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章節
打開車窗,想讓風吹散這股萦繞的氣息。
回到家,已經快零點了。
她洗漱完畢,電視也不想看,電腦也不想開。
靠在床頭,習慣性地拿起手機,翻看有沒有新的信息。
已過了三個月零六天了,陪伴了她四年的信息,再也沒有來過。
她的落寞再也掩不住,她找不到可以傾訴的人了。
四年了,一天都沒落下過的信息,她已經習慣,而且依戀。
她跑下床,拉開抽屜,拿出一本厚厚的筆記本。
緩緩翻開……
裏面,纖細娟秀的筆跡,一筆一畫,滿滿地記載着四年來,她與他的信息內容。
那日期的連續性,整整四年,沒有斷過一天。
輕輕摩挲着字跡,心神越飄越遠,又回到了最初的一幕。
那是四年前,姚幺憐快大學畢業的的一天,她送走了她的養父母及他們的兒子,看着他們進了登機口,直到看不見。
她兀自發了會呆後,才慢悠悠地走出候機大廳。
她從小就是個孤兒,據說在她剛出生沒幾天就被父母抛棄在醫院的長椅上,也許是看她是個女孩,所以把丢棄了。
醫院等了幾個月,見沒人回來領回,想着可能是沒人要了,把她送到了孤兒院。
她剛進孤兒院沒多久,就被一對富有的,但被醫生斷為不能生育的年輕夫妻帶了回去,收養她為女兒。
養父母對她很好,就像親生女兒一樣。
剛開始她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不是他們親生女兒的事,那是在她十歲的時候,三十五歲的養母突然懷孕了。
她就是在那時才知道自己的身份,不過是一個被人抛棄的孤兒。
做為高齡孕婦的養母,成了重點保護對象,關注她的目光都轉移到了養母的身上。
姚幺憐并沒有因此難過,相反,她知道養母的辛苦及危險。本來就一直很乖巧懂事的她,更體貼人了。
養父母看到眼裏,對她一如既往地好。就連後來生了小弟弟後,也沒有苛待了她。
只是姚幺憐還是敏感地發現了,自己在這個家好像是多餘的。不是說養父母對她不好,也不是她小心眼,卻是直覺得感覺到。
比如,她放學回來,一進門,客廳裏是熱鬧的氣氛,會突然冷一會,雖然很短。
也許連她的養父母都沒覺察到,這種尴尬的場面。
可她常常感覺到這一種微妙的場面,讓她覺得自己就如一只鶴突然闖入了雞群裏,那般的突兀。
姚幺憐漸漸長大後,慢慢理解了,這是人之常情。
她的存在也許提醒了他們曾經籠罩在心頭不能生育的陰影;提醒了他們為此有過的争吵,有過的膈應,甚至差一點的分道揚镳。
如若沒了她呢,他們就會像平常的人家一樣,恩愛,幸福而美滿,一生沒有瑕疵。
而如今小弟弟的降臨,使得他們的世界圓滿,不再有遺憾。
這時的她呢?該以怎樣的立場存在于這個圓滿的世界中?
因此,她自上高中以後,都是寄宿在學校,連放假都只是回去住幾天,就借口說有些功課比較緊,得加把勁才能跟得上去而早早返回學校。
養父母沒去揪其原因,都由着她去了。
在她就要大學畢業以後,養父的事業做得很大,事業的重心都轉到了國外,養父母有了移民國外的打算。
他們問她的意見,要不要一起移民,姚幺憐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當然,她沒有表現得很明顯,她只是說自己就快畢業了,熟悉了國內的教育,到國外怕不适應。
養父母沒有勉強她,給她留了一筆不菲的錢,帶着八歲的兒子走了。
臨走之前,出于十多年的養育情份,養父姚叢海最終還是沒有丢下她不管不顧而一走了之。
他為她安排了以後的路,讓姚幺憐聯系他的一個世交好友。
姚叢海跟他世交好友打過招呼,在他出國後,代為照顧她一下,畢業後也好給她安排個工作。
她一直很感激養父母給予的溫暖,她會感恩一輩子的。
姚幺憐一邊向機場出口走去,一邊給他養父說的世伯發信息,她編輯好了短信,找到養父抄給她的手機號碼。
正巧到了門外,一輛的士停下來,她趕緊輸好手機號碼,把信息發送出去。
跳上了的士,報了地址。
