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有自己的人手了

九月初摩雲山便進入了一年當中最繁忙的季節。

雲谷要秋收,收割後還要播種春谷,而這批的收成石初櫻打算拿出一半來做嫁妝。因此,木華完全被征用了,但這些事也不能全推給木華,畢竟木華還太小,功力累積有限,石初櫻還是幹活兒的主力。

而且,按照石初櫻的預計,這種狀态十年之內都不會改變,木華的修為增長實在太慢了,好在石初櫻還可以把自己的功力輸出一些給它,不然它早榨幹了。

忙了三五天後,石初櫻終于能抽出時間去一趟建州城了,她得去看看那些人手如何了,再過十來天只怕楚家清點嫁妝的人就要來了。根據兩家商議,到時候嫁妝和接親的船一起啓程,走水路去往京城。

榮壽堂的後院裏,男女老少的仆人站成幾排,謹姑姑介紹道:“大小丫頭一共留了15個,小厮留下12個,婆子留下了7個,男仆留下了8個。統共是42人。”

石初櫻目光一掃,果然,謹姑姑的名頭不是白得的,現在這些人的精氣神可比三個月前強了幾個山頭去。而在這些人裏,石初櫻還見到了指給二肥的那個7歲丫頭,和那幾個不會排隊的小丫頭。如今都規規矩矩地站着,臉上帶着自然的笑容,目光欣喜,可見謹姑姑的功力不凡。

如今這些人各有所長,都等待着石初櫻分派活計。而這些人的詳細資料、身契以及訓練期間的表現,謹姑姑居然也給錄了一本冊子,一并交給了石初櫻。

這簡直太超出石初櫻的預料了。

果然,專業人士就是用來藐視她們這些似懂非懂得二路貨的。

謹姑姑又拿過一個包裹,把退人的錢和花費剩餘的銀子一共40多兩退還給石初櫻,石初櫻推了回去,只說這些全當謝禮了。謹姑姑略推辭了一番也就收下了,畢竟這些人訓出來也不是她一個人的功勞,這麽短時間能訓出個模樣來,沒有別的姑姑和麽麽們的辛苦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這謝禮她們笑納也正常。

還有,令人沒想到的是,這次老太君把榮壽堂的悅姑姑和一位陳姑姑給了石初櫻。

悅姑姑可是老太君身邊的老人兒了,只比魏麽麽年輕幾歲,原本是老太君成親的時候內務府裏派出來的,如今早已經是放歸的自由身。按理這樣出了宮的人放歸後都可以回家,只悅姑姑娘家的哥嫂不是個好的,只看中她的積攢,恨不能吃了她的肉,所以悅姑姑才不願意回去,寧願在這裏窩着。

可眼見老太君已經奔六十的人了,說不得哪天就走了,到時候他們這些老人兒府裏也是沒法全養着的,現在有了合時的去處,總比到時候現張羅強些。

而陳姑姑則還年輕,是這府裏後選撥上來的,在榮壽堂裏負責各府裏人情往來的走動。她今年四十不到,她是因成親多年無所出,不得不與丈夫和離了,身契也給了石初櫻。

這兩個人都是自願提出要跟着石初櫻的。

其實石初櫻走後,楚老太君就把身邊的麽麽、姑姑和管事媳婦們叫了來,如今有這樣一個機會自然好,只石初櫻的府裏不比榮壽堂,月俸待遇都有限,全看自願。

Advertisement

到是有好幾個姑姑、媳婦的有意向,畢竟那是京裏的差事,不為別的,只對自家孩子也是好的出路,甚至連魏麽麽都說她也不想給老太君添累贅,想去那邊發揮一下餘熱,只老太君不肯,到底挑了悅姑姑和陳姑姑兩個。

這樣的兩個人石初櫻自己去哪裏找去?少不得領了這個人情,再送上一瓶百靈丹聊表謝意。

石初櫻帶着兩位姑姑辭別了老太君,看着她們依依惜別的跨着包裹出了榮壽堂的院子,悅姑姑已經紅了眼眶,石初櫻多少能理解這種心情,慷慨地表示以後有機會讓悅姑姑回來探望老太君就是。

這麽些人怎麽安頓石初櫻倒是早想好了,也不必都回望雲村,只在建州城賃的宅子裏守着,等着月底随船一起走就是。

有了人手,接下來第一件事便是定下崗位和章程,包括具體到每人幹什麽差事,月錢多少、衣裳鞋襪如何、吃喝嚼用等等。這方面石初櫻實在沒經驗,只好看着悅姑姑。

悅姑姑說:眼下最多是參考謹姑姑給的這些信息,先大體分分差事,就以半年為期,丫環都是350錢,小厮、婆子都是500錢、男仆幹重活多,都是700錢定例,半年期後按照表現訂出等級,重新分派崗位和月錢定例等。

這些人事總會有浮動,随時調整也就是了。

石初櫻覺得這樣也不錯,當下點了頭,又分派活計:管銀錢的,她點了一大一小兩個丫頭,大的起名叫“青蒿”,眼下負責銀錢的進出賬目,小的叫“青艾”,負責銀錢的支取保管,兩人每三個月輪換一次差事;7歲的小丫頭起名叫“玉雪”專門照顧二肥,她已經學了照顧寵物3個月了。

