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肯定就是地球表面了
這種圖啊……
她熟得不能再熟了!做研究的時候不知道看過多少!
孟舒只用了十五秒就精準地分辨了出來,随後來到第二題,“第二題:該山為珠穆朗瑪峰,你能判斷箭頭的指示方向麽?判斷依據是什麽?”
屏幕上給出的圖片是淩厲的山峰,裸露的山石上鋪蓋着白雪,而在山峰頂端,竟然有一片狀似三角形的雲,像一面旗幟一樣漂浮在上方。在那片雲之上,還有一個指向左的箭頭。
珠峰旗雲!
孟舒還記得這個特殊的地理現象。
山地的地形往往很特殊,七千米以下被冰雪覆蓋,七千米以上卻是碎石帶。當太陽出來後,碎石帶被太陽烤熱,熱空氣沿着山坡爬升,到峰頂處遇冷凝結成雲。由于峰頂為高空西風帶,西風将雲向東方吹,所以旗雲往往指向東方。
這題只要聽說過的,都不難。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碰巧知道呢?只能通過大量的積累。即使是想要推測,它涉及到的三個知識點也不足以讓大多數人在一分鐘之內推算出來。
孟舒則是個例外,她既不是推理出來的,也不是在《華夏地理》之類的資料上看過,而是純粹在現實中見過!
珠峰啊……
研究所的遺址所在地。
她有些恍惚地回想起上一世,摩挲着筆。
研究所剛剛搬到珠峰的時候,還沒有接連幾個月的暴雨。少數的晴天偶爾能看見頂峰的旗雲,附近幸存的藏民們會興高采烈地告訴他們這些研究人員,“這是大福氣!情況一定會好起來的!”
可惜最後……
孟舒回過神來,不再思考過去。她快速寫下答案,然後等着下一道題。
周圍已經有同學開始抓耳撓腮了,心裏大多都在嘀咕着,“怎麽這麽偏啊!”
Advertisement
“這完全是考察運氣吧?誰看過就能做出來?”
哀嘆歸哀嘆,時間就那麽短,要麽蒙一個,要麽空着,還能怎麽辦呢?
孟舒附近那個娃娃臉的男生這會兒都注意到孟舒了,前面那個女生下筆怎麽那麽快!
再看看他……
哎,碰運氣吧!
題目就這樣一題接着一題,完全不給大家多少思考的時間。感覺還沒做到多少有把握的你,監考官就開口了,“第一大題結束,現在開始收第一大題答題卡。”
“啊!這都三十分鐘了!”
“不是吧?這麽快!”
“這也太快了吧?”
工作人員走來将第一大題的答題卡收了上去,現在大家手中只剩下了兩張白紙,還有鉛筆、尺子、橡皮等。
接下來應該就是綜合題了吧。
孟舒拿起桌子上放的礦泉水,扭開瓶蓋小口小口地喝着。
果不其然,第二題很快也在大屏幕上顯現出來了!
“綜合題:米國天使之城建于1781年……”
這是一道關于城市軌道交通的題目,講的是米國天使之城。
題目一共有三段材料,第一段講述了天使之城的交通歷史,并給了兩張遙感線路圖。第二段材料講述了天使之城舉辦奧運會時交通系統的豐功偉績——沒有堵塞。第三段材料則是幾張天使之城交通系統的具體圖片,包括車站、車內場景、車票。
材料下的題目乍一看并不算難:1.根據天使之城軌道交通的歷史和地形,談談為什麽軌道交通能大力發展;2.根據材料推測居民日常出行方式;3.根據出行方式推測城市功能分區;4.談談天使之城交通可以借鑒的地方。
可是再仔細看一遍,就會發現第三小題後面還有一句,請畫出示意圖!
這題真的要畫圖!
孟舒再擡頭看一眼時間——二十分鐘!
她的心漸漸下沉,肩上好似壓上了些許壓力。
孟舒并不擅長人文類的題目。
一來,從第一世到兩次末世,她研究的都是和自然相關的,如何淨化水源、如何在水下呼吸……城市規劃?不在知識儲備範圍內。
二來,孟舒重回第一世,這方面的知識也還沒來得及複習到。
可是她的目标卻是這次比賽的前三名!
這一題分值有四十分,那張圖至少能占十分!
她從來都不懷疑這個世界上的人才有多少,丢了這十分還競争前三?做夢吧!
所以,這十分她必須拿到。
而她唯一的依據,就是地理必修二中城市那一章,以及末世見過的城市規劃圖。
這些夠嗎?
孟舒猛地睜開眼睛,眼裏閃過一道精光——夠了!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考試形式參照地理奧賽,有改編。
題目來自第三屆全國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試題,有少許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