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異族

皇甫定遼與赫連安站在關隘上,看着底下的無邊鐵騎,他神色嚴峻:“異族為何有能力養這麽多兵?”

“大軍壓境,金戈如雷。”赫連安嘆了口氣,“我曾經不信他,沒想到真成了。”

定遼不解轉頭:“你在說什麽?此事必須馬上傳信入國都……”他看見赫連安拿着一顆藥丸張口就吃,頓時皺了眉:“你吃了什麽?”卻見赫連安轉過來,眼睛亮得瘆人。

他攬過他的臉,湊上去親吻。

定遼瞳孔放大,牙關一松,任由赫連安卷了舌頭進來,那顆藥就這樣長驅直入,被不自覺咽下。

定遼推開他,掐着脖子想吐出來,赫連安抓住他,眼裏碧色湧動,沒讓他吐出藥來,看着他漸漸無力地倒下去。

“殿下,你曾開玩笑似的問過我,為何我赫連氏以異族之身,侍奉于大慶皇甫氏,而拒同族于塞外。”他輕笑,“我的殿下,請您仔細看看——因為我們等的,就是這一天吶。”

“抱歉,請您先為我們做擋箭牌吧。”

十一月二十三日,皇甫易持最終稱帝。

在群臣激憤中,終于下令剔除罪人皇甫澤年的姓氏,處以死刑。

執行當日,鎖着罪犯的車行過大街,百姓交相砸穢物,滿街大罵。劊子手砍下其頭顱時,萬民鼓掌稱慶,大喝的好字響徹雲霄。

瘋狂的人群過後,也只有一個暫被停職的大理寺卿痛哭悲鳴。

十一月二十九日,大慶邊防全線崩潰。赫連安秘密傳信入朝,告皇甫定遼叛國,欲以數十萬大軍殺進國都稱帝。朝中立即分為兩派争執,一是勸易帝退位讓與皇甫定遼,二是主戰,堅守國都。

易帝派使臣前往與皇甫定遼商議,使臣頭顱被置于匣中送回,其中有一封列舉數十官員名字的書信,皆是十二年來于朝中诋毀過皇甫定遼與其母族的官員。

書信最後以血淋淋的“其上之名吾必屠”為結尾。

最終主戰派蓋過退位派的呼聲,邊境以外的慶軍被迅速集齊,預備決一死戰。

Advertisement

皇甫定遼所率的二十萬邊關軍戰力高,骁勇非其他軍種能撄其鋒,慶境一日之內被連破三座城防。

敗信傳來,國都人人自危,退位派重新卷出。

正此時,滞留國都的晉王蕭然自薦,願突破重圍返晉,調邊境國軍隊助慶軍剿滅皇甫定遼,易帝準。

十二月六日,晉王順利返晉,調晉國全數兵力,過邊境直入慶土,火速在後堵殺定遼軍。晉王同時派人游說邊境其他十國,集異族之兵十萬,糧馬重器源源不斷輸向戰場。

晉軍營中,右臉刻着火族圖騰印記的青年向晉王舉杯,葡萄美酒入喉綿長甜潤。

“多謝晉王布局。”他極滿意地再傾一杯,遞給身旁的健壯男子,眯着眼笑:“幸得晉王搭手,讓我那蠢叔叔帶了族中精銳來投靠。我将奪回遼國中封家權位,屆時屠殺我叔叔那一族時,還請晉王多出點力,斬草除根。”

蕭然舉杯敬他:“本王也要多謝封先生奔波四年,這批鐵甲戰馬,大半有封先生苦功,本王感激不盡。”

封半棋只笑:“功在千萬巨財,晉王能弄到那麽多財寶珍物,才叫封某稱奇。不過,封某最在意的不在外財,倒是想問問晉王四年前的盟誓,可還記得其約?”

“自然記得。”他擡眼,銳光外露,“我允諾,待我蕭然為帝,拆邊境八百裏戊邊,廢邊境十一國各踞之勢,合為一府,準異族與中原往來暢通,百代不禁,不驅異族——在相安無事的前提下。”

封半棋大笑:“來日我率遼國第一個響和晉帝!”

“異族被慶國攔在關外兩百八十餘年,可異族有何罪?”蕭然輕笑,“不過是皇甫家忌憚前朝大晉殘族。慶國将晉人驅逐在外,裂為十一弱小蠻國,令我們受盡兩百八十多年枯瘠之苦。而今,蕭家将重新建立新的帝國,一個比從前的亡晉、如今的大慶都要強盛兼容的帝國,我要讓流放在外的族人能有餘地選擇他們想要駐紮的水土,讓軟弱、沉迷溫柔鄉的皇甫氏也嘗嘗黃沙的鹹苦味。”

“舊的時代應該掀過去,新的朝代,應沐日攝月而生。這些腐臭的舊血液,正應該被嶄新的刀劍放幹。即使廢邊界、合縱橫這樣的浩大工程難以一蹴而就,但窮盡這一生,我也将不遺餘力地推行。”

封半棋舉杯:“皇天後土所證,我封家願随晉帝陛下創基業,看萬裏山河內外,人相慶!”

