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任長虹回來了
第二天,舒城和孫琦兩人,正式上班!
早晨的點名大會結束之後,舒城來到了技術部辦公室。
澤西項目部的技術部辦公室與一般的項目部不同,一般的項目部,技術部總工和技術部成員,一般在兩個辦公室。
澤西項目部的總工和技術部成員,的确也在兩個辦公室,不過是內外屋,總工辦公室在內屋,因為空間有限的原因,內屋不止有兩個總工,還有王霸、李楠和試驗員彭虎。
外屋才是技術部其他成員辦公的地方。
在點名的時候,舒城就沒有看見王霸的身影,聽張海說,王霸到現在都還沒醒來,看來昨晚整的有些狠了。
不過昨晚王霸也享受到了,為了紀念,舒城特地給他拍了一些照片,作為紀念。
“張濤,舒城和孫琦的工作,你安排一下,先讓他們熟悉一下澤西線的相關資料,然後讓他們根據圖紙複核一下工程量。”剛進入辦公室,龔新亮便安排道。
複核工程量,是技術人員經常做的事情,什麽叫複核工程量呢,比如一棟房子,他需要用多少混凝土,多少鋼筋,鋼筋直徑16mm的有多少,直徑20mm的有多少,是圓鋼還是螺紋鋼,抗震還是不抗震?還要多少磚塊,多少門窗之類的。
鐵路上的工程量複核,大部分也是這些東西。澤西線開工不到一個月,真正開工的項目并不多,內頁資料中,還很多單位工程的工程量,只是圖紙上給的數量,實際的工程量,還有不少沒有複核完,這項工作,雖然繁瑣,卻很重要。
因為工程量的正确與否,和往後各項工序都有關,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簽訂合同。
在鐵路三十一局規定裏面,有一項紅線規定,紅線,意思是不能跨越。其中超合同結算,是絕對不允許的!
也就是說,你結算的工程量,不能比簽訂合同的多,如果超過了合同量,就是超合同結算。一般實際施工的工程量比合同數量多時,可以簽訂一個補充合同。
這樣一來,多增加了不少手續,增加了工作量。
“好的,現在剩下最多的便是接長涵和平改立的工程量還沒複核,不如就讓他們複核吧。”張濤道。
接長涵,顧名思義,就是一個鐵路下的原有涵洞,向兩側延長接長,稱之為接長涵,一般出現在車站兩側的咽喉處。
而平改立,就是把平的改成立的,不少人應該見識過鐵路道口,車輛從鋼軌上通過,而平改立,就是在這個道口下面,挖一個洞,把一個澆築像集裝箱的東西頂進去,往後車輛便從這個集裝箱裏通行,不再跨越鋼軌。
“行,你安排吧!”龔新亮說完,便走進了辦公室,作為總工,事物太多,這些活,完全由副部長安排就可以了。
聽到龔新亮的話,舒城腦海裏翻滾,他清楚的記得,前世自己和孫琦來到澤西項目部的時候,第一天上班,的确也是複核工程量,但安排這項工作的人,不是張濤,而是王霸!
然而,重生之後,軌跡似乎有些變化,安排這項工作的人,從王霸,變成了張濤,也許是因為昨晚自己的舉動,無形中讓事情發展的軌跡,無形中發生了變化。
“舒城,孫琦,你們過來吧,我告訴你們怎麽弄。”張濤道。
舒城和孫琦來到張濤的辦公桌前,張濤用電腦為舒城和孫琦講解。
其實意思很簡單,在舒城二人來澤西項目部之前,技術部成員,已經把圖紙上的工程量統計到了一個exc表格上了,現在舒城和孫琦要做的,便是根據設計院給的圖紙,用計算公式,把這些标明的量都計算出來,看這些設計的數量和實際的數量,有沒有差別。
因為很多圖紙都有漏洞,不少工程量還是錯的。另外一個原因,便是設計澤西線電氣化改造工程圖紙的設計院,是第一勘察設計院設計的,在國內的幾大巨無霸設計院中,第一勘察設計院設計的圖紙,可謂是除了名的漏洞百出。
“你們只要寫出計算過程就可以,明白了吧。”張濤道。
舒城和孫琦二人點頭,表示明白。
“那好,舒城負責接長涵,孫琦你負責平改立的工程量複核。”張濤說着,又接着說道:“對了,給你們三天時間吧,三天全部搞定,有問題嗎?”
