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沈妧足足等了一個時辰才等到姚氏回來,原本想高高興興撲進母親懷裏撒嬌,可一看姚氏臉色不對,她又立馬止住了腳步,改成挽姚氏胳膊,小小親熱一下。
“母親,您別這樣看我,我有點怕。”
說着,沈妧一只手拍了拍胸脯,做出心好慌的樣子,逗趣的神态,看到姚氏想笑又愣是克制了下去,保持面上的嚴肅,輕輕拿開女兒搭自己身上的手臂,不愠不火道:“你站好,又不是軟骨頭,看到人就靠。”
別說男人,女人看了女兒這樣都覺得嬌憨可憐,但只能私底下做做,這還有丫鬟在,言行舉止樣樣錯不得,不然何以服衆。
姚氏将女兒帶回內室,關上門,轉身就問:“你祖母跟我提到了兩件事,一件是關于我的,一件是有關你的,你想先聽哪件?”
沈妧察言觀色,小心翼翼道:“母親想說哪件?”
“我哪一件都不想說。”
姚氏是想罰又舍不得,看着女兒好半天,最後伸手捏了捏小姑娘圓潤的耳珠,沒敢使太大勁,可沈妧腦子機靈,反應快,可憐兮兮地哎了兩聲,适時賣一下慘。
“母親,您輕點,疼。”
“別演了,都沒捏紅,能有多疼。”
姚氏語氣涼涼,早已看透女兒一言不合就愛嬌耍賴的本性,如今孩子大了,姚氏也不可能像小時候那樣一味慣着,畢竟孩子總要出嫁,到了別人家裏,若不會審時度勢,只知道撒嬌,一兩天還好,日子長了,就是你長得再美,男人也有生厭的時候。
“我總覺得你還小,還想多寵着你幾年,可這日子一晃就過,眨眼間,你都到了要說親的年紀,心思也多了,母親就是想管,也管不動了。”
回想這月餘的遭遇,姚氏深刻意識到自己是多麽弱小無用,丈夫走得早,娘家人又靠不住,就連保護父親都要借住沈恒的權勢,孤兒寡母空有錢財,只會更加遭人惦記。
姚氏眼底浮現的憂傷是那麽真切,沈妧看得心裏發慌,拽着姚氏衣袖搖晃:“母親您別生氣,我以後什麽都聽您的,再也不跟您頂嘴,也不耍滑躲賴了!”
“我且問你,我何時說過要離開沈家?又何時生出改嫁的念頭?”
老夫人一句句問得姚氏無言以對,心驚女兒從什麽時候開始産生這樣膽大的想法,可又不想孩子在祖母心裏留下不好的印象,只能咬了咬牙全盤默認。
Advertisement
老太太也不想把兒媳逼得太緊,不強求她一個答案,只是讓她上上心,孩子說小不小了,一個不留神,走岔了路,再要拉回來就更難了。
“母親,我只是想您開心--”
沈妧急着解釋,被姚氏打斷:“能讓母親開心的人就只有你,你過得好,我就好,你若哪天不需要我了,我也自有去處,但不是現在。”
“可是母親,您在姚家過得開心嗎?不要顧慮阿妧,只問您自己,您累不累?有沒有那麽一絲絲想離開的念頭?”
反正話已經說開了,沈妧幹脆一次問個清楚,那個夢帶給她的震撼實在太大,母親還這麽年輕,又這麽美麗,就算她潔身自好不惹是非,可總有好事者想方設法抹黑诋毀,不是你不去招惹,流言就不會找上門,深宅大院裏,多的是閑得發慌,心術不正的長舌婦,躲在陰暗的角落裏窺探你,防不勝防。
女兒的執着也是讓姚氏尤其驚訝,她走到門口,拉開門板往外看了看,接着又很快拴上,将女兒帶到軟榻上,放緩了語氣,溫言軟語道:“是不是哪個嘴碎的在你跟前說閑話了?你不要怕,告訴母親,母親來解決。”
姚氏其實也沒太多的招兒,最管用的還是用銀子封口,好在她有先見之明,這些年陸陸續續添置了不少田莊鋪子,利滾利,讓她愁來愁去,唯獨不愁錢花。
沈妧搖了搖頭:“沒有誰說閑話,是我自己想的,母親為我做得夠多了,我不該成為您的拖累。”
“傻孩子,你以後嫁了人做了母親,便能理解我的心情了,你根本不用為我做什麽,只要平安如意,身體康健,就是我最大的快樂,若沒有你,母親便覺得活在這世上也沒什麽樂趣。”
姚氏吐露心聲,沈妧眼眶濕潤,泛起了紅,緊緊圈着母親胳膊,倚靠在她肩頭,內心懊惱,自作主張,反而弄巧成拙。
“母親,對不起,我明日一早就跟祖母說明,是我不懂事,想得天真了。”
“不必了,想通了便可,你祖母主要是提個醒,她再寵你,也不可能事事如你的意,沈府上上下下百來號人,若管理不當,規矩不嚴,早就松成了一盤散沙,水一沖就沒了。”
沈府的規矩,姚氏并不是完全贊同,也時有質疑,但身處這樣的大環境下,不守規矩是自找麻煩,槍打出頭鳥,從來都是這麽個道理。
她們三房孤兒寡母,沒個頂事的男人,更應該謹言慎行,不讓人抓到一丁點的把柄。
沈妧拼命點頭,姚氏說什麽都對,她乖乖聽着。
經過這件事,母親多少有所提防,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只能慢慢來了,一點點改變母親的态度,反正就是不能在沈家這棵歪脖子樹上一頭吊死。
“對了,那個秦昇又是怎麽回事?”
