走了老太爺思索了半會兒才殷殷囑咐起鄭澤昭道:“既入了翰林,也罷,二郎,往後切記在京中言行要小心謹慎,凡事萬萬不要急于冒頭,穩妥最緊要。”
鄭澤瑞站在一旁嘿嘿笑道:“祖父,這話教的可不像您的性子,您打小不是教育孫兒們世家子弟就合該有幾分傲骨的麽!”
“你懂甚”,老太爺隐隐有點兒怒意,“旁邊站着去!”
鄭澤瑞仍是嘿嘿一笑,躲一邊去了,鄭澤昭心裏也是納罕,老太爺這話确實與往日教導的不同,倒像是忌諱什麽一般,不過他沒有多問,只重重點頭道:“祖父,孫兒記住了。”
老太爺看看他,神情有點兒複雜,在鄭澤昭跟前來回踱了幾步,終是沒再多說。
他們往松菊堂去時,鄧環娘和明玥已在同王氏說話,王氏正在說要把十哥兒留在府裏,鄧環娘一聽臉色就變了,不由道:“母親,十哥兒還太小,離了我定得日日鬧騰,再說老爺也想孩子,總得抱去看看。”
王氏瞪她一眼道:
“就是因着小十郎太小,我才舍不得他随着你們一路颠簸!他離了你還有奶娘,又有我這個祖母在,哭鬧也就是那一時半會的事,就是你在跟前還不是多由奶娘帶着他?老爺月前明珠成親時才回府見過,下次再抱去也是一樣,倒是我這個做祖母的,你抱着十哥兒一去就是兩個月,我難道就不念着他?”
鄧環娘堵得胸口起伏,她無論如何也不能放心将十哥兒獨獨留在府裏,遂蹙着眉頭道:“不成,母親,媳婦須得将十哥兒一并帶去雍州。”
王氏這輩子最不喜聽到的大抵就是“不成”二字,聞言立即沉了臉,拔着聲質問道:“你這是要忤逆我了!?”
鄧環娘情知王氏這是故意要扣帽子,奈何婆婆對付兒媳的法子在“孝廉”一事向來占據主動權,也只能忙蹲身福道:“媳婦不敢!只是……”
“哼”,王氏打斷了她的話,“我看你倒是敢的很!十哥兒留在我這你是有甚不放心?嗯?”
鄧咬着唇正要說話,卻見明玥一溜煙跑過去噗通一下跪在了王氏跟前的腳凳上,抱住王氏大腿仰着頭一臉委屈的道:
“祖母只疼十弟不疼阿玥麽?我不随母親去了,也想要留下來陪祖母。十弟會哭鬧,阿玥保證不會,我白天陪着祖母說話,晚上就在松菊堂給祖母守夜好不好?我還會說故事呢,一天給祖母說三個!祖母就讓我留在這陪您吧,從前大姐姐在府裏,能時常陪在您跟前,如今就換阿玥來吧,大姐姐出門前特意交代了我要好好孝敬祖母的,還叫我多多陪在祖母身邊……”
她小嘴叨叨個不停,王氏被她煩的厲害,心知鄭明珠才不能交代她賴在自己身邊,嘴上卻不好說出來,只伸手要把明玥拽起,王氏手上使的勁兒并不大,卻把明玥帶的朝前一撲。
王氏的右手邊就是矮炕桌,明玥一撲之下胳膊肘正撞在桌角上,登時手臂一麻,痛叫了一聲,她順勢一頭紮進王氏懷裏,像與王氏多親似的,抱着她不撒手,“祖母不能偏心,我不離開祖母。”
小九在下面瞅着“哇”地一聲咧嘴就哭,邊哭邊跑過來抓着王氏衣角:“祖母不要打七姐姐,要打就打小九吧,小九要跟七姐姐在一塊。”她一哭,奶娘懷裏的十哥兒情緒被感染也扯着嗓子嚎開了……
王氏心頭哽了一口老血,心道要是這三個日日裏一塊戳在她跟前,她想想每日都得少吃一頓飯!
小九還是什麽都不懂的,你聽聽這話,傳出去像是她怎生打罵苛待明玥一般!王氏這會兒恨不得把這姐弟三個打包扔出去,偏明玥一副孝順非常的模樣,她不能直接翻臉。
焦嬷嬷在一旁見了,就作勢抹了兩下眼角勸王氏道:
“奴婢曉得老太太是疼幾個孫兒,不過眼下天氣正好,雍州也不十分遠,夫人帶着姑娘少爺不趕的太急的話應是還好,本是一年可以去兩回,如今朝廷下了诏令要興兵,秋冬時怕還有一番征繳,那時候大老爺忙的顧不上,怕也不得去了。老太太您就舍了這兩個月,左右一路還有二少爺和四少爺呢,您也能少些牽腸挂肚。”
她話才說完,鄭澤昭和鄭澤瑞就進來了,兄弟倆看這一屋子哭哭啼啼倒十分淡定,先依次行了禮,鄭澤瑞就道:“祖母這是怎的了?”
焦嬷嬷嘆氣:“明兒你們要走,老太太舍不得。”
鄭澤瑞嘿嘿笑,也蹭到王氏身邊:“祖母快也抱抱孫兒,孫兒要吃味了。”
王氏就着臺階下,“去去去,都走吧,走了我也落個清靜”,說着将明玥使勁兒将明玥打懷裏推了出來,明玥剛抱的她死緊,勒的她這個難受!
明玥一邊拿帕子揉眼睛一邊抽噎,——剛哭不出來,她使勁兒抽氣,一時停不了了,心裏卻還在狂吼,讓我留下!讓我留下吧!兩個多月我白天晚上的膩在你眼前兒,看誰先受不了。
王氏“慈愛”的瞪了她一眼,說:“莫要哭了,我不偏不倚,十哥兒我不留,你和小九我也不留,都去都去,別回來算了。”
鄧環娘松了口氣,忙答應道:“母親放心,媳婦定會照顧好幾個孩子”,又說:“明珠前幾天不是給母親和房裏都來信了麽,老爺一直惦記着,我這回将信給老爺帶去,也好叫他放心。”
說到鄭明珠,王氏的神色緩了緩,道:“嗯,公婆慈愛,夫君敬重,她尚是順心順意。”
鄧環娘太明悉嫁到高門裏頭別人瞧不見的難處,只心裏想這要過上幾年、十幾年還是這般那才是真順心的,便笑了下:“往後再添幾個孩子,就圓滿了。”
王氏倒也點頭,心道明珠這親事總算是自己把關,挑了門好的!
往下她便想到了鄭澤昭,二郎這有意結親的早已不少,自去年春闱後更是多如出筍,——在世人看來,鄭澤昭無疑是擇婿上選,既有門第又有科第。
只老太爺一早跟王氏交代過,鄭澤昭的婚事勿需太早,王氏也想着他如今剛入仕途,确實要再等等的好,日後選個拔尖兒的,遂一應推拒着,這會兒便鄧環娘道:“二郎過些天直接打從雍州往長安去,一應的東西你可都給他打點好了?”
鄧環娘看了看鄭澤昭道:“都好了,昨兒叫二郎一一瞧過,缺的少的都補上了。”
王氏“唔”了一聲,說:“他這一去,院子裏的人總不好都帶上,得留幾個,他往常在書院裏使喚小厮慣了,如今身邊卻不能沒個管事的丫頭。”
鄧環娘和明玥心裏同時道,來了。明玥心裏嬉笑着,甚至已暗暗去看屋子裏那個丫頭最漂亮。
鄭澤昭微微一蹙眉,看了看王氏抿着唇不吱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