其他的都由着悅姑姑安排,石初櫻便不再操心了。倒是悅姑姑點了兩個丫頭随身伺候石初櫻,一個機靈,一個穩妥,石初櫻給起名叫“玉竹”、“玉樹”。

石初櫻又從男仆和小厮裏暫時各提拔出兩個人,跟着李三學習。悅姑姑也點了兩個婆子看着使喚。

人多事情就多,但人多也好辦事,只三天工夫,這些人的一應衣食住行等事情都已經張羅好了,連石初櫻從聘禮中拿來的料子都已經開始做衣裳了。

隔天,石初櫻帶着陳姑姑和幾個丫頭小厮回了望雲村,而悅姑姑則留下來看顧新人和這裏的事情,有了她們兩個人手,石初櫻頓時就得松了一口氣,再沒什麽不放心的了。

望雲村的人對石家一下來了這麽些人倒也不奇怪,人家是皇家媳婦,她們拍馬也趕不上去。雖然妒嫉是人的天性,但趨吉避兇也是人的本能!與石初櫻交好那是現在最明智的選擇。

村子裏的人和事石初櫻都交給李三兩口子去應付,陳姑姑如今看着新人一邊做事一邊指導,盼望着她們盡快上手。

玉雪雖然才7歲,但從小吃了不少的苦頭,使得她很是珍惜這份工作。每天除了早晚聆聽陳姑姑的指導和糾錯,其他功夫都和二肥耗在了一起,希望二肥盡快喜歡上她。

二肥對這個小丫頭不感冒,它就喜歡黏這石初櫻,對玉雪睬都不睬。

玉雪也是個愛動腦子的,一會湊過來給它梳毛,一會給它盛米湯,有事沒事就央求石初櫻發話,讓她抱着二肥,不然二肥不讓她抱。晚上睡前還跟着石初櫻給二肥洗澡,擦水……別提多勤快了。

石初櫻看在眼裏,對二肥這般挑剔人很是不恥,可也沒過多幹預,還是讓她們順其自然的好。

青蒿和青艾如今負責管銀錢,兩人開始重點學習辨認銀子、銅錢和金子等這些物件,看成色,掂分量,使戥子、夾剪,做帳看帳等。她們倆以後要定期輪換活計,現在這些都得學着。所以,她們倆倒是最刻苦的,每天都在小屋子裏勤學苦練。

玉竹伶俐,每天跟着石初櫻學習跑腿兒、傳話,送個物件或者要個東西什麽的,勤快的很;倒是玉樹少年老成些,在石初櫻身邊端茶遞水,沒事就做針線活,反正她得了悅姑姑的話,輕易不離石初櫻的身邊。

沒錯,玉樹就是當初排隊時,不知所措的那三個丫頭裏的;還有一個是青艾,被石初櫻指去管錢了。

石初櫻挑的這些丫頭都不是特別美貌的,但各個都是大眼睛,眼神清澈,眉毛秀麗,鼻梁挺直的。雖然一眼看上去不驚人,卻都格外耐看,就連小厮也是這一類型的。

石初櫻這次把會上竈的人都帶着了回來,每天讓她們各自做拿手的飯菜,不許重樣,她和石家的人都一樣樣的吃過去,漸漸摸索她們的特點。

生活中總是有驚喜,萬沒想到一個叫馬六的男仆竟然殺出重圍,獲得一致好評!這人并不是專門的廚子,只是天生愛琢磨吃食,這番有了機會發揮,他便自己推薦了上來。

馬六家原本在建州附近的江邊,除了有幾畝地,靠江的人家也常常打魚,江裏的魚蝦蟹特別多,味道也甚鮮美,江邊的哪戶人家不會做這些吃食?

所以,馬六的魚蝦也做的格外好吃,正巧,石初櫻是個愛吃魚的主兒,又趕上秋天蝦蟹肥美的時候,可不就把馬六給突出了?

石初櫻特地看了幾回馬六上竈,發現這個人還有個特點,一件事從頭到尾不愛別人插手。拿做魚來說,他會自己不厭其煩地從挑魚、刮鱗、去鰓到開膛破肚、清理肚腸、撕膜去筋一樣樣做來,下手利索,而且随做随手收拾幹淨,從頭到尾他周圍一點不髒。

石初櫻不由點頭,這才是真正愛吃食、做給自己吃的人。那些正經廚子出身的才不會這樣,他們什麽事都是讓打下手的去收拾,自己只管燒,尤其是廚房弄得一片糟污,他們全然不會在意的。

石初櫻指了馬六上竈,每天也試吃他的菜式,同時別人的也不耽誤,沒幾天又發現了一個炖湯不錯的李媽媽,和一個家常菜不錯的寧婆子。這仨人都一個特點,不會什麽有名的菜式,都是自己愛琢磨的。

石初櫻還就喜歡這樣的,那些固定的菜式多無趣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