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這麽早就讓她結婚生孩子,她感覺馬仁壯的話是對的,大點結婚挺好的。

二十五六歲才是結婚生孩子的好年紀。

“說什麽胡話,女人哪能不嫁人。明天是十五,是進城趕集的日子。你王嬸家的馬車,俺都訂好地方了,回頭娘帶着你和義安,還有你張嬸,一起進城去!”

聽着馬王氏的話,馬笑笑沒有說什麽,不過馬義安卻高興的不要不要的,大叫道:

“太好了,娘,咱們可以進城去趕集了。”

又笑着對馬笑笑道:

“姐,你要是成親了,俺就可以天天吃肉了!”

“對,明天咱們就去吃肉去!”

馬笑笑卻是沒有答,只聽着馬義安那歡快的聲音。當然,馬笑笑卻然也想去城裏看看,畢竟她來到這裏,時間這麽長,還不知道這外面的世界是什麽樣子的。

更重要的是,天天吃苞米粥就鹹菜,她也真的是吃不下去了。

待得收拾好後,外面的天,卻突然陰了起來。馬仁壯卻是一直在收拾着東西,掃完院子掃鴨窩。

馬義安卻立時跑去雞鴨窩裏,将那昨天晚上下的蛋仔細的撿了起來。大聲的對着馬笑笑道:

“姐,昨天,咱家鴨子下了六個蛋,加上之前攢的,能有三十個了,還有雞蛋,也有三十個。明天,能拿去集市上,換錢了。”

聽着馬義安高興的聲音,馬王氏看着門口的來人,立時大叫道:

“胡說些什麽,咱家就這幾個蛋,那些都被你奶給送去你蔡舅舅家了。”

聽着馬王氏的話,馬義安立時小腦袋耷拉了起來,也不說話,就跑去西廂房了。

馬王氏卻是看着門口的人,道:

“石頭,你怎麽來了!”

站在門口的馬義石,看着馬王氏,将手裏的藍子放下來,道:

“五嬸,俺來送俺奶的口糧。”

說着,将藍子裏的苞米倒到地上,人就要走。

馬蔡氏當初被馬仁壯養老,說好一家一季度一鬥苞米。不過,看着地上的苞米,馬笑笑卻道:

“石頭哥,不是說咱奶的口糧,是一家一鬥苞米嗎!”

聽着馬笑笑的話,馬義石道:

“俺娘說了,這個月奶奶估計不能回家了。下個月還不一定能回來,也吃不了多少糧食。這些苞米,夠了!”

說着,頭也不回的走了。馬王氏卻是對着馬笑笑道:

“快去把苞米收起來,別一會兒下雨了,給淋了!”

說着,就轉身進屋裏去了。

馬笑笑看着那點苞米,加在一起共十個玉米棒子,三伯母當真的好算盤啊。

話說,這個伯母與馬仁壯之間,還有點事。

那一年,馬仁壯爹過世了。辦完了喪事,幾家一起讨論平攤錢的時候,馬蔡氏還想着像農村的規矩一樣,兩個女兒都出嫁了,自是不用管家裏的事。

那就兒子的事了,馬蔡氏就想着讓四個兒子家出錢,可是幾個兒媳婦不幹了,尤其是老大家和老二家。

老大家的,老大死的早,據說,老大還是個秀才。但是好像參加了什麽活動,就是圍攻縣衙門。後來雖然沒有抓他,畢竟他可是馬家村裏唯一的一個讀書人。

但是朝庭卻不讓他再讀書了,是以,馬家大伯就回家了。沒有別的本事,農村人就只能種地了。但是他十分的看中教育,尤其是自己唯一的兒子馬義堂。

馬義堂和他爹比,好像腦子不太好用,現下與馬仁壯一個歲數,連個秀才也不是。不過他讀的書多,這到是真的,是以在村裏的學堂當老師,收幾斤苞米米當束修。

馬大伯可能讀書行,種地不太會種,孩子也多,死在了馬家老頭的前面。

是以,馬家大媳婦就說了,自已家男人都死光了,就不拿這個錢了。

而老二馬仁忠,前幾年與村裏的人去縣裏米店給人打工,後來不知怎麽回事,人就沒有了。

同去的村裏的人都回來了,就他不知道跑哪裏去的。這馬仁忠家還有一兒一女的,雖然都成家了,但是親爹卻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的。

