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Pros&Cons

這句話雖然說得語氣平常,随清聽了卻是心中一顫,許久都不知該如何回應。

但邱其振并不急于得到什麽,再開口仍是緩緩的:“我說過,你跟我很像,甚至連遇到的事情也都差不多,怕是沒有人比我更能懂你的感受。所以,在我這裏,你不必有負擔,也不用承諾什麽。事務所你已經有了,其他那些依然有效,你可以考慮好了再答複我。”

感情上,生活上,我可以照顧你——随清當然記得那些“其他”。邱其振的态度似乎還是如上一次一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并無多少情欲的成分。但今天這番話卻又有些許的不同,也正是這一點的不同叫她心中微瀾——沒有負擔,不用承諾。

她不禁又想起香港海邊的那一餐美式班戟配楓糖漿,以及他提到過的那一小片加拿大的楓林。雖然沒有明白地說出口,但她完全可以理解他的意思——他們認識許久,事業上也談得來。這些理由一條條地擺出來,充分得讓人難以辯駁,她似乎沒有什麽理由拒絕他的要約。

沉默長到不能再長,她已經沒有曾經的決絕,卻還是說:“讓我想一想。”

第二天,随清離開G南,沒跟邱其振搭同一個航班。這兩日相處得多了,身邊的人開始對他們之間的關系頗多猜測,雖然沒有明說出來,但她可以察覺到旁人對她态度的不同。

事情似乎又回到她在BLU時的情形,只要有老邱的存在,她便是頭上出角,人人都另眼相看。無論她做什麽,又做得好不好,似乎都會被自動推定為帶資進組的結果。而她并不喜歡這種感覺。

這是一條理由,拒絕的理由,她暗自想。

回到A市,恍又是另一番天地。第一個項目已經開工,第二個項目,舊城港區老城廂的改造方案也在醞釀之中。

這同樣是縱聯的開發項目,投标說明會之後,邱其振與随清一起吃了頓飯。只是午餐,餐桌上也只談了工作。上一次說的事,老邱根本沒提,言語間也絲毫沒有催促她答複的意思,這種态度倒是讓她覺得十分自在。

當天晚上,随清與吳惟視頻。兩人工作都忙,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聯系過。但才剛在視頻畫面裏見着人,她就覺得吳惟與往常有些不同。

“是不是有什麽好事發生?”她笑問。

“我能有什麽好事……”吳惟失口否認,反将那鍋扣到随清頭上,“倒是你跟老邱,有進展了也不告訴我?”

随清一時無語,不知道此人又是從哪裏聽來的小道消息。吳惟倒也不賣關子,即刻發來一張截圖,随清一看,正是當日中午她跟邱其振在Q中心吃飯,兩人走出包廂時,叫人拍下的一張照片。僅僅幾個小時之後,就成了某八卦博主的當日爆料。雖然發出來不久就被删除了,但也已經有不少轉發,吳惟這種八卦神經發達的消息靈通人士當然不會錯過。

“工作午餐而已,光天化日,大庭廣衆的。”随清不屑解釋,心裏卻在想,這也是一條拒絕的理由。要是她真的與邱其振在一起,以後再接縱聯的生意,似乎難逃內幕交易的嫌疑。

Pros and Cons,兩相列下來,将将是個平手。一時間,她竟有一絲釋然。

Advertisement

吳惟卻還不罷休,幽幽地問:“那工作午餐之外呢?”

“除了那頓飯就沒有別的了,”随清補充說明,自覺理由充分,“我馬上就要參加縱聯舊港區改造項目的投标,要是跟老邱有什麽,豈不是還要做關聯第三方聲明?這規矩你應該比我更清楚啊。”

“那就做啊,所以呢?”吳惟不覺得這是什麽不可逾越的障礙。

“至少等港區項目的投标結束吧。”随清答非所問,給出一條自認為比較客觀的時間線,但後面的話她沒有說出來。要是投标不成,只是幾個月的功夫。要是成了,就是幾年。方案她已經在寫,圖已經在畫。感覺跟G南項目投标前如此相似,她知道自己要做什麽,也知道怎麽做,只是缺了那靈光一現。她有些怕,曾經那種窺得天機的經歷只是她病症的一部分,在她服藥穩定之後,就再也不會出現了。

“然後呢?又是這個中心,那個大廈?繼續避嫌,所以誤了終身?”吳惟似乎已經看破天機。

随清無奈笑着,仍舊把這擋箭牌使下去:“老邱都不急,我急什麽?這種事他其實也無所謂,這點我覺得挺好的。”

“他無所謂?你真這麽認為?”吳惟卻也笑起來,似乎別有深意。

“他自己跟我說的,人與人之間起碼的信任總該有吧。”随清回答。

吳惟瞥她一眼,聳肩道:“算了,不跟你說了。”

那話裏的意思,随清并非不懂,只是不想,也不敢辯個分明。

視頻結束之後,她又開電腦寫了會兒方案,臨睡前想起方才的對話,終于還是給吳惟發了條信息:“老邱以前的事,你聽說過嗎?”

