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巧娘

“巧娘說那次聽了娘的主意很好,今天就特意上門拜訪,只是找到地方後家裏有人說找錯了,她就在街邊等着了。”張小桃說完,試探的問張小蔓,“大姐今天見了什麽人沒有?娘很難請到巧娘,所以聽到巧娘被怠慢了很生氣,還好巧娘是個挺好的人,說好下次再來,娘才心情好一點。”

這麽說來還真是白天那個嬌嬌弱弱的聲音,可那樣的人不像是能和李月蟬說得到一起的,況且沒見到人就在路邊等,這也太傻了吧。

張小桃又說道:“娘這幾天得到了一個大戶人家的賞識,可能活計也能穩定下來了。”

張小蔓點頭,那麽張二柱如果也找到活計,一家人的日子不會太難過,只是以後還能不能再見,再見又是怎麽樣的情形,那就難說了。

張小桃的表情變得躊躇,像是想說什麽話又不敢說的樣子。

張小蔓已經知道張小桃不是一般人,至少看樣子不是這個時代土生土長的人,以後兩人的接觸也不會多,張小蔓不會問太仔細,張小桃比她要聰明,那麽她也會成全她不想被人發現,這麽一對比倒是讓她要學會更謹慎了。

張小桃希翼的看着張小蔓,張小蔓想了想問道:“你是不是有話對我說?”

張小桃說道:“我想上學,但是娘不會讓我去的。”

李月蟬自然不會讓張小桃上學,先不說上學要束修這回事,李月蟬舍不得花錢,盡管李月蟬以前一定念過書,她秉持的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再說女兒說到底也是別人家的,李月蟬不想在不值得的事情上花功夫。

張小桃只好求到張小蔓這裏,她知道張小蔓不是一般人,要是能幫她,那一定會成功。

張小蔓說道:“我跟娘提起過。”

張小桃一聽到張小蔓這麽說就差點蹦了起來,又見張小蔓不是很高興的樣子,慢慢的臉上的興奮也下去了,“娘不同意?”

“是的。”張小蔓看着張小桃,“我覺得你想要實現你的夢想,還得靠你自己,我現在是自身難保,年後不知道會被送到哪裏都不知道。”

張小桃沉默了,大概也從李月蟬口中聽到一點風聲,她打心底很同情張小蔓。

只是當張小蔓要進屋布菜時,她很小聲的說了一句,“至少你長得好看啊,我就沒你那麽好的運氣了。”

張小蔓走了兩步,停下來認真的想了想,她長得很好看嗎?只是皮膚白一點吧,那還是張二柱呵護了十年才有的結果,以後的日子只有她一個人的時候,她敢保證她唯一的優點也會慢慢消失的。

“總有一天你會明白,安穩才是最大的優勢。”居無定所以及不明未來,總是被別人擺布的人生,張小蔓從上輩子到這輩子都沒能掙脫,不知道什麽時候,哪一個地方才是她的歸宿。

想說很多很多的話,但是多說也無用,張小蔓轉身看了張小桃一會兒,端着菜進屋給李月蟬布菜,張二柱帶着張大福和張小福也會來了,一家人便吃過晚飯,自己想着自己的事情,一個夜晚轉眼而過。

這麽重複着每天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大年前一天。

張小蔓有找過巧娘,和她學了幾天的剪紙,動手剪出一些喜慶又讨喜的圖畫,拿去街上賣,像一些到過年才會臨時拿出一些囤積的物品售賣的婆子媳婦,張小蔓在街邊鋪了一塊布,把前一天準備好的東西擺上,笑眯眯的嘴甜甜的,雖然她的面孔很陌生,圖畫也不是最好,但還是勉強賣出去了一些。

小地方的人都很注重熟面孔,巧娘的剪紙就賣的很好,張小蔓後來才知道巧娘也是她認識的人,就是木大哥的娘子,木大哥就是之前賣毛皮認識的獵人,但巧娘不知道張小蔓,張小蔓也沒說那一段淵源,過了幾天不用巧娘幫忙了她們也就沒再見面。

張小蔓又看見老大夫年前三天的時候,在醫館的門口擺了一張桌子寫對聯,真是人生處處有相逢,要是早知道老大夫會寫得一手好字,說不定兩人合作,張小蔓也能過一個豐收年。

再之後就是給張大福湊束修,錢不多但是張小蔓家沒錢了,幾個人把手裏的錢全拿出來好不容易湊齊了,還有張大福的書本費用,以及在學堂裏的吃飯問題要解決,事情頗多,誰也沒心思再怄氣。

李月蟬是鐵了心不想跟張小蔓有牽連,一直沒把那個金色的盒子要回去,還有齊子昀給的二百兩,張小蔓也不想賴着他們,或許她離開才是對這家人最好的解脫。

收拾好今天還剩下的圖案,張小蔓慢慢往家裏走。

明天就過年了,聽說李月蟬明天還是要做活,張二柱也找到了臨時的活計,不是幫這家殺豬,就是幫那家扛米,錢不多多多少少也有點,張二柱很知足。

張大福要上學,張二柱狠心給張大福買了一本書,張小蔓已經沒見過那本書,名字也看不出來叫什麽,聽說是那個老師年後給學生啓蒙用的,張大福便天天要認字,張小福被李月蟬逼着天天跟張大福念書,張小福喜歡玩,所以他不喜歡讀書,家裏現在就變成張小福和李月蟬天天打擂臺。

孩子大了點就會有争吵,張小蔓想到那些情景就會默默的笑笑。

張小桃一直跟在李月蟬身邊,她沒有李月蟬的好命,李月蟬自少出生是個好家庭,以前享受過好生活,而張小桃現在就得跟在李月蟬身邊做些簡單的活計,早出晚歸的,偶爾張小蔓會發現她經常用羨慕的眼神看着自己,有時會聽見機靈的小丫頭送給大戶人家做丫鬟的事情,張小蔓只希望李月蟬不要那麽早決定張小桃的一生。

也有小時候就送給別人家做童養媳的,張小蔓覺得張二柱一定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不過窮得很的人家一籌莫展,富有的人家吃穿不盡,張小蔓總算明白不是這個朝代貧窮,而是貧窮注定會存在于朝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