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36書院送飯
瑛娘到了大營門口就被攔住了。
人家上下一打量,見着她生的好,倒是沒有惡聲惡氣的,“這裏是民兵營,閑雜人等不能入內。”
瑛娘提着籃子往後面退了一步,笑道:“我是來尋我夫君李大錘的,家中有事情需得和他商量。”
李大廚是民兵營裏面有些臉面的人了,聽着找李大錘的,那人倒是沒為難,轉身就找人去尋李大錘了。
只過了一會兒,李大錘就跟着先前那人一起出來了。
見着瑛娘來了,眼睛一亮。
兩人離着門口遠了些,大錘才高興道:“你怎麽來了,我這還有幾日就能回去了?”
“我來辦點事去,又惦記你這邊,就來看看。”瑛娘心疼的看着李大錘,只覺得幾日沒見,人又黑了些,瘦了些。“你這幾日,是不是沒好好吃飯,怎麽又瘦了。”
小別勝新婚,這還是兩人成親後第一次分開這麽長時間,瑛娘說起來,心裏就泛酸。
李大錘見着她這模樣,心裏也酸酸脹脹的。這幾日他也想的緊,但是沒法子,這事情必須成。不能為了兒女情長的,整天窩在家裏靠媳婦養着,這就不是個男人了。
他見兩邊沒人,伸手拉着瑛娘的手道:“你莫要擔心我,這些日子訓練多了,自然沒以往那樣清閑了。但是這樣也好,身上多了力氣,以後也能多幹點活了。”
瑛娘撅了撅嘴,有心想和他親近一下,又覺得不合适,只能憋着了。她從籃子裏摸出了點吃的遞給了李大錘,“擔心你這幾日裏吃不好,自己做了點你愛吃的烙餅,平時餓了自己吃。”
看着瑛娘手裏的烙餅,李大錘心裏又高興,又是心疼。
鎮上到縣城這麽遠,自己媳婦卻辛辛苦苦的來送餅,他李大錘何德何能,這輩子能讨着這麽好的媳婦啊。
“瑛娘,你且放心,這次我定要将你阿哥救出來,以後我功成名就,讓你過好日子。”
這樣好的媳婦,合該要過更好的日子的。
Advertisement
瑛娘撇嘴,“我可不指望做什麽官家太太,只希望你好手好腳的回家便成了。”她現在最怕的就是李大錘有什麽建功立業的心思,屆時走了上輩子的老路,她這真是沒地方哭去了。
她又道:“對了,你凡事小心點,這裏面龍蛇混雜的,保不齊有人會算計呢。平日裏訓練和吃食,都要注意些,別傷着了。”
李大錘心裏明鏡兒一樣的,這會子見着瑛娘叮囑,還是忍不住點點頭,“遵命,娘子。”
因着時間不早,瑛娘要早點趕回鎮上去,兩人又說了幾句親近的話,便準備回城裏去坐馬車了。
李大錘不放心她,心裏也舍不得這麽早分開,便跑回去和那邊管事的打了個招呼。
人家聽着說是送媳婦回縣城裏面坐車的,倒是也寬宏,只放了一炷香的時間,讓快去快回。
夫妻兩回城的路上,趁着沒人的時候,又親近了一下,才一起往城門走。
剛走到城門口,裏面就有一輛馬車出來了,看着十分的氣派。
李大錘趕緊護着瑛娘走到一邊。
“讓開讓開,這可是縣令大人家的馬車。”
旁邊有幾個小厮模樣的人在兩邊趕人。
瑛娘往馬車那邊看了一眼,只見着裏面隐隐約約露出一個女子的剪影。
李大錘看着那氣派的馬車,眼睛微微黑了黑,卻沒做聲,只等人都走了,才拉着瑛娘往城門裏走。
瑛娘又回頭看了一眼那個馬車,心裏湧起了複雜的感覺。
上輩子,這個女人就是她殺死的。
這個女子,便是一個剪影,她都能認出來。
陳香蘭,陳縣令家的千金小姐。當初她和自家管家之子私定終身,下嫁此人。結果朝廷征兵,她丈夫身為民兵營的營長,也被征走,戰死沙場。
寡居的陳香蘭,卻和剛剛高中進士,回鄉做縣丞的許成桧勾搭上了。
沒想到,這輩子竟然還能遇上。
現在她陳香蘭雲英未嫁,一切都還沒開始。
“大錘。”瑛娘突然擡起頭來,拉着李大錘的袖子。
她剛剛才想起,上輩子當上民兵營營長的人,是陳香蘭的丈夫,那這輩子,大錘還能當上營長嗎?
李大錘見她神色慌張,以為她是哪裏不好,擔心道:“怎麽了?”
瑛娘腦袋裏搜索了一遍關于陳香蘭丈夫的名字,卻想不起來這人叫什麽,只隐約記着是個姓孫的。
她滿臉凝重道:“你們民兵營裏,是不是有一孫姓的男子,他是縣令大人家的管家之子。”
李大錘聞言,倒是知道瑛娘說的這人了。
“你說的是孫寶年?你怎的知道他?”
