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分家財鄭氏掌家
不知不覺間, 早晚開始涼快了。
這一個夏天,李姝基本上沒怎麽出門,別個夏天曬黑了,她反倒捂白了。因太熱, 她吃的也少,剛入八月, 她發現自己春天的衣服大了一些,才知道自己瘦了。
李姝決定入秋了要多吃些,開玩笑, 在這個以略豐滿為美的年代, 她才不要長成一幅排骨樣。李家雖居住在京城,不用遭受幹旱洪澇等天災,但外面有災難時,上至皇帝,下至平民, 哪個不節衣縮食。那個時候, 李家整體生活水平會下降一大截。平日太瘦了的人,到時候可扛不住了。
八月一晃就快到中秋節了, 李穆川升了官後各項待遇也直線提升。原來他帶回家的節日福利只有些簡單的肉和粗糧, 現在還多一些優質的布匹, 還有一些上好的月餅,過節銀子也翻了倍,還有個衙役親自幫忙送回來。
肖氏帶着李姝姐妹清點李穆川帶回來的各色東西,哪些留下來自己吃, 哪些要送人。此次京兆衙門發的月餅,是俞大人自己掏腰包,讓家裏積年的老廚子做的,比禦賜的也不差了。專給有品級的官員們分發,下面的小吏和衙役們發的,還是從外面點心鋪子裏買的大街貨。
與往年不同的是,李承祖也從衙門帶回來些東西,鄭氏都交給肖氏,讓她統一分配。肖氏做主,差一些的自家吃,好一些的留着送人。張氏、鄭氏、肖氏和英娘的娘家人,外加李穆川要好的同僚,還有方家和趙家,這些都是要送節禮的。
為鍛煉她們姐妹,肖氏讓李姝拟了禮單子,各家要送那些東西,寫的清清楚楚。姐妹兩根據單子,一家家備好禮,再根據情況逐一安排時間送去。
至于李承祖在衙門裏認識的要好的兄弟,由英娘去安排。二房收了李承祖衙門裏發的東西,再給大房補一些旁的東西,互相挑換搭配,送禮更好看。
自李承祖當差後,在張氏的主持下,兩房人財務進行了分割。
李泗新原本是不願意,為這件事,張氏特意與李泗新長談了一次。
張氏剛說明意圖,李泗新就不願意了:“這不成了分家了,我還沒死呢。”
張氏勸他,“老頭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不能因為手背的肉太薄了,就總是刮手心的肉。老二是個好的,他養着大房母子這些年,從沒一句怨言,連老二媳婦和二房孩子們都被他教的很好。”
張氏頓了一下又道:“大郎有差事了,他阿娘和他媳婦就該他養着。總不能他有俸祿揣自己兜裏,自家老娘和婆娘卻讓叔叔養着,說出去人家不笑話死!時間久了,他就變成個沒擔當的窩囊廢了。”
李泗新想想也有道理:“你說的對,趁着我們還在,把兩房撕撸幹淨。親兄弟明算帳,老二這些年做的可以了。”
第二日夜裏,老兩口主持了分家。
李穆川堅決不同意,理由是李承祖還小呢。
Advertisement
李承祖卻要分家,“二叔,侄兒感念二叔這些年照顧我和阿娘。侄兒在衙門裏,什麽事沒聽說呢。外頭那些人,兄弟死了,把房子家産占了,把兄弟媳婦嫁出去,再把侄兒們當貓狗養着。二叔不僅對我和阿娘照顧周到,還送我上學、給我娶媳婦、給我謀了差事,若不是侄兒不争氣,現下說不定還在讀書呢。”
