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章節
運,後母開始态度大變,一反過去的溫柔,對青辰百般挑剔苛刻,并着手為剛剛十六歲的她尋找聯姻對象,後又以命理為由,把她送到千裏之外讀書。
而那個只知事業的父親,從頭到尾,都不發一言。
126.
那次進警局事件後,她的父親就把她送到了國外一所貴族學校,據說同行的,還有家裏早就為她安排好的世家少年。
她的命運,在父親和後母的手裏,被規劃得沒有一絲破綻,華麗唯美,看似輕松。
唯一的遺憾,就是她自己不曾參與意見。
或許她這一生曾經有過一次反抗的念頭,就是在她剛轉學到這座城市的時候,在我說要分給她一半父母一半愛的時候,她曾經用盡所有勇氣,甩開了父親的手,拒絕了他安排她留學的要求。
就是被唐原撞見的那一次,因為公務來到這座城市的父親,粗暴地拉扯着女兒,把她拖進酒店房間與她談判。
她在山坡上唱歌的時候,她以為失去一切,但還有我。
但是後來,她到底還是接受了父親的安排。
因為為她打開過另一扇門的人,又狠狠地把門關上。
那個殘忍的人,就是我。
127.
不知道是誰提起了話題,十年不見的同學們,突然談起了路青辰。
那個只同班過一年,後來消失在空氣裏的女孩。
同學們仿佛一個個都化身偵探,在多年後明白了事情的真相。
Advertisement
我像看戲一樣,聽她們熱烈地讨論起了高中時曾經和青辰的親密交情。
與她一起吃飯,一起上廁所,一起逃課,一起互抄試卷,一起逛街追男孩。
那些我聞所未聞的,與青辰的交情。
128.
我慢慢才聽明白,原來有同學在國外出差時,遇見了現在的青辰,據說她現在已經嫁入豪門,那豪門之豪,超出同學們的想象。
她的身世,也在這信息發達的時代輕易搜出,路家長女,令人仰止。
嘗盡生活艱苦的大家,忽然發現自己的身邊曾經生活着這樣一個公主般的人物,于是一時之間,曾經的疏離與冷漠,曾經的矛盾與隔閡,都被選擇性地忘記。
取而代之的,是成年人最善于的謊言。
129.
我曾經是她最好的朋友。
我曾經是她最親密的夥伴。
我曾經與她形影不離。
這些謊言,争先恐後地從她們的嘴裏跑出來,唯恐落于人後,連她們自己,都被感動了。
而我,我什麽也說不出口。
130.
有人說這次的同學會主辦方也想盡辦法通知到了她,她還贊助了所有費用,聽說她今天也會來。
我突然有一種少女時代的惶恐,我不知道見到青辰的時候,該以怎樣的表情,說着怎樣的言語。
我那麽的想見她,想了十年。
然而一想到真的要見她,我又羞愧難當。
131.
做主持的同學,突然興奮地揚着一個包裹沖進來:“路青辰寄來的!”
又“咦”了一聲,道:“是給魏暖的。”
大家一片興奮的嘩然後,又歸于失望的嘆息。
有人問:“路青辰不來了嗎?”
主持同學攤手:“說來不了了,不過大家放心,她贊助的錢已經到賬了,我們今天可以盡情狂歡!”
歡呼四起,震耳欲聾。
青辰不出現的小小失落,迅速煙消雲散。
132.
我躲到窗邊的角落裏,慢慢拆開那個小小的紙盒。
郵寄的地址是同城,我想青辰一定來到了這座城市。
她也許真的是準備來參加同學會的。
但是最後一刻,她與我一起退縮。
我們都知道那是為什麽。
紙盒打開,裏面躺着一張三十二開大小的薄紙,是一幅手繪漫畫。
青辰一直喜歡自己畫漫畫。
好奇湊過來圍觀的同學,見只是一張薄紙小畫,都失望地走開了。
133.
窗外正是四月春光,陽光溫柔得想讓人流淚。
多麽嫩綠的柳枝,它在空氣裏微擺,它單純得讓人想流淚。
窗臺的杜鵑,如火般盛開,蜜蜂在它柔嫩的花瓣上舞蹈,它們幸福得讓人想流淚。
是的,一定是這些原因。
不然為什麽,我會流下這麽多這麽多的眼淚。
134.
