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夜會
其實岳淩兮并沒有把握找到端木筝。
兩年前,端木筝從家中離開時只告訴她要去楚國王都辦一件事,或許要很久才能回來,其餘的再沒有透露,她隐約覺得事有蹊跷,卻無從查起,直到端木筝斷了聯系,她暗中打聽了好些天之後決定離開西夷去尋她,臨走時卻突然遭到不明身份之人的阻擊,她利用陣術躲過一劫,然後就開始了逃亡之路。
西夷國土并不算大,從王城到邊關快馬加鞭只需半個月,可為了躲避追兵和埋伏的人岳淩兮足足用了兩倍的時間,到達蒙城時已是筋疲力竭,即便如此,意念卻沒有一刻停止沸騰。
回到楚國,是她期盼了十年之久的事情。
這些年不是沒有起過這個念頭,有時夜裏睡不着覺,她獨坐窗前仰望着懸挂在燕然山尖上的明月,想起她景仰的木蘭将軍當年也是從這裏拔營回朝,歸家的念頭便如野草藤蔓般瘋長,可再一想到與她相依為命的端木筝,一切又都煙消雲散了。
現在好了,她已經回來了,等找到端木筝她會說服她也留下,自此以後離西夷十萬八千裏遠,不必再受那人的禁锢。然而眼下她所知甚少,只打聽到那些人聯系她的方式,也不知道還用不用得上,所以她心裏也沒底,權當死馬做活馬醫了。
十日前,她來到城郊的某座破廟,留下了只有端木筝才看得懂的記號,算算日子,今天也該收到回應了,于是她披上深色鬥篷從南門出了城。
夏季天幹物燥,容易引起火災,所以入夜之後城中的勾欄瓦舍都要閉門滅燈,更不準燃放大型煙花,與所有坊市一起實行宵禁。如此一來,城門自然早早就關了,所以岳淩兮每次都不敢多加停留,但今天不同,直至戌時她都還沒有離開。
一直沒有人來。
夜風飒飒,拂得燭火忽明忽滅,連帶着地上那些幹枯的稻草也開始亂舞,岳淩兮站在石柱後方,無聲凝視着香案側面那個已經覆上灰塵的記號,心漸漸往下沉。
如果端木筝來過,記號不該是這個樣子。
正是失落之際,四周忽然一暗,她擡頭望向門口,只見銀白色的月光下多了條細長的影子,随着距離的拉近逐漸變得輪廓分明,未及仔細分辨,真身已然踏入了廟中,卻只是背靠大門謹慎地掃視着周圍,并沒有深入一步。
隐在暗處的岳淩兮盯了她片刻,眸光驟然一亮——那熟悉的身姿和習慣性的動作,不是端木筝又是誰?
她大喜過望,立刻從後面現出身形,還來不及說話便被來人一劍抵在了石柱上,四目相對的一剎那,劍勢陡然卸了個幹淨。
“……兮兮?”
“是我,姐姐。”岳淩兮語聲雖然平靜,一顆心卻是剛剛落地,持續了數月的焦慮與擔憂亦如退潮般全部消失了。
端木筝滿臉震驚,就着微弱的光線把她從頭到腳看了好幾遍,确定眼前這個活生生的人就是她相伴十年的妹妹之後一下子抱緊了她,顫抖着問道:“你怎麽會在這裏?你是如何從西夷過來的?路上有沒有遇到危險?”
“姐姐,我沒事。”岳淩兮一語帶過,并輕輕地握住了她的手,“反倒是你,這麽久都沒有消息,當真把我急壞了。”
聞言,端木筝神色微僵,過了許久才吐出一句話,聲音飽含苦澀:“是我不好。”
岳淩兮敏銳地察覺到中間另有隐情,卻沒有直接開口問,反而輕聲安撫道:“姐姐無須自責,只要你平安無事就好。”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如同暖流般席卷了端木筝的心房,随着情緒向上洶湧,幾欲沖出眼眶,她深吸一口氣,努力恢複了冷靜并詢問道:“兮兮,你是怎麽找到這裏的?”
“我來之前去明月樓偷了你的任務日志。”
端木筝一聽,霎時炸出渾身冷汗,聲音不自覺地拔高:“你瘋了,竟敢獨自溜進明月樓!你知不知道那裏頭全是機關,一不留神就會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不會的,我暗中觀察了好幾天,解開機關的方法已經爛熟于心了。”岳淩兮頓了頓,不解地問道,“姐姐,為什麽最後一份任務日志上寫着負責聯系你和傳遞消息的三個人都死了?是發生什麽事了嗎?”
端木筝看着那雙皎如清波的眸子,猶豫再三,終是咬牙道出了實情:“兮兮,是我殺了他們。”
岳淩兮神色一凜,反手扣住她的胳膊問道:“為什麽?他們要害你?”
“不是我。”端木筝搖頭,嬌美的面容在月光下顯得格外慘白,“他們要殺寧王。”
聽到最後兩個字岳淩兮驀然一驚,手上不知不覺加重了力道,“你是說……這次你接到的任務是刺殺寧王?”
