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告別

夏之京師,天邊還未露出魚肚白,星子還在空中閃爍,一眨一眨,天空中有幾抹灰色棉絮狀的雲朵,京城中傳來雞叫,或是小兒呢喃聲,顯見得白晝将至。

紫禁城中,望月樓上。

望月樓是除了萬壽山之外紫禁城中最高的建築,平日裏或是遇上慶典,皇帝會來此樓和宮外的萬民同樂,以示普天同慶的意思,如今無有任何慶典,平日裏也只幾個侍衛守候。

熙貴妃走過來。

她跟嫂嫂打聽好了,今日卯時便是爹爹回鄉啓程的時辰,爹爹身為男子之身,不能進宮來見她一面道別,她心中挂念不已,便想着今日裏爹爹啓程的時刻,來這最高處眺望,圓了自己的心願。

身邊的大宮女芳芳跟幾個侍衛說了一下,侍衛見是宮中最得寵的貴妃,哪裏有不允的,芳芳守着門樓,熙貴妃自己登臨而上。

一步步,想到的是爹爹送自己入宮時的老淚縱橫“珊兒莫怪爹狠心,我和你兄長權傾當朝,若不放你進宮做質子,實在是難以向天家交待。”進宮後當季鮮果、時新首飾衣料,莫不是爹爹打發人送進宮來;一階階,想到年幼時娘親去世,爹爹每日裏哄着兄妹二人睡覺,哥哥睡着了自己卻大哭說想娘親,吵醒了哥哥亦是大哭,爹爹哄不住兩個孩子想起了亡妻自己也心酸不已父子三人抱頭大哭;

熙貴妃眼淚一滴滴落下來,手摸着懷裏父親的書信。

“珊兒,我上書請辭,本是試探皇上心意。尋常一品大員請辭,做皇上的,都會再三不允,便是最後允了,也要對臣子眷戀不舍,以示恩寵。當日裏我試探皇上,卻不想皇上很幹脆就答應了,可見他心中想要我騰位子已久。”

“朝中兩派鬥争,爹爹誰都不沾,也因此成為很多人的眼中釘,此時被皇上除去,也是福氣,得了皇上允許我告老還鄉的旨意,總算是一道免死金牌。至于這個位置下一個坐上來的人,必然也不是兩派中人,肯定是皇上心腹,今後的大明,還有一番争鬥。”

“如今民間處處災害,賦稅難以收斂,閹黨之人魚肉百姓,長此以往,怕要生變,你在宮中,切記低調行事,若有不好,萬事以保命為上。”

她昨夜讀完那書信便一夜未眠,諄諄告誡,細細叮咛,爹爹在書信裏将朝中形勢講給她聽,提及往日裏因着愧疚她進宮,所以對她在宮中飛揚跋扈之事不聞不問,但如今他人走茶涼,又叮囑女兒萬萬不可輕舉妄動,要聽從帝後,低調度日。拳拳父愛,溢于紙面。

登上高樓,熙貴妃見月亮早已經快要落下,只餘一個淺淺的月影兒在天邊,天邊那雲朵的灰色雲邊上面已經暈染上一層粉紅色光輝,知道這是時辰到了。

她努力看向京中的西直門方向,京中出城,大都要經過這西直門。望月樓雖高,奈何層層疊疊,只能遠遠看見西直門城樓門子的飛檐一角。

熙貴妃朝着那西直門的方向,默默下跪。

她重重往地上磕了一個頭。爹爹,不孝女在宮中,不但成為不了家族庇佑,還要連累爹爹挂心,處處為我想着籌謀。

Advertisement

她再次磕頭。爹爹,此去家鄉,你有母親墳茔作伴,著書立作、含饴弄孫,只盼您老人家身體康健,在家鄉平安終老。

她淚流滿意,哽咽着磕第三個頭。爹爹,此去經年,山高水遠,不孝女再無機會見到爹爹,望您老人家保重身體。爹爹,再見。

西直門,稀稀疏疏有些早起拉貨的車把式路過。

一車青布馬車停靠在路邊,一位身形矍铄的老者回看京城。

京城尚在睡夢之中,但再過一個時辰,等城中人蘇醒,照樣是萬丈紅塵,照樣是紙醉金迷。

老者目光中有不舍,有留戀,他喃喃自語:“那年我剛進這西直門,轉眼已經幾十年過去了,哪個有赤子之心的讀書人不是心懷社稷,不想輔佐君王造福百姓,出将入相名揚海外?”

