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十章

桌角放着一個煙灰缸。

他随手按滅香煙,嘴角噙着笑意,一如既往地跟她說話。

在思望而生畏。

她瞠目,嘴唇蠕動,沒說話,手扶着桌邊,稍微往後退了一點兒。

周覺山面不改色,上前半步,抓住了她纖細的小腿。

在思失去平衡,沒能坐穩,他逼近,拿手臂托着她的後背。兩個人毫無距離,他用英挺的鼻梁抵着她臉頰,眼睫低垂,須臾間,連兩個人的呼吸聲都交織在了一起。

“我我不是”

“你是。”

兩個人額頭抵着額頭,他深望着她,片刻後,他垂眸,吻住了她粉嫩的臉頰。

空氣裏是一片冗長的安靜,慢慢地,他吻住了她的眼睛,一股淡淡的煙草味萦繞在彼此之間,他停頓了幾秒,又朝她嘴角滑去。

什麽人會出現在緬甸戰場?

什麽人能聽得懂緬甸語?

什麽人又會對軍事新聞那麽感興趣,還能同時做到對處理傷口一無所知?

周覺山心知肚明,他只是看破沒說破,如果她一定要讓他拿出準确的證據才肯承認,他也可以立即派手下的人去查。

沒有人可以一輩子都活在謊言裏面。尤其是現代社會,身份信息簡直是一文不值五分鐘之內,她的所有個人資料,諸如工作、戀愛對象、家庭、畢業院校、住址甚至于她在什麽時候坐了哪一班飛機,在哪一家商場買過哪一件衣服他都可以給她查的一清二楚。

在思心髒狂跳,她一時說不出話來,低下頭,拿白皙的手指擋住了周覺山熱燙的嘴唇。

Advertisement

周覺山也并沒想一定要對她怎樣,他兩手撐開,俯視着她,能看出一些她的緊張和憂慮。

他別開臉,瞥了一眼窗外的山嶺,綿延的山坡起伏不斷,用十分篤定地語氣說道。

“我現在只需要胡一德這個人的資料,作為交換條件,如果你想,我也可以幫你僞造一個中國醫生的身份。其他的事情我不多做為難,你想說就說,不想說我也不會逼你。”

軍隊裏有軍隊的規矩。

任何一個獨立軍區,都不會容忍一個外國戰地記者的存在。

事到如今,她的命就捏在他的手裏,整個南撣邦軍區上下幾十萬人,除了他之外,絕對沒有第二個人敢再承諾能保得住她。“我希望你能明白到事情的嚴重性。”

“”

在思慌張地擡起頭,眼眶泛紅,她思忖了片刻,無奈地點頭,已然是承認。

她明白。

經過了昨天的事後,她早就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周覺山城府太深,她鬥不過他,更也瞞不住他。

沒錯,她是一名戰地記者,可是即便她是個記者,那也并不意味着她就可以了解一些連他們內部的軍官都接觸不到的內幕消息。

“我來緬甸的工作,是做國際醫療救援主題”她抿唇,漸漸地将一切娓娓道來“我知道胡一德這個人,只是因為我在來緬甸之前了解過一些有關于他的新聞報道,但是我敢保證,你想要的那種資料我并不清楚。”

她才工作兩年,資歷太淺,上級是不會交給她這種任務的。

第一次,她在他面前揭開了一點僞裝的面具

周覺山眉梢微動。

“實話?”

