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此去七年

自三歲遭遇那波殺手之後,沈清樂長年和師父待在山上。

沒有如幼時一般的機會,趁祖母大壽可以回家看望親人。而且沈子常更是因為之前的事禁止她回來探望。

因這山上清冷,人也越顯淡薄。

許是早早做好了準備。等到及笄便和師父一樣,在這庵中做個姑子。

約莫是庵中人稀少,沈清樂年幼時跳脫的性子被磨得清清冷冷的,沒事除了必做的功課,便是禮佛,偶爾看看書,一天便是這樣過去了。

靜言師太對她如今的性子倒是頗為滿意,只是估計着她的娘親看到她現在這幅模樣估計又要落淚。不過山中的生活到底沒什麽趣味,總需要一個耐得住寂寞的性子。

沈清樂唯有收到家人的來信時才會有一點外漏的情緒。

靜言師太覺得這樣很好,至少修佛并不是脫離世間,入世也是一種修行。

這日沈清樂又在整理沈清音給她的信件,從中将這幾年姐姐的生活理出個頭緒。

在最初的相逢,沈清音就偏喜歡嚴翰瑾一點,她當然感覺到嚴成瑜對她也是傾心的。

雖然現在的沈清樂還是不懂這些,剛認識的時候姐姐不過是個五歲的孩童,即使已有不斐的詩才,也不至于引得兩個皇家人一見鐘情,但是這些事情不因為她想不透而就不發生的。

尤其是前些年,嚴翰瑾披上盔甲,騎上戰馬,去戰場上實現自己的抱負,他和沈清音基本上難以見面,情感就漸漸的淡了。

相反因為父親仍教授嚴成瑜,所以沈清音和他見面的機會較多,再給沈清樂的信中也多提到他。

嚴成瑜也懂得在這時候大獻殷勤,所以兩人現在的關系也是非常好的。

而沈清音也在他和嚴翰瑾之間猶豫不定,因着她也快到成親的年歲了,所以對于這兩個都對她有意的人實在不知如何選擇。

當然她只是在信中和她的小妹妹沈清樂談到,都未曾向其他人透露過這些懷春少女的心事。

Advertisement

沈清樂雖然比沈清音小一點,但卻是個心思玲珑剔透的。所以她看到姐姐的信,心中多了些隐憂,卻不知向誰說起。

而且這些年嚴成瑜也一直有給她寫信。裏面也隐隐提到對沈清音的有意,只是沈清樂不好說什麽,也不好告知他人。所以這件事沈家的長輩無人得知。

但沈清樂的直覺是,家中無人希望沈清音和他們叔侄二人中的誰有嫁娶關系。

沈清樂這些年和嚴成瑜的通信使得兩人關系不錯,雖然對他喜歡沈清音這件事上她一直裝看不懂,不曾主動提及給他什麽幫助。但是他們大多寫的都是彼此的近況,和學到了什麽新知識,也算是有話可聊。

因為沈清樂久居山中,所以對外界的事物了解的不多。嚴成瑜經常托人送來些新出的小玩意兒,使得山中的生活不至于全然無色。

前些年皇上的身體愈加變差了,朝局開始有些動蕩。嚴成瑜因為身居太子之位,朝政的負擔越來越多的加到他的身上,他也愈加的成熟。

沈子常雖是太子的老師,但是沈家的沈家家主都是太子的老師,沈家一脈是純粹的純臣,是朝堂上的一股清流,他們只忠于為國為民的君王,是百姓的臣子。這樣的家族說起來最好控制,也最難控制。

若君賢,必傾力輔佐;若君不賢,沈家也一直為民。

而且沈家家主只任閑職,只有君主決定了繼承人後,他們才有明确的公務。所以沈子常對太子的助力并不算太多,除了使得他的繼承更名正言順外,好像沒有什麽了。

三年前皇上自知時間不多,急诏嚴翰瑾的父親進宮希望他能為新皇控制朝局。獨留嚴翰瑾一人率領将士們抵禦因為朝局變動而蠢蠢欲動的敵國。

皇上的病體最終無法支撐,在三年前駕崩。嚴成瑜一瞬間有當年笑得妖魅,內心溫柔的少年變得冷硬強大。

他雖然笑着,卻沒有了當年的溫度,他的面前再無那個心胸寬廣、臂膀堅實的男人了,整個國家擔在了他的肩膀上。

嚴翰瑾在邊關為國家抵禦了數次外敵入侵,殺敵如麻。當年那個儒雅少言的少年已長成一個敵人聽到他的名字就膽寒的男子。

也因此這三年來他不曾有過機會的沈清音見面。

沈清樂幼時就沒有和他說過什麽話,對他的情況的了解也是從嚴成瑜和沈清樂寫的信中拼湊得到的。

還有一個人,沈清樂理平有一點卷起的信紙,微微嘆道這個人在自己的記憶中似乎不曾說過什麽言語。

周佑騰,字祈順,一個可以冰凍三尺的少年,現在成為新皇的左膀右臂。在三年內為新皇平定朝局,一舉成為革新派的帶頭人。和嚴翰瑾兩人一文一武,治國安邦,為嚴成瑜的統治奠定了基石。

在這三年中沈清樂和嚴成瑜之間的信件日益減少,但是每一封中周佑騰都占據了大量的筆墨。這或許就是新皇心中對他的器重吧!