吳惟的答複倒是很快就來了:“那說法可就多了,有說是gay的,也有說其實早就秘密結婚了,但老婆不止一個,所以不能公開的,還有說是因為臨結婚之前,未婚妻得病去世了,各有各的論據,但都沒有實錘。”

随清單單看着最後一種說法,又想起老邱在G南山上對她說的話——你跟我很像,甚至連遇到的事情也都差不多,怕是沒有人比我更能懂你的感受。

他們都失去過一生的摯愛。她甚至可以猜想,曾幾何時,他也是另一個人的桑丘。

“所以你的确是在考慮老邱?”手機震動,吳惟又發來這麽一問。

随清的手下意識地點在輸入框中,卻不知道該怎麽回複,是還是否。

不等她想好,那邊卻又發來一條:“其實,我剛才問你工作午餐之外還有什麽,意思是,除了老邱之外……”

吳惟沒有寫下去,但随清已經猜到下文——除了老邱之外,還有什麽人?她心裏莫名漾了漾,打出來的句子還是玩笑話:“怎麽回事?你一向是站老邱的呀。”

“站老邱是因為他一直對你挺好,”吳惟這樣解釋,“但事關愛情就不一樣了。”

“愛情?”随清繼續,“你什麽時候變得這麽文藝?”

吳惟大概也覺得這句話與自身一向的人設不符,讓她面上無光,想了想又換了種說法:“我就是覺得這大半年你恢複得不錯,從前做的決定,有沒有重新考慮過啊?”

“重新考慮什麽?”随清一口否決,“急性恢複期三到六個月,我才剛過了這個階段而已,藥不能停,複雜的人際關系還是不能參與。”

“那還需要多久?”吳惟又問。

随清有些無語,心道這是等看電視劇下一季麽?她分明記得葉醫生說過,如果是單相抑郁,如果是初次發病,如果堅持足量服藥,配合運動和心理治療,九個月到一年時間可以大致恢複。

她如是告訴吳惟,再加上一句:前兩個“如果”,我都不符合。第三個,還在努力中。

吳惟回了一個加油的表情圖,沒再說什麽。

其實,除此之外,随清也很想反問,就算她重新考慮又怎麽樣呢?盡管當時她的狀況很不好,但那個決定絕非一時沖動。

她想到過魏晉提及的往事。一個十八歲的少年,會為了一場三個月的戀愛,企圖徹底改變自己人生,在二十二歲的時候,大約也會為了她做出同樣的事情。

她想過此後可能的未來。他會放棄自己的學業和生活,在精衛中心陪伴她,記住她早中晚要吃的每一頓藥,帶她去複診,和她一起跑完每天的六公裏。

乍聽起來似乎沒有什麽不對,但現實卻是一個殘酷的悖論——那個曾經讓他動心,讓他說出那聲“我愛你”的随清,其實就是她看病吃藥,每天跑上六公裏,盡一切努力想要埋藏的人。

如果她真的可以康複,那個随清也就不存在了。到了那一天,他也許會發現自己做出的一切犧牲都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她不能康複,那便是另一個輪回的開始。有一天,他也會面對她曾經歷過的痛苦,而她一點都不想看到那樣的結果。

時至今日,以上這一番推演的條件其實并未改變。她甚至有些慶幸,他們之間是以那樣一種毫無回轉餘地的方式結束的,足可以打消了任何尋找後悔藥的企圖。

而且,她現在其實過得挺好。住院,吃藥,複診,跑步,這些事她完全可以自己做,并不需要再拖下另一個人。寂寞的确會有,但她加了精衛的雙相病友群,閑時便會旁觀別人聊天,看他們訴說那些低落或者亢進的時刻。她甚至覺得自己比以前的任何時候都更加理解曾晨,從他作品裏的矛盾和不安,到他們相識十年中許多細小的往事。

她也挺樂觀,相信自己會好起來,又很耐心,并不急于一個結果。

就算不好了,又如何呢?比如路易斯康,比如邬達克,兩位前輩一個毀容,一個瘸腿,她不過就是精神一點,仿佛也不會怎麽樣。

反正,也只是她一個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