怕李穆川反對,他繼續說道:“論起來,阿爹不在了,侄兒是長房長孫,阿爺阿奶都該由我贍養,二叔幫我擔了這麽多年,侄兒心裏清楚呢。若一味逃避,以後外人如何說我呢。二叔就當疼我,讓我把這擔子擔起來,阿爹在九泉之下,見我這樣,也是高興的。”
李家衆人聽到他的話後,都沉默不語。
鄭氏眼含淚水,她一邊感動兒子懂事了,一邊又擔心兒子年少沖動誇下海口,養一大家子人哪裏是那麽容易的。
張氏道:“老二,聽大郎的吧。大郎成家了,過幾年二郎也要成家了,孩子們都大了,不能老在一個鍋裏攪飯吃。”
李穆川沉吟了半晌道:“分家可以,二老由我贍養。大家還住在一起,等二郎成親了再做他論。吃也在一起,大郎,你每月給些銀子,算你們大房的夥食費。你阿爺阿奶老了,家裏就這幾個人,聚在一起以來熱鬧,二來也可以相互幫襯。”
李泗新發話了,“老二說的有道理。都說父母在不分家,但咱們家不一樣。大郎大了,也成家了,該擔些責任了。你阿娘和你媳婦,就由你養着。我和你阿奶,暫時還賴着你二叔。我們也活不了多少年。”
張氏嗔他:“死老頭子,要死你去死,我還要活一百歲呢。”
衆人都笑。
李泗新也笑,又說道:“我手裏也有些家底,老婆子,你去拿出來。”
張氏見老頭子要分家當,自己去房裏拿出個小箱子出來,用鑰匙打開了,見裏面都是金銀類的物件。
李泗新吩咐張氏,“老婆子,清點一下有多少。”
張氏逐一清點了,還讓李承業記了賬。箱子裏財物折算成銀子共七百多兩,另有金銀首飾若幹。
李泗新親自把東西分成了三分,其中一份大一些,另兩份份小一些。
李泗新道:“大郎,你是大房長孫,該繼承家業。家裏的房子,以後就是你的了,咱家這房子值八百多兩銀子呢。你二叔以後要分出去,他還要另外置辦房産,給你二叔分五百兩,你得二百兩。老婆子你年紀大了,首飾什麽的,給你留兩件,其餘的都給孩子們分了吧。剩下的這一點,還留給我們老兩口。大郎,老二,你們可有異議?”
李承祖忙道:“阿爺,孫兒有俸祿了,不能要阿爺的錢。再說了,孫兒得了房子,銀子該都給二叔才對。”
張氏道:“大郎,你是長房長孫,以後我和你阿爺死了,你是承重孫,你得房子是應該的。給你二叔多分些銀子,一來你二叔要置辦房産,二來你們母子得二房照顧這麽些年,這也是你二叔該得的。外頭人家都是這樣分的,長房得家業,其餘兒子們多得些銀子。但你一兩銀子都不要肯定是不行的,外頭人該如何談論你二叔呢。”
李穆川道:“等大郎有孩子了,兒子再出去住,暫時還要跟着阿爹阿娘呢。”
張氏道:“你出去我不留你,我可舍不得我的乖孫們,是吧三郎。”說罷她把三郎拉倒懷裏撫摸兩下。
衆人都笑了。
李穆川并沒有矯情,“既是阿爹阿娘決定的,兒子就接着了。”
張氏笑道:“大郎,二郎,把銀子都收起來。老二,你也可以到外面尋摸尋摸,看有合适的屋子買幾間。提前買好,賃出去也好,白放着也罷,總是心裏有底的。”
李穆川道:“兒子聽阿娘的。”
分罷銀子,李泗新又道:“以後吃喝還是在一起,只是大郎,你每月給你嬸子一些銀子,算你們大房的吃喝錢。你們大房的人情往來,以後要大郎你自己負責。你也大了,不能總靠着你二叔。”
李承祖忙躬身道是。
張氏看向兩個兒媳婦:“老大媳婦和老二媳婦,你們有什麽想說的沒?”
