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17)
非還有妙策?”
“鐵将軍,大事不好!”奉命在外嘹望的管八方這時候匆匆奔來,“屬下奉命盯住那驿丞祁順,但适才祁順那厮竟偷了匹馬,向山西關內奔去。”
“這狗賊!”鐵騁拍案而起,恍然道,“是了,一清那老賊也是率人從井陉關西來,定是在過關時買通了祁順。這厮此時便給他通風報信去啦!”
管八方呼呼喘息,又道:“不過,李三哥已率着五名弟兄追下去啦!”
玄武閣內,是死一般的沉寂。
蕭七等人突圍後,一清并未命人窮追,而是在殿內靜靜端坐。
他與單殘秋雖不算知己,卻是多年舊交,當年在靖難之役中追随朱高煦的高手,如今只有他與單殘秋兩人了,風激煙在那時候,只是個乳臭未幹的少年。這天妖之首突然暴斃,一清不由生出一股兔死狐悲之感。
對單殘秋,一清還有一絲惺惺相惜的舊人之情,對野氣勃勃的風激煙,一清卻有着十足的反感。
這家夥奉命将自己從黑獄中救出,随後竟在自己面前隐隐然以恩公自居,且事事鋒芒畢露,更培植了大批黨羽。
先前一清故意喝出了那句話:“誰抓住朱瞻基,讓他坐我的位子。”風激煙沖得最快。
若不是飛熊這個倒黴蛋離得更近,此時雙臂折斷的人,就應該是他了。
該死的人是野心勃勃的風激煙,但沒想到,單殘秋居然死了。
這麽可怕的力量,或許只有自己趁單殘秋不備時全力一擊才可以,但朱瞻基的身邊,哪裏有這樣的人。
難道,真的是玄武之力?
“國師,暗道內的機關都已拆除。這暗道并不長,只是通往玄武閣外。”趕來禀報的是截雲五蛟的老大蹈海蛟,他們五兄弟受風激煙統轄,也一起趕來相助。
一清點點頭,眼角瞥見了岡激煙嘴邊的一絲冷笑。
他似乎已聽到了風激煙心內的嘲笑聲:這個國師,僅此而已。
果然只昕風激煙道:“屬下以為,眼下他們兵分兩路,蕭七帶着那些掌門逃往平定州,實是故布疑陣。實則,朱瞻基一行必會全力逃向井陉關,出關後直奔京城。”
“你以為他們會出關?”一清冷哼道,“不,他們會在井陉關等我們!”
“為什麽?”風激煙一愣,“他們當務之急,便是即刻趕往京師啊?”
“朱瞻基冒險走旱路,足見此子膽魄,但此時強敵在後,過關後他們已是逃無可逃。朱瞻基自幼追随先帝,深明兵法,他一定會踞險死守。井陉關,是他們最後一道屏障。”
風激煙的目光一燦,沉聲道:“那就請國師即刻下令,急追窮寇。”
一清笑道:“不錯,此次井陉關之戰,咱們定要一鼓作氣,漢王千歲的千秋偉業,便着落在你我肩上……”
風激煙神色謙恭淡定,眸中還是有一絲激越閃過。
忽然,一清那幹枯的老掌已向風激煙拍來,他霎時一個激靈,本能地便想向後躲閃,但那只手仿佛無所不在,恍惚間,已輕輕拍在自己肩頭。
跟着耳邊傳來一清的嘆息:“激煙,貧道老啦,殘秋這一去,讓貧道頓起浮生若夢之感。今後你可要多擔當些重任了。”
風激煙才覺出如山的無形壓力頓去,本待謙遜兩句,但話到口邊,卻又只化成淡淡一笑:“激煙全聽國師指點。”
日色西斜時,天空又陰郁起來。
每日裏進出井陉關的人不少,但連日的大雨弄得道路淤塞,驿道上竟空蕩蕩的不見半個人影。鐵騁縮在垛口後嘹望了多時,才見那彪人馬姍姍來遲。
遠遠地,只見馬上的一清一副志得意滿之狀,難道他已勝算在胸?鐵騁的心裏陣陣發緊,因為大雨封路,左近州縣的官軍也無法馳援。自然,太子現在成了罪人,按着大明朝官場的規矩,那些官軍即便得了號令,也不敢貿然行事。
此時,井陉關的大門早已緊閉,:連一只蚊子都鑽不過去。
“祁順,快快開門!”
