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
“今日又是三師弟敲鐘?”
大師兄渡空站在正殿前,例行往燈臺裏添着燈油。
“是的,三師兄勤勉又克制,晨起日落從不馬虎,還不與我們計較。有他當值,大師兄你就放心吧。”一旁布衣小僧樂呵呵在後頭提着油桶。
“勿驚、勿喜。”渡空彎起眉眼柔聲示意,“渡明,莫在菩提祖師前失了修行。”
“是……大師兄。”
那名喚渡明的小僧慌的趕緊朝正殿高臺裏的祖師雕塑躬身又朝渡空波浪式點頭,才得以松了口氣。
“明日又到了農歷初一,今日等三師弟回來,勿忘了提醒他。”渡空囑咐道。
“是,渡明知曉。”
每月初一、十五,鎮上的百姓都會不遠趕來燒香祈福,為的不過是得老天保佑,平安喜樂。
而這座靈山寺便是鎮上百姓信仰虔誠的。
靈山勝境大多霧氣缭繞,鎮上百姓都稱這是神仙坐鎮,祥瑞之兆。
傳聞,這數年前有一修行僧人途經靈山,感知此處靈氣極盛,是以隐居之處所,便在靈山上尋了一高處,搭木建屋,開洞鑿井,再用那佛珠埋于屋外不遠處,漸漸生根發芽成了種出了樹。
每當他偶遇無家可歸、或是因難至此的人時,僧人內心悲憫,都會給予他們栖息之所。
久而久之,僧人不在了,屋外那棵樹卻長得越發茂盛,還結出了果子。
世人感念,曾被救助過的百姓及其家人便齊心為其修繕這座廟宇取名:靈山寺。
後來,靈山寺的僧人用那香火錢修了座高高大大的菩提祖師金身像,以供百姓前來參拜。
不需多時,二人已為案臺上的燈添完了油,一前一後走出正殿,恰好碰到了他們口中提及的三師弟從後山緩緩走來。
“渡塵師兄。”渡明朝遠處揮了揮手,得了大師兄的許可,放下油桶,便屁颠颠跑去迎。
渡塵乃靈山寺三師兄,青衣袅袅、弱發束冠,常以高高的馬尾盤發。清瘦白淨的面容配上眉眼那一點淚痣,活脫一克己複禮、仙氣纏繞的詩中君子。若不是渡塵常年呆于寺中不出山,很難不叫那靈山鎮的姑娘們一見傾心。
師傅許他帶發修行,靈山的主持生性自在不拘小節,又總愛雲游四海,萬事有大師兄渡空和三師弟渡塵在,他一切放心。
六師弟渡明與渡塵最為交好,倒不是因為什麽,只是渡明小的時候被師父撿來收留,便一路跟了渡塵習作,如兄如父,最是依賴渡塵。
見六師弟跑來,渡塵只是微微一笑,“你這般急躁,可知會受罰?”
“三師兄真是,渡明見着三師兄自然心裏歡喜,剛跟着大師兄添了一早上的燈油,手都酸了。”渡明抱怨道。
“出家人不打诳語,為祖師添燈油,是功德。”渡塵作了個噓的手勢,示意渡明勿要在寺前埋怨。
渡明:“是,渡明知錯。”
渡塵笑了笑,上前與渡空打了聲招呼,“大師兄好。”
“渡塵這又是從鐘閣而來了,剛我與渡明在正殿便聽到了你敲鐘的聲響。”渡空笑了笑,他甚是欣賞這位三師弟,日複一日的自律且細致,似乎生下來就是為了修行一事。
“已過申時。”渡塵點了點頭。
“明日便是初一,三師弟記得一早來正殿幫忙。”說完,渡空又補了一句,“三師弟來,祖師前的香火定能鼎盛。”
“...”渡塵愣了一下,無奈的應下了。
他是不願摻雜凡事的,往日能推辭推辭,每逢初一十五總是有許多少男少女來到寺廟祈福,許多為求姻緣,也有絕大部分是來窺一窺這傳說中的三師兄真容。
靈山鎮早有傳言:靈山敲鐘僧、見之意難忘。
作者有話要說: 嘻嘻嘻-嗨皮開坑
這本是我的小故事類,關于小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