望着窗外,公路上車水馬龍,街邊人頭攢動。
越建越高,裝飾得越來越有時代感的高樓大廈,卻讓她産生一股強烈的落寞與孤寂感。
從此,只有一個人了,家裏沒有做好的熱氣騰騰的飯菜等着她了,也沒有噓寒問暖的關懷。
她本來就是一個人的,自生下來就是被抛棄的。
是養父母給了她二十年的家,讓她知道家的溫暖。
現在她又将是失去了這些。
不過,還是要謝謝你們,親愛的養父養母!她在心裏默默說道。
“唉,閨女,你怎麽哭了?”突然聽前面的司機大叔問。
第 5 章
姚幺憐一愣,摸了摸臉頰,只覺濕漉漉的,原來她在不知不覺中流下了眼淚而不知。
剛才在送走養父母時,她沒流淚,她覺得自己是平靜的,是看得很開的,也許在潛意識中,這一幕遲早會發生。
孰料,其實在內心裏,卻是多麽的渴望他們能永遠陪在她身邊,不分離。
哪怕他們就只是在這個城市住着,而她仍住在學校。
這樣,至少,在她的內心深入,還是覺得自己有個家,有個可以随時回去的家。
如今,連心頭的念想都成了空。
她擦幹了眼淚,調整好情緒,答了司機大叔一句:“想爸媽了。”
司機大叔似了然般點點頭。
突然聽到,袋子裏的手機傳來一陣短信息的提示聲。
她拿出手機,點開短信,不由一愣,這是個陌生的號碼發來的,信息的內容讓她沉思。
短信上寫着:“人活着,何必那麽執著,接受別人的幫助,能少許多挫折,少走許多彎路。好過一個人孤獨地走,最後碰得頭破血流。”
姚幺憐翻了下她剛發出去的信息,發現這個號碼正是自己發給養父世交好友的號碼。
這句話明顯是回複她那條信息的。
她發給養父世交好友的信息是這樣的:“世伯您好,我父母已經上了飛機。鑒于我父親托您照顧我,我覺得還是不要麻煩您了,過段時日我大學就畢業了。我已經聯系好了實習單位,過些時日就會到公司去。我自己能照顧好自己,望世伯放心,無需為世侄女擔憂。祝您安康!”
姚幺憐看了又看,覺得不像是世伯回的信息。
這是怎麽回事,她有些摸不着頭腦。
突然腦中靈光閃過,她找出養父給她的號碼,與手機上的一個數字一個數字地對着。
呃,她不禁撫額,匆忙中她按錯了一個數字。
也就是說,她把信息發到了別人的手機號碼裏了。
她趕緊重新給世伯發了一條信息,生怕再按錯,她對了兩遍手機號碼,确認無誤了才按發送鍵。
發完,她本想不理那條發錯的信息,可想了想,還是禮貌地回了一條:“不好意思,剛才按錯了一個數字,把信息發錯了,打擾到你,請原諒!”
她實話實說。
把信息發送過去,正好到了小區門口,她付了錢,下了車。
剛進家門,手機又響起信息提示音。
她把門關上,反鎖好,走到沙發一屁股坐下,這才拿出手機,點開信息。
還是原來那發錯的號碼發來的:“你還沒對我說的話發表意見。
還真是不依不饒啊,姚幺憐暗自想着。
她想了想,慢慢編輯語句:“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世上的事很多都是同等的,人不能只接受別人的給予,而不對別人施予。我自問沒有什麽能力去幫助別人,沒什麽東西可以給別人的。那就只好拒絕別人的幫助,拒絕別人給的東西了。
路,只要是自己選擇的,即使是頭破血流,那也是自己走出來的,獨一無二的路,我無悔!
孤獨?試問,世上誰人不是孤獨的。孤獨,不是身邊圍着一大群人就不孤獨,孤獨是來自于內心的感受,而不在于陪伴在邊的人數多少。
比如,坐在人數衆人的教室裏,做着老師布置的題目,對着解不開的題目,那種心急,那種無措,心是孤獨的。為什麽別人會做,我不會做?
即使是別人教會了自己,自己還是會在心裏耿耿于懷,這種耿耿于懷的心事是別人所不知道的,也是無法說出來的。
所以,我們只能接受孤獨,并享受孤獨。”
姚幺憐把這一條長長的信息編輯完,發送完畢,算是對那條信息問話的回答。
她把手機丢在沙發上,跑去倒了杯水喝,沒水了,她找來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