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皇帝也将視線落在朱謙身上,
“老七,可有請禦醫給沈氏把脈?”
朱謙心中一凜,撩袍往前一跪,“回父皇,兩個月前請了賀太醫把脈,也開了些調理的方子,并無大礙,想來...不會太久....”懷孩子可不是想有就有的,眼下只能一拖字訣。
皇帝緩緩眯起眼,直起身子,這一動,明黃的九龍爪紋在朱謙眼底漾出一絲銳芒。
朱謙心中已有了不妙的預感。
皇帝微微打量他,“你母妃告訴朕,你身邊只沈氏一人伺候,既如此,朕挑兩人給你當侍妾,若生下孩子,交由沈氏撫養,記在她名下,倘若将來沈氏有嫡子,自當立為世子,也不會越過她去。這麽一來,兩廂便宜,沈氏也不委屈。”
朱謙卻不以為然,嫡子未出,先有庶子,于繼嗣不利,沈妝兒年輕,近來氣色也不錯,他不信她生不出兒子,即便納妾,也是在她生下嫡子之後。
此外他疑惑的是,他母妃從不幹涉他的內務,這回為何不替他說項,宮裏的人可不是随便能收的,自然也不是随便能拒絕的。
朱謙沉默之際,昌王擔心皇帝将人選交給皇後處置,回頭便是為六王當嫁衣,于是連忙躬身一揖,“父皇明鑒,兒臣與您恰恰想到一處了,前兩日便與七弟談起此事,人已挑好,七弟瞧着也滿意,兒臣請父皇示下,不若就将那兩女賜給七弟?”
朱謙淡淡瞥他一眼。
皇帝沉吟未語,
對面的六王冷冷掀起一笑,六王朱珂生得陰柔俊美,長眉入鬓,一雙丹鳳眼斜睨着昌王,幽幽道,“大哥,你府邸的貌美姬妾,怕是入不了七弟的眼,七弟喜愛溫柔娴靜的才女,若讓大哥府上那些西域來的舞姬給七弟生兒育女,不怕玷污了皇室血脈?”
此話順帶埋汰了一番昌王,昌王惱羞成怒,
不等昌王反駁,六王當即朝皇帝長拜,“父皇,兒臣以為,母後賢淑端莊,為後宮之表率,讓她替七弟挑選,必定能讓七弟滿意,此外,以母後之賢良大度,也定會過問岑妃娘娘意思,如此一舉三得,豈不更好?”
六王這番話成功說服了皇帝,“珂兒言之有理,此事交給皇後去辦,朕放心。”遂又觑着朱謙,“謙兒,你可有異議?”
朱謙腦海轉過諸多念頭,已有了計量,“兒臣謝父皇隆恩。”
Advertisement
昌王臉色繃得極緊,狠狠剜了六王一眼。
皇後顯然是有備而來,皇帝的口谕才傳去坤寧宮半個時辰,皇後的人選便挑好了,還特意帶去鹹福宮給岑妃過目,方着坤寧宮管事牌子領着送來王府。
彼時,沈妝兒正在後院納涼,一口一塊甜瓜吃得正過瘾,忽聞皇後有懿旨下來,匆匆領着下人去前院接旨,坤寧宮的管事牌子福公公把口谕一宣,将人往門口一撂,拍拍屁股走人。
留下阖府下人目瞪口呆。
溫寧全然沒料到宮裏驟然賜下兩名侍妾,連連擦了兩行熱汗,不敢去瞧沈妝兒的臉色。
沈妝兒臉色當然不好看。
前世這種事屢見不鮮,都被朱謙給擋了回去,起先沈妝兒只當丈夫心裏有她,後來才知朱謙是防着其他諸王往府裏塞眼線。
這一世,居然把人給領了回來?
沈妝兒隐隐覺得事情有些不對勁,她招呼溫寧走近,二人離着衆人遠些,立在廊庑一角敘話,
“溫長史,宮裏的消息您最靈通,可知這二人是誰的主意?”
溫寧滿臉苦笑,
“這還用說,必定是皇後與六王的主意。”
沈妝兒想起前世也有這麽一出,是岑妃替朱謙拒絕了,“岑妃娘娘沒阻止?”
話未落,想起她狠狠得罪了洛夫人,這幾日洛夫人面上安分守己,保不齊已将消息遞去宮裏,岑妃借着機會敲打她也不是不可能。
溫寧擦着汗,知道瞞不住,只得禀道,“陛下昨夜宿在岑妃娘娘宮中,問起了此事,想必娘娘也頂不住壓力,松了口...”
溫寧打量沈妝兒的神色,“不瞞您說,前幾日昌王有心塞人,王爺沒應,這一回是宮裏的旨意,還請王妃多擔待,莫要與王爺生了嫌隙。”
沈妝兒仔細瞧了瞧那兩名宮女,一個眉眼肖似王笙,另一個氣質與王笙相仿,皇後當真是手筆不俗,眼底閃過一絲幽黯,心中冷笑幾聲,
皇後挑選的人,那定是六王的眼線,且看朱謙怎麽料理。
心中有了數,便不慌不忙道,
“既是宮裏娘娘們的好意,咱們自然要領,這樣,溫長史,人呢,先留在倒座房,待王爺回來,請王爺自行定奪該如何安置?”
按規矩,旨意下給沈妝兒,她得将兩名侍妾帶去後院。
沈妝兒雖歇了讨好朱謙的心思,卻不意味着能容忍宮裏的妃嫔欺負她。她與朱謙大婚未滿三年,嫡母堂而皇之塞侍妾,還弄得大張旗鼓,這不是欺負她是什麽?
扔下這話,沈妝兒帶着人轉身離開。
溫寧瞅着兩名面面相觑的宮女,撫了撫額。
暮色四合之時,朱謙回了府,那兩名美人兒規規矩矩站在倒座房門口,眼巴巴望着他,朱謙熟視無睹,溫寧将朱謙迎入書房內,小聲小氣埋怨道,
“六王真是好手筆,借皇後之手名正言順安插眼線,怎麽辦?總不能一直留在府上?”
朱謙負手立在窗下,冷冷掀起眼睑,
“此事我心中有數,你不必擔心....”
溫寧心中大定,笑眯眯道,“原來王爺早已運籌帷幄..”
只是想起沈妝兒的反應,溫寧憂心道,“王妃怕是不高興,今日宮裏下旨來,王妃徑直回了後院,愣是給了兩名侍妾下馬威呢。”
朱謙聽到這,微微有些詫異,緩緩勾了唇,“是麽?”
就知道把人領回來,她坐不住了。
心裏郁結那口氣莫名消散了些。
且晾晾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