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被他這麽一打岔,文苒心裏一瞬騰起的怒氣也散了些,想着還是自己先看看,于是在藺惟峥再問時就用和朋友玩笑的解釋遮掩過去,然後點開那篇長文。
“……像《奇妙的星期天》這樣的偶像劇,改編自最低俗的網絡小說,故事永遠充斥着廉價小情小愛,情節只有你愛我和我愛你,絲毫不具備任何文學價值。偶像劇擅長用甜蜜爛俗的畫面吸引觀衆的眼球,用唯美浪漫的愛情假象迷惑大衆,它們就像精神鴉片,有害身心,本不該受到大家的追捧。然而近年來我卻注意到這樣的偶像劇在市場上大行其道,空前繁盛,讓一些優秀的具有社會責任和擔當的好作品失去了市場位置,這是何等的讓人痛惜……”
“……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應當具有積極健康向上的主題,應該能夠傳播正能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曾經,我們的市場上并不缺少這樣的作品,它們充滿着情懷熱血、弘揚愛國精神、反思社會現實、讴歌公平正義,感動并教育了無數觀衆……”
“……偶像劇作品,絲毫不具備任何社會責任,而更讓人焦心的是,追捧這些作品的,多是沒有分辨能力的青少年,他們懵懵懂懂情窦初開,很容易被這些作品教唆,認為只有情愛才是人生的一切,從而走上歪路……”
文章洋洋灑灑,開篇先表達了對以《奇妙的星期天》為代表的偶像劇的痛斥,随後從多角度開始闡述論證影視作品應當具有的社會責任和擔當,呼籲創作者多關注現實題材、觀衆提升審美意識,關注一些正能量好劇。
看得出來這位學者十分痛恨偶像劇,言辭間義憤填膺,只恨不能讓國家出臺政策,限制這些作品問世。
整篇文章詞句通暢,慷慨激昂,略略一看很是具有說服力,也迎合了不少本就讨厭偶像劇的網友的觀點,他們紛紛評論應和,從道德制高點上批判偶像劇及其觀衆,逐漸形成龐大的輿論潮,然而持相反觀點的網友也不在少數,兩者正面遇上,一時硝煙彌漫。
文苒看文章前原本還有些忿忿,可看完整篇文章,卻只覺得索然無味。類似這樣的觀點并不新奇,她也不是第一次看,她可以從多個角度來反駁這位著名學者,卻清楚知道兩人在價值觀念上的巨大差異,簡單來說,罵是能罵贏,可也沒什麽意思。
而且突然出現這樣一篇文章,文苒總覺得時機有些微妙。
想了想,她把文章轉發給了藺惟峥。
“我們的電視劇被炮轟了,千樹是不是該公關起來了?”
“我們”兩個字給藺惟峥臉上添了笑意,再一看文章,他立刻明了剛才文苒怒氣的來源。
他把文章看完,表情倒沒什麽變化:“已經發布了兩個多小時,千樹肯定已經收到消息了,他們是專業的圈內人,處理輿情自有辦法,不用擔心。”
看了看文苒的表情,又說:“這樣的觀點看似有理,其實高高在上頑固刻板,不尊重他人勞動成果,不尊重時代發展規律,也不尊重當下觀衆的內心需求,純粹出于個人喜好發洩,毫無意義。”
聽到藺惟峥能這麽說,文苒很滿意,但還是心有疑慮:“我總覺得這篇文章發布的時機很奇怪,而且輿論也來得太快了點,像是有人在背後助推一樣。”
藺惟峥:“的确有這個可能,等明天看看千樹那邊的情況吧。”
Advertisement
兩人吃完火鍋,當晚還是回了藺惟峥的公寓,文苒告訴紀鹿自己今晚不回來的時候也聊到這件事。
紀鹿:“……現在已經不止是這個著名學者的支持者了,好多正劇的粉絲都拿着他的話來踩這部劇,尤其是《亂世清歌》,都吹它格局宏大立意深遠,可惜年輕觀衆不懂欣賞,所以網絡熱度才比不過《星期天》。”
《亂世清歌》嗎?文苒若有所思。
滿懷心事睡下,第二天醒來時終于有了個好消息——她和藺惟峥又各自換回來了。
“怎麽這次這麽快?”文苒有些奇怪。
藺惟峥猜測:“大概是那副藥的作用?”
文苒又給無念道長打電話,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能暫時放下。
兩人去到公司,藺惟峥和千樹的負責人通了視頻。
其實這種事情,遠不到需要藺惟峥親自過問的地步,負責人得知大老板十分關切,還有些緊張,于是更加謹慎詳細地說了情況。
“輿論爆發後,我們立刻跟進,發現的确有一批人在操縱輿論,那篇文章看起來是在無差別地抨擊所有偶像劇作品,沒有具體的指向,他們卻想讓輿論集中在我們的電視劇上。”
藺惟峥:“是誰?”
