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 到得姜家,姜濟達叫小厮來搬藥材,姜辭向四位衙役道謝,并且拿了些銀子,畢竟要不是看在姜濟顯的面子,他們肯定是不做這些的,衙役也收了,笑着告辭。

姜蕙捧了一個大盒子到老爺子,老太太跟前:“說是百年野參,買了給祖父祖母補補身子的。”

老爺子笑道:“好孩子。”

老太太也誇。

拿了他們的錢,哪裏能不知道回報?姜蕙這點還是舍得的。

胡氏在旁邊撇撇嘴兒,暗道這侄女兒真會讨好人,比她那阿瓊是強多了。

難怪老太太是個繼祖母,也仍肯疼她。

姜蕙又給胡氏送了一盒珍珠粉,一盒鹿茸:“二叔幫了好些忙,還請二嬸收下。”

一看沒忘自己,胡氏眉開眼笑:“阿蕙就是懂事。”

姜蕙給姜秀也送了一盒珍珠粉:“無甚好買的,多數都是藥材。”

姜秀來者不拒:“有總比無好。”

姜瑜跟姜瓊,寶兒圍上來。

姜瓊道:“沒給我買什麽?”

“哥哥買了好些紙墨的,咱們都有份,別的我就買了鎮尺了,那陵縣雖然熱鬧,但胭脂水粉,首飾什麽的都不如宋州。”她把鎮尺拿出來,“咱們三個一人一個。”

結果姜瓊卻看上姜蕙那個玉葫蘆的,叫道:“哎呀,這個真可愛,我要這個!”

姜蕙笑笑:“那就送你罷。”

Advertisement

因前世的緣故,她對兩個堂姐堂妹很有些憐惜之情,比之她們,自己還算活得久的,她早就不計較這些了。

姜瓊喜滋滋拿着,愛不釋手。

寶兒道:“姐姐,我呢,我呢?”

“你什麽呀,你都沒開始寫字。”姜蕙好笑,另外拿了一堆吃食給她,“那,好些糕點,蜜餞,你慢慢吃,別一下子吃光了,牙齒會壞的。”

寶兒一邊答應,一邊就往嘴裏塞。

真是個貪吃鬼,姜蕙伸手捏捏她臉蛋,稍後又給梁氏送了盒珍珠粉,輕聲道:“比二嬸,姑母那個好一些,不過只得一盒了,娘別說啊,外頭看不出來的。”

梁氏一聲笑:“你這孩子!”

母女兩個手挽手。

老爺子出去看了看藥材,這時回來問:“阿蕙,你這鋪子就要開張了,鋪名可取了?”

這等事自然要讓給老爺子的,姜蕙乖巧的道:“還沒有呢,就等祖父給取了。”

老爺子唔了一聲:“開藥鋪有大夫懸壺濟世,有藥材救人性命,是大功德一件,我看就叫仁心堂罷。”

其實是再普通不過的名字了,但衆人都叫好。

老爺子很高興。

那頭姜辭給姜照送紙墨:“用完覺得好,咱們再去陵縣買,那邊比宋州便宜多了,難怪好些人去那裏進貨。”

姜照笑道:“好是好,就是太花費功夫了。”

“那倒也是。”

“不用擔心。”姜蕙插口,“下回藥材用完了,你們要,再帶點回來就是了,反正順路。”

“那邊太擠了,如今去過一趟,熟門熟路,你一個姑娘家別再去了。”姜濟達道,“人多的路都不好走,下回就我一人去,帶上幾個小厮也沒什麽,你們要什麽說一聲就是。”

梁氏也道:“是啊,就讓你阿爹去。”

姜蕙應了一聲。

歇得一日,她就叫小厮把藥材陸續搬去仁心堂,又派人去請寧溫。

寧溫過來一看,見鋪子煥然一新,誇贊道:“姜姑娘真利落,那看來過幾日就能開張了?夥計可請了沒?”

“夥計好請,到處都是找活做的人,鋪子開張的話,定于八月六日,寧大夫一定要來啊。”姜蕙與他商量聘請的事情,“關于寧大夫的薪酬,我想過了,每月付你十兩銀子,加之開方子,除了診金,還可抽取藥材費用兩成,你覺得如何?”

十分的優渥。

寧溫笑道:“看來姜姑娘當真十分看好在下。”

“确實,還請寧大夫多多進步,想來假以時日,必定會成為神醫!”

小姑娘看起來很是興奮,一雙眸子閃閃發亮,寧溫道:“承你吉言了。”

姜蕙走近幾步,笑眯眯道:“寧大夫,你與回春堂的馬大夫,鐘大夫應是算熟的罷?等日後,還請幫咱們鋪子美言幾句。”

已經在想着挖牆腳了,這姑娘做事果然很有沖勁。

寧溫忽地想起那日在回春堂,她也是急着要請他,更是好笑:“這個自然。”

二人說得會兒,寧溫就告辭走了。

姜蕙把鋪門關上,回去的路上腳步忽然有些沉重。

她不曾忘掉何緒陽的話。

現在已經快要過去三天了。

那五日之期,她如何與阿娘說呢?