瑛娘捏了捏袖子,“我剛在城裏聽着人家閑聊,說起了這人,剛剛又見着縣令家的馬車過去,才想起了了。我聽着這人日後可能是縣太爺家的女婿,他對這營長之位肯定是勢在必得的。”
“那又如何,各憑本事。”李大錘眯了眯眼,心中也想着防備幾分了。畢竟這些官宅裏面出來的人,少不得比旁人多幾分心思。
瑛娘以為他沒聽進去,擔心道:“你可千萬要防着他。這營長之位置,他定是你的勁敵。”
“好,我知道了。”李大錘笑着點了點頭,“莫要擔心,行走在外的若是被人算計了,那就真是沒本事了。”
見着馬車裏的人多了,擔心待會沒位置,李大錘趕緊催着她上車。
等扶着瑛娘在馬車裏坐好了,又去前面付了車錢,才趕緊轉身往民兵營那邊去了。
瑛娘看着他的背影,心裏越發的不放心了,也不知道,這一世能不能改了這個命。
買了繡具回去後,瑛娘晚上就開始做刺繡了。
她上輩子繡了好幾年,也靠着這個過日子,所以繡活做的很不錯。只一晚上,可做出兩個模子出來。
李劉氏知道她這白日裏做生意,晚上還得刺繡,也越發覺得這個兒媳婦難得。
過了兩日,荀二嫂便上門來了。
原來之前瑛娘拖她打聽活計的事情,她倒是放在了心上,這幾日都在打聽,終于找到了一個好活計了。
只端着水大口喝了一口,她便高高興興道,“這事倒是極好的,那鎮上的書院裏面正缺人做飯,那院長嫌裏面烏煙瘴氣的,不願意在裏面打竈,想尋個人家在家裏做。我給那書院院長家的夫人洗過衣服,她便和我說了這個事兒。你覺得咋樣?”
瑛娘一聽,也笑道:“只不知道這平日裏做多少飯菜合适,每日進項多少,怎麽個做法?”
“都打聽清楚了,只做午膳那一餐,材料啥子的你都自己看着買,需保證一天兩素一葷,每天一百文錢。”
聽着每日一百文錢,瑛娘心裏暗自算了一筆賬,若是除去買菜的三十文錢,她這還能掙下七十文錢。
這倒是一樁好事了。
見着對面荀二嫂高興的模樣,她心裏只想了下,便又笑道,“這麽好的活計,難為嫂子還念着我。只我一個人怕是忙不過來,若是嫂子能來一道做,也不出菜錢,只搭把手,我給嫂子每日二十文錢,嫂子覺得咋樣?”
“這,這不大好吧,”荀二嫂眼睛一亮,心裏也有些心動。
要說這活計,她也是想自己做的,只不過家中連買菜的錢都沒了,自然是接不下來這活計的。
想着便宜了外人不如便宜自己人,便來找瑛娘了。沒想到瑛娘這還念着她呢。
瑛娘笑着拉她的手,“這事情也多虧了嫂子,哪裏不好了?且我這還得顧着攤子,又要做十幾個人的菜,一個人着實吃力了些。我知道嫂子家中也是為難,何不一起掙點銀錢也好過日子。”這只吃不吐的買賣到底不長久。有銀子不一起掙,下次誰還敢來找自己了。
荀二嫂只覺得鄭瑛娘這人着實是個有情有義的,又是高興,又有些激動,“那弟妹,我明日就過來幫着你一起。”
瑛娘自是笑着應了。
李劉氏聽着瑛娘又另外尋了個活計,心裏擔心,“你這又是鋪子,還得刺繡,如今又去給書院做飯,這身子哪裏吃的消的?”
瑛娘卻不以為意,如今趁着風調雨順多掙點銀子,日後天下亂了,她這才有活命的依仗。
“娘,不妨事,還有二嫂這邊過來幫襯呢。這活計是我和她一道做的,也不累。”
“你一個弱女子,擔着這麽多的事情,哪裏能不累的。都怪我,不該讓大錘去民兵營的,連家裏都顧不上了。反倒是要你這個媳婦來掙錢養家的。”李劉氏說着,抹了一把辛酸淚。
陳婆子聽着,看着瑛娘的眼神也是心疼。只她現在到底是個外人,不好勸說,只能忍着心裏沒說話了。只嘆這世道不公,本該養在深閨的人,卻要受這些磋磨。
瑛娘心意已決,這事情又扯着荀二嫂這邊了。李劉氏到底也不好攔着,只能任由他們去忙活。倒是一心一意的幫着瑛娘照顧起小寶了。
第二日才吃了早飯,荀二嫂就提着籃子過來了。
瑛娘見着她這樣看重這活計,也不好耽擱,兩人趁着時間早,趕緊着去買了菜。
等菜都備好了,荀二嫂便幫着擇菜,瑛娘則看着鋪子。
中午兩人手腳麻利的一忙活,幾盆菜就都出鍋了。
瑛娘手藝好,便是這大鍋飯,也講究個色香味的。
荀二嫂在邊上看着,道:“我看他們這些書生吃了你這菜,日後書院這生意怕是還只能你這邊做了。旁的人是搶也搶不走的。”
瑛娘捂着嘴笑道:“只是平常的吃食,這看着不早了,咱們還是快點送過去吧。”
家裏也只有一個三角車,瑛娘和荀二嫂都推不動,幹脆只弄了個大籃子,兩人一起擡着送到書院這邊。
此時書院裏已經下了學了,好些鎮上住着的倒是都回去吃飯去了,只一些從各村各地的學子留在這邊用飯。
許成桧抱着一本書在窗邊看着,見着幾個學子在邊上談着些風花雪月的事情,心裏暗自嗤笑了一下。
這些人這般模樣,還想考取功名,簡直是癡人說夢。
“飯菜來了,快來吃飯了。”
一個負責後勤的學子在院子裏嚷嚷了一聲,學堂裏的書生們便都拿着自家的木碗和筷子跑了出來。
自從上次土竈差點把學堂燒了,院長一怒之下将竈給推倒了,他們這可就好久沒吃着一頓熱飯了。每日裏吃些饅頭,都恨不得把自己的舌頭咬了吃了,好償些肉味。
因着裏面都是男子,瑛娘和二嫂都蒙着一張臉,只露出一雙眼睛在前面拿着大勺子,準備分發完了飯菜之後,就去院長那邊領今日的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