負責人:“是同檔期競品《亂世清歌》的出品方。”
懷疑被證實,文苒一下說不出是什麽心情。
下一秒她注意到藺惟峥飛快看了她一眼。
文苒一瞬想起昨天聽到的那個消息,小聲确認:“是顧锴的公司,對不對?”
藺惟峥輕輕點頭。
果然……可他為什麽要這麽做?
《亂世清歌》的收視整體看仍然勝過《奇妙的星期天》,無非在網絡熱度層面輸上一點,這也值得他如此費心打壓?
藺惟峥也問了同樣的問題。
負責人:“目前還不能确認,不過我通過一些渠道了解到,《亂世清歌》和水仙臺簽的購劇協議很苛刻,要求他們一直保持收視率第一,但我們的收視率和《亂世清歌》的咬得很死,而且據說亂世清歌的收視率……動了不少手腳。”
藺惟峥明白了,切斷視頻,和有些茫然的文苒解釋起來。
文苒對這些內幕了解的确不多,聽了驚訝道:“還有這種辦法……”
然後表情又變得古怪:“我們電視劇的收視率……難道也有水分嗎?”
“你要說水分,那肯定是有的,”見文苒瞪大眼睛,藺惟峥輕笑解釋,“但不是你想的那種,《星期天》賣給蘭花臺的時候沒有被寄予太高的收視期望,所以我們之前簽訂的協議也不苛刻,這次臨時提檔,蘭花臺沒對收視作要求,有現在的成績是意外之喜。”
“但水分依舊存在,買賣收視率這種産業一旦成形,所有受他們操控的樣本戶都成了水分,每個電視臺的收視率也都有一定程度的水分,這種我們無法避免,不過現在新一輪的收視評價系統改革已經開始,或許能解決這個問題。”
藺惟峥還有會議,說完就離開了,文苒稍稍安下心,便又去看網上輿論走向。
“早就對這些愛來愛去的偶像劇膩味了,支持林教授!”
“《星期天》這種套路劇情還有人喜歡,怕不是小學生吧?”
“《星期天》男女主角愛得也太莫名其妙了,覺得很假。”
“《亂世清歌》明明收視這麽好,網絡熱度卻打不過這部爛偶,果然還是學校布置的作業少了,誰都來上網了。”
“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像《亂世清歌》這樣的作品,滿滿的家國情懷和正能量!”
“像《星期天》這種原作就是俗套言情的翻拍劇,你們還指望它拍出什麽深意來?看名字就避雷了吧?”
“之前還有營銷號說原作者随流光的其他小說也要翻拍,要是真拍出來了才是影視市場的災難呢!”
……
果然,戰火延綿到現在,連她這個原作者都中了無數流箭,不過知道背後有水軍操控後,文苒看這些也不怎麽覺得生氣,而且網友們也不是吃素的,有不少人對這些評論高高在上的态度不滿,言辭堅定地反駁了回去。
“偶像劇就一定是廉價的小情小愛嗎?林教授也為免太刻板了吧?”
“甚至懷疑他有沒有看過《星期天》,這部劇裏的單元劇都挺動人的,上個單元是幫助一個被家暴的女人走出陰霾,這個單元是為一位垂暮的老人解開多年的心結與自己和解,我和我媽都哭過好幾回,怎麽就廉價了?”
“原作也好看啊X的想罵人,這都是來黑的水軍吧?”
“現在有些人動不動擺前輩的譜,自己不喜歡的接受不了的就是不好的,發現時代變了适應不來了就罵罵咧咧,反正他沒錯,一切都是世界的錯。”
“觀衆這麽沒判斷力的嗎?看個電視劇、玩個游戲就要被影響嗎?什麽邏輯?”
“我就看個甜甜的偶像劇,我知道它不真實,不真實就沒意義嗎?能讓人從殘酷的現實中掙脫出來喘口氣是多大的意義啊!”