可惜啊,最後,還是惜了兒孫的命,不能最後拼盡全力拼上一拼。

“爹,您何必這麽早動身?”旁邊送別的一行人中,有位年輕的男子不忍心,他正是牛力。

牛首輔回過頭來看着兒子:“時辰晚了,送行的人便聞風而動,落在有心人眼裏又是勾結黨羽。”

“是我不對,你們娘親早逝,我只身一人在京城,将你們放在老家由着祖母帶,待等到接到我身邊時,都已經成型,沒有親自教導你們。還好,我牛家,還有孫子,好好教導,還有希望。”

“江南太平,雖然水深,卻給你派了個江陰那窮縣,無人盯着,你興修水利,好好給百姓造幾件實事,我得用的幕僚給你留了兩位,你帶去做個師爺。有他們指點,你犯不了大錯。”

牛力仔細聽着,雖然這話他爹爹已經叮囑了好多遍,可他還是仔細聽着。

這時候路邊有個年輕的書生模樣的人問路:“老大爺,國子監的路怎麽走?”

旁邊的管家出言阻攔:“你這年輕人,兀的無禮,知道我家老爺……”

話未說完,便被牛首輔一個眼神制止,他微笑指着朝南的那條道路:“你沿着這條路,往那煙袋斜街走,街裏頭有個大牌坊,便是國子監。”

那書生羽扇綸巾,端的是清秀俊雅,言談間意氣風發,他道了謝,便要往那邊去。

牛首輔看他要走,出言叮囑:“京城比南方寒冷,若是夜讀腳涼,置辦了紅泥小爐子在腳下烤火時,切莫燒了布鞋。”

那書生停住腳步,一臉困惑:“您怎麽知道我慣常夜讀書?”

牛首輔微笑不語,揮手道別。

因為,多年以前,有個年輕人,也被燒過布鞋啊,

也跟你一樣,是這麽熱切的深夜讀書,恨不得争分奪秒,以為好好苦讀,便可離拯救蒼生近一步。

牛首輔看月明星稀,天邊一抹紅雲,知道太陽快升起來了,囑咐車夫:“趁着天還沒亮,走罷。”

“爹爹保重。”牛力跪在路邊送別父親。

“籲——駕——”車轅上坐着的車夫揚起了馬鞭,三朝元老,輕車簡從,就此踏上了返鄉的路途。

有人辭官歸故裏,有人星夜赴考場。

望月樓上,熙貴妃遙遙遠望,淚痕未幹。好容易才收回來目光,眷戀不舍轉身欲走。

“嗖”的一下,從往二樓的臺階跳下來一個人。

“啊……”熙貴妃還未來得及尖叫,便被捂住了嘴。

“是懿安皇後啊?”熙貴妃定睛一看,這才将心從嗓子眼裏放下去,她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您老人家,怎麽在這兒?”

“瞎說什麽呢?哀家哪裏是老人家了?”懿安皇後倒是挺兇,沒好氣的白了她一眼。

熙貴妃不以為意,她甚為崇拜懿安皇後,一是當日裏那宮人一口咬死是牛首輔派來的,懿安皇後,幫她嚴查那宮人,總算查出來背後另有指使,幫牛家和她洗清冤屈;

二是暴打皇上,宮中鬥傳聞是不顧先帝留下的重臣,使得懿安皇後懲罰皇弟。

這兩件事情都極得熙貴妃之意,因而看見懿安皇後她立馬恭恭敬敬行了個禮,見她語氣不虞也不生氣,反倒笑嘻嘻說:“懿安皇後年輕美貌,臣妾如此稱呼,只為了尊崇您。”

張嫣向來寒冰似的臉,也忍不住松動一絲。她舉起手中的酒壺,笑着說:“喏,給你。”

“喝酒?!”熙貴妃的嘴巴大張,都快能塞下一個雞蛋了。

張嫣見她小嘴圓張,臉頰微紅,心裏覺得好笑,不知道為什麽耐心對她解釋:“今日裏我有些煩心事,徹夜未眠,便來這望月樓登高望月,沒想到迷糊睡過去了,等醒來,聽得樓下有響動,以為有賊,沒想到是你。”

熙貴妃打量了下那二樓往一樓的臺階,剛才懿安皇後一腳跳下來四五階臺階,尋常閨閣女子倒是能跳下來,只是沒想到向來端莊冷峻的懿安皇後能私下裏跳臺階,她覺得有些不可置信,卻也覺得跟懿安皇後更親近了,心裏面自然也願意跟她說些悄悄話。

“我爹爹今日裏要離京,我不能出宮相送,便遠眺相送,權當為爹爹送別了。”

懿安皇後聞言點點頭,很是理解的樣子。反而出言安慰她:“皇上此舉并非為了針對牛首輔,牛家無礙,你且放寬心。”

熙貴妃也理解的點點頭:“是啊,爹爹囑咐我好好在宮裏過日子,回鄉是好事,讓我切莫因為此事跟皇上生了間隙。”

她接過懿安皇後的酒壺酒杯,給自己斟滿,豪氣的一飲而盡:“與爾同銷萬古愁!”