風激煙揮手命屬下在關門口呼喝着,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城頭上卻沒有絲毫回應。
“祁順在此!”
鐵騁長笑聲中,命人将祁順的屍身吊在了樓頭:“看見了嗎,亂臣賊子,便是這下場。來人,給本官放箭!”
蕭七、柳蒼雲等人都隐在了垛口後,緊扣着兵刃。董罡鋒和三名鐵衛則攥緊了神機槍。天字號神機火铳只有九把,很可能還有不會響的,便只能留給這四個經過特訓的幼軍鐵衛。每人兩把,也只有不足兩次的機會。
為防萬一,驿站中原有的驿卒都已遣散,由管八方帶來的鐵府親兵換上了驿卒衣衫,此時衆“驿卒”亂糟糟地張弓射箭,羽箭也是雜亂無章。
“他們果然在裏面!”風激煙朗聲長笑,“困獸猶鬥麽,給我發槍,大家沖!”
漢王府護衛自然也帶了神機槍,但昨晚突遭大雨,火藥火撚給淋濕了不少,此時聽得風激煙的大喝,衆護衛忙也舉起神機铳,點燃火撚四射。
幾聲淩亂的槍響,立時将垛口的羽箭壓住。
蹑電蛟和翻山蛟已雙馬并出,搶在了前頭。井陉關的關門早不是當年的雄關大門,轉成驿站後,那關門只是個樣子貨,給力大無窮的翻山蛟掄起短錘,沒幾下便砸開。
漢王府衆護衛狂嘯着,一鼓作氣沖入了甕城。甕城是城池外的小城,呈半月形,為護衛主城門的藩籬。
“小心有埋伏!”
一清低喝着,聲音尖利。
四下裏果然又有亂箭射來。
衆王府護衛揮刀抵擋,但這回弓箭手的射術顯然精準許多,箭簇如雨,幾個護衛慘呼倒地。
“些許冷箭,意料之中!”
風激煙怒吼如雷,揮刀将射向自己的箭簇震得四散崩飛。
截雲五蛟率領十幾個侍衛揮動兵刃急沖,殺得衆守卒東奔西走,哭爹喊娘。
蹑電蛟哈哈狂笑:“風老大,他們的人都死絕啦,竟拉了些小卒來做擋箭牌,董罡鋒,你在何處,快過來受死!”
衆護衛一路風卷殘雲地沖到了翁城正中,這裏竟是空蕩蕩的沒什麽埋伏,只有四五名被砍傷的驿卒倒地呻吟。
風中傳來淡淡的“嗤嗤”聲,似乎是什麽火撚被燃起來。一股不祥之感當頭襲來,風激煙驀地放聲大喊:“撤!快撤!”
“晚了!”
垛口處的董罡鋒在心底獰笑一聲:“殺!”
他大喊聲中,發出火铳。
四個人,三人的火铳緊緊鎖住一清,一人則瞄準風激煙。
火光突發,響如雷震,一清應聲而倒,身上至少被打出兩處血洞,血水迸出了一人多高。
風激煙則淩空躍起。
“砰”!