在思悶悶地點頭。

“實話。”

周覺山歪了一下頭,不以為然,他用食指挑起她下巴,讓她直視着自己,兩個人四目相對,視線在半空中交彙在一起,電光火石之間,仿佛在互相試探,誰也不肯再多做出一絲讓步。

片刻後,周覺山垂目,率先抽離。

“你說謊。”

“我沒有”

他沉着臉,徑直繞過她,拿起搭在椅子上的軍裝外套,迅速地穿在身上。

“我去看一眼傷員,晚上你先睡,不用等我。”

“”

在思咬緊了嘴唇,望着他的背影,幾度欲言又止。

她知道,她知道他已經對她做出了很大的讓步,可是每個人的立場不同“好,我承認,我确實不是這樣認識胡一德的。但是你想要的資料我真的不知道。”

周覺山驟然駐足,停在了門口。

一片落日餘晖之下,微涼的日光斜映在他漆黑锃亮的軍靴上,折射出一道冷然的光亮。

他扯起嘴角,兩手抄兜,微微地側過了一點頭,“這回又是不是實話?”

“”

在思沉默,猶豫。

周覺山笑了,“算了,我說過我不想聽謊話,這件事我不會再問,等什麽時候你想主動告訴我的時候再說吧。”

解決胡一德這件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來日方長,周覺山有的是時間和精力去對付他。扳倒一個将軍談何容易,他也更不可能真要靠她一個女人來幫他。他今天問她,只是試探,看一看她有沒有這份兒心,誰曾想這結果倒真是挺讓他“神清氣爽”的。

“走了。”周覺山邁開皮鞋,推門走了。

竈臺上的火也熄了。

只留下一鍋開水與在思作伴,四下裏空蕩蕩的。

在思倚着書桌,思索了一會兒,半晌,上了二樓,貼着床邊,躺下。

其實,她真的沒有騙他什麽她知道胡一德,是因為她家裏人的緣故,跟軍事無關,跟這場戰争也無關。

陳年往事,大約是一些世仇恩怨。記憶中,她父親生前當過中緬邊境的緝毒警察,中隊隊長,也算年輕有為,她母親常說,她父親是因公殉職,是胡一德害死了他

她那個時候還小,六歲?什麽都不懂,不知道什麽是因公殉職,只知道從那之後,她的生活裏就多了一個胡一德這樣的陌生名字,說不上有多恨,只是很好奇,好奇她父親為什麽會死,好奇胡一德是誰,好奇緬甸又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國家

她自學了緬甸語,就是因為這個。

她還當上了戰地記者,也是因為這個。

緬甸的游客之行,去的都是光明、善良的地方,想要切實地感受到這裏的殘忍與黑暗,那麽就唯有做出一些犧牲與讓步

她也怕戰場,她也怕戰火,但她還是來了,她把這當做是一項人生中的小目标,她想着有生之年,總該還是應該來看一看的,就當是了卻心願也好。

在思臨睡覺之前,給周覺山留了一張小紙條。

“我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中文,我被綁到軍區裏的那一天,随身帶着一個日記本。那個日記本裏就是我對胡一德所有的了解了,如果你能找到,希望能幫得到你。”

夜深時分。

一只修長幹淨的手拿起桌面上的白色紙條,轉頭,又看了一眼已經熟睡的女人。

周覺山倚到了窗邊,撥通了一個電話。

“苗倫。”

“”

“是,團長。”

這次出訪克欽邦的行動,苗倫恰好也跟了過來。他立馬從床上翻起來,撈起一件衣服,急匆匆地出了門。

一到晚上,這破村子裏壓根兒沒電,他跑到一輛幸免于難的吉普車後面,翻翻找找,用手機當手電筒。

光線差到離譜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舊色的線裝筆記本,翻出來一看,好嘛,一個字他都不認識。沒錯了

“就是這本!”

苗倫咧嘴一笑,從車裏跳了出來,呼哧呼哧地又往周覺山落腳的竹屋跑去。

路上碰見了馮連長,他條件反射,立正敬禮。

擡手時,日記本險些掉在了地上,他連忙接穩,免得闖禍。馮連長朝他擺擺手,讓他趕緊去給團長交差。

苗倫笑笑,忙不疊地點頭,繼續上路。

兩個人誰都沒注意,有一張小小的一寸免冠照片從日記本的縫隙裏滑落出來,掉在地上,被風吹遠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