……
接近正午的時候,千樹的公關反擊正式開始。
一位獲獎無數德高望重大導發了篇長文——“題材無高低,情義皆無價,真心誠意才能成就好作品。”
“難得看見影視題材問題引起這麽大的讨論,正好有空,我也湊個熱鬧,談談看法。按照你們年輕人的規矩,我先說個利益相關:導演,演員,主要作品《XX》、《XXXX》……第一部獲獎影片就是以愛情為主題的《樂游園》,慚愧,我不但是此片導演,還是男主演,雖然長得不太‘偶像’。哦,還有一個,我是《奇妙的星期天》的一名普通觀衆。”
“這部劇我是陪太太一起看的,說實話,我覺得還不錯,無論是演員、打光布景服化、故事邏輯、劇情節奏……都看得出來劇組是用心了。我雖然已經過了對年輕人的戀愛故事感興趣的年紀,但依然能被其中的一些細節引起共鳴——畢竟也是和太太一起年輕過的人,而劇中的單元劇,也設置得十分精巧動人,飽含溫暖善意,以及對某些社會議題的探讨,在我看來,這部偶像劇一樣充滿了正能量,充滿了社會責任與擔當。”
“我想,現在的‘偶像劇’和從前我們叫的‘愛情片’應該是同一種意思,都是以愛情故事為主題的影視作品。看到這部劇和其他的偶像劇突然被這麽诟病,我回想起當年拍攝《樂游園》的時候,那個年代,文藝作品多是歌頌愛國情懷、勇氣忠誠、信念擔當,而我卻拍了兩個普通男女的愛情故事,算是個另類,以至于,當年電影節組委會授予我最佳影片時,引起了廣泛的争論。”
“可當年的組委會給的評語是這麽說的——影片以細膩的敘述方式,講述了一個動蕩背景下的愛情故事,男女主人公皆平凡,然而平凡人的愛情不平凡,它向我們展示了愛情的美好、純粹與動人,以小愛詠大愛,帶給我們最真切的感動,也讓我們永遠不要失去追逐愛的勇氣。”
“我很感激組委會對我的肯定,這也讓我堅定了信念。我一向覺得,文藝作品最可貴之處,不在于立意深刻,不在于技藝精巧,而在于能引起受衆的共鳴。愛情能引起受衆的共鳴,忠義也能引起受衆的共鳴,這樣的共鳴是私人的、難以捉摸的、無法共通的,我想這場争論如此激烈的根本緣由也在這裏。”
“有的人能被偶像劇激起共鳴,有的人則不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喜好無高低,應當相互尊重,對于文藝作品而言,題材也不分高下,情是義,義也是情,說到底,我們讴歌與批判的都是人類身上獨特的區別于其他物種的情感,沒有什麽不一樣。”
“時代發展,社會變遷,觀衆的喜好也發生變化,大家喜歡溫馨浪漫的偶像劇也是随着生活條件的改善而變化的,但內核依然是在描繪動人的愛情。誠然,如今的愛情故事,也不乏粗制濫造、背景懸浮、傳遞價值消極的例子,但這不該是愛情題材這個的錯誤,而是拍出這些作品的劇組的錯誤,我不建議大家以偏概全。”
“當然,我覺得林用教授也未必是在否定這個題材,林用教授在學術上素來有自由創新精神,相信也能夠貫徹在欣賞其他文學作品上,或許只是深受劣質作品的毒害,一時激動,措辭存在不嚴謹的地方,帶來了誤會。對于劣質作品給觀衆帶來不良影響的擔憂也情有可原,只是這些不良影響未必只存在于偶像劇這一題材中,任何作品傳遞的價值觀念都有可能出現偏差,這是需要我們每一位從業人員時刻警醒注意且認真把控的。”
“《奇妙的星期天》究竟如何,大家可以從它的拍攝技術、故事情節、演員表現、價值傳遞是否偏頗等等多方面自由評價,這樣的讨論是有益于市場進步的,倒不必過多糾結于題材,畢竟,題材無法成就好作品,真心才能成就好作品。”
……
這篇長文一出,實實在在地扭轉了輿論局面,這位大導在全國觀衆心中頗有聲望,他獲獎無數,且難得又受市場喜愛,觀衆們喜歡他的作品,也欣賞他的才華與人格,同樣的話從別人口中說出來不過爾爾,從他口中說出來就格外具有說服力。
而且大導措辭中正平和,自然懇切,在最後還不忘以善意來解讀學者林用的文章,倒讓林用頗為尴尬,承認也不是,否認也不是。
一時之間,那些批評的聲音都減弱許多。
“支持導演!說得太好了!影視作品品質說話,偶像劇不比正劇卑微!”
“真的沒必要宣揚題材對立,大家都是做影視,能打動人的就是好作品。”
“我也讨厭那些粗制濫造的偶像劇,但《奇妙的星期天》真的很好看,真心推薦給大家。”
“喜歡《星期天》主角的愛情,也喜歡配角們的故事,所有人都很可愛!”
“我就喜歡看愛情故事啊,古往今來有那個朝代的人不喜歡愛情故事嗎?愛情分明就是文藝作品永恒的主題嘛!”
……
《奇妙的星期天》官微很快跟進轉發,文苒想了想,也用“随流光”的賬號轉發了一條。
“随流光:你可以說我文筆不好、情節老套、邏輯有誤,但不能說他們的愛情是假的!我的男女主永遠相愛,#XX夫婦szd#!!”
官微看到了,也轉發了她這一條,原本緊張對峙的評論畫風很快被帶偏——
“哈哈哈沒錯,#XX夫婦szd#,沖鴨!”
“管別人怎麽看,媽媽要你們快點破鏡重圓!”
“所以今晚能夠重圓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