可不說,要改變梁家的命運,必會困難重重,說實話,她沒有那麽大的能力,她一個姑娘家,又不曾入仕,如何逆轉?退一步講,便是告知姜濟顯,只怕也無用。

二叔會信嗎?

穆戎至少有個皇子身份,旁人都不知,她說出來他就有幾分相信,更何況他也在追查周王一事。

倒不知二叔……

興許可以試試?兩方面雙管齊下,要保住姜家總是更容易些。

她大踏步走了。

回到姜家,在園子裏遇到姜瑜,姜瓊,姜秀,另兩位何姑娘。

姜瓊向她招手:“總算回來了,今兒阿娘請了何家兩位姑娘來作客,剛才還問起你呢。”她回頭與何大姑娘何文君道,“我堂姐馬上要開藥鋪了,故而這幾日總是往外跑。”

何文君吃驚:“姑娘家這樣不大好罷?”

姜蕙笑一笑:“這是免不了的,等日後生意做起來,我便不用怎麽忙了。”

二姑娘何文姬沒說話,一雙桃花眼上下打量姜蕙。

還是那日在紅玉河,她見過姜蕙一眼,上次母親相請,她不曾來。

正如印象裏的樣子,是個美人兒,不過到底是縣裏出來的,無甚教養,竟然還開鋪子呢,這是最最叫人瞧不起的事情,她目中隐有不屑,低頭喝茶。

姜瑜道:“阿蕙你才回來,定然也餓了,吃些點心罷。”

姜蕙坐下來。

何文君與姜瑜道:“上回你說學了《聽梅》一曲,今日倒是叫我看看眼界。”

“還不甚熟練。”姜瑜笑道,“女夫子叫我多練幾遍的,倒是你那曲《江雪》,我只聽得一半,今日既然來了,不如彈完與咱們聽聽?”

她們上次去何家,也是在園子裏賞花,後來何文君彈琴,中途何夫人派人來說天晚了,她一點不敢耽擱,連忙就收了琴,故而姜瑜未曾聽夠,甚覺遺憾。

何文君笑道:“好。”

姜瑜就叫人拿琴來。

姜蕙也有些興趣,坐在一旁。

這一曲《江雪》清冷,有幾分高山流水的韻味,連綿悠長,彈得很是不錯。

她側頭看一眼何文君。

雖是庶女,卻舉止端莊,一點沒有小家子氣,不由想起在紅玉河時,何文君跟何文姬在何夫人身後戰戰兢兢的,話也不敢說,可見這何夫人有多可怕,這樣做母親,難道真能叫兩個庶女服氣?

姜蕙嘴角一撇兒。

不是她說,這何夫人便是上輩子報了仇,必定也不會如意的。

“大姑娘彈的真好聽,我練過此曲,指法甚難。”姜瑜誇贊。

“也是練了許久的。”何文君笑道,“其實我這琴藝,要放到京城,都拿不出手呢。”

“大姑娘謙虛了。”

何文姬道:“哪裏是謙虛,姐姐一點沒說錯,你是沒出去見過世面,要聽過京城第一才女的琴聲,你就知道了。”

“第一才女?”姜瓊好奇,“是誰呀?”

其實何文姬剛才已得罪人,她在何夫人面前膽子很小,可在宋州,沒有比她們何家更顯赫的,故而在旁的姑娘面前,很有幾分自傲,尤其是姜家,沒有絲毫根底,她頗有些瞧不起。

何文君皺了皺眉,忍住沒有說話。

何文姬道:“是衛家的二姑娘衛鈴蘭,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長得也美。”

她說着瞥一眼姜蕙。

比起姜蕙身上的妩媚之氣,衛鈴蘭,正如她的名字,氣質如蘭,自然是高上了好幾分。

姜蕙由不得笑了。

衛鈴蘭。

沒想到在宋州,居然也能聽到衛鈴蘭的名字。

她以為自己早已忘了,可現在,滿腔都是火氣。

上輩子雖是桂枝拿一碗紅棗羹送她歸西,可主謀不用說,定是衛鈴蘭了。

可笑這何文姬提起她,滿臉敬慕。

也是,衛鈴蘭在人前總是那樣高雅大方的,但也只能騙騙這些人,她的真面目,她們要知道,不定吓成什麽樣呢。

姜蕙拿起手中茶盞,一口喝了,好似幹了烈酒。

見她神色像是不悅,姜秀打趣:“哎呀,阿蕙,可是聽到那衛姑娘美,你有心比試一下呢?”

這姑姑,不說話,沒人把她當啞巴!

姜蕙站起來道:“有何好比的,人家那是名門世家出來的姑娘,還遠在京城,比什麽?你們且慢慢玩罷,我還有事兒。”

對于何夫人,她有深仇大恨,故而見到兩位何姑娘,也實在提不起好感,先行告辭。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