鄭氏起身行了個禮,“兒媳沒什麽想說的,二老分的很公正。只是,大郎雖說當差了,年紀也不大,以後少不得還要麻煩二叔多教導他。我也是阿爹阿娘的媳婦,二老有什麽吩咐,盡管叫我。弟妹如今要應酬外面的事情,還要教導麗娘和姝娘,伺候二老的事情,我該多盡些責任。”
張氏沉吟道:“往常老二官職小,外面應酬少。況且,你年輕守寡,我們指望着你能好好帶大郎,家裏的事情就都托給了你弟妹。既你這麽說,以後我跟你阿爹的日常起居,你多費些心。外面的采買和應酬讓老二家的管,家裏吃喝安排你負責。大郎媳婦伺候大郎,白日帶着妹妹們學針線。”
肖氏忙起身道:“多謝阿娘和嫂子體恤,以後我就能躲懶了。”
張氏笑嗔她:“這些年你也累了,好好歇息幾天。你別看你大嫂整日像個佛爺似的不管事,她年輕的時候也能幹的很。往後,兩個丫頭也可以跟你們大娘多學學。老二家的,你不是眼紅姝娘衣服首飾多,老二,明兒給你婆娘打兩件首飾,她這些年家裏家外的操持,可累壞了,犒勞犒勞她。”
衆人都笑了。
肖氏不好意思道:“阿娘盡笑話我。”
分過了家業,兩房人似乎更融洽了。鄭氏以往心裏的那些小心思也少了,二老已經說了,房子是大郎的,又得了二百兩銀子,大郎也有了差事,媳婦也娶了,她還愁什麽呢。
鄭氏沒了煩心事,整個人精氣神也好了許多,再沒有了往日的那股憂郁感。鄭氏感念二老的公平和二房這些年的照顧,自此徹底把家事管了起來。伺候二老、安排吃喝、教育侄女和兒媳,管理家裏幫傭,樣樣她都拿得出手。
肖氏見大嫂能幹,直接把每月買米買菜的銀子都給了鄭氏,讓鄭氏安排幫傭去買。原來是大房給二房生活費,現在大房的不用給了,二房倒給大房生活費。鄭氏也沒拒絕,她是長嫂,照看一家子吃喝,本是她的義務。低迷了這麽些年,她也該重新立起來了。
肖氏知道自己早晚要搬出去,也不欲去和鄭氏争風頭,除了事關孩子們,其餘的她聽憑鄭氏安排。張氏見妯娌二人和諧,也暗自放心了。
李承祖當了差後,雖年紀不算太大,也漸漸有了一家之主的氣派。大房的大事,都由他做主。家裏有什麽事情,李穆川也會和他商議,李泗新也會聽他的意見。鄭氏婆媳見他有擔當,心裏高興。
外頭人聽說李家分家不分居,衆說不一,有說李穆川想甩包袱的,有說大房忘恩負義的,李家人不管那些,只各司其職,把家裏的日子過好。
八月才過完,李家又迎來了兩個內監。內監道三皇子已出宮開府,并于八月二十迎娶了正妃娘娘龐氏。聖上下旨,封大皇子為平王,封三皇子為齊王,封五皇子為陳王。
齊王妃龐氏成親後,按照慣例,恩賜各位側妃侍妾娘家人探親。李姨娘在王府說不上多得寵,但她恭敬王妃,每日伺候王妃起居,針線不離手,做的都是王妃娘娘的鞋襪。最重要的是,她從不往王爺身邊湊。
齊王妃一進門,後院就有兩位側妃。其中一位雖是庶女,但出身高門,另一位頗得齊王寵愛。李姨娘長得漂亮,又聽話,且家室不好,正是個好棋子,齊王妃接受了李姨娘的投名狀,漸漸把她視為自己人。除了時常有金銀賞賜,此次娘家人探親,齊王妃特意把李姨娘排在了7位姨娘的第一位。是的,選秀時是賜了兩個側妃和五個侍妾,但齊王身邊兩個自小服侍他的大丫頭也都成了姨娘了。
就在李家人還沒搞清楚齊王妃後院一大堆女人的關系時,鄭氏高興地向家裏人宣布,英娘懷上了。
張氏等人喜不自勝,這可是李家頭一個重孫子。
作者有話要說: 李承祖:我也是一家之主了~~
為什麽小可愛們只看卻不收藏呢,流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