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力挽狂瀾楊姓小将
“成全?成全你什麽?”皇帝不動聲色,隐隐考究自己方才一瞬的決定是否太過驚世駭俗。
“民女就是配不上太子殿下。”丁一燕霍然擡頭,“望陛下諒解。”
無論皇帝出于什麽目的,要撮合她和霍君恩,她不嫁就是不嫁。
“...罷了,此事容後再議。”皇帝淡淡揮手,丁一燕這麽說,無非就是她還對辰兒有情,不願改嫁。
既然這樣,他更不該讓她母子受到危險。
讓她帶着星辰的骨肉嫁給君恩,到時候孩子臨産,君恩知曉一切真相,不但會恨上丁一燕母子,更會氣惱他這個父皇。
連帶着還未回盛京的星辰,君恩指不定怎麽恨。
那時,他們母子會陷入更大的險情。
再者,在這場計劃裏,他的二兒子君恩又有什麽不對,他這個做父親的竟然要算計親兒。
也罷,他是該好好想想一個萬全之策了。讓人将丁一燕送回去休息,老皇帝陷入沉思。
連帶着太監總管再三提醒他,老臣們仍在殿外等候,他才回過神,緊召他們繼續剛才的話題,——商讨興兵反擊大陳事項。
大陳國日前陳兵五十萬壓在燕陳交界處,欲舉兵攻燕。
寧夏行省的總兵肖城臨陣叛變,欲做敵國內應,大開城門迎大陳軍隊之際,寧夏軍中嘩變。
一姓楊的軍中夥夫,手持方天畫戟,率小衆一舉緝拿住總兵肖城,且在寧夏群龍無首危急之際,臨危受命,領着剩餘的大燕兵打退了大陳的先頭部隊,還一把火燒了大陳軍中的過半糧草。
大陳軍初戰不利,連夜退兵三十裏,一面補充糧草,一面觀望。
而寧夏危急暫時解除後,楊姓夥夫火速派人來京禀明實情,并請求朝廷派新的總兵坐鎮寧夏,并提供糧饷支援。
Advertisement
寧夏行省位于大燕北部邊陲,一向是是大燕北方門戶,地位相當重要。
一旦攻破,不止大燕北方淪陷,距離寧夏不過百餘裏的盛京亦是岌岌可危。
“危難關頭,天賜良将護佑住大燕!”皇帝贊許後又問,“這楊姓小将是何方人士?朕欽定他上任為寧夏副總兵,暫代軍中事務。待朕從朝中遴選出将才,令其帶着五十萬大軍連同糧草趕赴寧夏,定能痛擊大陳狗賊!”
皇帝的話令老臣們面面相觑。
“陛下心中可有良将人選?”
“丁将軍現如今醒了嗎?”
......
不論在哪,良将都難得。
他們可不像文官,可通過科考遴選。像丁定北這樣的鐵血良将,大燕也就隔幾代出一兩個。
痛擊大陳狗是爽,但如果沒挑好合适的良将。這四五十萬的大燕軍連同糧饷跑到寧夏,就是羊入虎口,大燕受到重創不說,還可能滅國。
權衡之下,吏部尚書出聲道:“陛下,除了正面作戰,我們是否有其它方式與陳國交涉?”
“畏畏縮縮,你是怕了?”燕帝愠怒。
其它方式,不就是議和麽。可跟大陳議和,絕無可能!
大陳狗賊拐走了他兩個兒子,又令人伏擊在上林苑要他老命!
本來就想和他不死不休了!
他們對大燕的狼子野心青天可見,今日他若點頭說議和,那還不如讓他把大燕江山拱手讓人。
“非也,只是戰争勞命傷財,雖可揚我國威,但是對大燕百姓來說,依舊是——”吏部尚書還在試圖說服燕帝。
“閉嘴!朕心中自有人選,怯戰之言不可再說!”
待大臣們退去,燕帝召來暗衛首領:“速查那個楊姓小将的來歷。朕要在點兵點将奔赴寧夏前,知道這人可不可用。”
“陛下的意思是?”
“一個平頭夥夫,哪裏來的能耐能力挽狂瀾。說他背後沒人支持,朕是不信的。去查清楚。”
他隐約覺得,此事會跟他的大兒子有關。
謝琛,不,辰兒是他生平所見,最聰慧,最具有能力改變劣勢局面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