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洋人
也有那奸詐的客商, 見着兩位金發碧眼的洋人不識金錢,便從他們手裏多拿走幾個,沒想到那洋人做什麽都有人跟着, 倒引得圍觀群衆唾罵不已, 從此再無商販敢欺詐這兩人。
趙府。
府裏的老爺趙南星是當朝的吏部尚書, 雖然中途被奸人所害貶谪到邊疆, 可到了新皇登基,照樣調了回來官複原職。府裏的大少爺趙清衡官職不大, 卻被皇上派去統籌出海的船隊,等到回來,又向皇上進獻各種良策,如今受了大大的恩寵,每兩三天就得進趟皇宮跟皇上面談, 那可是莫大的榮耀呢。府裏的下人們也與有榮焉,走路都帶着幾份喜氣洋洋。
何況少爺還帶了兩個洋人住進了趙府, 府裏的小厮元寶随着洋人出門,常有人好奇打探一二,一時之間元寶也水高船高,享着十分的榮耀。
這兩個洋人一個叫威爾士, 一個叫托尼。少爺教他們入鄉随俗, 一個姓魏,名迩時,一個姓唐,名倪。如此一來, 元寶就知道怎麽稱呼, 一曰魏大人,一曰唐大人。兩位大人據說是
來自遙遠的“谙厄利亞”和”思可齊亞”, 如今《萬國堪輿圖》在京師極為流行,何況趙府的老爺和少爺都在書房裏挂一張大大的堪輿圖,元寶也因此在地圖上找了那兩個地方,啧啧啧,小小海島,大明在地圖中心的話那海島便在地圖西北角。
不過聽少爺說海島雖小,卻占領了萬國大部分地盤,如今海島坐位的還是個女王呢,啧啧啧,女人當皇帝,真是有兩把刷子。
唐大人随身帶着一個簫,卻不是簫,據說是“谙厄利亞”的哨笛,吹起來凄凄慘慘戚戚,頗有些悲涼滋味。
沒多久,閩南伯那裏送了一位先生給趙家,這許先生了不得,居然懂洋話,如此一來,兩位洋人說話便能聽得懂了,元寶也省事很多,不過讓他不解的是這洋人怎麽如此有禮,鋪床要說有勞了,端杯水要說謝過,給他側個身讓路也要說一句叨擾了。
沒過幾天元寶學會了他人生中第一句英文:“三顆油”。
少爺閑暇時也跟着兩位洋人及許先生一起學英文,便是趙老爺,雖然頭發花白了,仍舊好奇的跟洋人問問這個,問問那個,趙府上又時不時有公卿官僚前來拜訪洋人,切磋技藝,或是問些海外異聞,府裏就像過年一樣熱鬧。
魏衛大人和唐大人便被帶着上了朝堂。
因着事關海事,屏風後面便坐着皇後和懿安皇後,諸臣子不滿,卻在見識了朱煙寒從前怼人的手段之後,不敢再多嘴,上次那個質疑皇後不能幹政的大臣,可是瞬間就被皇上剝奪了出海入股的權利,那大臣可真是悔得腸子都青了。
先是論及出海歸來的獲利,在場當時反對的大臣,可真是啪啪啪啪臉都被打腫了,朱煙寒倒也謹慎,聞言說:“海上風雲莫測,旦夕風雨,此次出海雖然滿載而歸,但若是失敗,船人盡數歸葬海裏也是常有的事情,萬萬提醒民衆出海風險,不能妄自樂觀。”
再看額外呈現上來的物品,朱煙寒早就叮囑了趙清衡莫搞虛的,因而收羅來的都是實打實用得上的稀罕物,有千裏眼、火炮等等戰争利器,也有玉米、土豆等神奇作物。
趙清衡拜上一拜:“還請皇上尋了戶部的能臣巧匠來種這作物,臣在海外聽說那土豆極為神奇,航海之人常在船上儲備,等到了一塊陸地,便出芽種之,既是食物,又是種子。”
Advertisement
朱煙寒心中感慨:終于可以改善夥食了嗎?穿越這麽久,除了麥餅可以吃到薯條了嘛?
他笑笑:“那作物分一小部分給宮中,寧妃擅長稼牆農事,由她試種。”
大臣們又是紛紛狐疑。寧妃?雖然她祖上出過皇後,也算是門庭顯赫,可是如今家族早就敗落了,她是怎麽學會農事的?怎麽比得過專司農事的戶部?
待到那兩位洋人上場,朝中大臣紛紛打量,洋人上前拱手行禮。趙清衡捏了一把汗,他之前再三協商,威爾士和托尼都不願意下跪行禮,最終只以拱手禮妥協,不知道皇上會不會因此勃然大怒,他攥了攥手心,若是有情況,他定要站出來解釋。
沒想到皇帝也沒說什麽,趕在他們行禮之前擺擺手就把禮免了。趙清衡松了一口氣,如此甚好,既避免了拱手禮讓下面大臣看見輕視皇權,又免去了洋人的為難,倒也兩全其美。
接下來卻讓所有人都大跌眼鏡。
皇帝竟然用洋話跟洋人溝通了起來!!!
