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采藥
懷遠鎮西北邊,擡頭望去,一眼就能看到恒山山脈綿延不絕。在恒山與懷遠鎮中間還有一座山,當地人都叫它“鐵山”。
鐵山如其名,不毛之地,寸草不生。卻是擋在懷遠鎮和恒山之間的小三。
恒山動、植豐富,整座山就是一處寶藏,農閑之時,常有人上山采野果、打獵。
有些醫藥知識,能辨別有用藥材的人也會上山采藥,再去鎮上賣給大醫館、藥房賺些散碎銀兩養家。
小一些的醫館則不開在鎮裏,在鎮下屬的村莊。村子裏有經驗的老大夫很少,所以通常一個村子裏有大夫開有一家醫館後,周圍的三五個村子的人就都會來這裏看病。
村莊散落,人口少,因此醫館也常有閑暇。
閑暇時候,醫館的老大夫往往會領着弟子去恒山采藥,這樣既可以補貼藥箱藥材的虧空,也可以以實物教弟子識別各種藥用動植物。
鐵山腳下,是懷遠鎮村落最聚集的一處地方,位于村落邊上的是杜家莊。
在杜家莊就有一個小型醫館,醫館的老大夫也姓杜,傳言說是宮裏的老禦醫。小時候在杜家莊長大,如今返鄉開了醫館,醫術十分了得。
杜老大夫是兩個月前來到村子裏開醫館的,無妻無兒,身邊就領着一個十幾歲的徒弟,有啞疾,不能言語,叫楚問荊。
老大夫對徒弟時而是嚴父時而又是慈母,偶爾還是個老頑童要戲耍徒弟一番,常常把徒弟整的臉憋得通紅卻想說又說不出話來時,又會嘆一口氣,是個怪人。
這日日頭暖而不烈,醫館正是閑暇時候,老大夫就領着徒弟去采藥。
本來是一人一個藥筐,翻過鐵山後就都到了徒弟身上。
老大夫站在恒山腳下擡眼望去,不知道想起了什麽,無聲的笑了起來,拒絕了在山腳下的旅店歇腳休息,上山采藥的興致更高了。
楚問荊早有準備,帶了薄毯和帳篷,拿繩子緊緊的紮好,剛好可以塞進藥筐。
後面背着薄毯和帳篷,前面背着幹糧和煮過的清水還有挖藥材要用的一些工具,手裏拿着一柄叉子防野獸,萬事都已具備,即使老人家想在山上住個五六天,那也不成問題。
Advertisement
老爺子興致高,一路上就愛逗自家徒弟,又一次成功的把小徒弟給憋了個大紅臉,自己在一旁哈哈大笑起來。
和兒子上山打獵正在返程途中的王大爺隔了老遠就聽見了笑聲,目光穿過林葉落在正在上山的師父徒弟身上,張嘴就吼了一嗓子,生生吓飛不少栖息的鳥。
“杜老頭,你積點兒福吧你。”
一同被吓着的還有跟在他身後扛着不少獵物的他兒子王大樸,王大樸邁大步子趕上他爹,低聲啰嗦,“爹啊,那是杜老大夫,你別得罪了人。”
王大樸是個老實巴交的,他們家方圓二十幾裏地可就只有杜大夫家這麽一個醫館,杜大夫又是一個脾氣古怪的,自家熊爹要是把人給得罪壞了,以後不給他們家看病可咋辦?
“去!”王大爺不滿的瞪了他兒子一眼,“我們兩老頭是從小光屁股玩大的,說他兩句怎麽了。”
王大爺生氣了,王大樸就不敢再多嘴了,只心裏記下,回頭給杜大夫和楚小大夫送一只兔子去。
這邊老大夫聽着這胡言亂語,轉頭和小徒弟說道:“看見前面過來那個老頭沒?以後不給他看病。”
老大夫說話聲音不低,王大爺和王大樸下山又走的快。老大夫說完這句,王大爺和王大樸就到了面前。
王大樸把杜大夫這句是一字不落的都聽進了耳朵裏,吓了一哆嗦,趕緊在心裏又加了一只兔子。
倒是王大爺不當一回事兒,“你看你,老大的人了,還欺負小孩子?”
老大夫不認賬,一臉不知王老頭所雲為何,張嘴就來,“誰欺負小孩子了?在哪兒?”
王大爺一只手背在身後,經過老大夫身邊時候,擡起胳膊拍拍老大夫的肩膀,一副深沉模樣,嘴上卻說着不那麽深沉幸災樂禍的話,“小心小問荊将來不給你養老,別欺負人嘞。”
老大夫回贈一個白眼,也雙手一背,大步往山上走去,片刻後他的聲音才從影影綽綽中傳出來,“閑的瞎操心。”
楚問荊給滿臉都是不好意思的王大樸擺了擺手,示意沒事,随後跟着師父的腳步,快步上山了。
多好的孩子,咋就啞了呢?
