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鐵椁鎖魂
“有古怪。”瘦猴的眉頭皺的更緊了。
“你是說上面的棺材?”看着瘦猴的神色,我又瞅了瞅上方的棺材,說實話,我有些不敢确定那東西到底是不是棺材,畢竟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大的棺材,甚至都沒有聽說過,因此我的話帶了一絲疑問。
瘦猴輕輕點了點頭,随即又搖了搖頭,道:“那不是棺材,準确的說那不叫材,應該叫椁。”
這個我倒是聽我家老爺子講過,知道古代盛行厚葬之風,所以棺材的講究也很多,一般大墓裏的棺材至少都是兩層,一材一椁。
說白了,就是一個大棺材套着一個小棺材,外面大棺材叫椁,裏面的小棺材叫材。小棺材一般都是木制的,大棺材卻種類很多,金銅玉石皆有。
我只是不明白,瘦猴在這個時候,和我叫這個真幹嘛,這裏是什麽地方,他還有心情給我上這種歷史課?
瘦猴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又道:“古代人将就雖死為生,意思是人死了,并不是消失了,只是去了另外的一個空間繼續,所以有厚葬之風,先秦之前百家争鳴,儒家講究厚葬,墨家講究薄葬,這些還沒有完全統一,所以墓葬也是風格很多,但到了漢代,尤其是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厚葬就占了主導地位。”
“這個我大概了解一點……”
“嗯!”瘦猴點了點頭,又道,“我知道你想說什麽,你先聽我說完。”
聽他這樣說,我只好閉嘴。
只聽瘦猴繼續道:“你也知道,我不是第一次下鬥了,以前棺椁見過不少,除了傳說中帝王規格的一棺五椁沒有見過之外,大多都見過。但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大的,而且帝王的椁大多是漢白玉之類的材料,金屬極少見。”
他說着,從地上撿起了一塊鏽跡,在手裏搓了搓,道:“而且,這個椁,看起來并不是金或者是銅,而是鐵……”
“鐵?”我不由得有些驚訝,現在我們在什麽地方?按着陳子望所言,這裏應該是鬼方國,鬼方國存在的時代應該沒有鐵才對,忙追問道,“那個時候有鐵了嗎?戰國時期的武器不都是青銅器嗎?哪裏有鐵?”
瘦猴道:“鐵很早就有了,只是那個時候的冶煉工藝不行,用來做兵器容易折斷,所以才以青銅為主。但是,再怎麽,也不應該是鐵啊……”他的眉頭又緊凝了起來。
“你們兩個說什麽呢?”突然炮仗的手排在了我的肩膀上,我正将注意力集中在瘦猴的身上,他猛地來這麽一下,吓了我一跳,我忍不住拍開了他手,不滿地瞪了他一眼。
“嘿嘿……”炮仗笑了笑,“胖爺,怎麽樣?看出些什麽來?這麽大個家夥,老子以前從來沒見過,裏面有不少寶貝吧?”
Advertisement
瘦猴的眉頭并沒有舒展開,沉默了一會兒,擡頭道:“炮爺,這東西是生鐵做的……”
“管他……”炮仗說了半句,便猛然停了下來,“啥?生鐵?”
瘦猴面色凝重地點了點頭。
炮仗也收起了笑容,臉色變得嚴肅了起來。
“到底怎麽了?”
我一看兩人的臉色,便感覺這裏面有事情,但他們又不說,弄得我幹着急。
這時,陳子望也走了過來,面帶疑惑道:“各位有什麽發現?”
“他們說那東西是生鐵做的。”我說罷,緊緊地盯着陳子望的臉,認真的看着,從這段時間的接觸來看,陳子望并非是那種直通生意經的暴發戶,這個人很有文化底蘊,而且,他也年長,見過識廣,這次奔着古墓而來,肯定也沒少在這方面存電,應該會知道這裏面的道道。
果然陳子望一聽我這話,面上露出了詫異之色。
“陳先生,有什麽問題?”
“這個……”陳子望看了看炮仗和瘦猴,見兩人也朝着他看了過來,輕咳了一聲,道,“怎麽說呢,炮爺和胖爺,你們是行家,這個呢,我倒是知道一些,也不知道對不對。按照道家玄學來說,好像有鐵椁鎖魂這麽一說,是不是?”
瘦猴點了點頭。
陳子望微微額首,又道:“據說,北宋名臣包拯死後,其子被政敵誘騙,便用鐵棺下葬,使得魂魄無法托生……”
“這個,我也聽說過,據說包老爺的棺材脫一層鐵鏽,就生一批人渣……”
陳子望的話被炮仗打斷,他好似并不介意,聽炮仗說完,這才說道:“嗯,炮爺說的沒錯,不過,這些都是迷信傳說,信不得真,包拯的墓早被發掘了,并沒有鐵棺,但這民間傳說,也足以說明一些問題。”
“那你們說這裏面裝着的會是什麽人?”
“這個不好說,鬼方人不隸屬于中原,他們的風俗傳統,也和中原大不相同,至于他們是否有用生鐵為椁傳統,這個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了。”
“說這些沒用的做什麽,打開看看不就知道了。”炮仗說着,便朝着臺階走去。
瘦猴急忙一把拽住了他:“炮爺,先不着急。”
“不着急?難道你們還想在這裏喝茶聊天,住上半個月再說?”
炮仗的話,有些無理取鬧,不過,倒也并非完全沒有道理,我們已經在這下面待的夠久了,再加上我們的包先前已經丢失,陳子望他們帶着的東西,也丢了大半,如果不能盡快找到出口出去,弄不好,就要死在這裏。
“陳老板,你的意思呢?”瘦猴沒有回答炮仗的話,而是将目光集中在了陳子望的臉上。
陳子望低眉思索了一下,道:“當務之急,我們還是先找到長生湖的入口再說,我們現在缺少工具,老二和小九爺也帶着傷,還是不要開了,再說這棺椁如此巨大,憑我們這幾個人也不見的能夠打開。”
炮仗擡頭又看了看那大鐵棺,猶豫了一下,點頭道:“行,反正這東西在這也跑不了,咱們先出去再說。”
意見統一了下來,衆人便又分頭去尋找出口,一是無言,安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