姚氏平複了心情,開始問女兒的事了。
沈妧心道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竭力保持鎮定:“就是您看到的那麽回事,女兒跑太快,他正好轉彎,躲避不及,就撞上了。”
絕口不提秦小郡公好像對她有那麽一些意思,更不提祖母叫她去楓園給容峥當陪聊,只要母親安好,這些事都不值一提,提了也是徒增煩惱。
女兒不想談,或者也沒什麽好談的,姚氏舍不得逼迫,心裏卻有了思量。
是該給阿妧相看人家了,不說高門大戶,但必須家風正派,品行優良,當然,最重要的是,疼阿妧疼到骨子裏。
知州府衙地牢內,一個茍延殘喘,渾身滿是鞭痕的血人被高高吊起,青衣衛手持沾了高濃鹽水的藤條,慢條斯理,極有耐心地一遍遍抽打,這種鈍刀子殺人最痛苦,一時半會死不了,身體上的巨痛卻是生不如死,可舌頭被人用軟夾子強行扯出固定,想死都死不成。
不知道抽過了多少輪,青衣衛取下夾子讓男人說話,男人氣若游絲,連咬舌的力氣都沒了,一個字一個字說得極其費勁,含糊不清。
“小,小人所言,句句屬實,不,不敢有半句,欺瞞!”
青衣衛放下鞭子,嚴聲命令衙役将犯人的命保住了,不能讓他咽氣,自己則離開了刑房,去到衙門後堂向等候在那裏的沈家兩兄弟禀告審訊結果。
“這人骨氣也是夠硬,只剩一口氣了,竟然仍是不肯供出主謀。”
沈廉頗為感慨,捋了捋刻意修起來的美須,頭頂纏着的紗布像個白帽子蓋在腦袋上,看着倒有幾分滑稽。
沈恒坐在圈椅上,一只胳膊撐在扶手上,眼波清冽又冷肅,沉默好半晌才道:“未必是不肯,興許他确實不知道,趙三這個名,一聽就像随口取的,便于掩人耳目,不曝露身份,更何況,青衣衛已經将所有難民悉數清點,未找到名喚趙三的人,要麽是聞風而逃,要麽就是---”
沈恒拖了語調,沈廉趕緊接話:“被人滅口了?若是這樣,那不就查不下去了,抓回來的幾個鬧事小頭目不約而同指向趙三,說是被他驅使,可這人都找不到了,如何查下去?”
此事關系頗大,已經驚動了朝廷,揪不出主謀,上面問責起來,可怎麽辦。
沈廉想想就頭疼。
“抓回來的那幾人就是主謀,共犯,按照律法公事公辦,升堂論罪,不日論斬,然後奏報朝廷,向皇上呈明。”
沈恒異常鎮定,兩三句話就蓋棺定論,沈廉聽得瞠目結舌,仍有猶豫:“事有蹊跷,就這麽處理了,皇上不會懷疑?”
“懷疑?也得有那個心情。”
心愛的皇貴妃都要死了,皇帝忙着陪親親表妹,哪有精力管外面亂不亂。
看到弟弟如此篤定,沈廉莫名覺得安心,跟沈恒別過,匆匆走出後堂,準備結案去了。
挑事的幾個犯人當街被斬,令難民們駭然,紛紛歇了心思,老老實實窩在官府給他們搭建的臨時安置棚裏,等着被一波波送往周邊州縣,待家鄉水患退去,再返回重建家園。
風波初定,沈家衆人也是長長籲了口氣,沈恒在府裏的地位更是上升到了一個空前絕後的高度,老老少少恨不能将他當菩薩膜拜了。
之前沈恒忙着處理動亂,老夫人識趣地不去打擾他,等人忙完了,老夫人也覺得有必要和這個太有主見,捉摸不透的小兒子談談心了。
“公務是忙不完的,你一個人在京裏,未免孤單,總要找個賢惠體貼的妻子給你打理內院,給你噓寒問暖,為你生兒育女,傳宗接代---”
“兒子正經壯年,不急。”
沈恒輕描淡寫一句話,明顯不想多談個人問題。
老夫人不想提,可又不得不提:“你是不是還在怨我,可那時候你年紀尚小,她比你還大一歲---”
“往事不可追,兒子也不願再想,凡事朝前看,母親應該比兒子更懂。”
“你所謂的朝前看是往誰那裏看,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去姚府接人,你就算不顧惜自己的名聲,也要為她想想,女子飽受的争議本就比男子要多,你這是在害她!”
老夫人苦口婆心,雖然希望不大,但仍試圖将最有前途的兒子往正道上引,可沈恒并不配合,自始至終心志堅定,嘴上又不想露太多口風。
“嫂嫂遇難,我身為沈家人,不去救援才是薄情寡義,母親想得太多,反倒勞神,頭疾之症又如何能好,當下更應放寬心,為自己打算,子孫自有子孫福,好與歹各有命數,不是您想管就能管住的。”
沈恒将話題引開,諄諄而談,極有哲理,老夫人聽得晃神,更是又喜又悲。
此子有大智,通透,可惜的是,固執,不聽勸。
作者有話要說:
總算寫完了,善惡皆有報,寶寶們放心,該甜的甜,該虐的虐,一個都跑不了!