最後一把神機火铳這時才響起,又穩又準,風激煙慘號着倒地,再也爬不起來。
甕城當中都是硝煙和火光,漢王府的衆護衛都吓懵了,沒中槍的人也昏頭昏腦地四處亂撞。
垛口後的董罡鋒等人已幹淨利落地扔下神機槍,抓起備槍,第二輪火光雷鳴又再爆出。
又是三名護衛倒下,風激煙的身上則又多了幾處血洞。
“一清!”這是鷹刀留在世上的最後兩個字,他猙獰的雙眼凝住了,滿帶着悔痛和憤恨。
董罡鋒哈哈大笑,目光死死鎖在渾身浴血的一清身上,血尊的下腹幾乎被打穿,腸子都拖到了地上。
蹑電蛟等幾個漏網之魚盡數呆住了,跟着才是如夢方醒般驚呼一聲便往外跑。
忽然間血泊中的一清踉跄蹿起,斜刺裏躍向甕城邊的矮牆,重傷之下,他的身法已大不如前。
董罡鋒大吃一驚,忙飛步沖去,長劍疾抖,一劍穿心刺過。
便在這一刻,遠處的柳蒼雲忽覺出一陣寒意逼來,那是一種萬分熟悉的感覺,卻不是來自那個慘遭長劍穿心的一清。
“小心!”
柳蒼雲大叫起來:“他沒死。”
血淋淋的一清扭過臉,一股寒氣猛自董罡鋒的心底騰起。他認得這張臉,這是截雲五蛟中老四騰煙蛟的臉,此人外形幹瘦蕭殺,又粘上了白須白發,與一清依稀有幾分神似。
便在此時,董罡鋒的眼角處有一道瘦削的人影飛速閃動,快若疾電,慘哼聲中,兩名鐵衛已斷線風筝般飛出,手中火铳竟然被一股巨力折斷。
只聽“咔咔”幾聲響,那道身影滿場游走而過,又一名鐵衛被他踢得骨斷筋折,幾把神機槍都變成了廢銅爛鐵。
影子定住,衆人才看清那張陰郁瘦削的老臉,正是一清!
他不知為何改作了尋常護衛的裝扮,先前縮在衆護衛中,竟全不顯眼。
董罡鋒當機立斷,斜刺裏奔向甕城邊上的窄門,那牆縫裏還插着最後一把神機槍,以備不時之需。他已抓到了槍,倉促間火撚仍是利落地燃起。
一清雙眸一寒,如飛掠來。
但到底二人離得太遠,饒是他身法快愈掣電,殘劍還是穩穩将那支黑洞洞的槍口對準了他。
“老子贏了!”董罡鋒心底歡呼着。
陡聞轟然一聲,然而那卻不是槍響,而是血尊口中發出的太乙雷聲。
董罡鋒的雙耳嗡然作響,腦中一片空白,但強悍如鐵的意識讓他仍清楚地看到火撚已經燃盡。
神機槍沒有響。
這種槍原本就“十槍兩不響”,只可惜,這倒黴的一槍讓他殘劍遇上了。
一股巨力當頭罩來,董罡鋒慘號聲中,身子倒飛而出,半空之中,鮮血狂噴。
“大哥!”
蕭七嘶聲慘呼,提劍撲來。
柳蒼雲才趕到,可惜只差了一線之機,拳勢翻滾,一拳擊出。
一清并不接招,身形起落,如一只飄忽的鬼影般向前掠向最後一名鐵衛,随手一掌揮出,那鐵衛的身子如球一般滾出,撞在牆角,登時昏了過去。
一清毫不停歇,越走越疾,雙袖揮舞,幾名驿卒奔逃不及,都被他點翻在地。
蕭七怒喝聲中,迎面撲上。才迎上來,一清已揮袖向他拂來,這一袖便如雲龍乘風,恍兮惚兮。
蕭七只覺全無逃遁之處,倉促間拔出長劍,劍光疾飛,如天風卷雨,連環刺出。
一清“咦”了一聲,這一掌并未打實,而是自他身邊飄過,跟着猛然回身,拍向柳蒼雲。
同樣是鑽拳,與柳蒼雲的出手一模一樣,只不過“無敵柳”使來,猶若怒虬出水,雄渾奔放,血尊的拳勢卻截然不同,如老龍潛波,了無痕跡。
武當拳法不以硬碰硬,兩只鑽拳瞬間交錯而過,只以肘臂勁道相互挂了一下,即便是蕭七也無法看清兩大絕頂高手在這交錯的瞬間使了多少道勁力。
兩道身形也交相閃過,柳蒼雲連續飛退了三步,這才堪堪穩住步子。
一清則穩穩定住身形,冷笑道:“難得啊,蒼雲,昨晚苦戰落敗,今日你便又有了一戰之力。”
蕭七的心不停地沉下去,局面之糟已完全出乎他先前的籌劃,特別是董罡鋒的重傷。
按照先前的籌劃,如果在甕城內不能擊殺血尊,便要殘劍施展誘敵之策,再進行最終一輪的伏擊。
而此時,董罡鋒已經倒地不起,這幾乎斷絕了他們最後的反擊之力。
“正好已到了黃昏時分,該封閉關門啦!”一清向蹈海蛟大喝着,“你們鎖住關口,誰也不得進出。”
蹈海蛟忙應了一聲,帶着餘下的十多名王府護衛向關門趕去。
一清這才回過頭冷冷掃視場中殘餘的敵人,柳蒼雲、蕭七還有一戰之力,董罡鋒已奄奄一息。
一清“嗤”地一笑:“只剩下你們幾個了麽?綠如那小丫頭呢?還有,龐統和鐵騁呢?”