王大樸暗自又加了三顆雞蛋,想着等杜大夫和小大夫從山上下來就給他們送過去。
楚問荊追上老大夫時,老大夫正蹲在一棵樹下面不知道在幹什麽。
楚問荊走到他跟前也蹲下身,發現老大夫在看一顆蘑菇。
“問荊啊,你看這顆和家裏大花盆裏那顆像不像?”老大夫感覺腿腳有些發麻,終于不蹲着了,站起來叮囑徒弟,“在這兒弄個标記,下山時候把這顆蘑菇也帶回家。”
老大夫獨愛蘑菇,家裏面已經養了好幾個花盆,而每一次養蘑菇的理由都是和大花盆裏的蘑菇長得像。
兩人一路繼續往山上去,老大夫逮着幾種植物教問荊辨別之法,順帶出題考問荊用法。
行到一處老榆樹樹下,老大夫累了,靠坐在樹下歇腳。
楚問荊比劃着問,“要在這裏紮帳篷嗎?”
“嗯,這幾天都住在這裏吧,一會兒紮完帳篷吃飯。”
“八/九年前我和你子恒師父回來過一次,途徑恒山時候,撿到的你,我記得就是在這棵老槐樹下面來着。”
楚問荊笑笑,繼續紮帳篷。
關于撿到他的這件事,老大夫已經說過好多遍了,看見一棵老槐樹就能說一遍。
“……我記得你旁邊好像有一顆人參還是靈芝來着,”老大夫一時間想不起來是人參還是靈芝,陷入回憶裏自言自語着慢慢尋找去了。
帳篷紮好後,老大夫還在想,楚問荊沒有打擾他,準備好晚飯,繞着帳篷撒了一圈驅獸粉。為防止意外,擴大範圍又撒了一圈,繞到老槐樹另一面的時候,楚問荊停了下來。
現在是深秋,老榆樹的樹葉泛黃下落,從楚問荊面前飄過,被風吹着兜了個圈子,落在地上的一顆人參上面。
周圍的花草包括樹葉都枯黃了,只有人參的葉子還是嫩綠的,在人參的一側有一小塊空地,什麽也沒長,幹幹淨淨的一片。
剛聽過一遍故事的楚問荊眼裏有些異樣,師父們這次沒指錯,就是在這兒撿到我的嗎?
“問荊,問荊?”
老大夫的呼聲傳來,楚問荊停下思索,繞了過去。
“我想起來了,你旁邊有一株上好的靈芝,咱們繞樹幹找找,說不定還沒被人摘走。”
老大夫說幹就幹,扶着楚問荊和樹幹站了起來。
稍微活動了一下身子骨,繞着樹幹尋了一圈,沒看見,嘴裏嘟嘟囔囔的,“難道又記錯了?”
楚問荊滿眼看着那顆人參,師父這次肯定是沒記錯地方了。
人參複葉繁多,看着年歲就不小,要是不仔細瞧都瞧不出它是人參來。
楚問荊有些心動,第一次也萌生了想養些東西的心思來。
尋了塊石頭,綁上舊布條,放在人參旁邊的那塊空地上。
有蘑菇和人參在,藥筐裏能放的別的東西就少了,估計這次在山上待不了太長時間。
老大夫繞着老榆樹和周圍的幾棵樹找了又找,沒找到他“記憶”裏的靈芝,倒是發現了不少藥箱裏缺少的藥材。
興匆匆的叫了楚問荊過來,兩人把藥材一收,老爺子就要收拾東西回去。
“乘着天還沒黑,下山吧,把幹糧收起來,咱回家吃飯去。”
老大夫背起半筐藥材,又拿了把鏟子,一邊往下走去一邊回道:“你先收拾着,我去把蘑菇挖了。”
老人家折騰徒弟折騰習慣了,楚問荊也早就習慣了師父的反複。
自行把帳篷薄毯、摘得野果和幹糧都紮了起來,把剛才挖出來的藥材放進藥筐,又拿自己的外衫把剛才一同挖出來帶着六斤土的人參包上,放在藥筐最上面。
後面背着帳篷等物,前面抱着藥框,下山跟上師父一起回去了。
翻過鐵山,回了杜家莊。
老大夫放下/藥筐去做飯,楚問荊把帳篷等物放到後院裏雨棚裏面,又找出來花盆把蘑菇和人參栽了進去了,才去把藥筐裏的藥材洗幹淨分了類放進藥箱裏。
今天是進入秋季以來難得的好天,師徒兩個收拾了一番準備就在院子裏吃飯。
月光盈盈繞繞的撒了一地,院子裏不用點燈就能看個一清二楚。
老大夫擡頭看了一眼,和徒弟說道:“中秋下了大雨沒能賞着月,過兩天十五咱們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