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恥辱往事

人都說: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不過,這靠海吃海對于東安郡王府來說,實在有些勉強了。

說起東安郡王就不得不說起大楚國的這段國恥。

大楚國的疆域廣闊,東臨滄海、島嶼衆多;西有崇山峻嶺、連綿不絕;北面雪域森林、深不可測;南面四季溫熱、茂林叢生……

皇室姓楚,來自北方雪域之地,于200多年前幹掉了前朝,建立了大楚國。

大楚建國後很是發奮圖強,國家一時也是興旺發達的,怎奈逃不過一個規律:盛世不過三代。

到了後來也曾中興過兩回,不過沉疴已固,豈是那麽容易清除的?

越往後大楚國驕奢淫逸之風越盛,朝政日漸頹廢、官民一體追求享樂、不思進取。即便邊陲有了戰事,也是以和為主,大楚自诩泱泱大國,資源豐富,國民富庶,随便給點好處就能換上個把年的太平。

時任顯德皇帝從他爹那時候起,每天琢磨的就是:怎麽收了王爺們的封地、怎麽把宗室裏愛指手畫腳的老家夥們收拾了;怎麽抄了開國功勳老臣的家底,充入國庫……

手段當然是殺的殺、圈的圈、流放的流放……

至于理由?只要你找,還愁沒有麽!?

只是顯德皇帝還沒笑到最後,結果東海那邊的倭國人就打了過來。

這倭國原本是大楚的附庸國,久居東海島礁,年年向大楚國進貢,甚至連自己的文字、風俗喜好都是從大楚學來的。大楚對這些個小的附庸國也不算差,無論是文化還是糧食,為了顯示自己的雍容大度,各方面都給與支持。

每年使者前來進貢都跟着要不少東西,顯德帝和朝臣大多數還是樂于滿足他們的。一方面喜歡看他們的歌頌,另一方面也借機顯示自己以和為貴,你好、我好、大家好的風範。

這些使者自然也是滿手而來,滿載而歸。

當然,也有一些朝臣很是看不慣這般的作态,怎奈不是主流,說起話來還沒人家放個屁響亮。

可就是這樣,養了兩百來年,竟然養出了個仇敵!白眼狼!

Advertisement

倭國乃彈丸之地,沒有多少良田土地,除了海物,各種資源匮乏,能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國家全賴這個彈丸之地沒人稀罕。

就這麽個小小的附庸之國,也已經不滿足于進貢和讨要回禮了,看着大楚這塊嘴邊的肥肉,竟生出了侵占之心。

以小吞大也不是沒有成功過,前朝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大楚民風奢靡,好逸惡勞,多年無戰事,兵将們哪裏有抗敵實際經驗?那倭人伺機多時,一朝發難,竟勢如破竹,從東海分三路直接殺向了內陸。

倭人打仗是各個以死為榮耀的,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他們的目的是搶掠資源,更重要的是要搶奪了大楚國,占了這江山社稷!

沒見人家搶完都不走,直接占了皇城國都,把皇帝一家子追得像狗一樣四處逃竄?!至于大楚國民?那更是不用留,男女老少統統虐殺!

倭人從東海登岸,分三路向中部、西北、西南方向縱深推進,僅僅半年多時間,幾乎半個大楚國就淪為了焦土。倭寇所經之地無不殺光、燒光、搶光!蝗蟲過境也比不上倭寇來得慘烈。

到後來實在戰争太過慘烈,一面倒的戰火倒也殺出了大楚國人幾分血性,想要抗擊倭寇,卻束手無策。為什麽?沒有帶兵大将啊!大楚國有本事的武将不外乎那些功勳之家,而那些開國功勳早被‘清理’幹淨了,他們的後人不是被抄家就是流放了。現在上哪找去?!

草莽中拼殺出來的人,打打小規模戰鬥還行,帶領千軍萬馬、調配組織戰争,沒有千錘百煉、無數次大小戰役的累積那是不能夠的。

不得已太子親征,最後戰死疆場,老皇帝避走西南,思慮再三,下了罪己诏,禪位給了抗倭最突出的叔伯兄弟,以前的秦王。成就了秦王的帝業,也保住了大楚江山。這也算是老皇帝一生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了。

為了這個,新皇也得養着他。至于他的兒孫們,顯德帝又不傻,他絕無僅有地給戰死的太子追封了個“昭武”皇帝,其他幾位戰死疆場的宗室也得到了追封,他們的後代給與了優待,至于其他人就留給新皇帝了。

秦王自然是有能力的,登基上位以後大刀闊斧,花了八年的功夫不但打贏了戰争,最最令人意外的是,新皇并沒有急于在國內穩定自己的地位和勢力,見好就收,而是乘勝追擊,直搗黃龍,越過東海,殺到了倭人的老巢,滅了倭國!

就新皇的這份尿性也十分令人佩服了!

反過來,因了這份尿性,新皇昌平帝自然看不上以前的顯德老皇帝,以及老皇帝嫡支的兒子孫子們。除了顯德帝新下诏加封優待的那些個人家是不能動的,其他的就沒那麽好運了。

吃國家的,喝國家的,還誤國!這樣的名頭下,一連幾個沒什麽作為的親王被降為郡王,封到邊疆守邊去了。

宗室裏頭更是削了不少爵位,甚至下旨重新議了內務府給宗室的各項供給待遇。

若是不服,你且看看讓賢的老皇帝,如今也只好呆在舊京陪都帶着後宮僅存的太妃太嫔縮着腦袋過日子呢。老太後也去吃齋念佛了。你個親王、郡王還能咋樣?

