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初一

六年級結束的暑假,小童家搬回原來的家。搬家時小林和哥哥外出了,他們沒有道別。

新的家兩室一廳,還算寬敞,小童和弟弟共用其中的一間房。一間房一分為二,用簾子隔開,弟弟那一面沒有窗,小童也只有休息時才會把簾子拉上,其餘時間不需要隔開。

初一開學,童被分到13班。算是垃圾班之一。老師都是臨時工,水平很差。76名學生。坐教室第一排的學生,要仰視黑板和老師,前幾排學生的書桌面上會落一層粉筆灰,呼吸是灰,臉上、衣服上也是灰,因為和黑板親密無間。最後一排,被重重噪音阻隔,根本聽不到站在千山萬水之外的老師在說些什麽。慢慢地,後排的學生,自制力差一些的,有些開始放棄學習了。坐後排的,有一些想學習的學生就會要求老師給他們調座位,坐前排的,多數是成績好的;坐後排的,多數是不學習的。

初一,因為學校教室不夠用,每個班只能上半天課,每間教室由兩個班級輪流使用。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初二上學期結束。童在新的班級裏是團支書,還是語文、化學、物理課代表。班裏認真學習的學生大約只有三成,其他的人都在混日子。童認識了幾個新的好朋友,小湯、小傑、娜、梅、玲。原來小學的同學,只有一兩個和童分到同一個班。童和她們原來就不熟,初中仍然繼續沒有什麽交往。

初中階段,同學的狀态比較浮躁。這個時期,從兒童向青少年過渡,也是一個分化的開始。喜歡學習的,喜歡打扮的,漸漸不再能玩到一起。

童的周圍,也有一些不愛學習的女生,她們喜歡童,因為童對誰都友善,她不會歧視她們,她們問她問題,她會幫她們解答,找她借作業或者筆記,她也會爽快地借給她們。童的字寫得不算好看,筆記卻一定是條理分明,沒有遺漏。她的學習習慣很好,預習、聽講、複習、總結。

因為班裏紀律太差,老師經常沒辦法講課,童大多數時候是在自學。那個年代的黃金寶典是《自學解難》,對各科教材有非常細致的講述,開學第一件事,童會去新華書店買齊各種教輔書、習題集。這些是童信賴的良師。童越來越發現,她所在的班級配的老師,沒幾個是合格的。她也漸漸不再依賴這些老師,開始自學。只是這樣自學,會耗用很多時間。

林、軒、明、敏、昇都被分去了同一所初中。那個區教學質量不太好。據說他們的班級和童的班級差不多一樣亂。學校還更加不好。

敏說林也在自學。

童和林都是初一開始學外語,林選的是俄語,童在俄日英三種語言中選了英語。她也不知道為什麽這樣選。那個時候俄語和日語在北方更流行,所以初中才會給大家三選一的機會。

小童初一的時候,班裏成績最好的男生是鋼,他數學成績最好,是班裏的數學天才,鋼的母親是別的學校的數學老師,鋼的總成績基本上穩居班級第一。第二名是學習委員娜,她是大學教授的女兒,寫一手漂亮的字,她和昇類似,沒有昇那麽妩媚,沒有昇那麽漂亮,但也同樣的很有心計,思想成熟,很有個性。她經常正話反說,讓別人轉幾個彎才知道她想表達的真實意思是什麽。她以此取笑別人腦子不好使。

娜的氣質與衆不同,她讀的書很多,知識面很廣,她也很早熟。娜從初一下學期開始和班裏三四名男生關系密切。她從不明确表明更喜歡其中的哪一位,所以那幾名男生都圍着她轉。她樂在其中。

因為只有半天上課,這些孩子經常在另半天時間一起寫作業或者玩。有時去看電影,有時打牌,反正都是玩。童多年以後常在後悔,初中的前兩年,如果自己更努力一些,沒有浪費那半天的時間,可能後面自己的路會有很大的不同

童初中班級的學生主要來自四所不同的小學,有的小學從三年級開始就開設了英文課,所以班裏有兩三成的孩子已經有了一些英文基礎,初一英文第一冊教材對他們過于簡單 ,但其餘的孩子都是從初一開始才認識英文的26個字母。剛開始,童學得很辛苦,因為班裏有人會,老師就認為大家都會,講得飛快,童聽得暈頭轉向。

同班同學有選了日語和俄語的,這樣英語課時,她們就去別的教室和別的班同學一起上外語課。

童讓爸爸給自己買了一臺雙卡錄音機,可以放磁帶,也可以錄磁帶。童爸對小童物質上的支持總是很到位的。和學習相關的開支,童爸從不吝惜。小童知道,一定要聽英語磁帶了,不然沒辦法學好英語。她去書店買來了教材配套的磁帶,每天早上起床就把錄音機打開,一邊洗漱、吃飯、穿衣,一邊聽錄音,晚上睡前也聽。反來複去聽,反來複去看書,記單詞、背課文。