端木筝默認了。
這個認知無異于在岳淩兮心湖中投下一塊巨石,蕩起一圈又一圈的波瀾,難以止歇。
明月樓是西夷國師拓跋桀一手培養的刺客組織,專行打探情報及暗殺之事,端木筝的母親端木英是樓中骨幹,五年前已經去世。幹這一行長年與鮮血屍體打交道,終究不是什麽光彩的事,端木英生前将兩個孩子保護得非常好,就是想要她們遠離是非黑暗,誰知她死後不久,她們就被拓跋桀強行帶入了樓中。
岳淩兮不會武功,在他們看來沒什麽用,于是很快就被趕到樓外去做些登記錄入的雜事,而端木筝就不同了,經常被派去邊關刺探楚國軍情,這次來王都,岳淩兮本以為也是打探消息之類的任務,沒想到是要刺殺寧王,寧王于她有恩,她無論如何都要阻止端木筝!
許是關心則亂,她完全沒有注意到端木筝話裏的轉折,張口就道:“姐姐,是寧王在邊關救了我,又将我一路護送到王都,你不能殺他!”
聽到這話,端木筝的神色突然變得非常奇怪。
“兮兮,你在說什麽?你與寧王……一路同行?”
岳淩兮隐約感覺到不對,卻也只能點頭。
“不可能!寧王此時還在邊關整頓大軍,下個月才會班師回朝,你見到的那個人絕對不是他!”端木筝斷然否定,話裏話外堅定得令人匪夷所思。
“可他率領楚國大軍攻打蒙城,又以主帥之姿與諸将議事,這都是我親眼所見,如何作假?”
端木筝掀起長睫,深邃的目光筆直探入她眼底,映着婆娑月影,劃開了黑暗中的迷茫。
“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那個人不是寧王,因為若是他在王都的府中,我根本無法在夜裏出來見你。”
岳淩兮怔了幾秒,突然猛地反應過來,難不成她的意思是——
她的反應像是在端木筝意料之中,腦海裏浮現出那個人英姿飒爽的模樣,聲音也愈發柔和起來:“兮兮,我嫁給寧王了。”
如此說來,還會有誰比她更清楚寧王在不在王都?
這個事實震得岳淩兮半天都沒回過神來,然而更令她難以想象的是另外一件事——既然他不是寧王,那他是誰?
與此同時,她所思所想的那個人正在禦書房與人秉燭夜談。
“所有的卷宗都在這裏了?”
“回陛下的話,律王案刑部共存六卷三十二冊,全都在這了。”
在四盞落地纏金連枝燈的照射下,放在禦案上那兩摞半人高的卷宗的每一個字都清清楚楚,其中有一冊已經被摘了出來,用黑白玉蟠螭鎮紙壓着,黛藍色的封皮上印着三個楷書大字——具罪表。
所有的涉案人員及處刑方式都記載在這上面,包括以岳群川為首的岳氏族人,協助律王謀反的主謀斬首示衆,從犯流放九門群島,其餘親眷只是逐出王都了事,寥寥幾頁上百個名字,沒有一個能跟岳淩兮對上號。
她是憑空冒出的罪眷。
楚襄坐在龍椅上,一襲天藍色的回紋寶相花團常服加身,極為鮮亮,卻遮不住他沉如深潭的臉色。裴昭站在下首,聽着他指節輕敲案臺的聲音劃破一室寧靜,忽然就覺得冥冥中似乎某種粉飾已久的太平即将被打破。
“陛下,律王案已經過了這麽久了,該伏法的也已伏法,您此番讓臣把卷宗秘密調出來查看不知是為何?”
“該伏法的是伏法了,可不該伏法的亦伏法了。”
“……恕臣愚鈍,陛下此言何意?”裴昭滿臉疑惑。
楚襄略一擡首,清寒如露的目光便掃了過來,即便裴昭知道那不是針對他,卻依然不可避免地湧出一陣熱汗。從伴讀到輔政,他跟在楚襄身邊已有十幾年了,甚少見到他為了哪一件事如此怒形于色,這案子一定有蹊跷。
果不其然,裴昭才冒出這個想法,楚襄便為他解了惑。
“裴昭,若非親眼所見朕都不敢相信,當年岳氏一門竟還有庶族被判了流放,當地衙門還存有朝廷下達的文書,白紙黑字,加蓋印鑒,不知有多逼真,連朕都快懷疑自己是不是記錯了案子。”
寒涼至極的語氣讓裴昭渾身一凜,不禁詫異道:“這怎麽可能?當年正是因為已經廢除了舊刑,所以對岳家實行了寬大處理,連本家的家眷都只是遷去琅州了事,又哪來庶族受牽連導致流放關外一說?”
“早年岳氏分家時岳群川的庶弟去了江州,事發之後就被當地差役押往關外,號稱是連坐。”楚襄抿了抿唇,面色一片冷然,“你去給朕查清楚,究竟是何人敢冒充朝廷頒發诏令,另外,再派人去琅州走一趟,看看岳家的家眷還在不在。”
“是,臣這就去辦。”
裴昭瞬間領會了他的意思,沉着臉匆匆離開了禦書房,一邊走一邊想着但願岳家的人安然無事,否則這件事就絕不止看起來這麽簡單了。
作者有話要說: 陛下馬甲掉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