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震怒

芍藥一向謹慎,若是沒事,她才不會往正康帝眼前湊。只要正康帝來榮華殿,她也一并打發了其他宮女。若是有哪個不長眼的宮女有想法,她第一個就不讓。

但今日這事,還只能和正康帝說了。她們娘娘現在正躺在床上休息,沒有那個力氣管這些雜七雜八的事情不說,管也管不了。若是報給王皇後,有可能就輕輕過去了,後宮這麽多年都是這樣過來的不是嗎。為了将這事弄個幹脆,她也只有找正康帝彙報了。若現在不說,那過後查找證據可就難了。

剛才正康帝陪着她們娘娘的時候,她和青玉随着奶娘一起退下。剛推出正殿,青玉就給她使了個眼色,帶她到了偏殿一處角落。

蜷縮在角落裏,五花大綁的,這不是宮裏的接生嬷嬷之一嗎?芍藥疑惑道:“這是怎麽回事?可是這人哪裏不妥?”

青玉點點頭,“豈止是不妥,剛才給娘娘接生的時候,可是鬼祟的很。秦王送來的嬷嬷讓奴婢注意一下她,果真,這個老婆子,明明不讓她們上前,她還想辦法往前湊呢,一點都顧不上忌諱。您那時候正忙着照顧娘娘,奴才就找個借口把她支出去,讓慶安帶人直接把她綁走了。”

芍藥恨恨道:“咱們千防萬防,竟然還是有人敢動手呢,也不怕她們家人遭殃。青玉,那後來查到什麽沒有?”

“自然,慶安說,這個老婆子真是不老實,綁起來的時候還不忘添手指甲。慶安又不是沒見過世面,當時就把她的手給捆住了。剛剛古太醫從産房出來,奴婢請了他過去看看。”青玉冷冷一笑,“芍藥姐,你猜這老婆子怎麽着?竟然在指甲裏藏了黑三棱粉末!”

芍藥知道,藏了東西必定就是使壞的,但黑三棱是個什麽東西?

青玉見芍藥面露疑惑,便解釋道:“芍藥姐,其實聽孕嬷嬷也說過,這個藥材雖然不至于一碰就流産,但孕婦也是不能接觸的,畢竟有風險。聽古太醫說,這個藥的藥性,只有見到血才更能發揮作用,生産的時候最是忌諱,能讓人血崩而亡呢。”

芍藥恨得牙都癢癢,還真是一群不知死活的!“竟然這樣大膽,敲打了多少遍,還是這樣的不老實。很好,敢使出這樣的陰招,看咱們怎麽收拾她和她背後的主子。還好你細心,不然娘娘可就着了道了。”

青玉笑道:“芍藥姐,這都是您吩咐做的,我可不敢居功。剛才古太醫說了,最好不要讓咱們娘娘勞心費神,不然月子做不好。這事啊,要不還是您直接和皇上禀報,看皇上怎麽處置?”

芍藥思索片刻,又去仔細看了看那個婆子,也好,就直接禀報了正康帝吧。她相信,依着皇上對她們娘娘的寵愛,一定不會輕拿輕放。她倒要看看,是哪個不長眼的妃子,非得在這節骨眼上害她們娘娘。

正康帝聽芍藥有事彙報,就讓她起來說。芍藥緩緩将事情道來,根本用不着添油加醋,只需要原原本本彙報個來龍去脈即可。

正康帝聽到宮中接生嬷嬷要趁着小滿生子的那一刻讓她大出血而亡,心就揪了起來。那些個女人,還真是心狠手辣。小滿生産前,一直保護得很好,她們沒有機會下手,沒想到,這最後一個機會都不放過。

很好,既然敢做,那就敢當。他倒要看看是誰這樣不怕死。

“好,你們做得很好。能保護好你們娘娘,重重有賞。這些事,就不用讓娘娘知道了,朕自會處理。以後,你們也要小心了,但凡有什麽不對,直接來禀告朕即可,別擾了你們娘娘的靜休。”

芍藥點頭退下。她就知道,她們娘娘正在正康帝的心尖上,他不會不管。後面的事情,她也插不上手,只等着消息了。

張公公看着正康帝冷到冰點的臉色,心裏嘆道,這後宮又要掀起大波瀾了,不知道要有多少人受牽連呢。這些女人也是,安分守己過日子不好嗎,非得鬥來鬥去的,最後将自己坑進去。