适才連番激戰,無論是先前誘敵示弱的暗箭,還是後來雷鳴電閃的神機槍,這三人都沒有露面。
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們護着朱瞻基先行逃走了。但井陉關不是玄武閣,這裏不可能有密道。
一清又命擎天蛟率人登上樓頭遠眺,一目了然的北直隸方向,卻絲毫看不到這三人的影子。
“圍師,屬下率幾個人去追。”老大蹈海蛟不甘心地大叫着。
“不必多帶人手,帶蹑電蛟和五個兄弟去便是。”一清揮了揮手,“董罡鋒還在這裏,那麽朱瞻基必然還在井陉關內。”
蹈海蛟高聲應和,點齊了人手,打着呼哨,縱馬沖出了關門。
“血尊一清,果然老謀深算!”蕭七的心突突發顫,“原來他是故意讓太子的風諜捕到了這些消息,這般故布疑陣,虛虛實實,實在是防不勝防!”
一場血戰稍歇,潮濕的暮風吹過來,帶着尚未散盡的硫磺氣息和濃郁的血腥氣。
甕城內這時進入短暫的悄寂,而一清突然反擊,竟以一己之力将整個戰局完全反轉。
“吱吱”的聲響猶如看不見的巨獸在磨牙,殘破的關門終于緊閉,甕城內顯得愈發空曠。
井陉關的一切,已與大明隔絕。
【下篇預告】千古雄關井陉關,誰能阻擋山河一清的血尊之手?真愛的錯過,才是終身的錐心之痛!蕭七、綠如、顧星惜到底會怎樣的情錯之局?朝廷內翻雲覆雨,漢王與太子的叔侄皇位之争,到底如何終局?玄武之力,上通于天,關乎國運的道教密碼如何破解,玄武之秘的終極謎底到底是什麽?——請看《玄武天機·靈壺卷》
玄武天機·妖殺卷随感
王晴川◎著
寫一部小說,很多時候是需要機緣的。
比如《雁飛殘月天》,最早的緣起是在初中時讀到“雁飛殘月天”這句詞時突發奇想,這麽有意境的詞,希望将來能寫一部以此為名的小說!當然,這念頭最初只閃了閃便作罷了,只是我沒有放棄,一直到2004年以後,各方面條件成熟,終于真正動筆。
寫《玄武天機》也是如此。最初的緣起在于看了《達芬奇密碼》,油然想起,這種宗教解密類型的,其實我們中國的道教同樣有類似的深厚資源啊。
只是寫作的最初念頭興起後,一直找不到其他的機緣推動,直到去年武當山筆會。站在雲蒸霞蔚的武當山上,當日的念頭又零星地冒出來,不停地閃。動筆的機緣終于到了。于是,道教的玄武傳說,武當大修與永樂大帝朱棣的關系以及洪熙帝、漢王與登基前的宣德帝那一番糾葛,這些歷史與宗教的典故慢慢浮現、交融、整合……《玄武天機》的雜志簡介上曾寫道,“機關秘語,說破道家密碼”。呵呵,你懂的,這只是廣告語。道家博大精深,哪裏是幾個秘語能說破的!