其實朱煙寒只說說了幾句小學英語: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and you之類,便惹得大臣們紛紛佩服,從前他們只是敬畏皇權,如今卻對這位年輕的皇帝有了幾份佩服,他力排衆議,赦舊臣、壓閹黨、出海船、扶學子,都有了顯著的效果,如今竟然還會說洋話。
帝國裏官僚制度運轉多年,隐約已經不把皇帝放在眼裏了,沒想到這位莽撞的皇帝,卻不斷給他們新意,讓變革者看到希望,讓守舊者感到膽寒,崇祯一年,這位主上只即位一年,便給他們深刻的印象,如劍,出鞘。
見氛圍極好,趙清衡在旁邊湊趣:“如今唐大人和魏大人也學會了一句中文呢。”
就聽得金發碧眼的魏大人得意的說出他所學第一句漢語:“看!洋人!”
哈哈哈圍觀的老百姓教會你這句的嗎?
在場的大臣們也忍不住嘩笑,屏風後懿安皇後和皇後捂住嘴巴才能忍住笑意。
寒暄完畢,要進入正題。趙清衡小心斟酌語句:“這兩位,乃是英國人士,四處做些海外生意,漂泊到南海,被我大明船隊救得,因見着兩人不僅會使連發火铳,還粗曉原理,因而請了來。”
朱煙寒動容,滿清鐵騎在邊關蠢蠢欲動,他救了袁崇煥,命他官複原職在東北鎮守,卻架不住滿清兵強馬壯觊觎多年的準備,如今全憑袁崇煥的威望鎮着。若是有不炸膛的連發火槍,還何懼之有?
朝臣們又開始出言反對:“皇上,那火槍雖好,卻耗資巨大,而且容易炸膛,便是滿清都不大用,我們又何必多此一舉?”
懿安皇後在簾子後發話:“皇上,容老身插句話,聽皇上言明袁崇煥鎮守遼東極為得力,部下孫元化襄贊遼省軍務也井井有條,臣妾聽聞他的駐所雇了一隊葡萄牙炮手,鎮守大明八城、二十四堡巋然不動,既然火器如此得用,為何要因噎廢食?”
懿安皇後發話,諸臣子都不服,一介女流,能讓你坐上襄助海務,已經是額外恩賜,居然妄議朝政,誰給你大膽子?
沒想到簾後聲音又出,這回卻是皇後:“各位大臣們反對的理由倒也在理,火器本為保命,若是炸膛傷了自己人,卻是本末倒置,聽聞英國憑借火器稱霸海上,容我詢問這兩位洋人,他們有什麽不炸膛的法子?”
說罷,便用洋文直接跟兩位洋人嘀咕上了。
大臣們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這是什麽西洋景?!皇上說洋文便算了,皇上文功武治,自來是天資聰穎勤勉向學,可是懿安皇後這是什麽情況?居然說得津津有味?
朱煙寒心中暗喜,皇後是美籍華人,英語本來就是她母語好嘛。不過聽着皇後美式英語的發音還是有些違和,就是不知道兩位洋人能否聽得懂了。
威爾士和托尼自然也是懵逼的,剛進殿的時候,身邊跟着的翻譯許先生就小聲說屏風後面是皇上的嫂子和妻子,各國有各國的規矩,完全能理解,他們之前也對華夏的風俗有所了解,因而點頭表示認可。
沒想到皇上磕磕巴巴用英語跟他們問好,他們一問一答之間頗有些受寵若驚,之前從未聽聞皇上會英語,顯見得是為了他們到來特意學的,這中間的用心讓他們汗顏,更說明皇上重視這火器之事,兩個人忽然也覺得自己得到了重視。
沒想到皇後居然跟他們說起了關于火器使用的專業對話,他們便是跟許先生溝通到火器專業這一方面也是磕磕巴巴,連比劃帶畫畫,才部分跟趙清衡講解了一些專業術語,沒想到皇後居然比許先生還溜。雖然皇後的話語調總是怪怪的,還有些詞語順序都不太對,但已經像是母語級別了。
皇後:姐是美英好吧,跟女王的英英當然有區別啦。只不過姐的美利堅此時還沒立國呢。
旁邊的徐先生邊凝神聽二人對話,邊翻譯給現場的人聽,在場的人才明白皇後是在打聽英國乃至西方諸國的火槍營造事宜,甚至還問了對方軍隊配備火器的情況。
大臣們面面相觑:之前偏見皇後是不懂瞎發言,現在忽然覺得自己才是不懂瞎發言。。。
聊完之後,皇後使了身邊的小太監去皇上跟前傳話,小太監看着朝堂下大臣們崇拜的目光,兩股戰戰,小聲對皇上說:“皇後娘娘說,完了完了,差了不止一點半點。”
朱煙寒:……
作者有話要說:
求收藏,求評論,湯圓君謝謝大家支持啦
“谙厄利亞”和”思可齊亞”是Ireland和Scotland
那簫便是愛爾蘭哨笛,本來想寫風笛的,但是風笛太難攜帶又需要費心保養,對于這種漂泊不定的人來說不方便,便寫了愛爾蘭哨笛。本人更偏愛愛爾蘭風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