正康帝連一刻都不想等,親自到了景仁宮,和王皇後說了此事。這後宮越來越能折騰了,她這皇後也得盡點力。以前怎樣他不管,今後絕不能再出這樣的事了。他可不想自己心愛的女人折進去。

王皇後一聽此事,頭都嗡嗡作響,千防萬防,竟然還是防不住。“皇上,您要相信妾,雖然人是妾送去的,可也是仔細挑選、好好敲打過的。她們的家人,妾也讓人看管起來,沒想到那個婆子還能這樣冒險。到底是得了多少好處,才讓她喪心病狂到不管家人呢。皇上,您要徹查,要相信妾啊。”

正康帝看着臉色都變了的王皇後,他不是不相信她,至少,憑着她的聰穎,絕不會做出這樣讓人抓了把柄的事情。只是,這個女人也曾害得先後早亡,絕不會是簡單的女人。她當初就沒有好好查證那幾個接生嬷嬷吧。也是,後宮女人為了争寵和争權,怎麽可能真心對另一個女人好。

也怪他,只想着有了秦王的兩個可靠人,其他人不過是面子上的事,按祖制過去看看當個見證罷了。沒想到,就這樣還差點讓人鑽了空子。當初就應該是他的人去查證,而不是讓皇後來辦此事。現在說什麽都晚了,還是查出是誰來才放心。

他将王皇後扶起,“朕并沒有這個意思,朕怎麽會不相信你。只是,這事肯定是後宮之人所為,要查證,也得經過你才是。朕只是來跟你說一聲,具體怎麽查,朕會交給別人來辦,你知道有這麽個事便好。”

王皇後裝作感動的站起來,“謝謝皇上信任妾。有什麽吩咐,盡管吩咐妾來做。妾一定會協助查處真兇。”皇上過來來,只是讓她知道,卻不是由她主辦,而是親自派人來查,還真是看重那個女人。

往日,宮裏死了那麽多女人和孩子,也沒見皇上動一分心思,糊塗着也就過去了。如今,天變了,若是有人不長眼,大家可都不好過,就連她這個皇後,也要過得戰戰兢兢了。

正康帝辦事,自然是雷厲風行。他就不相信,宮裏大大小小妃子,也不過百人,還能查不出真相來。他的暗衛、宮裏慎行司,都不是吃素的,一個個查下去,很快就找到了真兇。

那個接生嬷嬷姓王,家就住京郊。王皇後是控制了她家人,卻不包括她唯一的早就出嫁的女兒。現在這家裏的,不過是小妾們生的幾個兒子、女兒罷了,哪裏有她親生的。

這個王嬷嬷,也是個命苦的。當年家裏也曾小富過,她又是家裏唯一的女兒,自然千嬌萬慣的。只可惜,沒有兄弟,不得不找人入贅,最後竟然找了一個窮秀才上門。

當年小姐妹,哪個不羨慕她。她不過是個地主之女,家裏有百畝良田、幾家鋪子罷了,竟然能招來一個秀才女婿,還真是有福之人。

這個秀才,也是實在沒有辦法了,家裏爹娘去了,家鄉又遇上幹旱,走投無路,才入了贅。要知道,古代科舉,窮人家是很難供得起的。書本紙筆要費錢不說,每次趕考,不也得用錢嗎,若是能熬到最後上京趕考,總得有盤纏吧。

于是,反正在這世上也沒有其他親人了,秀才便入贅,條件就是生了兒子,其中一個姓他的姓,替他傳宗接代罷了。

這個秀才也有本事,後來還真是中了舉人,雖然沒再進一步,但也是官身了,成了一個官府師爺。要知道,舉人當個縣丞,甚至成為縣太爺都是有可能。可誰讓他們住京郊呢,人才太多,也只能委屈成個師爺了。

按理說,小兩口這樣過着挺好,誰想到呢,沒過幾年,王嬷嬷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她只養了一個女兒不說,相公得了縣太爺的勢,也是越來越看不上她,恢複自家門楣不說,還取了三房小妾。