小小的畫紙上,是山坡上的綠草地,穿着白毛衣的長發女孩,和穿着黑外套的短發女孩,相親相愛地躺在一起,身旁是一碗有些突兀的泡面。
她們的表情溫柔而安靜,還顯稚嫩的臉龐,散發着一種叫幸福的光芒。
而在她們的頭頂上,是一望無際的湛藍晴空。
135.
那樣的晴空,我此生只經歷過一次。
因為晴朗得太過純粹,所以閉上眼睛的時候,眼皮前也會是火燒雲般的豔紅,灼得人不小心就會落淚。
那樣幹幹淨淨的愛,那樣幹幹淨淨的恨,那樣幹幹淨淨的兩個人。
路青辰和魏暖。
她們在生命的拐角處走散。
136.
我恍惚想起那首她哼過的歌。
“就算走得比誰還要遙遠,她仍會在青空裏對我微笑;只要輕輕地閉上眼睛,就會回到夏日裏第一縷陽光下。”
有一顆大大的眼淚,用力地砸在畫上的一排小字上,那是青辰的筆跡。
她寫着:魏暖,那是我們共同擁有過的,最美的青空。
後記:這是我所能想象到的最好的告別
文/煙羅
關于《我們的青空》
這本看似簡單的繪本,從策劃到修稿到制作完成,大約用了兩年的時間。
而這個故事,大概是我修改版本最多次數的作品,裏面的主角名字都幾次更改,各種精修研琢,在我的寫作記錄裏實屬罕見。
我是一個自己寫完稿後就不大願意回頭去看的人,而這篇故事,每修一次稿,我都要再看一遍,然後每一次,都能濡濕了眼眶。
我對它,是有一種固執的偏愛的。
這或許也是最終選擇了它來改編成我的第一本繪本書的原因。
我曾經有一次在雜志專欄裏寫過,這個故事有一個關于我自己的原型出處,那是在我敏感又卑微的青春歲月裏,曾經有過的一段刻骨銘心的友情。
一場相依為命般的互相依賴與喜愛,在女孩們長大成人以前,在那些似懂非懂的幹淨日子裏,是一種如同蝶變初期般的體驗,不安而欣喜,驚惶而期待——女孩與女孩的關系,在那些日子裏,如同遇見第一次心動的男孩一樣,都是此生無法重複也無法替代的生命銘刻。
你若問那時的我是青辰還是小暖,我只能回答你,在故事裏,我把那時的我們,全部打碎了重新組合成你們看到的樣子。
我是青辰,也是小暖。
而她也是青辰,也是小暖。
能夠确定的一點,就是在後來的日子裏,我們如青辰和小暖般,最終無法回頭地走散了。
有一段後續,我沒有提過,那是很多年以後,我們都不再青春的時候,我終于鼓起勇氣,回到那個小城去找她。
我們約在最熟悉的操場見面。
我們都如約而至。
然後一起坐在高高的臺階最頂端,沉默地看那些在操場中央和跑道上奔跑的如同我們當時一樣青澀的身影和美麗的面龐。
從頭到尾,可能我們說了不到十句話。
直到現在,我仍然感激她如我一般的沉默,沒有說家長裏短,沒有說愛人孩子,沒有說柴米油鹽,沒有說生活奢華或艱難。
自那以後,我們的通訊簿裏始終有着彼此的號碼,但再也沒有人朝對方撥打。
這是我所能想象到的最好的告別。
沒有老去,也沒有強求,有的故事,只有那麽長,這樣就好。
有結局的是故事,沒結局的是人生。
故事刻在心上,浸在眉梢眼底,像一本老書,一次又一次,在安靜或憂傷的時間裏反複翻開讀取。
我很感激有這樣有一個機會,讓我心裏的故事變成一本真正的書,讓青辰和小暖的故事,共鳴了更多人的心。
讓我們的人生,多一個停靠的點,去回憶去微笑去感激。
我相信這就是《我們的青空》變成獨立繪本書出版的一點意義。
很多時候,我們走了很遠的路,一路跌撞披星戴月回到那個地點,其實不是奢望那時的風那時的月那時的青春與美好可以重來——我們只是想給曾經太年輕來不及告別的那些故事,畫上一個認真的句點。
那些深愛過的人,那些最燦爛的花,那些痛哭過的夜。
就像故事的最後,青辰給小暖的一紙字句,一張小畫。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可是,我們共同擁有過的,是彼此漫長一生裏,最美的青空。
關于《星星上的花》的幾句回應
今年4月,我的長篇小說《星星上的花》下冊《星星上的花2》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