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9章殺手锏
白素錦研二的時候曾跟随霍教授在陝豫交界處一個偏僻山區發掘一座漢代諸侯王級別的墓葬,陪葬品中就有用苎麻紡紗織成的花綀,其中一匹保存完整,長四丈,重量卻不足三兩,卷起來塞入竹筒中空間也綽綽有餘,讓人不得不驚嘆其精致程度,可惜,棉花引入種植後,迅速對麻紡織造成了取代性的沖擊,漢後墓葬中再難發現花綀的蹤跡。
白素錦将花綀的基本情況和三大主事介紹了一遍,作為從百年絲織之家出來的人,即便是江大掌櫃對紡織一行也知之不少,就更不要說許大管事和闫大掌櫃了,片刻愣怔後臉上難以抑制地湧上驚喜。
許家之所以能傳承四百餘年的富貴而不衰,靠的就是獨步天下的頂尖織錦工藝,這才是靠手藝發家之人最大的財富。白素錦剛剛所說的花綀,一旦織造成功,那必将是麻織工藝的頂峰之作,名利雙收盡在掌握。
“莊主可有十足把握?”闫大掌櫃覺得喉嚨直發幹,暗暗嘆道,不愧是身上流着一半許家血脈的人物,對絲織的悟性不是尋常人能比拟的。
白素錦點了點頭,“還要勞煩許大管事從織造坊臨時抽調出二十個手藝好又信得過的織工出來,先趕制出一匹花綀看看效果,後續的事就要交給三位安排了,我要盡快動身到百越走一趟。”
許大管事聽了當即起身着手去辦。
江海從衣襟內掏出一封信遞給白素錦,“這是今日商行劉大掌櫃打發小夥計送過來的,囑咐一定要親自交到您手裏。”
白素錦接過封面蓋有許家萬通商行加急印章的信,拆開封蠟,抽出的信紙只有薄薄一張,短短一行字,字體蒼勁力透紙背:不日将至,勿怕。
信角落款處,赫然一個狂勁的“安”字。
這封信,居然是許家老太爺許宏安的親筆信。
白素錦捧着信有些恍惚,如果沒理解錯的話,老太爺這句話的意思是:他親自趕來了?!
錢塘到臨西,少說也有兩千公裏,這年頭沒火車沒飛機,只能舟車趕路,許老太爺如今已年逾六十,這不是要把半條命扔路上玩嗎?!
吃驚、意外、憂慮的同時,白素錦心底也湧上一團溫熱,弊端世界,表哥也是處處維護自己,把自己的一點小事也當成大事來對待。不知道表哥得到自己出事的消息時,要發瘋成什麽樣......
白素錦臉上動容的表情着實讓江海和闫明吓了一跳,他們都是看着白素錦長大的,了解她素來情緒不喜外露,如今這副模樣,莫非出了什麽事?
“莊主,可是出了什麽事?”
Advertisement
白素錦一時沉浸在自己的思緒裏,猛聽到闫大掌櫃的聲音晃過神,見兩人面帶焦慮看着自己,忙将手裏的信紙遞給他們。
這下子就輪到兩個大掌櫃傻眼了。
織造坊就在莊內,許大管事辦事向來是個幹脆利落的,不到半個時辰,就在織造坊西院單獨辟出了一個織室,挑選出來的二十個織工都是簽了死契的夥計,手藝也是織工中的翹楚。
返回議事堂,聽聞許老太爺正在趕往臨西的路上,一向沉穩的許大管事也難得面部表情活躍了一回。
因為許老太爺的關系,前往百越的計劃暫時往後推遲,督造花綀的時間就寬松不少,許大管事也偷偷松了口氣,想着可以仔細挑選幾個手腳功夫好的随役跟着去百越。
百越族人口規模不大,居住集中,對外界排斥心理極強,桐華布是百越特有的精品布料,多年來一直未打破這種“獨有”局面,一來是織造桐華布所需要的原材料木棉,采自百越特有的橦華樹,這種樹木集中生長在百越族聚居地內,外界甚少見到。二來,是百越族世代相傳下來的織造桐華布的工藝極為傳統,加之人力資源不足,故而生産能力相當有限,三來,是外界布商刻意壓價,百越實際所得利潤并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故而桐華布除了每年進奉皇宮的貢品外,流入外界的數量非常少,常常是有價無市。
為了這次百越之行,白素錦特意準備了一件殺手锏,本打算從百越回來後再投入自己織造坊使用,但出行日期押後,白素錦決定織造花綀時試用一番。
素尺奉命回扶雲軒的書房取來一個紫檀描金木匣,放到白素錦手邊的桌子上後即刻退了出去,守在議事廳門外。
白素錦将木匣上那把小巧的鎖打開,取出一張疊的整整齊齊的紙,放在桌子上平展開來,足有兩尺見方。
三位主事聚首看過來,只見一架流暢線條勾勒而出的紡車躍然紙上,緊緊抓住人眼球的,是這架腳踏紡車竟然是四錠的,而現在織造坊使用的雙錠腳踏紡車是去年托許家的關系從錢塘不遠千裏采買回來的,現如今在臨西府的地界上也是緊俏貨,稀罕貨,一般織造坊、布坊還在使用雙錠手搖紡車,甚至是單錠紡車。
可想而知,桌上這張圖紙流傳出去,将會造成整個布業多大的震撼!
“百越之行,莊主的殺手锏,便是這個?”許大管事在敬佩贊嘆白素錦頭腦過人的同時,也不得不感慨自家主子的大手筆。
白素錦黛眉微揚,嘴角噙起一抹淡淡笑意,清聲道:“一張圖,換十年桐華布獨家供貨,大管事以為如何?”
三大主事聽聞俱一愣,片刻後搖頭啞然失笑。也是,這麽多年來,何時見過這位小莊主吃過虧。
全手工打造一架這樣的四錠腳踏紡車工序十分複雜,好在江海江大掌櫃對織具頗有研究,幾個人幾經商讨,最後決定将紡車拆分成幾部分,交給不同的匠坊加工制造,最後一道組裝程序由江大掌櫃親自動手。
白素錦端着茶盞坐在旁邊,看着頭頂頭聚在一起熱烈讨論的三個中年男人,默默感慨:千萬不要小看古人,看,喝盞茶的功夫,人家已經把流水線生産的雛形給弄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