一年的努力,初一結束時,童的英文成績已經是那個班的第一名。而且一直保持了三年。

初一快結束時,童有一天無意中在學校操場看到昇,開始以為認錯人了,仔細看去,發現真是她,兩年沒見了,童很興奮地遠遠跑過去和昇打招呼,想要擁抱她,可昇站在原地一動不動,态度非常冷淡,童很尴尬,昇應當早知道童在這所學校,只是沒打算和童聯系。

童看到昇的态度,覺得很意外,兩年沒見,童并不知道自己哪裏得罪了她。童聽說昇是剛剛轉來這所學校。學校班級太多,人太多,後來她們也基本上沒再偶遇過。或者遇到,也當沒遇到了。初一的時候,昇已經長得和十七、八歲的大姑娘一樣了。她們像是兩個世界的人,那以後她們都幹幹淨淨地從彼此的生活中消失了。

初一時,因為童離敏和明很遠,沒有電話,她們有段時間在書信往來。有一次童在信中和敏提起在學校遇到過昇,昇對自己的态度非常冷漠這件事,敏回信時對童說,“昇以前問過我們,她早知道你在那所學校,昇一直不喜歡你,難道你不知道嗎?林和軒都挺喜歡你的,他們和昇關系不好,所以她恨你啊。你又比她成績好。你說你怎麽這都不明白呢?你是真傻還是假傻啊?”

小童覺得敏是旁觀者清,以前她确實沒往這方面想。

童初一的同桌是一位喜歡練氣功的男生--峰。大冬天峰也只穿件薄外套,和別人隔着一個季節。小童怕冷,冬天時通常穿得像只包得嚴實的粽子。她看着峰都覺得冷。

峰身體很好,瘦高個子,眼睛明亮有神,劍眉濃密。感覺像是練武術的人,非常有精神。他也确實每天清晨很早起床,去公園練氣功。

峰非常愛幹淨,衣服從來一塵不染。他成績中等,不太常說話,也從不搗亂。如果童有什麽班級裏的事需要峰幫忙,他也從不推辭。默默幫童做完,默默走開。

坐在前排的鋼如果回頭講話,峰會和他笑說幾句,但一定是小小聲,他不會惹來老師關注。鋼是仗着成績好,老師對他偏愛,就算有錯老師也對他網開一面。他做什麽也不顧忌,經常上課時搗亂,下課時捉弄同學。

童的前面坐着的這位班裏的學霸鋼,非常喜歡捉弄童,他有時會在童的桌子下面抹一些泥巴,童坐起時,會沾到褲子上,有時在她座位的墊子下面放一些尖的石頭,或者是灑一些水。他知道童怕動物和蟲子,他有時下課還故意捉幾只蟲子,偷偷放在童的文具盒裏。等童上課一邊看黑板一邊打開文具盒拿筆時,會失聲尖叫,引來全班哄笑,讓童非常難堪。

此種把戲一再上演,小童也沒搭理他。直到有一天上課,小童打開筆盒時,兩只蟲子突然跳到她手上,她吓了一跳,忍無可忍,直接把文具盒砸在鋼的頭上,突然而來的響聲讓吵鬧的教室一下子靜了下來,也驚動了正在黑板上寫字的地理老師。老師走過來,看着童,了解了原因,因為她偏愛鋼,所以對童說:“你至于嗎?不就是幾只螞蚱嗎?有必要這樣嗎?如果是老虎來了,你怎麽辦?”小童正在氣頭上,沒想到老師這樣偏袒鋼,明明他錯在先,老師一句不批評鋼,只一味說她,她不假思索對老師說:“如果老虎來了,老師你怎麽辦,我就怎麽辦!”

全班哄笑,老師很尴尬,她沒想到童敢公然頂撞她。她像瘋了一樣,指着童,吼叫着讓童站到教室外面去,明天請家長來。

童哼着鼻子,忍着眼淚,仰着頭,一步步走到教室外面去,她可以感到身後無數善意或者惡意的目光目送着她。

小童在教室外面一直站到下課,班主任老師發現之後,和同學們了解了情況,把童和鋼叫去辦公室,當着地理老師的面,把他們狠狠批評了一頓,讓童向地理老師道歉。小童一直在生氣,地理老師也很生氣。小童一直不肯道歉,一直低頭站着。這事情班主任出面處理過後,也就不了了之。老師讓他們回教室上課去了。

童第二天沒有請家長,地理老師也沒再找小童麻煩。那以後,地理老師對小童自然也就沒有好感了。

這件事以後的好處是,鋼收斂了。他知道童不好惹,也不敢明着來了。

初一,因為學校場地太小,體育課改為在校外的旱冰場,兩節體育課并為一節來上。學校走到旱冰場大約二十分鐘。沒有老師教,讓學生們自己滑。這個課,成了自由活動時間。摔了幾跤以後,童很快學會了溜旱冰,當然只是簡單的速滑。有些同學滑得很好,倒滑、花樣都很厲害。

2015-11-19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