不過,河圖、洛書、太極圖、五岳真形圖……這些流傳甚廣的道家圖譜,其淵源、其涵義、其影響,真的讓人眼花缭亂、嘆為觀止。周易學中有一門易圖學,太極圖、先天圖、無極圖等皆屬于此,河圖洛書更是衍化成了河洛文化,而五岳真形圖則屬于道教的符策學。每張看似簡單的圖形背後都有深廣的蘊意和古遠的流傳演變歷史。
将這些神秘的圖譜演化成密碼式的秘語,那也是個很有趣但很吃力的過程。只是,在寫作後我才發現,将密碼破解作為《玄武天機》的一條副線索,頗有點吃力不讨好的感覺。因為傳統的武俠讀者未必會習慣這種神神秘秘的密碼破解套路,而真正的密碼迷們又不會在武俠小說中找食糧。這就是類型小說的閱讀局限性所在吧。
據說肯·福萊特寫的每本歷史懸疑小說,都要請歷史學家把關,嚴謹得讓人妒忌但這至少說明,跟歷史有關的小說,那種歷史真實感的重要性,《玄武天機》最初的定位有幾方面重點——太極文化、道家密碼破解、無間道式懸疑和道家硬武俠 在這幾方面,我都小心翼翼地希望凸顯一種真實感,不僅歷史背景和歷史事件是真實的,連武功描寫也努力做到“有所本”。
比如“道家硬武俠”,就是我希望裏面的武打,盡量貼近于各門派,特別是道家武學的實際。這個難度自然更大,但書裏面的一些武功說法,确實是翻查了許多資料。
除了天妖三絕的武功比較“武俠化”,武當派等許多武功,如道家的轉天尊修法、觀師默相、中黃大脈(這個在以前的作品中已有涉及)以及太極拳的許多要義,都有大致的依據。如,柳蒼雲所說的“千變萬化,不如一刺”,實則改自民國時“武當第一劍”李景林的說法,他認為世間的許多劍法都是拿刀招當劍招使,而武當劍法的真谛就是那一刺。又如“日月奔璘術”,以眼神吸取日月精華,也源于道家特別是武當內煉中的心法……羅列了這麽多,其實是想說道家對武術的影響,由此也可知,道家對中國文化各方面的影響。只是,在當今這個發展日新月異、傳統迅速消散的時代,道教越發“退隐山林”了。
這幾年去異地旅游,大凡看到古老道觀,多是要去轉一轉的。許多古道觀都曾有自己輝煌的歷史,但現今都縮在鬧市的一角,道觀外冠蓋如海,道觀內寂靜冷清,斜陽殘照中頗有幾分蕭瑟。人們大多是在拜財神或是廟會時才想起光顧。即便如武當山、青城山等這樣的著名道教山林,很多時候游客如織,但大家也只是“游游”而已。
好在道教這個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還有其深厚綿長的文化,其主張的天道自然、清虛慈儉、由人與人和諧以至天下和諧(萬國成寧)的思想,也正和今日急躁功利的社會形成互補。這次在武當山上,看到一本雜志,上有許多洋弟子在玉虛宮前習武的照片.,原來那家普普通通的武館多年來居然有過上千名的洋弟子曾來學習武當武功。紅牆綠瓦,青山如黛,許多國家的洋弟子穿着飄飄白衣在練武,其中有才11歲的美國女孩,也有年過六旬、銀髯及胸的歐洲老者。吸引他們的,正是武當道教純正悠久的文化。武當山作為道教中崇奉玄武的中心,其相應的武當武術、太極文化、太和觀念等各種文化源遠流長,交相輝映,猶如水善利萬物而不争,正在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滋養着現代人。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文化是至柔的,但力量卻至堅至久。所以,隐在古觀玄岳背後的這些深博的文化才是生生不息、感人至深的,怎麽抒寫,都不為過。
王晴川
記于2014年正月
玄武天機·靈壺卷
人物設定
文/藏鋒
《玄武天機》系列是一部以武當山和道教文化為題材的武俠小說。道家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揭開玄武之秘的過程中,一塵掌教所提到過的那些先輩高人,在歷史上也是有其原型的。
