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第一名!(大修)
作者有話要說:
本章大修,小可愛們可以從40%左右的地方重新看一遍~
——————————————————-
當初設定大家在分賽區就總決賽了,現在看來好像不大對勁……大家就當是組委會第一次搞沒經驗吧(喂!
或者是他們總部有機密不能讓學生進入,單個研究所儀器不夠,所以就只能分散在分賽區搞一下的樣子……嗯,就是這樣。資料查到的不大完善,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高澍果然沒讓她失望, 趕上了!
高澍起身,将一個U盤遞給了研究員,“我們還有一部分在U盤裏面。”
研究員有些疑惑, 不過還是接下了U盤。他并不明白這代表了什麽, 只是和孟舒他們組的作品一起交了上去。
幾天後, 相關研究員開始評分。
“今天就開始評分吧,早點幹完活早點休息!”
第一步的基礎評分甚至不需要有資歷的研究員來, 只要水污染治理實驗室最年輕的幾個研究員出來按标準打個分就好, 只有極其優秀的作品才會由專門的、有經驗的研究員親自查看錄像。
華蓮就是新進水污染治理實驗室的研究員, 她忙了好幾天,這會兒腦子都是糊的。不過她被分到了三個小組的評分, 只好接着幹活。
等她忙了一天, 差不多評完分之後, 和其他同事一起彙總了一下。
“最高分是東南賽區的左箜, 91分, 能考慮到藻類、不同形态的水生植物還有魚類搭配, 很不錯了。”
“第二名是孟舒, 她采取的是物理+化學手段,有87分。”
彙總的同事又讓大家确認了一下,“還有沒有問題?大家都再檢查一下!”
華蓮随意往回瞟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孟舒那組作品旁邊的U盤。
Advertisement
糟糕!她忘記看這個了!
華蓮吓得趕緊喊住要把名單交上去的同事,讓他再等等。随後她抄起U盤往電腦裏一|插, 準備看看這唯一一組還交了U盤的參賽選手到底要幹嘛。
她對這組有印象, 有些可惜她沒使用生物手段, 要是能搭配上, 分數豈不是更高一些?不過U盤能做什麽啊……她還要交一份報告嗎?
在心裏一個勁兒地吐槽參賽選手事多,華蓮還是老老實實地開始看了起來。
可是等她看到U盤裏的東西時, 她一下子瞪大了眼睛!
為什麽孟舒這組不考慮再用生物手段,很簡單,因為不需要!他們完全有其他方法!
電腦裏呈現出來的赫然是一副3D模拟的水庫環境,不僅僅是所有物品看着和實地一模一樣的比例,還有了一個完整的模型!
有模型意外着什麽?就像是方程式一樣,改變參數就能得到某一個或者兩個條件變動後的結果。
而這個模型更是将當地的人口、化學藥劑的二次污染等情況作為參數考慮進去了!它不僅僅是可以用一次,而是之後十幾年都可以通過改變參數來調整!
“竟然是這種方法……”
華蓮喃喃道,完全不可置信!
做出來這樣一個模型,即使是在思源研究所也要起碼三天啊!
這種實驗拟真模型是常用的一種方法,只是它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小型的項目根本就不會去用。
但是這個小組別出心裁,恰恰就使用了它!
這加分得加多少啊!
華蓮自己都拿不了主意了,只好往上彙報。
收到消息的小組長也不知道怎麽辦,他也沒見過啊!
“你确定這加分完了還能比左箜高?”
他們之前都一直認為只可能是左箜奪冠啊!
華蓮也不多說,将U盤遞了過去。
這下小組長也懂了。他們原先根本沒有預計到有人會用這種方法,哪裏有規定相關的加分該有多少?可是這效果明顯都着眼到十幾年後了,難道還比不上一個左箜那個?
這看待問題的角度都不大一樣啊!
他只好接着在往上報。
終于,這份作品成了第一個到達水污染治理實驗室一級研究員手裏的作品。
這會兒其他研究員手上也沒收到什麽其他作品,就都過來看兩眼,并且出現了争論。
“這份作品……我覺得還是左箜那個好。”他們之前都有聽聞過左箜的方法,下面的研究員也已經在心裏默認左箜可能得第一了,怎麽忽然又冒出了一個?
“不妥,這個考慮的要更長遠。”
“可是左箜的對環境的危害更小!”
“這個能控制了也不差!”
他們争論了半天,最後是一位在思源呆了十來年、經驗豐富的研究員過來看了一下。
他先看了實驗結果報告,然後又細細看了會兒那份作品,還親自動手上去實驗了一下,最後才打開那天的比賽錄像。
看着看着,他的臉上慢慢露出了一個笑意。
“我們難道真的指望一群高一的學生做得有多完美嗎?這次實驗,更是要看他們的思維啊。”那位研究員說着,親自在上面評了個分,而那個分數赫然是——97分。
本次比賽的第一名,幾乎已經出來了!
三天後,正式的頒獎典禮開始舉行。
雖然分了四個賽區,大家也分別在不同的研究所做的實驗,但是最後會聚集在禮堂由總部統一點評。
這天陽光很好,燦爛地就像是知道接下來的結果一般。參賽選手們慢慢走進禮堂,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
禮堂內,大屏幕垂直地立在前方,放映着比賽花絮。激昂的音樂在空中飄蕩,引得參賽選手既忐忑又期待。空調風呼啦啦地吹着,足夠涼爽,卻難以平息他們內心的緊張與燥熱。
聽說,前三名還有特殊獎勵啊!