聽到張濤的話,孫琦明顯楞了一下,在他看來,三天搞定四十多個平改立的工程量,的确有些困難,畢竟是第一次接觸,很多東西,關靠圖紙,根本想象不到。
正當舒城開口時,張濤又道:“三天應該夠吧,我們整理橋梁加固的工程量,只花了不到兩天便算完了。”
“放心吧,不用三天,兩天就夠了。”舒城道。
的确如此,在舒城看來,不要說兩天時間,給他一天時間,兩種分項工程的工程量,他都能算出。
剛才張濤這話,寓意中明顯有一些下馬威的味道,只是沒有王霸的這麽明顯。對于張濤說,橋梁加固的工程量只花了兩天,舒城心裏很清楚,這完全是扯淡。
如果舒城沒記錯的話,需要進行橋梁加固的大橋,不到十座,你十座大橋的工程量,能和四十多個平改立和三十多個接長涵相比嗎?
橋梁加固的工程量,不到兩者的三分之一,兩天時間都搞定不了,那真的要反思了。
舒城這樣一說,不止孫琦有些驚訝,他不知道舒城為何這樣回答,在孫琦看來,三天時間都很緊迫,更何況兩天時間呢?
不過舒城居然這樣說了,孫琦也沒有開口。
張濤聽到舒城的話,也有些驚訝,眼中閃現一眸精光,不過随即恢複平靜,笑道:“那就好,後天你們把實際工程量和設計工程量的對比表發給我。”
張濤說完,嘴角還露出一絲冷笑,在他看來,舒城是驕傲過頭了,不要說三天,就算給舒城一個星期,也不一定能真正把這些工程量複核完。
不過既然舒城都這樣開口了,他也沒有多說,随後讓舒城二人開始工作。
工程單位的日子總是無聊的,宛若開工了,就到現場放線、幫忙解決現場遇到的問題。而呆在辦公室,技術人員除了做一些報表之外,做的最多的,便是編制方案、複核工程量、編寫技術交底、內頁資料等一系列的事情,雖然不會很忙,卻是枯燥無味。
日複一日的重複同樣的工作,這便是施工單位的狀況。
三十多個接長涵,中午十一點左右,舒城便全部核算完了,所有實際數量的公式都列在設計工程量的後面,他人一眼就能看出設計與實際數量的差距。
同時,舒城還把所有接長涵設計圖紙內存在的問題,建了word統計起來,這些東西,到時候要上報設計院,讓設計院來解決。
對于這些工作,舒城幹的極為利索,沒有感到絲毫的壓力,因為這些工作,他已經幹的滾瓜爛熟了。
二十多年的施工經驗,這些東西根本難不倒舒城。也可以這樣說,在整個澤西項目部內,技術方面誰最厲害,無疑就是舒城,就算孫訓和龔新亮,也無法和舒城相比。
因為孫訓和龔新亮,參加工作時間,不過是十一年和七年。
“孫琦,算的怎麽樣了?”在接近下班的時候,舒城整理完之後,來到孫琦的辦公桌前問道。
“才算三個,麻痹的,這個太難算了,有些東西,沒接觸過,根本沒法算。”孫琦郁悶道,的确如孫琦說的那樣,當一個分項工程,在沒幹過之前,根據圖紙,根本無法想象它的形态,甚至很多東西,都不知道他們用在哪裏。
“我看看。”舒城道。
看了一邊之後,舒城發現,孫琦主要計算的內容,只是混凝土和鋼筋方面的內容,其他一些陌生項目,根本不會算。
舒城想立刻把孫琦教會,但是又不敢明目張膽,因為在孫琦看來,舒城也沒幹過這些工程,宛若什麽都說的頭頭是道,肯定讓人懷疑。
為了不讓孫琦懷疑,舒城絞盡腦汁,裝着和孫琦讨論,一點點的給他設計計算公式,裝成正好算出這些數。
這還別說,經過舒城的教導之後,孫琦的計算速度,明顯快了起來。不得不說,孫琦在靈活靈用方面,很有天賦。
随後,舒城有暗示孫琦一些規律,等到上午下班的時候,孫琦平改立的工程量核算,已經完成了七個,按照這個速度下去,兩天時間,完全足夠,畢竟晚上還可以加一加班。
下午舒城開始熟悉澤西線的其他工程,畢竟時間過去太久,很多事情都忘記了,他需要花費一些時間,熟悉整條線路。
同時,舒城盡量回憶曾經施工工程中遇到的難題,預防往後的施工過程中不會再次出現。
等下午吃飯的時候,孫琦已經複核了一半的工程量,這時,任長虹回到了項目部。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