◆職業:道土
◆歷史上的碧雲道人:
碧雲道人本名孫碧雲,號虛玄子,在道教《諸真宗派總簿》作“石碧岩”。此人幼年慕道,十三歲加入華山成為道士。
明太祖朱元璋特別強調三教合一之說,因為元末群雄割據,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終無寧日,朱元璋建國之後,使人民有休養生息,更要有安定的社會環境,進而鞏固明王朝的封建統治,為此,朱元璋先後七次召見孫碧雲,和他論道。
在永樂十年的時候,永樂大帝曾下旨大修武當,孫碧雲在這次大修中是主持。
張一豐
◆職業:道士
◆歷史上的張三豐:
和碧雲道人不同,張三豐極為有名。無數影視劇作品、武俠小說中均有三豐真人的出彩表現,而且身份多是武當掌門、太極高手,形象也多是鶴發童顏的不世高人甚至天下第一高手。
歷史上的張三豐為武當派開山祖師,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張三豐所創的武學有王屋山邋遢派、三豐自然派、三豐派、三豐正宗自然派、日新派、蓬萊派、檀塔派、隐仙派、武當丹派、猶龍派等至少十七支。
《倚天屠龍記》中張三豐的七位徒弟,即所謂的“武當七俠”在歷史上也是确有原型,不過這七人都是有道之士,以休養生息、參悟道法為主。
陳抟
◆職業:道士
◆歷史上的陳抟:
陳抟號扶搖子,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內丹學家。他是道教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之一。他和道教的開山鼻祖老子是同鄉。當時道教門徒都稱陳抟為陳抟老租,他是繼老子、張陵之後的道教至尊人物,也是五代宋初時一位道門高隐和學術大師。他晚年隐于武當山九室岩。
陳抟博學多才,精通書法、棋藝,值得一提的是他所著的《龜鑒》把中國古代相學引向唯物論的範疇。他把自然物質的“水火”認作人的生命之源,重申了古代唯物哲學家認為宇宙萬物的本源是物質的觀點,維護了唯物的“天人相應論”。
玄武天機圖譜
前情提要
文/藏鋒
大明洪熙元年,太子朱瞻基奉父皇洪熙帝之命前往武當山祭祀真武大帝。洪熙帝為了确保江山永固,定下了“抑武之策”,意欲禁锢江湖中所有豪傑,更将天下十大名門掌門囚禁後千裏游行與此同時,漢王朱高煦派遣手下秘密營救邪道高手“血尊”山河一清,不久之後便使出陰謀“天刺”謀殺了洪熙帝。
漢王手下将皇帝駕崩的罪名推到太子和武當掌門柳蒼雲的身上。遠在武當的太子心有所感,帶着尚未明晰的“玄武之秘”信物和武當派最傑出的弟子蕭七公子、綠如星夜趕回。
漢王手下“天妖三絕”對太子一行人實施連環追殺。詭異的是,太子的屬下“神機五行”沒有死在和“天妖三絕”的對決中,反而死得出乎意料,每個人死的方式都十分離奇。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明争暗鬥,他們終于發現了詭谲而慘烈的真相。原來,一切都是因為猜忌……太子率領殘部來到玄武閣,卻從一個猥瑣的道士蒼涯子口中得到他們要找的滄海一粟已經去世的消息。就在此時,一清也帶着漢王部下追到玄武閣中。太子一行人落入危難之時,披枷帶鎖的十大掌門和柳蒼雲也恰好趕到這裏。
出乎意料的是,為了武者的尊嚴和心中所存的俠義,衆掌門競紛紛站在太子一方,和一清等人展開激戰。混戰中,天妖三絕之首單殘秋被神秘狙殺,天妖三絕自此全軍覆滅,太子所部也遭到重創。
雙方各自定下計謀,都把決戰的地點選在了千古雄關——井陉關!
(刊登于《今古傳奇-武俠版》2014年6月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