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林小千一頭霧水,小心問他:“王爺,妾身可是哪裏做錯了?”

蘇惟咬牙切齒擠出幾個字:“你的小報都在幹什麽!”

林小千低頭一看,小報上有一行字被重重圈了起來:萬兩官銀不翼而飛,戒備森嚴的銀庫裏發生了什麽!

她遲疑着問:“王爺是為庫銀失竊一事生氣?”

蘇惟鼻子裏哼了一聲,算是答話。

林小千覺得有點委屈,銀庫官銀失竊震動天下,雖然朝廷還沒有公之于衆,但朝野口耳相傳,幾乎是街頭巷尾人盡皆知了。她不過彙總整理了所有的消息,提煉排列出一條簡單的時間線而已。

“庫銀失竊案,早就真真假假,消息滿天飛了,聽說京城幾家小報連篇累牍地在議論此時。我們怎能置之不理?”她小聲嘟囔着辯解了一句。

蘇惟一聽,臉色更冷了幾分:“此案事關重大,你們不顧真僞,大肆宣揚案情,不但惑亂人心,更會讓犯案者趁機逃脫。不止是你,所有洩露消息者都應論罪處罰!”

林小千眼睛一眨,若有所思地說:“如此說來,我們猜中了案子的……真相?”

“不知死活!”蘇惟一聲怒喝打斷了林小千,“朝廷大事,哪裏是你們該插手多言的?”

林小千先是吓得心肝一顫,但很快回過神來,不像前幾次那樣懼怕。

“王爺息怒。”她拿起小報,手指劃過那行字跡,鎮定自若地說:“事已至此,王爺何不反過來想想?悠悠之口,向來堵不如疏,既然已經流言四起,一味壓制反而更叫謠言當道,小人獲利。如果有小報出面正本清源,既可以還清者清白名聲,也可以将渾水攪得更渾。”

林小千擡起頭來,一雙黑眸注視着蘇惟的眼睛,真誠無比地說:“如今《廣聞雜報》一戰成名,在京城說不上呼風喚雨,也能引領風向。而散布什麽消息,我們唯王爺馬首是瞻。眼前的一灘水,想清,還是想渾,只等王爺一聲令下。”說完,把小報遞到了蘇惟面前。

她語氣不疾不徐,輕緩有力,漸漸撫平了蘇惟的狂躁怒氣。

許久之後,他接過小報,一字一句反複在嘴裏咀嚼了幾遍,最後輕飄飄丢回桌上,語氣平淡地說:“我念,你寫。”

一日後,《廣聞雜報》爆出獨家消息,五名銀庫兵丁同時畏罪自殺,京城上下震驚無比。人們還沒回過神過來,《廣聞雜報》又出了新後續,一名兵丁臨終前留下血書,控訴銀庫總管監守自盜,這下更是朝野嘩然。

Advertisement

十天後,本來已經潛逃進山的銀庫總管現身大理寺門外,主動投案自首,還供出了與他勾結的朝中高官。

蘇惟一邊協理朝中要事,一邊又親自審理庫銀失竊案,忙得焦頭爛額,十來天裏都是過家門而不入。

林小千不斷收到他差人送來的真假摻半的消息,依照他的囑咐,照常抄印在《廣聞雜報》上。然而她一顆心惴惴不安,自始至終都沒有放下來過。

她本就是穿書過來的,知道不少達官顯貴人前背後的秘密關聯,執掌小報後,更是逐漸理清了朝堂上下錯綜複雜的關系網。所以,不用蘇惟提點,她很清楚,自己看到的,或者說蘇惟給她看到的,不過是冰山一角。

蘇惟看似勢如破竹地追查斷案,其實危機四伏。比如銀庫總管供出的戶部尚書,正是首輔蔣為辰的姨表兄弟,四舍五入,也是太後的娘家親戚。

她天天提心吊膽,生怕蘇惟一個不小心,被燙手山芋反咬一口。然而蘇惟忙得無暇回家,林小千心中再煩悶,卻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有一天,林小千實在憋悶,于是瞞着文秋楊公公,打算私自出府閑逛散心。誰知道剛偷偷摸摸出了二門,一個黑影子倏地出現在她面前,聲音低沉地攔住她:“外面不太平,王爺請王妃好生待在家中。”

林小千先是一驚,後是一愣,那一刻,她忽然福至心靈、恍然大悟:蘇惟派人寸步不離地在背後跟着我,或許不是為了監視,是為了保護?

直到春去夏來,天氣漸漸熱了起來,案情也越發明朗。最終戶部尚書在家中飲毒自盡,留書一封,供出了他和銀庫總管勾結,指使兵丁偷盜庫銀的罪行。

蘇惟回王府的那一天,林小千坐在薔薇花架下,輕搖團扇,正悠悠然飲茶看書。

一步步走過去,清馨芳香幽幽傳來,蘇惟禁不住感嘆一聲:“好香!”

林小千擡頭一見是蘇惟,騰一聲站了起來,激動、擔心、欣喜,百般情緒湧上心間,竟然一時不知該說些什麽。

蘇惟卻眉頭緊擰,問了她一句:“你許久不濫用熏香了,今日想起什麽,又弄得這樣香氣襲人?”

林小千被問懵了,自己想了想,腦筋才轉過彎來。她指指盛開的薔薇花,笑着打趣他:“王爺近來忙得天昏地暗,連薔薇花香也記不得了。”

蘇惟又深嗅兩下,突然整個人僵硬了起來,臉色也刷的變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