花着王家的家底,養着自己的小妾孩子,過得很是風流幸福。這王嬷嬷沒人撐腰,只能忍了。都這樣了卻還是不夠,竟然讓相公趕出了家門。後來為了活命,縫縫補補不說,還成了接生嬷嬷。再後來宮裏正好更新換代,她背景幹淨又手藝好,就被選了進來。

她相公聽說她入了宮,想着這女人以後萬一能有用呢,這才重新找到了她,要她休沐的時候還是回家團聚的好。她心中早就對那個男人死了心,但女兒出嫁,還得有個娘家撐着才行,至少面子上過得去啊。

她只好回去團聚了,一直熬道女兒出嫁生子,在婆家站穩了腳跟,才不再回那個家。後來,有人找上了她,給了她千兩銀子,沒交代她任何事情,只要求她等着就好。這可是她幾輩子賺不來的,能交給女兒,她這輩子就沒有白活了。她已經老了,不怕死,想着成事後大不了自盡就是了。

再後來,她被選中了來到榮華殿,才知道,原來要害的人是盛寵的林昭儀。她不是不害怕,怕這林昭儀太得寵,正康帝不會輕松了事。可銀子都拿了,而且她女兒的一切那人也掌握了,她能不幹嗎?

她想着,反正當初皇後控制的人也都是那個該死的男人和他的孩子,死了也就死了,她一個人死還能讓那些礙眼的陪葬,也算是賺了。為此,她咬死了不說背後的主子,只盼着尋個機會一死百了。

暗衛那邊可不是吃閑飯的,自然将她的來龍去脈查了個結結實實,很快将她的女兒也帶了過來給她看。她的命根子,唯一的女兒都這樣了,她還有什麽隐瞞的,只能一五一十說出來。

那人斬釘截鐵說她的女兒不會有事,不會被人找到。可是呢,還不是被帶了進來。她要是再維護那人,可就沒有任何後路了。她只求能保她女兒一命,其他的都不重要。

暗衛首領得了證據,就趕緊向正康帝彙報此事。

“你說是秦貴人指示?”暗衛首領點頭稱是,結果就是如此。

正康帝仔細想了半天,才想起秦貴人的大概樣子。那個秦貴人,當初還是玉妃宮裏出來的。當年玉妃懷孕,這個女人就借機爬了床。長相妩媚,會唱小曲,又伶俐讨巧,他就賞她做了選侍。之後雖然沒有特別寵愛,但也偶有寵幸,這才一路升到了貴人。

她這個貴人,還是當年和柳婕妤一批升的。當時為了不讓小滿升位那樣顯眼,就挑選了幾個看着老實安分,身出身又不高的三個人升了位。沒想到,秦貴人不知感恩,還來這樣狠辣的一手。

“她不過一個宮女出身,哪裏來的人控制住那個接生嬷嬷的女兒,又哪裏來的那千兩銀子?總得有人替她辦事吧,她哪裏有什麽可靠人?”

正康帝不是不相信秦貴人要害小滿,而是不相信她是主謀。她不過一個宮女出身,這些年又沒怎麽得寵,哪裏有能力辦這件事,怕就怕她只是被人利用來出頭。

“皇上,卑職也對這個有所懷疑。但是查來查去,除了秦貴人接觸過那個嬷嬷,再沒有其他人。這個秦貴人,可能早猜到結果,提早服了毒自殺,這就沒了問話的機會。她又是愛結交的,王皇後、貞貴妃、玉妃、周昭容還有幾個低位妃子,她都走得勤快,實在是不好查證到底是誰指使。”暗衛首領只忠于正康帝,所以提起後宮的妃子來并沒有隐瞞,連皇後都不會隐瞞。

正康帝冷笑道:“沒想到,這個女人不顯山不露水,竟然這樣會巴結人,和這麽多人都有交情。沒關系,她死了就死了,她家人、她宮裏的和那個婆子家人全部先扔進地牢吧。小皇子剛剛出生,還見不得血,過陣子再說。”

暗衛首領自去辦理。正康帝可不想這樣算了,說起來,女人太多,還真是麻煩。整天鬥來鬥去無所謂,可鬥到他心愛之人頭上,就不能忍受了。

他思索半刻鐘,提筆寫了份聖旨,交給了張公公,“拿去宣旨吧。具體的由皇後來辦。”

張公公拿着沒有任何分量的聖旨,卻像托了千金重擔。這個聖旨一出,宮裏還真是冷清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