“接下來,将由我宣布本次思源杯地理競賽的名次,并逐一頒發獎項。”
主持人站在臺上,掃過下面一張張難掩忐忑的面容。他的這句話好似拉開了序幕,所有人的心也跟着跳動了起來!
自己能進前十嗎?有機會沖擊前三嗎?能得到第一嗎?
這場比賽,和他們經歷過的實在是太不一樣了!
大家誰小學初中沒參加過幾場比賽,可是思源杯是第一個讓他們真的進入實驗室的比賽。為了這場比賽,所有人都付出了許多,也許是期末考的複習時間,也許是暑假約好的一次旅游,還有找搭檔的種種艱難,可謂是歷經千辛萬苦!
“……以下同學獲得了本次比賽的三等獎,他們是:向秀媛、董華才、盧建元……”
聽到名字的同學頓時向後靠到椅子上,說不出的失落。
名號是三等獎,誰不知道這就是個安慰獎呢?沒用啊!
“以下同學獲得了本次比賽的二等獎,他們是:寧鴻雲、魏文軒、高采潔……”
這些同學聽到了,心情稍微好一點,但是又好不了多少。二等獎除了獲獎證書、獎牌就是獎金了。但是,都二等獎了,為什麽不能再高一點直接沖一等獎呢?
最後,萬衆矚目的一等獎也終于出來了。
一等獎內也是分名次的,內部可能還有第一名第二名。主持人先賣了個關子,開始介紹第三名,在大屏幕上也放出了關于她的視頻剪輯。
“這位同學采用了物理和生物手段,雖然植物搭配考慮的不是很完善……”
屏幕上,一雙手正在忙忙碌碌地搭建過濾池,畫外音還特意點出了她使用的具體材料,一一講解。
“這位同學,就是本次比賽的第三名——戚瑤!”
同學們熱烈地鼓起了掌,紛紛對她表示祝賀。
“接下來,是本次比賽的第二名。這位同學使用了生物手段,選用了針對性的植物和魚類……”
這個形容……?
“我怎麽感覺像是左箜啊?”
“我也覺得是……”
“可是左箜他不應該是……?”
“是啊……”幾人欲言又止,感覺說不上來的不對勁!
在頒獎前的這三天足夠大家交流信息了,誰不知道左箜之前被一致看好?大家問過後也都贊同他的那個手段,怎麽可能不是他得第一名啊!
“第二名——左箜同學!”
掌聲雖然也響起了,卻顯得是那麽的稀稀拉拉,不少同學心裏充滿了疑惑。大屏幕适時地切換到東南賽區的禮堂,左箜上去領獎,就連他臉上都滿是驚訝,怎麽會這樣呢?
他居然不是第一!
“相信大家對第一名也十分好奇了,接下來就讓我們看看第一名的參賽選手到底是怎麽完成這個作品的。”主持人手一揮,屏幕頓時又變了。
那塊大屏幕忽然一分為二,同時放起了高澍和孟舒兩邊的剪輯。
“他那是使用電腦?電腦能幹嘛?”
“不會吧……我忽然想到一個方法!”
“啥?你快說啊!”
不待他說出來,主持人已經公布了答案!
“這位參賽選手使用了物理和化學手段,除了常規的修建過濾池、使用化學藥劑以外,她還做出了一個特殊的選擇,這個選擇連我們組委會都沒有料到——他們構建了仿真模拟環境!”
嘩——
鄂省江城、粵省羊城、魯省泉城、蜀省蓉城四地禮堂的參賽選手們一齊驚呼了起來!
大家參加比賽前都不是沒查過資料,也隐隐約約知道有這麽個方法,可是誰會想到要去用它啊!
能在一天內構建這種模拟環境的,直接去參加計算機或數學相關競賽不好嗎?誰會來參加這麽個地理競賽!
更別說據他們所知,還沒有哪個同齡人有這個實力,最多也就是初級建模了,哪裏能搞得這麽複雜還能投入使用!
一時之間,驚訝、敬佩的目光都掃向了孟舒那一塊,将她和高澍團團包圍!
主持人補充道,“這個方法具有一定的風險,很可能比賽時間不夠以至于不能完成。這在比賽中,要求的就是更高的心理素質,還有對隊友的信任度。這也是實驗當中我們可能需要的。這一組同學在這兩個方面都做得很好,取得了加分。”
“這個模型雖然也加分不少,但是并不能算完善。不過它體現出來的思路是更加長遠的,這也正是我們組委會想要向大家強調的——污染防治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還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變量,需要我們耐心,謹慎地面對。”
“最後,讓我們歡迎第一名的獲得者——孟舒和她的搭檔高澍上臺領獎!”
雷鳴般的掌聲響起,所有人心服口服!
主持人那話說得很對,就算他們能找到這樣的一個隊友,他們有那個膽子全身心地新任他,讓他在這短短的一天內完成這些事嗎?
沒有,他們寧願采取更加保守的方式。
更別說考慮到未來的情況,他們連現在的都還搞不好呢!
而且他們不僅僅是完成了這個仿真模拟環境的構建,更是同時使用化學和物理手段!兩個人完成了其他小組至少要三五人,還得是至少一周才能完成的任務!
現在看來,不說他們自己了,就是左箜都還要差一些!
這一戰,他們輸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