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快樂

五年級,作業還不多。每天的生活是差不多的,除了學習就是玩。童、敏、明三人都喜歡蕩秋千。她們找來長長的繩子和一塊長方形木板,在學校操場最高的單杠上搭了簡易的秋千。她們輪流蕩秋千,說笑聲不斷。有時別的同學看她們玩得開心,也會加入。昇覺得她們太幼稚,不參與蕩秋千這個活動。

放學後她們會在操場玩一會兒,踢鍵子,跳皮筋兒,丢沙包。有時她們三人還會跑去學校旁邊的河邊玩。她們有時摘野花,有時挖野菜,有時只是坐在樹下說悄悄話。明是家裏最小的孩子,有一哥一姐,沒人欺負她,她皮膚白淨,斯斯文文,高挑的身材,講話慢條斯裏;敏只有一個妹妹,她圓圓臉,說話總是愛笑,大大的眼睛,敏喜歡養動物,很有愛心。她們都不喜歡和小孩子一起玩,覺得弟弟妹妹很煩。所以寧願放學結伴一起多待一會兒再回家。她們有時會一起唱流行歌曲,分享手抄的歌詞本,上面貼着一些名星的照片。那時流行一些不幹膠貼紙。她們都喜歡把文具盒,本子,書皮上貼滿喜歡的明星的貼紙。女孩子們也會談論班裏的同學,誰的裙子漂亮,誰的午餐特別好吃,誰長得好看,誰喜歡誰,誰的成績好,誰的零用錢多......一件小小瑣碎的事情,她們談論起來也可以自得其樂,笑聲不絕。

五年級的語文老師五十多歲,胖胖的,穿着很随便,上課也很随便。有時童聽出她課堂上講的內容根本沒有仔細備課,是在應付這些孩子。這老師有時還在班裏自習課時坐在前臺織毛衣。就像菜市場賣菜的農婦一樣不注意儀表。童對她相當鄙視,也非常反感。這位老師據同學說不是學校正式編制內的老師,因為資歷不夠,一直不能轉正。估計也快退休了。她經常讀錯字,童覺得聽她讀課文就像是讓耳朵在受刑。有一次上課,童舉手更正了這位語文老師頻繁讀錯的一個字的發音,她一直讀錯那個字,童實在是忍不住要去糾正她。老師氣惱地記住了小童,繼而開始針對她。語文課上,小童基本上從不主動回答問題,從不舉手。她也不看老師,一般是盯着桌上的教材,可能在聽,也可能在發呆。老師有時會突然叫小童站起來回答問題,小童基本上都能說出正确的答案。老師總結出,小童就是不想看她,她還是在聽課。她去班主任數學老師那裏投訴小童不認真聽課。數學老師偏袒小童,只是找了個機會輕描淡寫和小童提過一句,讓小童上語文課認真聽課。小童後來上課就一直盯着語文老師看,盯得她很害怕,生怕自己又講錯什麽。小童有時還會舉手,主動向老師提問,這老師心虛,又怕答不上來難堪,語文老師後來越來越害怕小童,也基本上把小童當成仇人,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修理小童的機會。

有一天回家的路上,林喊小童,小童回頭看是林,停下來等他。林沉默了一會兒,對小童說:“其實你沒必要太在意那位語文老師,這個學校老師的水平都很一般,我們可以自學,你沒必要和老師把關系搞得這麽僵。這對你也沒有什麽好處,她會給你找麻煩,對你來說,也是在浪費時間。”

小童沒料到林會和她講這些,她皺着眉說:“其實我也明白,只是我脾氣沒有你好,我真的受不了她。我忍不住。”

小林說:“你看那些河邊的石頭,它們都是圓的。但這些都是河水和砂子慢慢磨的,而你,棱角太分明。”

小童默然。她知道林是為她好,他分析得都是對的。她也看到,林要比自己成熟圓滑。把一些東西說出來需要勇氣,可是能夠忍住,不去說,更需要勇氣。小童看到了她和林的差距。

寒假到了。北方的冬天漫長而寒冷。假期童經常和明、敏一起寫作業,有時和弟弟在家烤肉串,有時在院子裏跳繩。

小童讓舅舅給她做了一雙簡易的冰鞋。她看到很多男生有這種冰鞋,覺得很有趣。舅舅把兩條間隔五公分左右的平行的粗鐵絲固定在木板上,在木板的前後兩側的邊緣各鑽兩個孔,穿上繩子,這冰鞋就做好了。

用繩子把簡易冰鞋緊緊綁在鞋上,就可以在冰雪上自由翺翔了。小童非常開心。舅舅不喜歡小童的弟弟,可沒想給他也做一雙冰鞋。因為這個原因,小童更喜歡這雙冰鞋。有時快樂,不需要花很多錢才能得到。有時快樂,花了很多心思也得不到。