不過沈清樂不是朝中人,以後也不會嫁為人婦,這種事情看出來了,也只是當成小消息,看看就可以放在一邊了,甚至比不上她做早課得到的新領悟。

她整理好信件,放到旁邊的櫃子裏,開門離開房間,估計了一下師父現在在何處,擡步離開。

許是這個世間,一個人再大也是渺小的。沈家并沒有因為沈清樂的離開而停滞,大家都在走自己的路,只有逢年過節幾位親近的長輩會想起她,其他人的生活的确和沈清樂沒太大關系。

前些年,沈清樂曾經見過比自己小一歲的庶妹沈清舞,那時她的師母帶着她來庵中祈福,兩人才見上第一面。

沈清舞因為年幼時很喜歡花花草草,沈子常找她長談一次後就把她送到了她現在的師父處學習醫術。

幼年時的兩人一直沒有見過,因為沈輕舞一直養在她的母親王姨娘處,沈清樂走時才兩歲,作為嫡女自然不會跑去看只有一歲的庶妹。

山中難得有同齡的小孩子,兩人又是自家姐妹,在長輩的引導下很快就玩到一起。在她走後,沈清樂也常收到她的來信,從中也學到了許多的醫術,認識了不少草藥。關系也在信件的來往中日益的密切。

這一年,沈清樂已經十二歲了。算起來她已經在山中待了十年。

因為新皇繼位,沈子常也卸下了身上的職務,只挂一個閑職。收了一些徒弟在家中教授,生活也自得其樂。

沈家的嫡長子沈清風已從外游學歸來,在沈父的要求下任了一個小職,去體驗下層官員的難處。準備在皇上确定繼承人後由他教導。

而沈家嫡次子沈清水依舊跟着他的師父茶聖在全國各地尋找不同的茶葉,生活也是自得其樂。他的心思不在朝野,過一種随心而悅的生活也是好事,這是沈家父母的一致觀點。

沈清水上面還有一個庶兄名為沈清山,他對為官倒是很感興趣。其實也談不上,他只是覺得當了官才有一個好的由頭把他的娘親葉姨娘接去享福。不過他師從上一任丞相,學到的确實是真本領。但因為他姓沈注定了他無法坐到高位,這也是他的師父的遺憾。

四年前沈母劉氏再次懷孕,次年生下一個男孩,喚名沈清溪。這一年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劉氏這幾年的信中提到他也是最多。從信中提到的來看确實是一個可愛的孩子。不論是沈家人中的誰來信,他都占據着很大篇幅,使得沈清樂還沒有見過他,就對他有了很好的印象。每一年他的生日時的禮物,沈清樂也是極費心思準備的。

送禮物對于沈清樂來說已是除了寫信外做的最大的俗事了。她每天跟着庵中的尼姑一起作早課、晚課,其他時間都在師父學習。靜言師太确實才華橫溢,琴棋書畫是樣樣精通的。

據說她當年也是名動京華的,這是沈清樂聽當年自願跟着她來庵中修行的丫環說的。

那人其實已看不出有什麽為奴的痕跡了,很多的是一種堪破和随性。她現在正在教導劉氏特地送過來服侍沈清音的四個丫環。

靜言師太對劉氏的行為很是不滿卻不好說些什麽,便讓現在稱為慈安的尼姑教導她們。

慈安和沈清樂的關系極好,靜言師太沒有帶孩子的經驗,所以沈清樂可以說是慈安一手帶大的。

慈安覺得庵中極好,沒了家宅中的紛擾,更何況她是孤女談不上要在父母身邊孝敬,所以她來到庵中也沒什麽阻礙,靜言師太勸不過就随她了。

但她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和她這般。雖然劉氏選的四個丫鬟都是孤兒,但不代表她們都不想嫁人。所以慈安從中觀察将半夏和甘草選為大丫鬟,萱草和蘭草放在稍次一點的位置。

這些年教導下來,四人雖已認沈清樂為主,但是都多了些長待在庵中所特有的淡泊。

劉氏其實還為沈清樂準備了兩個嬷嬷,但是被靜言師太直白的拒絕了。但是劉氏仍抱有一種自己小女兒會嫁人的願望,把她們都放在山下的莊子裏,偶爾給山上的沈清樂送些女兒家必要的物品。

作者有話要說: 阿音:我人生最無邪的七年,你用一章就寫了?

阿不:你又不是女主。

阿音:我是女主她姐姐!你信不信我不逃婚了?

阿不:好呀好呀。我直接寫阿樂在山上平平淡淡的過了一輩子,收了一個聰明的徒弟,安詳的去了……

阿音:算了,我還想多出場幾次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