東安郡王府就這樣來到了從未涉足過的海邊,吃起了海風。

要說他們其實也有點冤,作為親王,你不吃、不喝、不纨绔,還想有作為,你是想謀反?還是想幹掉太子?只是這話說給誰聽啊?

楚溆他們這支也沒好到哪去,他們原本是齊王的嫡系旁支,顯德帝疑心重,他們也跟着裝鹌鹑來着,結果也被昌平帝嫌棄無能而降了爵,到如今已經連中等爵位都算不上了,可再憋屈也只能低調地混飯吃了。

如今的大楚宗室裏頭是新皇昌平帝嫡系的天下,宗室是以皇帝本人論嫡支分支的,如今原本那些老皇帝的嫡系後代已經淪為了旁支,原來的旁支如今更是旁支的旁支了。楚溆他們家現在就是旁支的旁支。境遇能好到哪去?不然也不至于給發來戍邊打漁了。

至于朝廷裏頭更是,一代新人換了舊人。

張蒼他爹原來是兵部左侍郎,實權人物,現在那是妥妥地是舊人啊,戰事打成那樣,他指定也讨不到好去,如今也跟着被發來海邊了,陳天保情況類似。

只他們幾個年歲都已經二十多了,很是明白些事理,當年的國恥大楚滿朝上下都有錯,尤其是老皇帝的錯,可作為下面的臣屬,難道他們的父輩就真的無辜麽?也不見得。所以,盡管有遷怒的嫌疑,他們也沒臉喊冤。

更是有酸耿的禦史上折子,建議皇帝把這段大楚的國恥編寫成文,讓大楚國所有的學子讀書都要知道這段恥辱史,號稱: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當然了,所謂的恥,除了是大楚的,還是顯德老皇帝的,而文人筆下的新皇則是救民于水火的蓋世英雄。這樣理直氣壯的歌功頌德,皇帝怎麽會不批呢?

呵呵呵!雖然這個禦史明顯有谄媚讨好的傾向,但也不能說這個做法沒有用處,世人還是需要警示的嘛。真真是一舉三得!

話說回來,楚溆三人換防回了兵營,跟營官交待完了換防事宜以及三人繳獲的物品,拿着自己得的那份,回了軍帳。楚溆畢竟是有宗室爵位的,再怎麽也沒人敢貪他的軍功和戰利品,張蒼和陳天保也跟着受益。

叫了服侍的軍士打來熱水,三人各自清洗了一番。他們這些老爺們兒,成天貓在海邊上,早就渾身鹹魚似的臭了,這裏淡水不易得,海邊更是沒有,除了下雨淋淋,那裏正經洗過澡?可不是臭不可聞?好在大家都臭習慣了,誰也不嫌誰。

用內力把頭發烘幹,楚溆換了身幹淨的袍子坐在桌案前,鋪開紙筆。本想寫信,卻遲遲下不了筆。寫什麽?寫自己不是故意爽約?還是寫兵營之苦?

沉吟半晌,提筆寫下了一首詩:

問君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楚溆擱下筆,張蒼抹着頭發湊了過來,伸着腦袋看了看,啧啧嘆道:“啧啧,楚哥,沒想到啊,你還是個情種!”楚溆擡起一腳,果斷地把他踹一邊去了。

又重新鋪了一張紙,這封信是寫給祖父的。等寫好了信,落了款,墨跡一幹,小心地折了,拿火漆封起來,随着兵部的信劄一起寄了出去。

他們這些在前線的人,書信是要經過兵部驗看的,當然,私下也有渠道,不過,楚溆現在不想有什麽麻煩,按部就班比較好。

想起石初櫻,楚溆想得出神,本能地撫了撫腰間的荷包,摸出一粒百靈丹放到嘴裏,感受着它慢慢的溶化,以及它所帶來的一絲絲甜意,就好像她的櫻唇一般甜。

然後,再摸出一顆放進嘴裏……

眼看着楚溆沒意識地伸手摸出了第三顆,張蒼再也忍不住了。他叫道:“喂,兄弟,你也太過分了啊,這個東西能當點心吃麽?!”要不要這麽狠啊!他們可是只有受傷了才舍得吃一顆的。這家夥居然當零食!

可是話說得晚了些,第三顆已經進了某人的嘴裏。為了自己的福利,張蒼不得不撲過去,牢牢抓住楚溆的手,哀嚎道:“哥哥喲,你就省省吧,求你了!”

楚溆總算醒過神兒來給了他一個眼風,口裏卻涼涼的說道:“我自己的東西,就愛這麽吃!”咱背後有媳婦兒,就是怎麽任性!打死他也不會承認,剛才他夢幻似的吃得是媳婦兒。

也許是心虛,他好意地摸出兩顆,手指一彈,給張蒼和陳天保一人一顆。能在非受傷狀态下吃百靈丹不要太奢侈哦,兩個人立馬扔進嘴裏,美滋滋地感受起來。

以後他們就跟着楚哥混了!

作者有話要說:

這段大楚歷史純屬俺瞎編的,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純屬巧合!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