輪到懿安皇後目瞪口呆了:“你居然會喝酒!”

許是這位冰川太後向來嚴肅古板,此刻居然小兒女一般露出驚訝的神态,有一種崩人設的反差萌,許是不勝酒力,熙貴妃“咯咯咯”的笑了起來:“我不會喝酒啊,但是喝下去不就得了?”

懿安皇後想一想,也是有道理。她給自己也斟滿一杯:“人生不就是這樣嗎?本來什麽都不會,做下去,不就得了?”

熙貴妃問懿安皇後:“娘娘,您是為着何事發愁?”

懿安搖了搖頭,目光迷茫盯着天邊漸漸亮起來:“我啊,不過是前塵往事,我以為已經離得遠遠的了,沒想到居然還能追到眼前。”

“唉!這宮中誰人不愁?麗妃想一舉得子,寧妃想混個皇後光宗耀祖,珍嫔想征戰沙場做個花木蘭,李貴人想什麽我不知道,但宮裏每個人都愁眉緊鎖。”熙貴妃望着天邊的月影,忍不住說幾句心裏話。

懿安皇後再喝一杯酒:“愁啊,愁,這日子何時能到頭呢?”

熙貴妃拍拍她的肩膀:“娘娘啊,愁也是過,樂也是過,不若好好過,你看那太陽升起來,不又是一天嗎?”

說話間朝陽一躍而上,天地都灑滿了金色光晖,紫禁城裏的綠色琉璃瓦在陽光下星星點點泛着亮光,京城中炊煙袅袅,人聲喧鬧。

崇祯元年的夏天,又迎來了一個豔陽天。

上朝時,吏部尚書趙南星想起牛首輔給自己的名單,以目光示意兒子趙清衡出列,趙清衡心領神會,出列上奏:“臣猷劾立極、施鳯來、瑞圖、國普等。”

“身居揆席,漫無主持。甚至顧命之重臣,斃于诏獄;五等之爵,尚公之尊,加于閹寺;而生祠碑頌,靡所不至。律以逢奸之罪,夫複何辭?”

隊列裏議論紛紛,衆人側目,閹黨更是摸不着頭腦,這趙南星,不是東林黨人嗎?這施鳳來、張瑞圖等人不也是東林黨人嗎?怎麽他的兒子站出來彈劾自己人?

朱煙寒端坐在金銮殿上頭的龍椅上,亦是有些一愣一愣的,這趙家父子是什麽來路?這東林黨人發起狠來連自己都彈劾?

不過此言還是挺符合朱煙寒的心理的,施鳳來、張瑞圖占據高位,又是東林黨人,将他們換下去,騰出位子來,一則安排自己的人,二則安排下閹黨,最近這些日子東林黨人死灰複燃,逐漸壯大,倒是應該适時打壓了。

想到這裏,他微微颔首:“準奏。”

再一想,可不能讓閹黨因此得意了,又下了一條政令:“當初有諸多臣子受了委屈,有的搭上了性命,如今要多加撫恤,以免讓天下忠君愛國之人寒心。”

“施鳳來、張瑞圖致仕。贈恤冤陷諸臣。”

——《悼星公诔》

作者有話要說:

《悼星公诔》正史上不存在,為虛構之文。

星公呢,是趙南星,前吏部尚書,掌管百官考核、升遷,權傾一時,奈何是東林黨,被魏忠賢給彈劾下去并貶谪到偏遠地區。

趙南星是東林黨內大佬,他活着的時候的确忠君愛國,不可否認。

正史裏他死在了貶谪之地。不過本書設定裏懿安皇後救了他,讓他平安回來。

《悼星公诔》裏面的悼念者以懷念的口吻寫出當時涉及趙南星的一小段歷史。

本文也會不時虛構(大明如果沒亡的)後世文人所寫傳奇、傳記,側面摹寫如果大明(沒有亡國)的一些史實。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