村裏人都傳,說是與米店家的丫頭私奔了。為這事,老二媳婦,就是二伯母沒少哭。

現在自家男人沒有了,她一個婦道人家,自是也不想拿錢。

馬仁壯當時也年輕,他常年被父母慣養着,自是不明白這裏的道道,想着自己不拿錢那是理所應當的事。

結果幾個媳婦不幹了,老大死了,老二還不知道去哪了,家裏的孩子還得養,哪有閑錢。再說,也沒有讓寡婦拿錢的道理。

馬仁壯當時就說:大哥二哥都不在了,那不是還有三哥、四哥。

老三媳婦是馬蔡氏娘家哥哥的女兒,人稱小馬蔡氏,平時與馬蔡氏的關系也最好。

馬蔡氏還想着她能拿錢呢,畢竟她對老三媳婦可是相當不錯的。當初,小馬蔡氏成婚的時候,馬蔡氏可是将家裏最好的東屋讓出來給她住。

這得了另幾個媳婦的不滿,但因着老太太與老頭的決定,那幾個媳婦也沒說什麽。

所以此時,馬蔡氏卻是用眼睛瞟了下小馬蔡氏。

結果小馬蔡氏,就是老三媳婦不幹了,一頓的喊,什麽都是兒子憑什麽就會偏向小兒子,讓她一個人拿錢不可能的事。

老四家條件不好,老四身體不好,一直吃藥,用村頭張大夫的話,估計老四都過不了幾年。

就老四現在吃藥的錢,還得幾家湊湊。當然,這也是幾個馬家男人在的情況下,老大死了,老二也不知道哪去了。這錢,也就馬蔡氏私底下給點。

不過也給不了多少,反正馬仁會是越來越不好,但還活着。

所以,這個錢,老四家是一文拿不出來的。弄不好,等老四下去了,還得這幾家幫着。

老三家在村裏開個小雜貨鋪,平時村裏有個什麽東西的,買點紙什麽的,都去他家,所以老三家條件不錯。

老三媳婦平時都在老太太面前裝好人,自是得到的東西也多,畢竟,馬蔡氏沒少給她東西。

現在,老頭死了,老太太自己一個人,那就是養老的事。這要是自己一個人拿錢,還不得把老太太接過去養。

其實,當初,老太太還真有這個想法。所以,對老三媳婦,自也是比對另三個媳婦好。畢竟,是自己家的親侄女。結果現在這麽個事,大夥還打起來了。

老三馬仁豐,是個妻管嚴,媳婦說什麽就是什麽,所以他也沒吱聲。

老三媳婦就一直的吵,什麽老太太得了好的,都給小兒子的,什麽不讓他幹活的,什麽平時他家出的錢最多。現在爹出事了,兒子都應該出錢,憑什麽小兒子就不拿錢。

馬仁壯一聽這話,就不願意了。俺娘養俺那是天經地義,關你什麽事。媳婦是外來人,馬家事論不到你說話。

這下好了,老三媳婦不幹了,與馬仁壯還打起來了。馬仁豐自是不能讓自己媳婦吃虧,但另一邊還是自己的弟弟與親娘。

所以,當時可是一團遭。

反正最後,當天的結果是,老太太自己拿錢把事都給平了。老三家因着自己家蓋了大房子,也搬出去了,就在前街。

老大、老二年紀大,家裏的孩子也都成婚早,幾個孩子的房子也都在村西頭,除了年節走動一下,平時也沒什麽來往。

就是老四家,還住在家裏,但是卻是搬到村西頭荒地那裏住。那邊的房子,是以前馬老太太家的老房子,後來孩子多了,住不下了,就在村東頭這邊又蓋了一排房子,那個房子就空下來了。

因為馬老太太因着給馬老頭辦喪事,花了不少錢,幾個兒子也不拿錢,便把房子東邊的幾間房子都賣了。一來是還之前老頭的賬,再有留下的錢,給小兒子娶媳婦。

當然,這也相當于分家了。幾個媳婦也是沒要老太太別的東西,畢竟老頭的事,她們沒拿錢。

老四還有病,家裏還有孩子,幾個媳婦自也是沒說什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