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名分

商辂來得很快。

由不得他不驚異,實在是皇帝已經許久未曾私下召見大臣議事了。

這件事說起來還是個笑話。

成化七年十一月,彗星入紫薇垣,犯人主,遂有大臣進言,說“君臣否隔,宜時召大臣議政”,朱見深當時才剛剛登基沒幾年,自然是雄心勃勃,對這樣的建議也虛心接納。

當時的內閣首輔是彭時,他和商辂、萬安三人觐見皇帝。然而才說了兩句話,萬安便叩頭呼“萬歲”。按規矩,皇帝召見朝臣時,朝臣在說完了自己的建議之後,便口稱“萬歲”,向皇帝告辭。所以萬安這麽做,彭時和商辂便只能跟着他退出來,要議的事情自然也就議不成了。

後來有人以此事譏諷萬安,給他取了個“萬歲閣老”的外號。

朱見深本就不是一心撲在政務上的治世明君,在受到這樣的打擊之後,便也歇了心思,自此再也沒有私下召見過大臣。

所以商辂聽說皇帝召見自己,心頭怎麽能不吃驚?

況且如今內閣的情形十分微妙,今年春天,首輔彭時病逝,皇帝至今沒有決定由誰來接這個位置。內閣之中,以他和萬安的資歷最老,地位最高,如果要選首輔,當是從兩人中擇一。

只是萬安此人志大才疏,偏偏巴結着萬貴妃,竟一路扶搖直上,眼看就要踩到自己頭上,商辂怎麽能甘心?

不管皇帝召見他的目的是什麽,對他來說,這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機會。

待知道阿佑的存在後,商辂心中且驚且喜。他知道,這一次自己的确是抓住了一個了不得的機會了。

皇帝召他而不召萬安,原因很明顯,皇子殿下年紀尚幼,如果事情被萬貴妃知曉,誰也不知道她會做出什麽事情來。而皇帝此刻讓自己過來,分明就是将自己劃到了小皇子這邊,如此,朝堂上貴妃一系和皇子一系,自然就能夠形成微妙的平衡。

不過看皇帝的意思,是十分看重這唯一的兒子的,想必自己此前憂心之事,都可以放心了。

不過就算沒有這些好處,商辂也是願意站在小皇子這邊,用心輔佐他的。畢竟是大明正朔,有這位殿下在,朝堂上那些恥于谄事貴妃的大臣便有了主心骨。假以時日,壓制住萬安也并非不可能。

想到這裏,商辂幾乎按捺不住心頭的激動。他朝皇帝行禮道,“臣恭賀陛下,得此麒麟兒!此事宜宣召群臣共賀,并曉谕天下。”

Advertisement

朱見深滿意的點頭,“商卿所言甚是。如此此事朕便交予你了。”

“臣領旨。”

當晚阿佑留在了乾清宮中。皇帝細細的問過他這幾年在冷宮的生活,然後才命人領他下去歇息。

等進了屋,屏退左右,阿佑便迫不及待的小聲叫道,“焰兒,你在嗎?”

九焰顯出身形。阿佑便立刻走到她身邊,雙眼晶亮的盯着她,“焰兒你沒騙我,真的見到父皇了!”

九焰目光複雜的看着他,低聲問,“阿佑見到父皇那麽高興?你喜歡父皇嗎?”

阿佑皺着眉想了一會兒,老實的回答,“我也不知道。只是吳娘娘一直說父皇很了不起。阿佑将來也要像父皇那樣!”

對于阿佑如此孺慕皇帝,九焰一時說不好是好事還是壞事。等他逐漸長大,總會知道,許多事情并非表面看上去那樣簡單。然而九焰卻也不忍此刻便向他揭開。

不過有一件事情卻是不能拖了。九焰拉着阿佑坐下來,問他,“你知道吳娘娘為什麽要教你這些東西,又讓你來見你父皇嗎?”

“為什麽?”雖然之前九焰就簡單說過吳皇後的意思,但是阿佑畢竟年紀小,聽得十分懵懂。他心中對于溫柔和善的吳娘娘竟存了想害自己的心,一直都不太能接受。

九焰道,“你父皇是皇帝,除了皇後之外,還有許多嫔妃。你父皇最寵愛的是萬貴妃。吳娘娘以前是你父皇的皇後,卻因萬貴妃之故被廢,只能住在安樂堂。現今的皇後是王娘娘。”

她盯着阿佑的眼睛,“而你,是你父皇唯一的兒子。你知道這意味着什麽嗎?你父皇現在擁有的一切,将來都是你的。但是有一個人不許。”

“是萬貴妃?”阿佑道,“為什麽?”

“因為她想将這一切留給她自己的兒子。雖然她現在還沒生出來。”九焰道。

“但是……”阿佑擰着眉,像是十分排斥,欲言又止。

“但是你父皇很喜歡你。”九焰笑了一下,“所以吳娘娘把你送到了你父皇身邊。萬貴妃一定忍不住對你下手,要麽她成功了,你父皇生氣,處罰她。要麽她失敗了,那些站在你這邊的人就不會放過她。你明白了嗎?”

她說得很細,阿佑大半都聽懂了。他沒想到,自己随口要一個生辰禮物,其中卻含着那麽多的彎彎繞繞。大人的世界,都是那麽可怕嗎?

不。至少母親和焰兒不是。阿佑轉過頭,認真的盯着九焰,問,“會有人幫我嗎?”

“當然。”九焰微笑道,“我會幫你,今天那位商大人會幫你,還有很多別的人。”頓了頓,她又道,“阿佑,別怕。”

阿佑緊緊抓着她的手,“好,我不怕!”

商辂的動作非常快,第二日朝會上便公布了此事。朝堂上一片嘩然,不過除了萬貴妃一系之外,大家都松了一口氣。

皇帝并不是一個長壽的職業,而朱見深已過而立,不管是他自己,還是朝堂,都十分迫切的需要一個繼承人,這樣人心才能定下來。

朝會上商辂請求皇上為小皇子賜名,并且言小皇子已經六歲,該出閣讀書了。

這是要正式定下名分。

如果阿佑還是後宮裏沒什麽人知道的小皇子,就算萬貴妃真的把他弄死了,也有辦法糊弄過去。但皇子出閣讀書,便不會住在後廷,萬貴妃的手伸不了那麽長不說,阿佑身邊那麽多人盯着,也不是那麽容易下手,真要出了什麽事,那可是會有朝臣死谏,請皇帝徹查的!

而皇帝的态度也非常爽快,當即定下皇二子名祐樘,并加封商辂為太子太傅,為太子擇良師的事情也交給了他。

衆人一看,商辂和皇帝顯然早有默契,自然也不會有異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