穿着這種冰鞋可以在雪上,也可以在冰上滑。明和敏對此運動聊無興致,童只能自己玩。她寒假裏有一天一個人在河面滑冰時,碰到了軒和他的死黨濤。他們比賽看誰滑得快。結果自然童是贏不了他們的。童請兩位同學喝汽水,軒和濤非常意外小童會喜歡這個運動。軒說:“估計別的女生怕摔跤,不敢滑,沒有你膽子大。”

童對軒說:“這算什麽。我來年要學會滑冰,去正式的冰場上去滑冰。我現在還不會,不過我估計我能學會。我前幾天學會騎自行車了,下次不用再坐你的車了。但還是謝謝你上次肯讓我坐你的車。”

軒看了一會兒小童,很認真地說:“你來年冬天找我教你滑冰吧,我會滑。你真的是很有趣的女生,我沒見過別的女生像你滑得這麽好。”軒笑起來的樣子很好看。

可是,彼時都不知,那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他們在一起滑冰。多年以後,小童仍記得那個曾出現在她生命中的燦若星辰的笑容,那個笑容,曾溫暖和照亮過她的年少時光。

五年級第二學期開始了。北方三月,還是春寒料峭。只是正午時的陽光漸漸明媚溫暖了,河面的冰慢慢融化了。孩子們還穿着棉衣,路上的積雪越來越少,正午時積雪會化成水,夜晚水又會結成冰。白天時,路上融化的雪水經常把褲子和鞋弄髒。

學會了騎單車,小童開始騎單車上學。她很喜歡騎單車的感覺,風在身邊吹過,無比涼爽惬意。

軒看到童會騎單車了,他們兩家住同一條街,放學時有時軒會和童一路回家,他的家在街口,童的家在轉一個彎的街尾。他們只是同行,卻很少講話。她知道他在,他知道她在。他們覺得只要是同行,那種滿心滿眼的快樂就是美好的。童有時會送軒一塊巧克力,那是她常備的零食,軒也喜歡上吃巧克力。軒有時會給童一個蘋果,他喜歡吃蘋果。他們成績都好,學校的學習對他們來說很輕松,他們都不用花很多精力在拼成績上。他們都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軒喜歡畫畫,童喜歡看書。

五年級下學期,語文老師,那位織女,繼續她的垃圾教學。童聽了林的話,也轉變了看待老師的态度。因為童變了,老師慢慢也不再針對童。有時候童想着林的話,想着自己是不是有一天,也會變成一顆河邊那樣光滑的鵝卵石。

夏天來了,童經常穿着連衣裙上學,她喜歡白色,她喜歡穿着那條白色的棉布裙,那條裙子的邊上點綴着淡淡的綠色的小花,她的頭發濃密烏黑,天生的卷發,配上大大亮亮的眼睛,像是商店櫥窗裏擺着的洋娃娃。她兩條長長的辮子垂在肩的兩側。童越來越像大姑娘了。長高了,也更漂亮了。走在校園裏,經常有男生盯着她看。她通常無視那些目光的存在,她的世界簡單而快樂。

軒曾經送過童一張他畫的畫,畫上是童的背影,她穿着白色的連衣裙,背着書包,在河邊的草地上走。不知道是軒什麽時候畫的。後來多次搬家,童的所有書刊舊物也被爸媽弟弟盡數扔掉了。往事無處憑吊。惟存心底。

五年級快結束的時候,昇和校外的男生分手了。那個男生初二了,成績下降厲害,家裏發現了他的情況,可能是采取了一些強硬的措施,他提出和昇分手。昇應當是真的喜歡那個男孩子。只是,他們最後還是分開了。昇神情黯淡,高深莫測。

春天時,童在後院埋下了很多玉米種子,後來種子長成小苗,房東叔叔發現了,幫她把過密的苗拔掉,擺好。夏季時,幾場雨後,玉米苗越長越高。秋天,那些玉米成熟時,房東的阿姨幫着把二十幾條大小不一的玉米用院子裏的大鍋煮熟了,還烙了不少韭菜雞蛋餡兒餅。童把院子裏的孩子們都叫來一起吃玉米,吃餡餅,童還買了幾大瓶汽水給夥伴們喝。大家圍坐在院子裏吃玉米,說笑、聊天。

童把林從書房叫出來,林也和大家一起吃。林還是那樣不愛講話,童還是那樣喜歡熱鬧。

童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遇到的這些同學和夥伴,帶給她很多快樂。她從失去外婆後的灰暗的生活中看到了希望和溫暖。她從他們那裏學到了關心、愛、包容、體諒。

五年級結束時,小童沒有和同學說她六年級轉學,六年級開學時,那個班裏已經沒有小童的蹤影。童沒有去找軒,因為不知道怎樣開口告別。她估計自己會哭,她不想讓別人看到自己哭。

除了幾個好朋友和喜歡她的老師以外,相信不久以後,大家慢慢會把她忘記。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