當年蕭然與皇甫六在數次夜論中,曾論中原與異族之争。蕭然持內外一統之見,他則說,國土有限,人無縮減,中原容納不了衆多塞外茹毛飲血之輩。

當時他反駁:“以非常手段,能行非常之事。”

這非常手段他沒有說出口,而今鋪開于天下:戰争。

唯有戰争,能最迅速地收割浪費國土的弱者,而讓位于強者。

這是促成內外一統的最直接有效,也是最殘暴血腥的手段。

鐵騎橫掃千瘡百孔的大慶國土,有血流成河,有斬荊播種。在哭泣聲和咆哮聲中,以鮮血為澆灌,反抗與勇氣重新在肥沃濕軟的土地中催生。

這場明有預謀的戰争,在背地中以陰謀奸險推動,最終以真刀實槍為對壘。

弱者被亂世淘汰,強者歷百戰存活,握青鋒為筆重寫江山格局。

殺伐與融合一同進行,摧毀與建造共生。只是這樣慘烈的手段和無數枯骨壘地的結果讓更多人永遠無法茍同,包括親人,愛人,友人,乃至陌路人。

負傷的赫連安回營自己包紮傷口,處理完,他拆開另一方寄來的秘信。

“皇甫定遼不可活……”他重複信上的內容,靜了好一會,才燒了信。

赫連安回頭,便看見不能動彈的他兇狠地緊盯着自己。定遼愈是對他态度奇差,赫連安愈是笑得高興。他一身戎甲血鏽斑斑,僅露的一張臉因摘了鐵盔而顯得過分清俊,眉黑眼碧,凝望着人時如一對綠寶石盈潤多情。

他用這樣的眼睛噙着笑看着他的殿下:“殿下,您剛才也聽見了吧?您死後,皇甫家也就再無人能阻攔得了我侄子,所有的一切很快就要結束了。”他過去輕握定遼的手,“殿下,您愛也罷,恨也罷,總之,我這小身板您是見一日少一日了,您便趁着這有限時日,再多多像此刻這樣瞪着我吧。”

易帝一年一月二十八日,定遼軍打到慶都外白湧山,為晉王軍剿滅。赫連安手捧皇甫定遼的頭顱而出,以斷了一臂、廢了一眼的代價結束其間諜生涯。他交代完全部事項,傷愈後打馬自行離去,此後不聞其蹤。

接到戰報,險些再一次毀于戰火的國都沸騰,百姓相擁而泣,衆臣相拜而賀。

一時之間,晉王蕭然這個名字的威望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易持眺望破舊山河,握着他的裁紙禦刀,看了良久對身邊人嗟嘆:“我自愧弗如。”

“您不應與他相較。”

他不配。興懷冷默。

易持會錯了意,笑道:“是,蕭然創下如此功勳,确是我所不能比的。”

“陛下,我不是這個意思……”

易持笑:“我知道。其實……興懷,每次聽你喊我陛下,我都很別扭。”他握緊裁紙刀,聲音漸漸肅重,“這江山太沉太亂,不是我這俗人能扛的,我的兄弟一個接連一個的為它而喪命,這皇位卻輪到我這非天命所歸之子的手裏。争得頭破血流的人得不到一毫,無心權位的人卻不費吹灰之力得到全部,興懷,你不覺得,這太可笑了嗎?”

“易持,你想做什麽?”興懷抓住他的手臂,蒼白的臉上是逐漸加深的惶恐。

易持拍拍他的手,輕笑說:“你不覺得,天命所歸的,是蕭然嗎?”

……原來如此。

那人推九子中最淡泊、最天真的八殿下為帝——等的就是這一句。

興懷發着抖,幾乎想在這一刻将那人十惡不赦的罪行全數告知易持與大白天下,他想用盡所有力氣怒吼:晉王蕭然不是英雄,是惡貫滿盈的罪人,是罄竹難書的大惡人!

可不遠處虎視眈眈的監視者亮出了一寸刀鋒,興懷看見那冰冷的眼神,所有的話語悉數吞沒。

“興懷?你怎麽了?”易持握緊他的手,詫異道:“你的手怎麽這樣冷?”

我的殿下啊,不是我太冷,是你——

太溫熱了啊。

二月十一日,易帝傳退位诏,自願傳位于異姓王蕭然,朝野無異議。

波瀾壯闊的史頁在易帝與翰林學士趙興懷一同離去的背影中翻頁。此後有人曠達于江湖,有人困獸于廟堂。無一例外的是,無論帝王權貴,殘兒乞兒,抑或烏衣布衣,盡有困于七情六欲,愛恨情仇中。

他的萬裏戎機剛剛結束,大業建起,重任已畢。

他兀自以為,十丈軟紅塵也可以重新開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