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恍惚使人愁(一)
我和阿升趕在傍晚前回到了宮中。即使我給陛下帶了京城最好的糕點鋪子的精致點心,也沒能換來她一個好臉色。
她嫌我在外游蕩的時間太長,“撒出去就不知道回來了,心都跑野了,既這樣,朕索性派你出去巡海防,讓你去福建廣東,走的遠遠的。”
她語氣裏帶着些撒嬌的意味,令我很是無措,拿不準她是取笑我還是真生氣,我低頭無語。
“連個讨朕喜歡的話都不會說,你是怎麽當上掌印的,要不是朕寵着你,不知道你死了多少回了。”她好像真的有點生氣,語氣頗為不耐煩。
我檢讨了一下自己,确實不大會說話,“陛下,臣知道錯了,以後再不會這麽晚回來。”我亦只能這麽說了。
她略微擡頭白了我一眼,看着案子上小山高的奏疏,命令我道,“朕今兒眼睛乏了,你念給朕聽。”
我覺得不妥,又想起了李松陽那番話,“陛下,臣不該看奏疏,也不該知道內閣們的決策。”
她更加不耐煩,快速的說道,“什麽叫該不該,朕說的就是該!你又不是沒看過,看一個也是看,看一百個也是看,五十步笑百步。”
早知這樣,當時就該一眼都不看,可是她命令我做的事,我又豈能拒絕?
我一本一本的給她念着奏疏,她有時聽完之後,沉默一會才接過去批示,有時會當即拿過去寫上朱批,有時還會嫌大臣們啰嗦,只讓我擇其要删其繁的念出來。
這期間我還要去給她煮茶倒茶,以致于全部奏疏批完花費的時間似乎比她自己看還要長。
我很想用這個結果來勸她下次不要這麽做,她卻好像知道我要說什麽,示意我住口,問道,“今兒有什麽好玩的?看見幾個省的學子了?”
我将今日的見聞大致講給她聽,尤其是李松陽和沈繼兩個人的風致性情,重點說了各省自己經營貢士院的情況,而對李松陽針砭內侍的那段則略過不提。
“真是好的越好,糟的越糟。國家財政有限,還得靠各省自籌。山西人不能光念着經商,官場上講究鄉情,人少的省份就吃虧,這個道理還得讓他們自己明白。”
她站起身來預備回寝殿,我上前扶了她,“明兒吩咐造辦處把養心門外頭的院子重新收拾了,按你如今住的規制弄好,你搬進去。”
我一怔,養心門外那幾處小房子歷來是給值夜的內侍暫時居住的,她的意思竟是要我以後長居那裏,應該是為更方便傳喚我,可宮中從前并沒有這樣的規矩。
Advertisement
“以後每日給朕讀奏疏,住的近便省得來回折騰。”她坐在內殿榻上,秋蕊在殿中燃了烏沉香,香氣清幽內斂,散發着木質的芬芳,令人心底沉靜。“你讀了半日奏疏,朕問你,有什麽感受?”
我此時心中寧靜而無雜念,可以理清腦中的思路,“首輔大人位高權重,在朝中一言九鼎。雖則內閣只有票拟權,但官員似乎都在視首輔心意行事,縱然有不同的意見,也會被他壓制下去。”
我忽然想到剛才的奏疏中有秦啓南的奏本,請旨明日進宮來看望她,我不知道她是否同意了,想要問,還是忍住了。
她按着眉心,沉吟不語,半晌揮手道“你且去吧。明日秦啓南進宮來,你在西華門處迎他,他日後也是你主子,用心服侍好。”
我躬身領命,退了出來。
次日巳時我已在西華門處等候秦啓南,他是騎馬而來,在宮門處下了馬。我向他行禮問安,他略微側身避過,“周掌印客氣,我如今身無爵位,不便受你的禮。”
我不知道他這話裏是否有對陛下的不滿,雖然婚期訂在一年以後,但陛下亦未下旨晉封他為王爵。但這不過是早晚的事,總有一天我需按照大禮來參拜他,所以我還是恭敬的欠身,也未敢和他并肩而行。
他是長身玉立的男子,比我略微高些,而我則因為常年的內侍生活,已習慣将頭略微垂下,腰身和背脊也不能完全挺直,就好像此刻,我只能垂首默默的走在他身後。
“周掌印年輕有為,深得陛下信任,我在宮外也聽到過的。日後我進宮來還有許多事情需要掌印多提點些。”
我忙欠身道不敢,告訴他稱呼我的名字即可。繼而又想到那日李松陽的話,我如今已是這般有名氣了麽,看來伴在君王側而不讓人矚目也是樁難事。
我将他帶至南書房稍作休息,“秦相公稍待,陛下此刻還在宣政殿議事,大約再過一個時辰才回來。您有什麽需要就吩咐臣。”
他笑着擺首,起身去書架旁,随意抽出一本書翻弄着,我定睛看去,是黃公望的寫山水決。
我曾聽人說起過他的才華,十一歲即能作詩,十二歲仿揚雄的解嘲做了一篇漢賦,令先帝極為欣賞,更曾一度被冠以京中第一才子的美名。
可因為要與皇室聯姻,他不能再去參加考試,日後也不能入朝為官。這樣的才氣,确是有點可惜了。
我留神看向他,他穿了件月白色的長衫,腰間系玉帶,頭上只用了一條玉色的葛巾束發,周身樸素明淨,卻自有一股高華飄逸之态,讓人觀之忘俗。
“這黃公望不免也過于迂腐,松樹喻君子,雜樹喻小人,如此說來那柏,樟,楠都算不得佳木了?”
我欠身回答,“是,幸而後世并不以此為鑒,不然恐怕也難見六君子圖了。”
他擡頭看了我一眼,笑道,“元承亦懂畫?聽父親說你學問不錯,倒是難得,是入宮前學的吧。”
我忙說不敢,“首輔大人謬贊了,臣入宮前曾讀過些書,認識點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